昨天,網上熱傳姚明女兒的一組照片,網友驚呼:「6歲的女孩子已經這麼高了!」
姚明身高有2.29米,他妻子葉莉身高1.9米,被稱為「身高最高夫婦」。他們的女兒Amy(姚沁蕾)2010年出生,今年6歲。
近日,葉莉接姚沁蕾下課回家時被拍到,女兒的身高已經到媽媽的腰了,有人看了照片後感嘆:神基因!
事實上,姚沁蕾3歲的時候身高就比一般同學高,當時就有1米1了,而在2016上半年曝光的照片中,有網友猜測她已經長到1米3,如今身高到了1米9媽媽的腰,有人推測她可能有1米5了。有專家甚至預測,姚沁蕾繼承了優良基因,未來身高可能會達到1米94到2米08之間。
那麼,這個身高是怎麼來預測出來的?準不準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梁黎教授是中華醫學會全國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的副組長。
梁黎教授說,評估兒童身高,目前門診中比較通用的是全國衛計委2005年統計了全國9大城市的兒童身高后,做出來的《身高百分位數值標準表》。
註:上述標準數值可與孩子的實際身高、體重上下浮動兩個百分位。
「根據性別分成兩張表,每個年齡可以查到對應的身高標準。每個年齡段又有P3、P50和P97三檔。可以理解為100個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由高到低排成隊,這三檔分別為兒童最矮的3%、中間的50%和最高的97%。」
P3對應的數值以下,矮小;在P97以上,超高。一般來講,身高處在P25-P75之間,是正常人。
這個表格是根據人群調查來的,適用於普通大眾。家長們在門診中看到表格,對應自己孩子的情況,就知道自己孩子的身高到底處於哪一個狀態。
「姚明女兒6歲,可能已經長到1米5,表格上6歲的P97一欄是125.4,超過了二十多釐米。我們醫生也要感嘆一句,神奇的基因!姚明和葉莉兩個人的身高在中國成年人當中算是數一數二,放在調查表裡,可能是P99.99以上,兩個這麼高的人再結合生出的女兒,真的是鳳毛麟角。」梁黎教授說。
網上說,有專家預測,姚沁蕾未來身高可能達到1米94到2米08之間。這怎麼預測出來的?
梁黎教授說,有一個公式,也是門診中使用頻率蠻高的,這個公式參考了爸媽的身高,計算了遺傳背景——
男孩高(cm)
=(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cm
女孩高(cm)
=(父親身高-13+母親身高)÷2±5cm
我們算一算,姚沁蕾身高(cm)=(姚明229-13+葉莉190)÷2±5cm,也就是在198釐米到208釐米之間。
「這是根據姚明和葉莉的身高來計算他們女兒的身高。可以說他們女兒的先天優勢非常明顯,都說身高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這個小姑娘就算後天發揮一般也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公式中『±』號體現了後天因素,如果發揮不好,身高減掉5釐米,發揮得好,又能加上5釐米。所以,後天好不好,也能對身高造成10釐米的影響。」梁黎教授說。
孩子到底能長多高?還有多少長個子的空間?很多爸媽都會問。
浙江省體育局體育醫院骨齡研究中心餘紹淼主任退休後到浙大一院兒科門診,他說,人的生長發育可用兩個「年齡」來表示,即生活年齡(日曆年齡)和生物學年齡(骨齡)。骨齡即骨骼年齡,可藉助於骨骼在X光攝像中的特定圖像來確定。醫生可以通過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等的發育程度,確定骨齡。
「比如說孩子的實際年齡是9歲,但他的骨齡測出來是11歲,那他的生物年齡提前了,以後生長的空間就少了兩歲。」餘紹淼說。
拍一張標準的骨齡片,要拍一張左手正位片,拍攝時,左手五指自然張開,手心向下,中指與前臂保持中一條直線。
餘紹淼建議擔心孩子身高的父母,在孩子4歲和8歲時做骨齡檢查,孩子長個有兩個飛躍期。一個是3歲以前,差不多每年能長25釐米;另一個是青春發育期,男孩子在9-14歲,每年長8-10釐米,十八九歲達到終身高;女孩在8-13歲,每年會長7-9釐米,十五六歲達到終身高。在這兩個時期,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最好每個月都給孩子量量身高。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傅君芬教授也是兒童內分泌專家,參與編寫了《小兒生長與發育》等書。
「爸媽如果身高條件比較好,對孩子的身高也不要盲目樂觀,門診中碰到不少爸爸1米8、媽媽1米65以上,兒子只有1米6左右的人。」傅君芬教授說。
身高后天因素佔30%,影響孩子發揮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疾病引起的,如生長因子缺乏症(侏儒)、甲狀腺素低下、腦垂體腫瘤等;提前發育,比如性早熟,導致骨齡生長周期縮短,骨骺提前閉合;特發性矮小,即不明原因的矮小。在後天因素中,性早熟影響最大。
「前兩天剛剛碰到一個男生,骨齡片出來,媽媽哭,奶奶也哭。爸爸181釐米,媽媽160釐米,兒子一直個子偏矮,坐在班級前兩排。小學六年級,媽媽覺得不太對勁,想帶兒子來醫院,奶奶攔住,說他爸爸小時候也這樣的,還沒到發育的時候呢,等到初中就噌噌噌上去了,不要急。等到初二,兒子胡茬都出來了,還是坐前兩排,這才到醫院來看,骨縫都閉合了。這說明什麼?孩子長個長好了,沒有空間了……想到孩子只有1米6的個子,一家人都很難接受。」
這個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倒不是「性早熟」,他是青春期快速進展,青春期和大家一起開始,人家從10歲進行到14歲,可以長二十多釐米,他的青春期草草結束,兩年就發育完成了,只長了八九釐米。
「這種變異型的青春期現在門診中越來越多,原因有很多,可能和飲食有關、和後天環境有關。比如吃了過多的蛋白質,甚至吃補品,孩子就像吹足了氣的氣球,一下子發起來,但後勁不足。還有,孩子在青春期,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比如看了成人書籍、電影電視,也會讓他們性激素分泌旺盛,從而縮短發育周期。」傅君芬教授說。
梁黎教授在門診中收到過好幾例矮小的男孩病例。
「媒體上經常提醒家長當心孩子性早熟,現在父母已經很重視這個情況了。門診中,來看的小女孩居多,因為小女孩性發育,從外觀上很容易發現,乳房隆起就說明性發育開始了。但是小男孩的性發育,卻往往被忽視。」
梁黎教授說,有個男孩,現在是12歲10個月,身高142釐米,屬於偏矮。剛過12歲的時候到杭州一家醫院測骨齡,骨齡測出來和他的實際年齡相符,醫生說還有生長空間。結果等了10個月,男孩長了3釐米,又拍骨齡片,骨齡已經加了兩歲半,快要閉合,生長空間很有限。
「這個男孩子平時吃得很好,愛吃肉,幾乎不吃蔬菜,蛋白質攝入過多,這可能是他快速發育的原因。學齡期兒童蛋白質佔所有飲食的比例在20%-25%之間,多於這個量,會刺激性發育。」
梁黎教授提醒家長,男孩子的性發育比較隱匿,從9歲開始,爸爸要有意識地和兒子一起洗澡,如果發現兒子的睪丸增大,就是性發育的信號。9歲,睪丸增大是性早熟,10歲增大也是偏早的。
男孩的性發育過程是睪丸增大、陰莖增大、長陰毛,這時候開始長高,接下來是變聲、遺精,最後喉結出來。「有些孩子過來,喉結都長出來了,家長才注意到男孩的變化,這時已經晚了。」梁黎教授說。
來源:都市快報 記者 王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期編輯:沐雨
先為神奇的基因點個ZAN好嗎!然後趕緊測測你家娃能長多高,同時要注意,後天培養也是極為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