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2021-01-09 湘潭在線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天問一號」究竟要飛多遠?

剛剛提到了這樣幾個數字: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這些數據究竟有什麼區別,都是如何計算的?要想抵達火星,天問一號究竟又要飛多遠呢?

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動畫,可以看到探測器從地球出發後,是以一個「弧線」的軌道追逐火星。而在追逐的過程中,地球和火星也都在繞著太陽運動。因此,探測器飛行的裡程一定比它與地球間的距離更遠。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李振才:飛行裡程,目前是每秒鐘飛23千米,就是一天算下來基本上200萬公裡。相對地球現在是21千米(每秒)左右,每天算下來應該是180萬公裡。相對於火星現在每天是以20萬公裡的裡程奔向火星。 

記者:最早的時候說(探測器)以每天三四十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李振才:是因為隨著脫離日心引力的影響,它飛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目前基本上穩定在22千米左右(每秒)。 

火星與地球間距離呈周期性變化,最近時約5000萬公裡,最遠時可達4億多公裡。據了解,當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總的飛行裡程將達到4.7億公裡。

播放視頻   畫中畫

關鍵「剎車」有序準備中 

據了解,在今年2月10日左右,天問一號就將進行關鍵的「剎車」,也就是臨近火星後減速,被火星捕獲,成為一顆火星衛星。目前,研製團隊也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不久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抵達月球後進行了一次「剎車」,完成了近月制動;而相對於探月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近火制動則要困難得多。機會仍舊只有一次,但是由於距離太遠,通信時延超過了10分鐘,因此地面不能做任何實時地控制和幹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李振才:發動機開機指令是我們作為程控(程序控制)已經固化在程序裡面了,全靠程序自主的開展。捕獲時候(時延)是10.9分鐘,這是沒法進行地面幹預。 

也就是說,我們以往會聽到飛控團隊下達「發動機開機」的指令,而這一次,探測器將自己判斷並自動執行開機,地麵團隊只能在近一個小時後根據遙測數據得知最終的「剎車」完成情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李振才:目前計劃是在1月24日把所有的指令計劃,以及與北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協同演練都要做完。我們可能再實施一個第四次奔火過程的中途修正,目標是為了獲得捕獲點的相關軌道參數,為精準捕獲做準備。 

此外,為了更好地開展火星捕獲後的環繞探測任務,研製團隊已經完成了多項科學載荷的自檢工作。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李振才:7臺設備已經完成了自檢。每臺設備的功能性能都是狀態良好。包括高分(辨率)相機開機,中分(辨率)相機開機。應該說整個探測項目是按照既定流程來開展。到2月3日以後,我們可能就全部轉入集中飛控模式,(一直)到8月底整個火面巡視探測任務結束。 

記者:咱們這個是火星車的巡視探測任務(到)8月算底完成是嗎?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李振才:對,目前是火星車(設計壽命)92天,按照目前的落火時間,就是8月底。如果是正常火星探測任務結束以後就會交給長管(長期管理),但是可能會根據工程總體的要求,進行拓展任務。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王世玉 黃寶池)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字詞裡的年度記憶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監測語料庫包含網絡論壇、新聞、博客等不同媒體形式語言資源。透過十大流行網絡用語,一幅鮮活生動的網民生活百態圖躍然紙上。十大流行語濃縮時代影像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凝聚時代縮影;流行語更是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達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走哪幾步?
    」出遠門前邁過自家的門檻而已奔向火星,分為哪幾步?接下來我們就來先劇透一下一、發射段從以往發射的情況來看,長徵五號預計火箭升空後約17秒,開始程序轉彎;約170秒,助推器分離;約280秒,火箭已飛出大氣層,頭部保護「天問一號」的整流罩結束了自己的使命,與火箭分離;約460秒後,一級火箭推進劑耗盡,二級火箭點火,一二級分離。
  • 「天問一號」命名有何寓意?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
    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為什麼取名「天問一號」?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何時實施?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   據了解,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於2016年8月啟動,共收到工程名稱35912個,工程圖形標識7439個。經專家評審篩選,分別產生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前8名,之後又在網絡上開展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公眾線上投票。這8個工程候選名稱分別為「天問」「鳳凰」「追夢」「朱雀」「鳳翔」「騰龍」「麒麟」「火星」。經過網絡投票,「天問」排名第一,得票31.7萬餘張。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在哪個地點著陸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天問一號後續還將有1-2次中途修正  據劉彤傑介紹,火箭發射探測器時,會產生入軌偏差,在飛行控制中也會出現偏差。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運送「天問一號」探測器進火星很難嗎?答案:難,而且很難!
    這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最遠的時候,火星離地球的距離超過了4億公裡。我們每晚抬頭都能看到的月亮,月球距離地球有多遠呢?答案是36.3萬——40.5萬千米,地火距離是地月距離的幾百倍。即使我們巧妙地選擇了發射窗口,能夠最省時到達火星,天問一號也將孤身一人在太空中飛行近6個月。而且這已經是我們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如果換乘900km/h的客機,飛同樣的路線起碼需要四五十年。
  • 移民嗎,去火星那種?「天問一號」替你探探路!
    今年夏天,除了「天問一號」擇機發射,還有多個國家扎堆「奔火星」、為「星際移民」探路。昨天(20日)5時58分,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伴隨轟鳴,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騰空而起!阿聯計劃2117年在火星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希望號」率先出發探路。
  • 天問一號飛了1.37億千米,美阿兩國火星探測器到哪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截至9月11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
  • 天問一號打卡1.37億公裡,我們的火星探險還有幾道...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1日上午9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530萬公裡。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那麼進程怎麼樣?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信息發布
    任務啟動前幾日,成員們發表了一篇新篇章,中國火星探測器的登陸嘗試,就仿佛是出席一個位於火星東北部的「盛裝舞廳」。於《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中國天問1號火星任務的成員們,刊發了一篇關於對紅色星球(火星)輸送軌道雙星和火星車/空氣模塊的報導。
  • 「天問一號」信標裝置僅重4公斤 南航團隊揭秘研製過程
    2300多年前,屈原仰望星空寫下名篇《天問》。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僅僅是第一步,還有「考驗」等著它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不過,火箭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僅僅是第一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小衛星中心主任康國華告訴記者:「天問搭乘火箭,要進入到一個『地球火星轉移軌道』,到這個位置之後,下面那就需要天問在茫茫的太陽系裡面運動到火星。」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多遠了?測器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昨天(14日)晚上9點,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預計將在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目前天問一號飛行狀態良好,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天問一號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
  • ...病毒源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每經20點丨烏魯木齊疾控中心:全力排查病毒源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每日經濟新聞
  • 「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但駕長徵御天問, 夢啟九州探穹宇! 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昨天(14日)晚上9點,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預計將在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我會從科技方面來分析下,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裡面會用到哪些技術。火星任務首先從它們各自的任務來說吧。咱們的"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由於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很難獲得足夠升力,"機智號"火星直升機必須非常輕,旋翼葉片要大得多,旋轉速度也快得多。所以從探索任務來說,美國的毅力號比咱們的任務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天問一號"是咱們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而美國這是第五次派遣火星漫遊車。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火星,或許是日月之外人類最早注意到的天體之一。古人稱火星為「熒惑」,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著作裡,就出現了大量對於「熒惑」的記載。千百年後,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可以到火星上居住嗎?但印度很酸很妒忌
    昨天晚間被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的信息所纏繞,今早起來就想一定得寫點什麼出來。根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
    (原標題:「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時代,為了奔赴火星,這群人開啟了未來火星生存挑戰)
  • 與「光」同行的1分38秒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在這個大廳裡的每一個人,都是看著這個數字從零一點一點增加,見證著天問一號走過的路。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總師 崔曉峰:對我們來講的話,雖然它離得很遠,但是我們感覺它在身邊一樣,因為你時刻都在關注著它的每一點狀態,還有它的距離的每一點變化,實際上時時刻刻都在腦子裡面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