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拍了拍「火星」:中國來了!陝西動力助力問天

2020-12-16 騰訊網

但駕長徵御天問,

夢啟九州探穹宇!

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有望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方面的科學探測。

陝西航天金牌動力再立新功

飛往火星並非像奔月那麼「簡單」,月球離地球才38萬公裡,而「天問一號」探測器的航行時間為7個多月,飛行距離約為4億公裡。這個距離,約是地月距離的1萬餘倍,就相當於約830萬個全馬賽程。這麼遠的距離如何到達?這時候就體現出長徵五號的「威力」了。

液氧煤油發動機裝配現場

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

要想成功飛向火星,搭載火星探測器的運載火箭必須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方能助力探測器脫離地球引力,踏上神秘的探火之旅。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共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助力「天問一號」問天。

火箭發射環節,由8臺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組成的助推器和2臺50噸級氫氧發動機組成的芯一級動力同時點火,助力火箭從地面噴薄而起,工作到一定時間,助推器熄火分離,芯一級動力獨自承擔起助跑任務;當芯一級動力完成使命關機後,與火箭分離,助跑接力棒交到由2臺9噸級膨脹循環發動機組成的二級動力手中,它們經過二次起動,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預計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按照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經歷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後,著陸巡視器將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

△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右)和火星車(左)

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後,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搭載的科學載荷開機,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

火星車在火星上將如何工作?

「眼睛」「翅膀」助力全方位探測

據央視新聞報導,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到達火星後,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我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火星車高度有1米85,火星車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豎立在前端的桅杆,頂端的方形設備就像機器人的腦袋。而頂端的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車的「眼睛」,上面有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來實施前行實時探測的全景相機,還有識別礦物質成分的多光譜相機。

△天問一號火星車

在火星車上,還裝有4個「大翅膀」,這正是太陽能電池板。除此之外,火星車還配有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可以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

將搭載火星車著陸到火星地表的是著陸平臺,也叫著陸器,和火星車加起來是1300公斤,它載著火星車要完成進入大氣減速下降、落火、延伸坡道,隨即火星車就可以走到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作業。

△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

著陸平臺載著火星車,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降落到火星地表只有短短七八分鐘,卻被人們稱為「恐怖7分鐘」,因為這過程中電磁信號是完全被屏蔽掉的,要完全依靠著陸器的自身本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索為啥取名「天問」?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其中「熒」代指火星由於土壤富含氧化鐵而發出的紅光;「惑」則出於古人對火星運行缺乏規律而感到的困惑。

而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天問」一詞,則出自我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所著《楚辭》中的同名長詩《天問》。全詩通篇是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宇宙誕生之初的情況人們是怎麼知道的?天地未分,混沌無垠,是誰考定而知之的?幽明之理,難知難曉,誰能窮極其本源?天地既分,惟象無形,何以識知它的形象?」

早在先秦時期,屈原就已對當時的天文學提出了質疑,這是可貴的科學精神萌芽。這與如今科學家們對火星的不斷探究精神,不謀而合。

我們為啥要探索火星?

在太陽系,火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兩者幾乎都形成於約45億年前,組成結構也大致相同,有核、幔、殼。火星與地球有著相似的自轉周期,一個火星日大約是24小時39分鐘,而且它還和地球一樣,也有四季更迭。

(北京飛控中心供圖)

火星表面呈現出紅色,在它最明亮的時候猶如一團火球。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這一抹紅色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火焰,火星上溫度反而極低,接近於地球的南極。呈現紅色的原因,是火星的土壤富含氧化鐵,就像是土地生了鏽。這種土壤的形成,是風與水雙重侵蝕作用產生的。由此可見,火星上曾經存在過大量的水和大氣。

這就意味著,火星上有可能出現過生命。那麼,火星是地球的過往,還是我們未來的歸宿?

只有人類或人類的探測器「身臨其境」,才能一步步得到解答。正因為如此,人類每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幾乎都受到大範圍的關注。

如今這一次,是來自中國的天問一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陝西發布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VS毅力號,詳解中美兩國火星任務使用技術!
    我會從科技方面來分析下,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任務裡面會用到哪些技術。火星任務首先從它們各自的任務來說吧。咱們的"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動力方面天問一號使用摺疊式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所以使用壽命、供電功率會有一定的限制。而且使用了太陽能電池板也就意味著,火星車只能在有陽光照射時才能工作,而背對陽光時只能原地休息。
  • 天問一號問天行,試問蒼天愧對誰,拿起鐮刀與錘子出發向火星
    今天小編真是太激動了啊,5點不到就屁顛屁顛爬起來測網速,看哪裡直播比較舒暢,就因為小編心心念念的「天問一號」今天終於那是要升空了啊,上周五胖5運到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做了最後的總裝、檢查、測試、加注推進劑啊等等的一系列準備工作。悄咪咪地等待今天的歷史性時刻。要說這次發射是中國航天史裡程碑的裡程碑,那一點都不過分的。
  • 昔日問天今遣使,阿誰迎駐火星車——賀「天問一號」 發射成功
    倪宇飛 - 問天昔日問天今遣使,阿誰迎駐火星車——芳苑詩友賀「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本期作者:雪迎濤(河南)誰遣飛舟太宇巡,中華自有問天人。火星之上先尋路,明日直達宇宙心。一枚天問問蒼天,宇宙茫茫何處源?今到火星來做客,再遊紅日大門前。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進入倒計時!
    火星,或許是日月之外人類最早注意到的天體之一。古人稱火星為「熒惑」,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著作裡,就出現了大量對於「熒惑」的記載。千百年後,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科普來了
    據人民日報,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在分享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視頻集錦後,張榮橋以「一條簡訊和一個電話」「記者的一句問候」「指揮員的一句感嘆」「登機前的一個報告」四個故事為引,分享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發展歷程和展望。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視覺中國供圖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最後來一張地月合影中國航天人追尋火星的腳步,在火箭飛行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帶著十幾種不同功能的科學載荷,在萬眾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徵途。「定向天線展開!」到了火星軌道,與地面遠距離通信就全靠它了。天線展開後,意味著中國探火之旅從此有了「生命線」。出門遠行的第四天,天問一號飛行過程一切正常,但身邊沒有了熟悉的地球大氣,它隻身旅行在黑色的宇宙海洋,而地球和月球變得越來越小。天問一號拿出隨身攜帶的光學導航相機,為地球和月亮拍了一張合照。
  • 運送「天問一號」探測器進火星很難嗎?答案:難,而且很難!
    天問一號不僅要孤身一人走過這段很長的路,還準備挑戰「一次三連」——一口氣搞定環繞、著陸、巡視,為我們帶來更多對火星的認識。那麼,要完成難度這麼高的任務,航天人和科學家一定是全程密切關注、坐在電腦旁,對天問一號下達各種指令,進行精密操作吧?然而,受制於通訊,天問一號在深空的大多情況下是無法被遠程協助的。
  • 快來看太空中的中國國旗 天問一號自拍照慶祝祖國生日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為了拍好這張帶國旗的自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火星環繞器團隊進行了多項技術攻關。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拍攝奔火舞姿自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工程立項以來,如何做好火星探測器在軌工作狀態的可視化監測就成為了研製團隊面對的重要任務之一。
  • 「天問一號」踏上徵程 火星,我們來了
    「天問一號」探測器示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天問一號」探測器的火星車示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火星表面局部。資料圖片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踏上徵程,中國人離探索火星的夢想更進一步。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信息發布
    任務啟動前幾日,成員們發表了一篇新篇章,中國火星探測器的登陸嘗試,就仿佛是出席一個位於火星東北部的「盛裝舞廳」。於《自然天文學》雜誌上,中國天問1號火星任務的成員們,刊發了一篇關於對紅色星球(火星)輸送軌道雙星和火星車/空氣模塊的報導。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視覺中國供圖中國青年報消息,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最後來一張地月合影中國航天人追尋火星的腳步,在火箭飛行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帶著十幾種不同功能的科學載荷,在萬眾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徵途。「定向天線展開!」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最後來一張地月合影 中國航天人追尋火星的腳步,在火箭飛行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帶著十幾種不同功能的科學載荷,在萬眾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徵途。 「定向天線展開!」
  • 「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湖北航天人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通訊員 何玲 實習生 陳迪7月23日,長徵五號拔地而起,託舉著「天問一號」,直奔寰宇。
  • ​英國全面封殺華為5G;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抵達發射場|...
    (雷鋒網)國內新聞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抵達發射場7月15日消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開展相關準備工作。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即將開展。
  • 繪寫部落優秀作文——《科技託起強國夢——天問的問天之路》黃詩瑤
    ——《天問》火星,一顆遙遠、熾熱、神秘莫測的星球。從古至今,中國人對科技、對宇宙的探究從未止步。屈原在詩中寫到:「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而今天,我可以堅定而自豪地回答:「世界航天科技的高度由中國度量,探測火星的領域由中國當先!」
  • 飛行4億km,「天問一號「有啥黑科技?比美國「毅力號「還牛?
    2021年,中國航天有多牛?我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將發射升空,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將登陸火星。「天問一號」發生升空瞬間截止2020年1月3日,在經過163天的飛行後,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飛行約4億公裡,距離地球達到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即將於2021年2月中旬抵達火星軌道。
  • 記者現場直擊|"天問一號"一飛沖天 現場歡呼:從沒這樣驕傲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作為我國第一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次重磅出擊。在文昌當地,這種期待感更甚。因為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所在,外界的關注目光不斷聚集到這裡,各種資源也不斷往這裡匯流。這座海濱小城在各種意義上站上了全世界的焦點中心,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 與「光」同行的1分38秒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記者:我剛剛看我來的時候大概是1分37秒,現在已經到1分38秒,又長了零點幾秒了,是不是一個直觀的反應?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總師 崔曉峰:對,它和地球的距離不斷越來越遠,所以這個光行時就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