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9日,相徵曾在微博上爆料,說蝦米音樂即將在2020年1月關閉。消息一出便在微博上引起了熱議,而當時蝦米音樂的回應是「不予置評」。今天上午10點15分,蝦米音樂官方微博宣布:由於業務發展上的調整,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
我知道蝦米音樂還挺晚的,是在2014年的上海草莓音樂節,蝦米在草莓集市有個攤位,樂迷在攤位籤到可以領一條橙色絲巾,當時和朋友一起領了兩條。這兩條多次險些被我媽扔掉又被我據理力爭留下的絲巾,現在還放在我衣櫃的「百寶箱」裡。事實上,我不是一個戀舊的人,現在回想起來,這兩條絲巾就像亞馬遜河流域蝴蝶煽動的翅膀,在我的人生軌跡裡引起了一場「龍捲風」。
雖然我2014年已經在去音樂節了,但是實際上還是個「偽搖」,對搖滾的認知只有崔健、許巍、鄭鈞、黑豹、唐朝。那時候民謠正火,非常喜歡宋冬野,一心想當董小姐。好在當時網際網路已經發達了,為了了解宋冬野,逛遍了微博、貼吧、豆瓣,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知道了一些搖滾音樂人和搖滾樂隊,比如謝天笑、左小祖咒、超載、腦濁、反光鏡、新褲子、低苦艾等等。於是,就有這個上海草莓音樂節之行。
如果說因為宋冬野和上海草莓建立了我和搖滾樂的連接,那因為這兩條絲巾而下載的蝦米音樂建立了我與搖滾樂更深層的羈絆。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是從蝦米打開搖滾樂或者獨立音樂的大門的。早年間,蝦米的曲庫之全可以說全網找不到競爭對手,尤其是喜歡小眾音樂的樂迷,蝦米真的是極樂之地了。還有至今還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曲風流派」分類,細緻、準確、還有中英文對照,也是另外兩個音樂APP巨頭始終沒做到的。
「搖滾」這一大類別下有30多種曲風
以「獨立搖滾」為例,除了詳細的中英文雙語曲風介紹,還關聯了此曲風的歌曲、專輯、藝人、電臺。
後來,因為版權競爭失利也好,運營失策也罷,蝦米確實漸漸流失了很多用戶,包括我,近兩年已經很少打開蝦米了。
但是,這些年通過蝦米,我從一個「偽搖」變成了搖滾樂愛好者,又因為對搖滾樂深入的了解和逐漸濃厚的熱愛,我辭去在銀行的工作,成為了一個「獨立音樂民工」,這就是我前文提到的人生軌跡的「龍捲風」。當然不僅如此,這些年也通過搖滾樂,結識了天南海北的朋友,也為了看現場和音樂節,去到過很多城市,沒少開眼界和長見識。更是因為這些經歷的積累,逐漸增長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我的精神世界築起了一座高牆。
還有一個月,蝦米就要徹底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了,但是,它曾見證過的我們的熱愛和沉迷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