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盜飛船」?美軍定製載人空間站,可掛載雷射炮等常規武器

2020-12-23 谷火平觀察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躺在搖籃裡)

環球時報7月20日引述國外媒體報導稱,美國軍方計劃發射專用的軍事載人空間站,並且有可能會攜帶類似於加特林炮或者雷射炮等常規武器。有媒體據此暗示,美軍有可能在策劃成為新時代的海盜,不過這種海盜將會駕駛著太空船,在宇宙空間搞搶劫。

(國際空間站)

載人太空飛行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使用改裝的R-7洲際飛彈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宇宙飛船"東方"號以後,以美蘇為主導的世界大國,就相繼發射了眾多的太空載人探測飛船,從冷戰至今,世界各國甚至還建造過多個長期載人的空間站,目前由美國牽頭,整個西方參與的國際空間站,與我國正在建設中"天宮"都是這種長期載人空間站。

(早期的間諜衛星都要攜帶膠片式照相機,在經過對手上空時對其敏感目標進行拍攝,然後把膠捲艙彈回地球,由專業人員回收)

儘管當今載人航天探索大多是出於民用科學技術的需要,但實際上在早期,載人航天探索一直是各國軍隊把持的重要尖端科技項目。從1960年代開始,美蘇兩大強國就經常發射地球人造衛星,通過其攜帶的高精度照相機和雷達電子系統對潛在對手進行偵察和監聽,以獲取對方的機密軍事、經濟、政治情報,為自己在競爭中贏得重要的先手優勢。

在當時受技術限制,人類對太空的利用主要局限在軍事衛星偵察方面,而當時由於沒有可以實時回傳數據的數位相機,因此只能依靠衛星攜帶光學相機進行拍照,再把膠捲艙彈回地面,由專門的人員回收、衝印然後再由情報軍官進行判讀,這一過程整個持續時間可以長達數周甚至數月,因此情報具有很大的滯後性。

為此蘇聯曾經設想過,直接讓宇宙飛船搭載情報軍官飛入太空,然後在飛船經過目標上空時,由情報軍官直接肉眼觀測目標,然後現場判讀。這樣可以獲得實時戰術和技術情報。但是由於載人航天發射的準備周期同樣需要幾個月時間,而且這種判讀是一次性的,情報軍官需要在幾分鐘內就判斷出目標的性質和參數等情況,因此難度太大,出錯的概率太高,再加上後續數碼照相技術的出現,這一計劃最終被放棄。

(美國媒體公布的"流星"飛船想像圖)

根據美國媒體透露,本次接受美軍載人空間站訂單的是一家名為"內華達山脈"的科技公司,該公司長期與美國NASA合作,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定期運輸飛船就是由這家公司研製生產。本次美國軍方訂購的載人飛船綽號為"流星",流星飛船的特色在於它分為內外兩層,看起來很像雙殼體的潛水艇。流星飛船的內層為密封加壓艙,可以供人員生活,外層則設計有3個大型貨艙可以運送最大4.5噸的有效載荷。除美國軍方訂貨外,流星飛船還計劃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並提供替換的太空人,可以說是一款技術非常成熟,且成本相對低廉的太空載人運輸裝置。

(流星飛船可搭載人員的內艙承力體,看起來還是挺大的)

美軍看上流星飛船的原因,正是在於其除了可以搭載外,其外置的3個大型貨艙,如果在不承運貨物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改裝成大型武器艙,而且4.5噸的有效載荷,也已經相當於戰鬥機的作戰載荷(注意,戰鬥機的最大載荷和作戰載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具備很強的現實軍事意義。儘管美國也是禁止太空軍事化條約的締約國,但是這一條約主要是禁止在外太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就是禁止在太空部署核彈,對於加特林炮或者雷射武器這種常規武器而言,並沒有過多限制,再加上美國動不動就"退群"的態度,這一條約對美國確實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約束,真正能約束美國的,只是技術和成本。

(當今的"流星"武裝太空船,大概可以看作是裡根總統時期,"星球大戰"計劃的翻版)

如今技術已經成熟,而且廉價的大推力火箭也已經逐步投入應用,美國軍方所需的一切條件基本都已經滿足。特別是人類現在使用的傳統槍械和火炮都自帶發射藥,根本無需藉助空氣中的氧氣就能射擊,即使是雷射武器也已經進入了低成本廉價生產的時代,目前美軍已經投入量產的LaWS雷射炮的輸出功率僅需37千瓦,即使依靠飛船自帶太陽能電池板,也足夠保障該型號雷射炮的能源供給。因此美軍開發一款有武裝的載人空間站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成本上都已經沒有問題。

(把外掛的運貨艙換成武器艙,就是妥妥的"太空海盜船",雖然搶東西還費點勁,但是擊毀他國衛星卻很輕鬆;16世紀的海盜大概會出現在21世紀的太空……)

問題是,美國軍方開發這樣一款武裝型載人飛船到底想幹啥?傳統的航天項目有NASA,商業飛船有SpaceX,美軍突然訂購一款軍用空間站,其目的似乎已經昭然若揭。根據外媒的報導,在美軍和內華達山脈公司的合同中規定,這種武裝飛船除了部署在目前國際空間站運行的低軌道以外,還將會被部署在地月軌道之間,這一點簡直就是16世紀英國海盜在大西洋上劫掠西班牙商船的翻版。想像一下未來美軍開著"流星"海盜船打劫各國往來地月之間的太空梭和飛船,也許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畢竟他們曾經公開提出過發放"私掠許可證"的建議,而太空也許很快就要成為16世紀的大西洋。

相關焦點

  • 美軍要發射自己的空間站,很可能打算帶武器幹「宇宙海盜」勾當!
    7月14日,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內華達山脈公司拿到了美國軍方的一份合同,研製和發射一種小型軍用空間站。這個消息初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軍用空間站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而且早就被實踐證明並不划算。除非,美軍有什麼新的打算?
  • 核心艙「天和」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運抵發射場 中國空間站在軌...
    新一代載人飛船縮比返回艙據新華社、央視報導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航天員的生活起居要在這裡進行,並將在此開展一定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核心艙由節點艙、小柱段、大柱段、資源艙以及後端通道組成。後端通道可供航天員出入貨運飛船。除了最末端的貨運通道用來對接飛船外,最前端的球形節點艙還有4個對接機構:前面和底部的用來對接載人飛船,旁邊兩個則對接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同時,頂部還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
  • 中國造新飛船摒棄俄落後設計 空間載人多,可循環使用
    特別是在載人航天領域,根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的最新官方消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經被安全運送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即將開啟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同傳統「神舟」系列飛船(中國根據前蘇聯「聯盟」系列飛船仿製改進而成)相比,中國一代載人飛船充分凸顯出「原創」特色,不僅完全拋棄了俄式飛船眾多落後的設計元素,並且具備空間大、載人多、可反覆使用等全方位的優勢,將為中國航天事業注入強心劑。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黑科技」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模塊化、多任務、可重複使用等特點,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
  • 全面了解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看這一篇就夠了
    飛船試驗船總裝現場二是運載能力大,載人多。它每次可以運送4至7人,而目前使用的「聯盟」和「神舟」載人飛船每次最多可運3人。雖然新一代飛船採用兩艙構型,但其直徑比「神舟」「聯盟」載人飛船都大。其目的是把內部加壓空間都集中在一個艙段內,以便明顯增加航天員的舒適度,多搭乘航天員,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 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發射成功,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取得歷史性突破。眼下,科研人員正在執行著一項全球矚目的全新任務——打造中國空間站。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
    提起中國載人飛船,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我的老大哥神舟飛船了。你可能要問,既然有成熟的飛船,為什麼還需要我呢?因為當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遙遠的深空後,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更宏大的夢想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升空。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人類的「終極三問」難不倒我
    5月5日傍晚,我的「試驗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先行一步進入太空,開展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關鍵技術試驗驗證,為未來我的到來打了個前站。  你們或許聽過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和他們相比,我確實是個新面孔,但相信以後我們還會有更多機會見面的。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 定了,5月27日龍飛船載人出發
    顧名思義,Demo-2將是SpaceX第二次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載人龍飛船,與Demo-1不同的是,這次將有兩名太空人在飛船上。 在這次任務中,在發射後大約24小時,太空人本肯和赫爾利將隨同載人龍飛船進入軌道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龍飛船設計為自動對接,太空人在空間站停留時間尚未確定。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太空人成功進入國際空間站
    這是SpaceX為美國宇航局(NASA)首次執行商業載人飛行任務(Crew-1)。 據外媒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在經歷了27個小時飛行後,搭載4名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圖為飛船正在接近國際空間站。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
  • 外媒:中國新一代飛船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航天能力已與美俄相仿
    根據消息,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指出,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模塊化、多任務、可重複使用等特點,可提高中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試驗船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通過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塊來適應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
  • 外媒綜述:「龍」飛船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之旅
    據路透社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1月15日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飛船15日搭載4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完全通過私人公司飛船將一組太空人送入軌道。美國東部時間晚上7點2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新設計的載人「龍」飛船從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
    12月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6月13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20日10時,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失重環境下一些獨特的物理現象,並進行了天地互動交流。6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
  • 我國建設空間站計劃的實施步驟
    1992年9月21日,中國政府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既神舟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我國將發射新型載人飛船實驗船,官方:太過先進無法展示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官博,發了一條博文,內容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已經研發成功,並且將在今年進行測試,而配圖是幾個醒目的大字「太過先進 無法展示」。網友一下子被這個圖片吸引到了,字如其意,想必我們的航天集團已經取得了載人航天的又一突破。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永久「落戶」韶山向大眾展示
    2020年12月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
    ——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俄建議美國未來的美月球空間站應對接中俄飛船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玉鵬】「即便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也應當保證規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能與俄羅斯和中國飛船對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向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建議,美國在建設「門戶」月球空間站時,應確保對接氣閘艙能兼容俄羅斯和中國的宇宙飛船。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11月15日,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當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