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躺在搖籃裡)
環球時報7月20日引述國外媒體報導稱,美國軍方計劃發射專用的軍事載人空間站,並且有可能會攜帶類似於加特林炮或者雷射炮等常規武器。有媒體據此暗示,美軍有可能在策劃成為新時代的海盜,不過這種海盜將會駕駛著太空船,在宇宙空間搞搶劫。
(國際空間站)
載人太空飛行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使用改裝的R-7洲際飛彈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宇宙飛船"東方"號以後,以美蘇為主導的世界大國,就相繼發射了眾多的太空載人探測飛船,從冷戰至今,世界各國甚至還建造過多個長期載人的空間站,目前由美國牽頭,整個西方參與的國際空間站,與我國正在建設中"天宮"都是這種長期載人空間站。
(早期的間諜衛星都要攜帶膠片式照相機,在經過對手上空時對其敏感目標進行拍攝,然後把膠捲艙彈回地球,由專業人員回收)
儘管當今載人航天探索大多是出於民用科學技術的需要,但實際上在早期,載人航天探索一直是各國軍隊把持的重要尖端科技項目。從1960年代開始,美蘇兩大強國就經常發射地球人造衛星,通過其攜帶的高精度照相機和雷達電子系統對潛在對手進行偵察和監聽,以獲取對方的機密軍事、經濟、政治情報,為自己在競爭中贏得重要的先手優勢。
在當時受技術限制,人類對太空的利用主要局限在軍事衛星偵察方面,而當時由於沒有可以實時回傳數據的數位相機,因此只能依靠衛星攜帶光學相機進行拍照,再把膠捲艙彈回地面,由專門的人員回收、衝印然後再由情報軍官進行判讀,這一過程整個持續時間可以長達數周甚至數月,因此情報具有很大的滯後性。
為此蘇聯曾經設想過,直接讓宇宙飛船搭載情報軍官飛入太空,然後在飛船經過目標上空時,由情報軍官直接肉眼觀測目標,然後現場判讀。這樣可以獲得實時戰術和技術情報。但是由於載人航天發射的準備周期同樣需要幾個月時間,而且這種判讀是一次性的,情報軍官需要在幾分鐘內就判斷出目標的性質和參數等情況,因此難度太大,出錯的概率太高,再加上後續數碼照相技術的出現,這一計劃最終被放棄。
(美國媒體公布的"流星"飛船想像圖)
根據美國媒體透露,本次接受美軍載人空間站訂單的是一家名為"內華達山脈"的科技公司,該公司長期與美國NASA合作,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定期運輸飛船就是由這家公司研製生產。本次美國軍方訂購的載人飛船綽號為"流星",流星飛船的特色在於它分為內外兩層,看起來很像雙殼體的潛水艇。流星飛船的內層為密封加壓艙,可以供人員生活,外層則設計有3個大型貨艙可以運送最大4.5噸的有效載荷。除美國軍方訂貨外,流星飛船還計劃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並提供替換的太空人,可以說是一款技術非常成熟,且成本相對低廉的太空載人運輸裝置。
(流星飛船可搭載人員的內艙承力體,看起來還是挺大的)
美軍看上流星飛船的原因,正是在於其除了可以搭載外,其外置的3個大型貨艙,如果在不承運貨物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改裝成大型武器艙,而且4.5噸的有效載荷,也已經相當於戰鬥機的作戰載荷(注意,戰鬥機的最大載荷和作戰載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具備很強的現實軍事意義。儘管美國也是禁止太空軍事化條約的締約國,但是這一條約主要是禁止在外太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就是禁止在太空部署核彈,對於加特林炮或者雷射武器這種常規武器而言,並沒有過多限制,再加上美國動不動就"退群"的態度,這一條約對美國確實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約束,真正能約束美國的,只是技術和成本。
(當今的"流星"武裝太空船,大概可以看作是裡根總統時期,"星球大戰"計劃的翻版)
如今技術已經成熟,而且廉價的大推力火箭也已經逐步投入應用,美國軍方所需的一切條件基本都已經滿足。特別是人類現在使用的傳統槍械和火炮都自帶發射藥,根本無需藉助空氣中的氧氣就能射擊,即使是雷射武器也已經進入了低成本廉價生產的時代,目前美軍已經投入量產的LaWS雷射炮的輸出功率僅需37千瓦,即使依靠飛船自帶太陽能電池板,也足夠保障該型號雷射炮的能源供給。因此美軍開發一款有武裝的載人空間站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成本上都已經沒有問題。
(把外掛的運貨艙換成武器艙,就是妥妥的"太空海盜船",雖然搶東西還費點勁,但是擊毀他國衛星卻很輕鬆;16世紀的海盜大概會出現在21世紀的太空……)
問題是,美國軍方開發這樣一款武裝型載人飛船到底想幹啥?傳統的航天項目有NASA,商業飛船有SpaceX,美軍突然訂購一款軍用空間站,其目的似乎已經昭然若揭。根據外媒的報導,在美軍和內華達山脈公司的合同中規定,這種武裝飛船除了部署在目前國際空間站運行的低軌道以外,還將會被部署在地月軌道之間,這一點簡直就是16世紀英國海盜在大西洋上劫掠西班牙商船的翻版。想像一下未來美軍開著"流星"海盜船打劫各國往來地月之間的太空梭和飛船,也許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畢竟他們曾經公開提出過發放"私掠許可證"的建議,而太空也許很快就要成為16世紀的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