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修道院修繕契機 嘉興最大古樹群落期待"復壯"

2021-01-19 浙江在線

文生修道院修繕契機 嘉興最大古樹群落期待"復壯"

2012年04月06日 08:52:08

  浙江在線04月06日訊嘉興市最大的古樹群落——文生修道院百餘棵古樹生存環境不容樂觀,期待「復壯」。近日,嘉興市建委園林市政局邀請省內權威專家對文生修道院內的古樹名木進行會診。

  「根據2011年調查,市區現有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165棵,主要為香樟、銀杏、樸樹、廣玉蘭等樹種。」嘉興市園林市政局有關人員介紹,南湖煙雨樓前的兩棵銀杏「年齡」最大,已有460多歲,文生修道院的古樹名木分布最集中,有105棵,市區另外還有古樹名木後備資源(樹齡80年以上)27棵。這些被譽為綠色文物的古樹名木不僅有著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而且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無價珍寶,是嘉興人文歷史的信息庫和見證。

  為此,嘉興市建委園林市政局專門請來省內園林專家實地察看文生修道院古樹的生長情況,專家發現這些古樹的生長環境不容樂觀。修道院內原有居民已經搬遷,但居民搭建在樹木周圍的簡易房還沒拆除,古樹被房子包在裡面,只露出樹冠,有的樹幹上還綁著鐵絲,幾乎成了「囚犯」;主幹道兩側的古樹緊挨著水泥路面,其根系難以向四周延伸,院內目前還存在少數小作坊,其流出的汙水使一些古樹周圍「水漫金山」。

  嘉興市園林市政局這名工作人員介紹,無論是外界對樹體的損傷還是根系生長環境的惡化,均會導致古樹生長的土壤、水分、空氣、養分、溫度條件的失調,使其生存需要的有機物質、無機物質輸導受阻,樹勢日漸衰弱,引發各種病蟲害,最終可能造成古樹死亡。

  「文生修道院修繕即將開始,這為院內古樹改善生長條件提供了契機。」嘉興市園林市政局這名工作人員說,搭建及鋪設在樹木四周的房子和硬化地面需要儘早拆除,拓展古樹生長空間,保證其有良好的採光和通氣條件。修繕工程實施中需要根據樹木的生長採取排水措施、鋪設排水管道,使根系得到更好生長,提高根系的萌發力;對一些長勢不良的古樹還需要換土、鬆土、施肥,有效地改善古樹的生長條件,促使它們正常生長乃至復壯;還需避免施工過程中對古樹造成再次傷害。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浙江即時報

相關焦點

  • "綠色文物"期待更多呵護 古樹大多在文生修道院等地
    為了讓古樹生長得更好,市建委園林市政局近日邀請浙江大學等地的權威專家對施工方案進行了認真評審。專家組認為,該方案符合實際、切實可行,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均有保障。  兩棵古樹引關注  這幾天,嘉興賓館內正在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在一條小道上,記者找到了兩棵古銀杏樹。
  • 文生修道院,歷史中沉澱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文生修道院的故事吧。 一條街巷,一座建築,在它成立之後,總免不了有人回去思考,它建在這裡的原因是什麼。走到光明街中段,看見一座歐式建築,我們會想知道它叫什麼?又因為什麼而建在這裡?其實對於文生修道院,很多嘉興人都不陌生。只是比起以前,現在看到它被修繕之後,煥然一新的樣子,還是會感到特別得開心。
  • 探秘文生修道院修繕工程 整個工程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
    作為我國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修道院之一,文生修道院不僅是中國早期教會建築的代表,而且也是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的重要實物例證,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為保護嘉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再現運河畔獨特的風景,我市將對其實施修繕。  整個修繕工程將體現建築的原真性、完整性和連續性。那麼,100多歲的文生修道院有沒有再現昔日風採?修繕工程怎樣推進?
  • 給文生修道院化個「淡妝」 與周邊歷史遺存同輝
    田閃炎 攝  從秀州北路拐入光明街,在大運河旁坐落著一幢別致的西式建築——文生修道院。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建院時栽下的香樟、廣玉蘭等早已成了參天大樹,它們仿佛是時間的老人,無聲地訴說著滄桑的故事。目前,文生修道院內建築多處損毀,為保護嘉興悠久的歷史文化,再現運河畔獨特的風景,我市將對其實施修繕,按照計劃,5月上旬進場施工。
  • 真的是以前文生修道院的舊物嗎?
    文生修道院是運河畔獨特的風景,我市於去年5月開始對其實施修繕,整個修繕工程將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建築的歷史信息。看到晚報的報導後,收藏愛好者蔡莉榮給記者打來電話,他在15年前收藏了一個石凳,可能是文生修道院的,如果對修繕工程有用,他願意無償捐獻給有關部門。
  • 杉青閘片區、文生修道院片區的評估機構誕生!居民希望早搬遷早買房
    昨天,在公告正式發布10日之後,杉青閘、文生修道院兩片區房屋徵收工作再進一步,經過居民票選,房地產評估機構誕生,數十名居民代表見證了全過程。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杉青閘片區和文生修道院片區總共7個地塊,評估機構都由浙江和誠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當選,預計10月4日起,該機構將派出專業人員入戶評估。
  • 肇慶端州區園林中心保護復壯巖前5棵古樹
    一株古樹,就是一段歷史,是活的文物。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近日,肇慶市端州區園林中心對巖前村5株古樹按照「一樹一策」原則制定了養護復壯方案,確保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在倚巖公園東側,生長著一棵超400年樹齡的黃葛樹,大樹枝繁葉茂,樹高約15米,胸圍約6.90米。
  • 林業專家團隊抵瓊為患病古樹名木問診
    海南日報記者6月15日從省綠化委員會獲悉,我省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列入全國第二批古樹名木搶救復壯試點,近日已有專家團隊來瓊進行古樹名木摸底調查,選定一批亟待搶救復壯的古樹名木。
  • 復壯救助 讓隱於市野的古樹「老有所依」
    原標題:讓隱於市野的古樹「老有所依」 「每天都得來看看它,打小兒它就在這兒立著,我就是在這棵樹下長大的,現在換我來保護它!」清晨,新房村工作人員牛明月和往常一樣,來到位於三間房地區新房村旁的一棵國槐樹下駐足檢查。
  • 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
    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永州市有古樹名木76795株,數量居全省之最華聲在線12月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柳英)《永州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據悉,這是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條例》明確了責任主體、職責、公民義務、違法行為處罰措施和執法主體,讓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該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全省多地林業部門紮實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調研組一行相繼對新化大熊山千年銀杏與古樹名木保護情況進行了察看,對國家森林鄉村榮華鄉共田村、榮華芳溪村伯依佛青岡櫟古樹名木主題公園建設、奉家鎮上團村風水界水絲梨古樹群搶救復壯進行了現場指導,對奉家鎮秦人社區千年紫薇與水車鎮樓下村千年古樟保護情況提出了指導意見。在聽取縣綠委辦和縣林業局古樹名木保護及三年行動計劃情況匯報後,就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古樹名木在密雲
    從共工城到漁陽郡,從檀州到密雲,密雲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古樹名木1202株。具體分布在16個鄉鎮,6個國有單位。其中一級95株,二級1107株,其中最著名古樹為新城子的古側柏——「九摟十八杈」、巨各莊塘子小學的唐代古銀杏和新城子蘇家峪古流蘇。
  • 永州古樹名木數量居全省之首,最老最美「銀杏王」2500歲
    12月9日上午,永州市舉行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振平致發布詞,專題介紹了全市古樹名木資源概況、主要工作及成效等情況。市林業局二級調研員何曉東答記者問。永州古樹名木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共有古樹名木76795株,數量居全省之最,其中,樹齡5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952株,最古老的銀杏有2500年樹齡,先後被評為 「全國十大最美古銀杏」「湖南省銀杏王」。2018年全省評選出的「100株最美古樹」中,永州有23株,佔到全省1/4,同時,還有東安千年古樟、金洞楠木、雙牌銀杏等古樹群落,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學研究、地方人文和生態保護價值。
  • 「潮州」全力保護古樹資源
    古樹名木被稱為「活文物」「活化石」,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潮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綠色生態資源的一種客觀記錄和生動寫照。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是保護生態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是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古樹名木保護又有新動作!
    升級換代的「身份證」除了樹名、編號、科屬、等級、樹齡等信息一應俱全外,還增添了二維碼,手機一掃就能獲取古樹的身份信息,了解保護現狀、歷史故事。   「為古樹掛牌,一方面是方便市民欣賞古樹名木,同時也可以提醒廣大市民愛護身邊的古樹名木,更有利於園林工作人員對古樹進行巡視、體檢等各項保護。」
  • 樂山這樣保護古樹名木
    位於峨眉山黃灣鄉張山村的1500多歲的川黔紫薇 近年來,樂山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屬地管理、原地保護、科學管護的原則,層層壓實管護責任,實行「一樹一檔」、分級保護,深入推進古樹名木的普查、養護和復壯工作,使城市鄉村的一株株古樹名木煥發新的活力,讓「綠色名片」更加閃亮。
  • 「創森」系列報導之《尋找最美古樹》今晚起播出
    古樹名木被稱為「活文物」「活化石」,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我市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綠色生態資源的一種客觀記錄和生動寫照。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是保護生態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是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迎客松是假樹」系謠言,古樹保護更須你離遠點
    古樹真假真有那麼難分辨?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古樹生病、死亡?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有關專家。   古樹作假作不得   迎客松是黃山松的譽稱,作為黃山景區的標誌性景觀,其與南山古柏、將軍柏等共同位列我國中國古樹名木名單之一。生長在黃山青獅石之上的迎客松,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
  • 賀州市大力保護古樹名木,留住綠色鄉愁
    這棵八步區內最古老的榕樹,已有1050多年的歷史,在自治區第二次古樹名木調查中被認定為特級古樹。這棵陪伴著新燕村一代代人成長的古榕,已經成為了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村民鄉愁的重要寄託。目前,賀州市有「身份證」的古樹名木共11294株、古樹群86個,像新燕村古榕這樣的特級古樹有35株,一級古樹224株、二級古樹863株、三級古樹8994株。
  • 坪山區圓滿完成150棵古樹名木安全與健康狀況評估工作
    (圖為樹齡370年的榕樹,位於坑梓街道沙田社區李屋中村)古樹名木是自然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態、科學、文化和經濟等價值。據統計,坪山區目前共有各類古樹名木150棵。其中,按照古樹等級劃分,樹齡350年以上的二級古樹1棵,200年以上的三級古樹13棵,100年以上三級的古樹136棵;按照古樹樹種劃分,有榕樹55棵,樟樹35棵,龍眼26棵,荔枝10棵,水翁9棵,秋楓5棵,紅鱗蒲桃4棵,樸樹2棵,白蘭、筆管榕、人面子、杧果各1棵。各類古樹名木在6個街道均有分布,其中生長在坑梓街道辦的古樹有45棵,佔全區數量的30%,是坪山擁有最多古樹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