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光明日報:紀念人類抵達南極點100周年

2021-01-19 科學網
南極百年,探索無限 光明日報:紀念人類抵達南極點100周年

南極冰山

阿蒙森的探險船「費拉姆」號

羅爾德·阿蒙森

羅伯特·斯科特

 

這是地球的盡頭,這是世界的邊緣,這也是光榮與夢想的頂峰——一百年前,人類的勇士終於抵達了南極點,一百年後,我們還在這冰封大陸上前行……探索永無止境!

 

太陽很低,暖黃色的光線靜靜地鋪灑在雪白的冰面上,仿佛為這極寒之地敷上一層薄薄的絨毛。成群的帝企鵝仿佛優雅的紳士,挺著雪白的腹部,擺動著華麗的燕尾服,翹首望向遠處的冰山……這是曾獲得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法國電影《帝企鵝日記》為觀眾呈現的南極場景——不少人因為痴迷於這些絕美的畫面和帝企鵝的有趣故事而對南極心生嚮往。

 

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人成功登陸南極並發現了帝企鵝這種可愛的動物,不過時至今日,去南極探險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依然只是遙遠的夢想。

 

2011年是人類抵達南極點100周年,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和他的探險隊成功到達那裡。35天後,英國的極地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一行於次年1月12日也到達了南極點。雖然斯科特不是登陸南極的第一人,但他在科考方面的成就更大,因此在探索南極方面與阿蒙森齊名。斯科特一行人在返程的途中不幸遇難,但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科考材料,包括化石、日記等,他以生命為代價為後人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死讓人扼腕嘆息。不難想像,以一百年前的科技水平,深入南極腹地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為了紀念這百年前的壯舉,人們牢牢記住了這些南極探險先驅的名字,並對這些敢於挑戰自然的真正勇士給予了永遠的敬意。

 

兇險之地——南極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二百二十餘種,那裡還有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漂亮動物——帝企鵝。南極由於氣候條件非常惡劣,因而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並且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

 

南極素有「寒極」之稱,其平均氣溫比北極要低20攝氏度,在南極有記錄的最低溫度達到零下80攝氏度以下。南極低溫的根本原因在於南極冰蓋將80%的太陽輻射反射掉了,致使南極熱量入不敷出,成為永久性冰封雪覆的大陸。南極大陸還是風暴最頻繁、風力最大的大陸,每小時100公裡以上的大風在南極是經常可以遇到的。

 

勇士之爭——探索

 

百年以來,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與英國人羅伯特·斯科特的登陸南極點之爭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他們二人在抵達南極點的時間上相差一個月,但在探索南極的貢獻上不分伯仲,因此,美國1956年在南極建人類最南(緯度高達90度)的科考站時就同時使用了兩個人的名字命名,叫「阿蒙森-斯科特站」。

 

其實,阿蒙森與斯科特競爭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公平。當時,阿蒙森虛晃一槍說是要去北極探險,但在路上突然改道衝向南極點。斯科特一行最開始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登陸南極點的計劃還有競爭者,他們是在已經登陸了南極大陸之後才知道阿蒙森在鯨灣也紮下了營地。不過,斯科特並沒有因為競爭者的出現而改變自己的計劃,他沒有為了搶先抵達南極點而放棄計劃好的大量科考工作,他最終的遇難也與對科考的執著不無關聯,這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當然,阿蒙森畢竟還是抵達南極點的第一人,他在極地探索上的出色性勿庸置疑。阿蒙森是挪威人,他於1872年7月16日生於奧斯陸附近的博爾格。1910年8月,阿蒙森和他的同伴們乘探險船「費拉姆」號從挪威起航。經過4個多月的艱難航行後,1911年1月4日,阿蒙森一行人到達南極大陸的鯨魚灣。阿蒙森在這裡進行了10個月的充分準備。在準備工作完成後,10月19日,阿蒙森率領探險隊員從基地出發,開始了遠徵南極點的艱苦行程。儘管遇到高山、深谷、冰裂縫等許多險阻,但由於準備充分再加上天公作美,僅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阿蒙森一行5人就於12月14日勝利抵達南極點。他們在南極點設立了一個名為「極點之家」的營地,進行了連續24小時的太陽觀測,測算出了南極點的精確位置。最後阿蒙森的探險隊又成功撤回了鯨魚灣。

 

相比之下,斯科特就遠遠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的南極探險一開始就遭遇了種種麻煩,首先是被困浮冰20餘天,耽誤了準備過冬的計劃。然後,卸貨的時候一臺拖拉機掉進海裡,加上馬匹不適應天氣致使他們的補給站沒能按計劃布置在南緯80度,而是偏北了56公裡,這些都成為他們後來全部遇難的關鍵。斯科特發現比阿蒙森晚了35天到達南極點後心情也比較沮喪,不過返程時,他並沒有全速撤退。雖然天氣非常惡劣,他們還是偏航進行了不少科考。最終,壞天氣、凍傷、雪盲、飢餓和勞累讓斯科特一行全軍覆沒。

 

傳承之路——前行

 

時至今日,人類對南極的研究已經大步地邁進了。踏著前人的足跡,我們在南極的科考工作正逐步深入。目前,世界上共有近30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70多個科學考察站,不過其絕大多數都建在南極邊緣地區。除中國外,只有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義大利和德國幾個國家在南極內陸地區建立了內陸科考站。

 

我國的南極科考工作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1984年11月20日,我國派出的南極考察隊乘「向陽紅10號」考察船首次赴南極建站。1985年2月中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在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南端落成。1988年11月20日至1989年4月10日,中國東南極考察隊在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第二個科考站——中山站。由於我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極大陸邊緣地區,20多年來,我國南極考察也大都在這些區域展開。直到2009年,崑崙站的建成,終於實現了我國南極考察從南極大陸邊緣地區向南極大陸腹地的歷史性跨越。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打開極地之門」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特輯: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我們十分有幸邀請到了冬奧組委滑雪戰隊馮靜分享她徒步遠徵南極難抵極的故事。作為第一個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的人類,馮靜抵達之後感嘆:「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 而我們也為這個刷新人類記錄的北京姑娘感到驕傲。
  • 地球上最難抵達的南極點+帝企鵝營地→成為2020全球20位幸運兒一員
    南極點正在經歷著漫長而又嚴酷的冬季封印中的大陸暗黑的陸地不只有暴風雪還有帝企鵝們抱團取暖的感觸瞬間在結束長達半年的極夜之後一批人類遊客探險者即將來到這裡深入南極大陸這裡就是最難抵達的南極點90°S3POLAR極至旅行南極點之旅
  • 阿蒙森、斯科特,誰先抵達了南極點?
    途中被暴風雪阻留了3天,到2月12日方才抵達離基地86公裡的地方,設置了第二個補給站。這時,所帶的8匹矮種馬已經羸弱不堪了。阿蒙森12月7日,阿蒙森到達南緯88°23′——這是沙克爾頓創造的南進記錄,從這裡往南,每一步留下的都是人類嶄新的腳印。
  • 面向未來展開的思想文化大報——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1周年之際
    面向未來展開的思想文化大報——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1周年之際 2020-06-16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港京拉力賽30周年紀念行抵達武漢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李長雲)港京拉力賽30周年紀念行18日抵達武漢,其紀念行活動落戶武漢巴博士汽車廣場。20日,港京拉力賽30周年紀念行的參賽賽車,將從武漢巴博士汽車廣場發車,角逐下半段的賽程。 1985年,中國舉行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汽車比賽——港京汽車拉力賽,也拉開了中國汽車運動的序幕。
  • 佛山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主題團日活動舉行
    佛山日報訊 記者梁建榮 通訊員章博佳、範曉報導:昨日下午,由團市委主辦、佛科院團委承辦的「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佛山市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主題團日活動暨第十五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志願者誓師大會在佛科院(仙溪校區)體育館舉辦。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 「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 紀念張載誕辰一千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
    光明日報西安12月12日電(記者張哲浩 見習記者李潔)「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思想家張載提出的「橫渠四句」,成為後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志向和傳統。  12月12日,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西安舉行。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人類發展報告》30周年紀念版,衡量人類進步...
    科技日報記者 李釗   12月1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紐約發布《人類發展報告》30周年紀念版指出
  • 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的女孩,女性的驕傲!北京十二中人的驕傲!
    (本文摘自2020-02-03《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文標題「人類首次!
  • 澳門舉辦系列活動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人民網澳門5月4日電(記者 毛磊) 5月4日,澳門青年通過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巡迴展揭幕儀式、「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社團結盟計劃」籤約儀式、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郵品發行儀式暨「五四精神百年傳承」青年論壇,以及「百人青年拼新章」等活動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 紀念西班牙大流感100年 | BMC Infectious Disease
    紀念西班牙大流感100年 | BMC Infectious Disease 英文標題:Influenza - 100 years on-A look back at our most highly accessed influenza papers of 2018-2019 期刊:BMC Infectious Diseases 原文連結:http://t.cn/EKlGLS2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
  • 陳祖武:經世致用 以文化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訪名家】      日前,記者一行前去探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歷史學家陳祖武。    1943年出生於貴州貴陽的陳祖武,少時萌生讀史喜好,遂篤嗜文史。    「早在幾十年前,我就是《光明日報》的作者了。」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從年輕學者到史學大家,陳祖武在《光明日報》先後發表《讀史可以知興替——談施琅與清廷統一臺灣》《漫談清代學術》《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學術——紀念顧亭林先生誕辰四百周年》《〈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等諸多作品,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讀《光明日報》是我幾十年的老習慣了。
  • 人類首次探險南極點的慘痛教訓,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企業競爭有何啟示
    在2012年的講話中,他講了一則關於「人類首次探險南極點」的故事,讓我印象頗深。這個故事,即便放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依然能給予我們很多啟示。人類首次到達南極點,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那是1911年的年末,也就是中國爆發辛亥革命之後的兩個月,人類的探險隊第一次到達了南極點,並留下了標記。南極這塊冰封的大陸終於被人類所徵服。
  •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紀念一戰爆發100周年
    核心提示:  新華網塞拉耶佛6月28日電 (記者韓建軍)波赫首都塞拉耶佛2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紀念塞拉耶佛刺殺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   新華網塞拉耶佛6月28日電 (記者韓建軍)波赫首都塞拉耶佛28日舉行一系列活動,紀念塞拉耶佛刺殺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
  • 朱子文化苑·合作交流·《光明日報》頭條點讚福建這件事–今日...
    《光明日報》頭條點讚福建這件事  臺海網12月1日訊 據福建日報微信報導   11月30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點讚福建等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相關舉措。
  • 官宣| 五四運動100周年,蘭職這樣來紀念!
    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在全市廣大團員青年中弘揚五四精神,掀起立足崗位、學習先進、拼搏進取、矢志奮鬥的新熱潮。4月30日,蘭州市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五四講堂」首場報告會在金城劇院隆重舉行。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張國一,市政協副主席姜曉紅等出席會議。
  • 波蘭2019版PWPW成立100周年紀念鈔賞析
    2019年10月2日,波蘭PWPW見證其成立100周年紀念鈔發行的高光時刻。在我印象中,格恩西曾在2013年發行了張紀念德納羅創業200周年紀念鈔,這張紀念鈔也是德納羅印刷的。10.發行於2018年8月31日,面值為10茲羅提的波蘭重獲獨立100周年紀念鈔,獨立系列三部曲的第一張紀念鈔;
  • 紀念愛爾蘭復活節起義100周年系列活動成功舉辦
    100年前的4月24日,愛爾蘭舉行了『復活節起義』,這場起義被認為是愛爾蘭走向國家獨立道路上的重要裡程碑。
  • 衢州:召開紀念弘一法師來衢100周年文化論壇
    衢州:召開紀念弘一法師來衢100周年文化論壇 2020-12-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紀念印章啟用儀式舉行
    6月7日,太空返回-建校100周年紀念印章啟用儀式在哈工大電機樓廣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