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耶和華神安息的神國
賽66:1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
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
終於到了以賽亞最後一章了。其中心在於「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句話,也就是說在於一直作事的神要什麼時候,在哪裡成就他的安息這個問題。因為只有到那時,我們的安息才能一道完成。所有的先知在其信息當中都涉及到了兩個主題,第一是「責備罪,警告審判」;第二是「預言神借著基督所施行的救恩」。這樣,所得出的結論就是:基督代替我們承受了神對罪的震怒,因此我們有了得救的盼望。先知以賽亞從開始到最後一章一直反反覆覆強調了這一點。在以賽亞書最後一章,以一句神的提問拉下了本書的帷幕,神問:「啊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第62章——「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7)這裡所說的耶路撒冷指的是「新耶路撒冷」,不是物質性的城池,而是得救的神的百姓。就這一點而言,第66章是以賽亞書的概要,也是結論。下面我們將分三個單元來分享本章的內容:
第一單元(1-4)儀文的禮拜和靈的禮拜
第二單元(5-14)教會的誕生和逼迫中的安慰
第三單元(15-24)末世教會的異象
第一單元(1-4)儀文的禮拜和靈的禮拜
「耶和華說:「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2)
① 第一單元的中心在於「宰牛」(3上)獻祭的儀文性質的禮拜與「虛心痛悔」(2)而獻的靈裡的禮拜之間的對比。在談到這一對比之前,耶和華神先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1)這裡包含著神要通過以賽亞書向我們傳達的三個主題。第一:「神的殿宇」,即真正的聖殿在哪裡?第二:神所喜悅的禮拜是什麼樣的?第三:真正的安息何時賜下?這三個主題對以賽亞書作出了整體性的概括。
② 第一:神的殿宇,就是聖殿。新在新地必然造成,但耶路撒冷卻沒有聖殿。聖經說:「我未見城內有殿,因主 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21:22)神吩咐以摩西「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出25:8)這聖所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1:14)的以馬內利的預表。但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這裡。因為保羅說過:「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林前3:16)也就是說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得救的信徒共同體,即教會,就是聖殿。這樣的思想在出埃及記時就已經有了。摩西在談到神將以色列百姓從埃及拯救出來時,說:「耶和華啊,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主啊,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出15:17)
③ 因此,神所說的「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是這個意思,即不要試圖將天地萬物的主宰我們的神禁錮在禮拜堂這樣的建築裡。所羅門曾對此有論述主:「神果真住在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8:27)執事司提反被打死的罪名是褻瀆聖殿罪。他引用本文第一節經文,說「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徒7:48-49),即見證了耶穌基督就是聖殿。但事實上,就是「如今」,仍有許多基督徒不能確信這一點。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經變化,不知道新約的榮耀,將建築物和某物定場所神性化,認為只有到那樣的地方才能遇見神。
神的聖殿
① 第二要談到的是聖殿這個主題,必然會談到「儀文性的禮拜和靈時真正的禮拜」的對比,即神所悅納的禮拜是什麼樣的。第3節說:「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3上)這裡出現了「狗和豬」,它們被列為不潔淨的動物。有一點我們要注意,即他們不是因為獻「狗和豬」而受到責備。他們按照神所吩咐的,將「牛和羊」獻為祭物。但這裡為什麼卻說「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好像稱頌偶像」(3下)呢?
② 只有明白獻祭制度是對什麼的預表之人才能說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施洗約翰明白。他看見主過來,就見證說:「看哪,神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但是,他們背叛彌賽亞之約,只一味地遵行獻祭的儀式。這樣的行為與將豬頭獻在偶像面前拜偶像沒有任何區別。
③ 這一警告能夠檢驗我們今天的禮拜。如果說只是按照程序進行,這並不是真正的禮拜。如果不明白聖餐的意義就領聖餐怎麼能行呢?因此,要判一個教會是真教會還是假教會,其標誌就是看是否正確地宣講真理,換言之,就是看是否立足於福音真理,用心靈和誠實獻上禮拜。主指著老底嘉教會,說:「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3:17)難道我們能把這個當作別人的故事來聽嗎?
④ 那麼,是怎麼走到這一地步的呢?一句話,無論哪一個教會,只要喪失了基督為遮蓋我們的罪(稱義)死而復活的福音,都會成為「赤身的」。可怕的是,自己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卻不知道」(啟3:17)。現代教會,如果像舊約教會背棄彌賽亞之約轉去拜偶那樣敬拜的話,難道這不是在赤身禮拜嗎?
赤身禮拜
① 那麼,神所悅納的禮拜是什麼呢?「虛心」(2中)的。虛心的意思是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拿到神的面前來。這說的就是明白「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稱義」(羅3:20),即明白自我拯救的不可行性之人的心靈狀態。這樣的人不會心裡「痛悔」(2中)。大衛明白這一點後,告白說:「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6-17)「虛心痛悔」也正是主耶穌在山上寶訓中提到的首屈一指的信仰美德(太5:3-4)。
② 神說;「但我所看顧的,就是……因我話而戰兢的人。」(2下)虛心的人就會痛悔,痛悔的人就會因神的話而戰兢。使徒保羅說:「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但我們在 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裡也是顯明的。」(林後5:11)什麼意思?如果你知道神的兒子為了你自己的罪而死,那你就應當渴望過那種在神前人前都不覺羞愧的生活。
③ 有很多講道人擔心見證「唯獨恩典,唯獨信」的福音,行為就會越來越弱化。其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還沒有真正明白福音,即在曲解福音。盼望大家思考一下,一個人知道了自己心裡貧窮(虛心),他便會痛悔,隨後就會喜樂並發出讚美——「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靠 神快樂。因他以拯救為衣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華冠,又像新婦佩戴妝飾。」(61:10)這樣的人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呢?律法不但不能使人稱義,而且也不能使人成聖。我們應當深刻地反思一下,現代教會是否將福音推置一邊,只強調教訓,獻「儀文式的禮拜」,最終難免落得既失了福音也不能成聖,成了「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的呢?以上所說的就是神所悅納的禮拜。
用心靈所獻的禮拜
① 第三要談的是「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1)即安息的問題。緊接「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5:17)這一救贖的主題之後就是安息的問題。當大衛向神提出要為神建聖殿的想法時,神對大衛說:「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撒下7:6)神不是在像聖殿那樣的建築中安歇的神,而是住在會幕,即帳幕中作事,像野戰軍司令官司一樣。神現在也沒有安息,而是作事直到如今。
② 神安息的日子,就是我們的安息完全成就的日子,也就是神國建設完成的日子,正如聖經所說——「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啟21:6)這日子將在基督再臨的時候完成。在那日,他要「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屆時,我們的拯救和安息全部完成。
③ 本單元提醒我們在自己的使命上覺醒。第一:我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份,即是否知道我的身體神的殿?第二:要檢驗一下我們的禮拜,是「儀文性的禮拜」還是「靈的禮拜」?第三:主耶穌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5:17)我是否也「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1:29)呢?
第二單元(5-14)教會的誕生和逼迫中的安慰
「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7)
① 解釋第二單元的鑰匙是第7節。那麼「錫安未曾劬勞就生產;未覺疼痛就生出男孩」(7)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將這節經文與第8節——「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的內容聯繫起來看的話,這指的應當是因著基督的救贖而誕生的教會。第7-8節都提到了錫安,聖經預言說救恩會出於「錫安」(詩2:6,14:7),這錫安說的就是教會,因為以基督為中心聚集的共同體就是教會。
② 那麼,為什麼新約教會一定要誕生呢?這一問題的答案與第1節提出的「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個問題是相聯繫的。因為,神雖然與舊約教會同在,但正如聖殿的結構的說明的那樣,舊約教會沒有成為神安息的地方。「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10:4)。因此,「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為我們代贖而死,他「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使許多人「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53:11)
③ 第8節說:「國豈能一日而生?民豈能一時而產?因為錫安一劬勞,便生下兒女。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這說明錫安所預表的教會的誕生就像神跡一樣,「一日而生」。當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埋葬之後,那些與他為敵的,甚至是他的門徒們都以為一切都結束了。但是,事實上通過基督的復活和聖靈的降臨,教會神跡般地「一日而生」。「這樣的事誰曾聽見、誰曾看見呢?」正如這個問題中所說的那樣,誰也沒有料想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完全是神的主權所成就的。
④ 耶和華說:「我既使她臨產,豈不使她生產呢?你的 神說,我既使她生產,豈能使她閉胎不生呢?」(9)可以說,始於「女人的後裔」(創3:15)這一原始福音的舊約歷史就是為基督降生做準備的「臨產」預備時期。保羅將「夏甲和撒拉」兩個婦人比作兩約。他將夏甲喻為西奈山上賜下的律法,以實瑪利則為「使女生的」,將撒拉比作彌賽亞之約,這樣以撒則是「憑著應許生的」(加4:22-28)。生基督的那位母親,就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彌賽亞之約。
⑤ 但是,「有一子為我們而生」(9:6)這句中所說的「一子」的降生並不是結束,而是要繼續發展。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他必看見後裔」(53:10),「國和民」(8)必繁盛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多,這樣便促成了教會的誕生。因為這教會就是神所居住的殿,是神安息的地方。
錫安所生的男孩
① 我再次強調一下,只有因基督的救贖而誕生的新約教會才是神安息的地方,正如保羅所說:「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林前3:16)因此在啟示錄中,主首先「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約翰看,之後又「將那由 神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啟21:9-10)給他。神「安息的地方」不是物質的城,也不是聖殿,而是用基督的救贖尋回的聖徒,神與他們 同住。因此,本文中也說:「你們愛慕耶路撒冷的,都要與她一同歡喜快樂,你們為她悲哀的,都要與她一同樂上加樂。」(10)
② 但是,將要誕生的教會要陷入什麼樣的處境呢?第5節說:「你們因耶和華言語戰兢的人,當聽他的話。你們的弟兄,就是恨惡你們、因我名趕出你們的,曾說:「願耶和華得榮耀,使我們得見你們的喜樂」,但蒙羞的究竟是他們。」這說明他們將會受到逼迫。關於這一點,主耶穌也有所提及,他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太5:11)啟示錄中說:「龍見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婦人。」(啟12:13)
③ 因此,第10-14節是安慰逼迫當中教會的內容。在這裡,「安慰」一詞出現了4次,還有「母親(13),她安慰的懷(11),她豐盛的榮耀,猶如擠奶(11,12)」等描寫。第11節說:「使你們在她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使他們得她豐盛的榮耀,猶如擠奶,滿心喜樂。」這裡將教人描寫像一個在母親懷中(12下)吃奶、在她膝上玩耍(12下)的幸福兒女。
④ 第49章15節,神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主耶穌也說過:「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約14:18)在逼迫之中的聖徒絕對不是孤單之子,而是被神抱在慈愛的懷中吸吮恩典乳汁的幸福小孩。
被抱在懷中吃奶的兒女
① 第15節上半節說:「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第64章1-2節說:「願你裂天而降,願山在你面前震動,好像火燒乾柴,又像火將水燒開。使你敵人知道你的名,使列國在你面前發顫。」而本章卻說:「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聖經中多次提到神的「降臨」。成功出埃及是神的作為,因為神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出3:8)之後,神又降臨在西奈山。這樣說來,出巴比倫也同樣唯獨依靠神的降臨才能成功。
② 但是,最神秘的降臨還是以馬內利事件,並且最大的降臨是基督的再臨。基督的工作由誕生開始,中間經過十字架和復活,最終完成於再臨。因此,主說:「看哪,我必快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22:12-13)如果基督來到這個世上死了、復活、升天之後,沒有再來的話,那他是「阿拉法,卻不是俄梅戛;是首先的,卻不是末後的;是初,卻不是終」。因此基督再臨的應許是確固的,必定成就。
③ 從這樣的脈絡來看,「看哪,耶和華必在火中降臨。他的車輦像旋風,以烈怒施行報應,以火焰施行責罰」(15)這句話所提到的「降臨」,是以借巴比倫審判耶路撒冷和借波斯審判巴比倫為預表,最終要啟示的是最後的審判。
④ 但是,在這裡我們應當警覺的一點是,神降臨首先要審判的是教會。第17節中所說的「那些分別為聖、潔淨自己的」不是為了侍奉神,而是為了「進入園內」去拜偶像。所以第16節說:「耶和華在一切有血氣的人身上,必以火與刀施行審判,被耶和華所殺的必多。」神也曾借先知以西結說過:「要將年老的、年少的,並處女、嬰孩和婦女從聖所起全都殺盡,只是凡有記號的人不要挨近他。」(結9:6)新約聖經也有這樣的記錄——「時候到了,審判要從 神的家起首;若是先從我們起首,那不信從 神福音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彼前4:17)我們應當銘記,本單元不但講到了「教會的誕生和逼迫中的安慰」,還有對審判的警告。
第三單元(15-24)末世教會的異象
「時候將到,我必將萬民萬族聚來,看見我的榮耀。」(18下)
① 第三單元的中心在於盼望主再臨的「末世神的教會」的異象。「我知道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意念」(18上)這句話與第17節談到的拜偶像的內容有關。那麼,神的教會的異象究竟怎樣呢?以賽亞先知在最後一章概括了到現在為止他所見證的內容。
② 第一:談到了「萬族的聚集」,神說:「時候將到,我必將萬民萬族聚來,看見我的榮耀。」(18下)這表明福音將會越過猶太人的牆,傳到外邦人那裡。這就是神很早以前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經的成就,神與亞伯拉罕立約說:「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創22:18)。主耶穌也多次提到過這一點。例如:「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它們來,它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6)「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8:11-12)
③ 那麼,他們是看見什麼才聚集起來的呢?神說:「我要顯神跡在他們中間。」(19上)以賽亞先知早在第7章14節就說過:「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這裡的「兆頭」一詞意思為「旗幟,標識,標記」。根據「約拿怎樣為尼尼微人成了神跡,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了神跡。」(路11:30)這節經文可以看出,這一兆頭就是主耶穌的死而復活。對此,使徒保羅說:「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17:31)難道還有什麼比這更確實的兆頭嗎?
④ 神說:「逃脫的我要差到列國去,就是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和土巴、雅完,並素來沒有聽見我名聲,沒有看見我榮耀遼遠的海島。」(19中)今天這樣受差遣的神的僕人們,在他們不熟悉的世界各各地方傳揚福音,正如經文所說——「他們必將我的榮耀傳揚在列國中。」(19下)我真心希望能夠將這話傳到他們的耳中,安慰和鼓勵他們。
⑤ 第20節說:「他們必將你們的弟兄從列國中送回,使他們或騎馬,或坐車,坐轎,騎騾子,騎獨峰駝,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作為供物獻給耶和華。」這是用先知當時的交通手段表明了對神的歸回。保羅可能是一面思考著這句話,一面說了下面的話——「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羅15:16)神藉以賽亞先知所講的預言如此精妙地成就,這不得不令我們感到驚詫。
你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① 耶和華說:「我也必從他們中間取人為祭司,為利未人。」(21)這在當時,應當是革命性宣言。因為就算是選民以色列,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作「祭司」的,這一職分只限於亞倫的後裔,而在會幕在侍奉神這一祝福只賜給了利未人。神宣告說,外人接近聖幕都會死。但是,這一榮耀卻賜給了所有的信徒,無血統之分,無種族之別。聖經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
② 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22)這指的是信徒要永享榮耀。第23節接著說:「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必來在我面前下拜。這是耶和華說的。」在這敬拜的眾人之中,弟兄你也成為了祭司,可以侍奉神。這就是「末世神的教會」的展望和使命。以賽亞先知在近2700年以前就看到了現代教會的異象。
③ 以賽亞書結束時寫到:「他們必出去觀看那些違背我人的屍首,因為他們的蟲是不死的,他們的火是不滅的。凡有血氣的都必憎惡他們。」(24)猶太人認為這一節經文太過不吉利,所以只讀到第23節就不讀了。但是,聖經確實有這樣的警告——「耶和華你們 神所應許的一切福氣,怎樣臨到你們身上,耶和華也必照樣使各樣禍患臨到你們身上,直到把你們從耶和華你們 神所賜的這美地上除滅。16你們若違背耶和華你們 神吩咐你們所守的約,去侍奉別神,叩拜它,耶和華的怒氣必向你們發作,使你們在他所賜的美地上速速滅亡。」(書23:15-16)可悲的是,這一警告必然實現。
④ 被譽為彌賽亞先知的以賽亞在以賽亞書的最後一章,提出了「聖殿,禮拜,教會,宣教,安息」等這些主題。現代教會理當思考的是,是否在侍奉的過程當中正確地解釋這些主題。那麼,在以賽亞書結束之際,我們應當有什麼樣的決斷呢?
⑤ 默想:
ⅰ 請分享「聖殿,禮拜,安息」為三個主題。
ⅱ 請就「教會,宣教,逼迫,安慰」談一談你的理解。
ⅲ 請就「顯神跡」,「差遣僕人聚集……」談一談你的理解。
ⅳ 通過查考以賽亞書,你有什麼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