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遺址發現凱撒捲軸,上寫羅馬城是一天建成的,專家說:謠言

2020-12-18 歷史店

在英國的民諺中有一句話叫做「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意思是「羅馬並不是一天建成的」,特指凡事不可急於求成,要懂得持之以恆。不過這句諺語似乎要有所改動,因為考古學家們曾發現了一份神秘捲軸,而捲軸上的內容卻簡單明了的寫明「羅馬就是一天建成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古人的智慧輝煌燦爛,經常令我們發出無比驚嘆。從我國綿延萬裡的長城,到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從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到古埃及的金字塔,無不透露出古人高超的建築技巧,更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當然,提到以上的著名建築,我們同樣也不能忘記雄偉壯麗的羅馬古城。

羅馬帝國的榮光雖然褪去,但是羅馬古城卻依然向世人昭示著曾經的輝煌。不過在世人都為羅馬古城的恢宏氣勢而傾倒時,一份神秘捲軸的出現打破了平靜。近日,一位考古學家宣稱,自己找到了一份距今約2000多年的捲軸,這份捲軸的內容也很重要,因為它是凱撒大帝親手籤署的一份「重要」文件。

該捲軸通篇都是以拉丁文書寫,其內容為:「我方巴比倫建築公司同意在公元前625年8月13日,動工修建羅馬帝國建築,並保證在一天之內完成。如果我方公司不能在帝國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凱撒大帝可以將我們的頭顱砍下,扔進獅子籠中充當它們的食物」,在文件的下方,還有凱撒大帝以及該公司負責人的親筆籤名。

該捲軸的出世,立馬在考古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畢竟它的內容太過離奇,以至於難以令人信服。眾所周知,羅馬古城的建立,是源於羅馬帝國的興起,這座現今位於義大利的首都城市,曾經是跨越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它的建成,難道真的和羅馬帝國興起一般迅速嗎?

為了能夠方便讀者的閱讀,我們還是有必要介紹一下羅馬古城。羅馬古城包括帕拉蒂諾、卡皮託利、埃斯奎利諾等七個山丘,故此也被稱為「七丘之城」。作為古代一座繁榮的城市,羅馬古城南北長約6200米,東西寬度為3500米,城牆順著山與河的走向而建,其整體呈不規則狀,從遠處觀望,猶如一隻蹲伏的雄獅。

在羅馬古城中,有著大量雄偉的建築,包括著名的羅馬廣場,裝飾精美的皇宮、神廟、會堂、凱旋門、以及大型鬥獸場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羅馬古城內所有的建築,無一例外全是當時世界建築界的奇蹟,為後世建築學以及藝術學留下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如此恢弘壯麗的建築群落,是否真如捲軸上所說的一般,由一家建築公司僅用一天時間就能建成的呢?想必不用小編贅述,在座的諸位也肯定不信,畢竟奇蹟確實存在,但是奇蹟絕對不能違背常理。

諸多建築學家在研究羅馬建築時,都發現了古羅馬人的一個建築習慣,即喜歡用天然混凝土,以及火山石灰巖,這一點從羅馬古城中保存最好的圓頂神廟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證明。眾所周知,在沒有水泥混凝土的時代,古人想要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必須要經過幾個重要的步驟,包括選址、採取原料、打地基、修建、以及最後裝飾。

我們以選址為例,一座城市的建成,需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規劃,諸多建築之間的聯繫與位置,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便能建成的。再說,在原料的選定與採集方面,也必須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火山巖本身形狀就極不規則,選料打磨階段所耗費的時間也不容忽視。除此之外,包括修建、裝飾等步驟,更需要大量耗費工時,即使是天才的建築藝術大師也要遵循這項原則。更何況,羅馬古城之內,龐大雄偉的建築數不勝數,想要在一天之內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簡直如天方夜譚一般。

正是因為如此,考古專家斷言,羅馬古城的建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並且種種歷史文獻也能證明,古城之內的建築並不是同一天被建成的。至於神秘的古羅馬捲軸,則被專家們認為是一幅偽造的卷宗,亦或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書寫的、不負責的文學作品,總而言之,它的可信度幾乎為零。同時這件事也對我們有所啟示,在科學的道路上,總是有許許多多令人疑惑的東西,而我們要做的,便是擦亮雙眼,去偽存真,找尋歷史事實最終的真相。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是一條英語諺語,意為做事不能急於求成,只有付出努力並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也有人對這句英語中的「day」的含義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它是指白天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的原意是「羅馬不是在一個白天建成的」——傳說中羅馬的建造者羅慕洛稟賦聰明,曾在一夜之間建造了羅馬城。不論諺語中的day作何解讀,歷史上羅馬城的建立、發展,經歷了2000多年的漫長曆程。
  • 尼雅遺址發現神秘木牘,專家說:文字一旦破解,必將揭開尼雅秘密
    西方學者經過深入研究,認為尼雅遺址的年代在公元前2-3世紀,即我國漢晉時期。直到1959年,我國的考古專家們,才對尼雅遺址進行保護和發掘,並通過史料記載,確定尼雅遺址或許就是《漢書·西域傳》中提到的精絕國,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裡。
  • 義大利|永恆之城,為什麼不是一天建成的?
    作為經歷過3000年喧囂歷史的古都,它擁有散落各處的精美古代遺址、不朽的大教堂和令人驚嘆的藝術品。傳說,羅馬是雷穆斯的雙胞胎兄弟羅慕路斯在帕拉蒂尼山上建立。如果說講述關於羅馬的傳說、歷史那是無窮盡的。在旅行中提到羅馬,人們說,羅馬用一輩子的時間都看不完(Roma,non basta una vita)。
  • 羅馬的美,不是一天建成的
    其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臺伯河下遊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裡。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羅馬主教(即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呢?
    羅馬歷史上表現為城邦國家(citta-stato)的結構,按照古老的定義,城邦即參與城市生活和防衛的自由人的組織,這既不同於那些大的地域性君主國,也不同於所有成員均處於臣民地位的東方式的王國(regna)。
  • 紅狼與藍鷹,到底誰是羅馬城的象徵?
    (條條大路通羅馬)Do in Rome as Rome does.(羅馬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關於「永恆之城」羅馬,有很多諺語。羅馬這座城市和這些諺語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廣為人知。
  • 羅馬是如何建成的
    羅馬人真正面對的困難是他們有兩個互相牴觸的建城神話,看起來似乎相隔數百年,其中之一是流浪的特洛伊英雄,而另一則是當地小孩羅穆路斯及瑞摩斯。他們決定要接受這兩種說法,然後將它們調和,並以一種說得通的敘述將它們連接起來。埃涅阿斯的事跡限制為發現義大利並在拉丁姆建立王室,這樣羅馬才能由雙胞胎來建立。為了要填補較長的間隔。
  • 【羅馬神話14】 拉丁努斯派人求和,羅慕路斯建立羅馬城
    可是,奇怪的是,就在這一戰之後,埃涅阿斯消失了,再也不見了,人們尋遍了整個義大利也沒有發現他的蹤影。 隨後,埃涅阿斯的兒子阿斯卡尼俄斯登上了王位,他在拉丁平原中部的阿爾巴納山上建造了一座城市,叫阿爾巴隆伽。 阿斯卡尼俄斯將拉丁國的首府遷到了阿爾巴隆伽,他跟他的父親一樣勵精圖治,治理有方。
  • 凱撒之死:羅馬鐵蹄下的強權與徵服,血色葬禮上的暗湧與悲歌
    說白了還不是因為羅馬在西方文明史上站的是C位麼!不過,當年羅馬之所以能C位出圈,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那個傳說中的男人。這個男人,就是凱撒。在《尤裡烏斯凱撒》中,莎士比亞把目光聚焦在「刺殺凱撒的動機」上。通過凱撒的支持者與反對者,探討了獨裁與共和的優劣,提出了權力的歸屬問題。同時,莎士比亞還引導讀者去思考:政治權力集中於單一領導人應到什麼程度?還有當發現潛在的暴君時,人民是否需要提前除掉他。
  • 太子城遺址發現4斤多「銅坐龍」,造型很複雜,卻意義非凡
    要知道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既是冬奧會舉辦地之一,也是文物遺址重要之地。如何能保證文物遺址不被破壞呢?在去年10月份,當時的塞北已經提前進入了寒冬,天空中還零星飄著雪花,太子城遺址相關文物保護工程就已經開始了施工。然而在施工接近尾聲的時候,工人們發現在太子城遺址西院的3米深的水井井底之下有一個已經生了很多鏽斑的銅器物。
  • 這座華麗宮殿到底長啥樣?專家揭秘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德壽宮遺址不僅是我國少有的一處經過系統考古、完整揭露和深入研究的南宋遺址,也是唯一一處集皇家宮苑和江南園林於一體的遺址。今天,這座在地下沉寂了數百年的華麗宮殿和園林,終於有了第一次大規模「重見天日」的機會。我們將「邂逅」一座怎樣的南宋宮殿?這又對杭州和浙江的歷史文化挖掘保護意味著什麼?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遺址地並採訪了相關專家。
  • 凱撒死後,18歲的屋大維靠什麼被封「奧古斯都」,成為羅馬之神?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在元老院門口被40多名議員亂刀刺死,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一生。羅馬城很快陷入了騷亂,羅馬帝國陷入動蕩分裂的邊緣。年僅18歲的養子屋大維是靠什麼戰勝政敵,統治羅馬帝國,最終封神的?
  • 被「廁神」詛咒的羅馬人:那些勤勞致富的「淘金客」
    直到古典時代末期,在羅馬城裡已經有不下四百餘條下水道,它們縱橫交錯,但最終都會併入馬克西姆下水道,並經此注入伯臺河。為了維護這套複雜的系統,確保每條下水道的通暢,營造官會讓士兵脅迫罪犯定時清汙,查看有無個別地方發生阻塞。雖然這套系統,理論上覆蓋了整座羅馬城地下,但並非所有公民都能享用這項公共衛生系統之便。
  • 跨過盧比孔河之後,凱撒取得了至高權力,也導致了羅馬共和國毀滅
    在今天,羅馬無所不在,但大都指羅馬帝國,也就是公元前27年從屋大維·奧古斯都開始的帝國,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羅馬也不是天生就是個帝國,它或許生來是個王國,但曾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以共和國自居,追求自由曾經是羅馬的驕傲,直到凱撒跨過盧比孔河,世界變成我們如今認識的模樣。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首次發現護城河等外城城牆體系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記者李韻)近日,金中都(今北京)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牆、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為復原金中都結構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13日,記者探訪了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高樓村工地。
  • 詭異的羅馬預言:凱撒遇刺與尼祿弒母
    無獨有偶,在此前的幾個月裡,愷撒曾派遣一批羅馬人,前往卡普亞開拓殖民地。當時,為建造一個廣場,他們拆除了不少古老墓葬,且意外發現墓穴之中居然藏有大量的財寶。 天降橫財,激奮人心。 恰恰這時,在一個名為卡普斯的墓葬中,又發現了一塊青銅書板,上面用希臘文刻著一段銘文。
  • 考古發現埃及豔后陵墓 竟藏身於非洲海底
    埃及潛水員在亞歷山大港附近的水域,在被水淹沒的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人稱埃及豔后)的宮殿和神廟遺址發現了一大批令人驚嘆的文物。現在,這個國際考古組正在發掘世界上最寶貴的海底考古遺址之一,尋找在公元前30年成為羅馬帝國附屬國之前古埃及最後的託勒密王朝的財富。
  • 刺殺凱撒是為了保衛民主?保證羅馬元老院的房租和利息才是重點
    凱撒被刺殺是羅馬歷史上的重頭戲,傳統的說法是布魯圖斯面對試圖稱王的凱撒,為了普世價值刺出了關鍵的一刀,也許這個凱撒的便宜兒子確實想要維護家族傳統
  • 鳳凰咀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從今年九月開始,武漢大學考古系對鳳凰咀遺址南部450平方米的地方進行發掘,到12月7號,發掘出新石器時期的房址七間,最小的僅有七八個平方米,最大的五六十平方米。武漢大學考古系鳳凰咀遺址考古執行領隊單思偉博士說,這些房子以柱子為支撐,用草拌泥糊成一面牆體,然後用火烤硬,這叫木骨泥牆,從發掘出的這些房子的分布看,大房子在地勢高的地方,說明當時這裡的人有地位高低之分了。
  • 絲路重鎮|驪軒古城:古之羅馬聖戰地,今之佛國朝聖地!
    驪軒遺址「驪軒」的名稱曾多次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史料當中,據說是古羅馬的別名。後來的研究發現,漢語中「驪軒」的發音來自拉丁語「legion」,是羅馬軍團的意思。古書中把古羅馬稱作驪靬。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執政官克拉蘇發動對帕提亞的掠奪戰爭,並在卡萊戰役中羅馬兵團慘敗後神秘失蹤,這個事件成了歷史上的一樁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