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民諺中有一句話叫做「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意思是「羅馬並不是一天建成的」,特指凡事不可急於求成,要懂得持之以恆。不過這句諺語似乎要有所改動,因為考古學家們曾發現了一份神秘捲軸,而捲軸上的內容卻簡單明了的寫明「羅馬就是一天建成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古人的智慧輝煌燦爛,經常令我們發出無比驚嘆。從我國綿延萬裡的長城,到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從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神廟,到古埃及的金字塔,無不透露出古人高超的建築技巧,更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當然,提到以上的著名建築,我們同樣也不能忘記雄偉壯麗的羅馬古城。
羅馬帝國的榮光雖然褪去,但是羅馬古城卻依然向世人昭示著曾經的輝煌。不過在世人都為羅馬古城的恢宏氣勢而傾倒時,一份神秘捲軸的出現打破了平靜。近日,一位考古學家宣稱,自己找到了一份距今約2000多年的捲軸,這份捲軸的內容也很重要,因為它是凱撒大帝親手籤署的一份「重要」文件。
該捲軸通篇都是以拉丁文書寫,其內容為:「我方巴比倫建築公司同意在公元前625年8月13日,動工修建羅馬帝國建築,並保證在一天之內完成。如果我方公司不能在帝國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凱撒大帝可以將我們的頭顱砍下,扔進獅子籠中充當它們的食物」,在文件的下方,還有凱撒大帝以及該公司負責人的親筆籤名。
該捲軸的出世,立馬在考古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畢竟它的內容太過離奇,以至於難以令人信服。眾所周知,羅馬古城的建立,是源於羅馬帝國的興起,這座現今位於義大利的首都城市,曾經是跨越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它的建成,難道真的和羅馬帝國興起一般迅速嗎?
為了能夠方便讀者的閱讀,我們還是有必要介紹一下羅馬古城。羅馬古城包括帕拉蒂諾、卡皮託利、埃斯奎利諾等七個山丘,故此也被稱為「七丘之城」。作為古代一座繁榮的城市,羅馬古城南北長約6200米,東西寬度為3500米,城牆順著山與河的走向而建,其整體呈不規則狀,從遠處觀望,猶如一隻蹲伏的雄獅。
在羅馬古城中,有著大量雄偉的建築,包括著名的羅馬廣場,裝飾精美的皇宮、神廟、會堂、凱旋門、以及大型鬥獸場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羅馬古城內所有的建築,無一例外全是當時世界建築界的奇蹟,為後世建築學以及藝術學留下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如此恢弘壯麗的建築群落,是否真如捲軸上所說的一般,由一家建築公司僅用一天時間就能建成的呢?想必不用小編贅述,在座的諸位也肯定不信,畢竟奇蹟確實存在,但是奇蹟絕對不能違背常理。
諸多建築學家在研究羅馬建築時,都發現了古羅馬人的一個建築習慣,即喜歡用天然混凝土,以及火山石灰巖,這一點從羅馬古城中保存最好的圓頂神廟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證明。眾所周知,在沒有水泥混凝土的時代,古人想要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必須要經過幾個重要的步驟,包括選址、採取原料、打地基、修建、以及最後裝飾。
我們以選址為例,一座城市的建成,需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規劃,諸多建築之間的聯繫與位置,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便能建成的。再說,在原料的選定與採集方面,也必須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火山巖本身形狀就極不規則,選料打磨階段所耗費的時間也不容忽視。除此之外,包括修建、裝飾等步驟,更需要大量耗費工時,即使是天才的建築藝術大師也要遵循這項原則。更何況,羅馬古城之內,龐大雄偉的建築數不勝數,想要在一天之內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簡直如天方夜譚一般。
正是因為如此,考古專家斷言,羅馬古城的建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並且種種歷史文獻也能證明,古城之內的建築並不是同一天被建成的。至於神秘的古羅馬捲軸,則被專家們認為是一幅偽造的卷宗,亦或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書寫的、不負責的文學作品,總而言之,它的可信度幾乎為零。同時這件事也對我們有所啟示,在科學的道路上,總是有許許多多令人疑惑的東西,而我們要做的,便是擦亮雙眼,去偽存真,找尋歷史事實最終的真相。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