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版本都寫「虎兔相逢大夢歸」。但按照原本原意考證,我更認為是「虎兕相逢大夢歸」。
據《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 就講了虎兕單猛虎與犀牛猛獸,又指兇惡的人。而漢王逸《九思·逢尤》:「虎兕爭兮於廷中。」這裡就有點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意味了。
我認為《紅樓夢》講述了一個官僚家族的興衰史,其後必然會有政治鬥爭的存在。這不是《甄嬛傳》,但王朝的進程從來不缺政治鬥爭。
一,從忠順王和吳天家(無天家)看賈家的立場。
《紅樓夢》的官場存在兩個派系大家都知道。但皇宮裡也有兩個皇帝不知道大家注意沒?而就出現在元春晉封賢德妃出現省親這種重來沒有過的事。
「當今自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盡孝意,因見宮裡嬪妃才人等皆是入宮多年,拋離父母音容,豈有不思想之理?」
皇帝下旨讓嬪妃家人定期進宮看望,但太上皇下旨只要家裡有省親別院的就可以回家省親。皇帝很節省,太上皇很浪費。這兩個意見要是你,你聽誰的?賈家聽了太上皇的。與他們一起的是周貴人家,還有吳貴妃(無貴妃)的父親吳天家(吳天家),這個無貴妃和吳天家很明顯表示了藐視皇權的意思。元春是貴妃,又出了個無貴妃,我認為元春這個貴妃有問題。
梳理完了這個我們突然發現賈家原來更聽太上皇的話,和賈家一樣行為的叫吳天家(無天家),而總和賈家過不去的卻叫忠順王,這根本就不意外皇帝為什麼最後抄了賈家的家。因為他們心中「無天家」,而皇帝喜歡對自己「忠順」的人,而不是對太上皇言聽計從的。
二,虎兕相逢是新舊勢力重新洗牌。
歷史上發生過太多的新舊勢力重新洗牌的殘酷鬥爭。而這段鬥爭就隱藏在《紅樓夢》歌舞昇平背後。賈家最大的問題是不知感恩現在的皇帝。在新皇登基後徹底沒有調整忠誠態度。
以賈家為代表的四王八公同氣連枝,四大家族是又一個小的細分。這些老牌勢力深耕皇朝幾十年,腐化墮落,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政策方針。皇帝要想動他們,就必然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而且一定要有完全的準備,也要試探這裡邊有誰是忠心的,有誰已經徹底無法救藥了。
所以類似像賈元春晉封賢德妃就屬於這種試探之一。我曾經說這一段時舉了《甄嬛傳》的華妃的例子。皇帝要收拾年羹饒之前,就各種給予華妃優待和權利,麻痺了年羹饒,直到最後時機成熟,一擊必中!
賈家一家不值得皇帝如此用心,但這些老牌勢力要想一網打盡,就需要更加深謀遠慮。
我認為新皇帝明顯更喜歡文官,所以林如海很受器重。可唯一能救賈家的人卻提前死了。而賈家為代表的武功世家已經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成了新皇執政的阻礙。而比賈家更早被消滅的是義忠親王老千歲。這裡有個「義」字顯然有武功成名的意思。而老千歲也明顯是先皇的人。而他犯事了。連準備好的壽材都用不上了。其後被秦可卿給用了。我認為這就是賈家覆滅的導火索。
綜上,賈元春晉封賢德妃是一個信號,表明元春並不是受寵才被晉封。而是皇帝有目的一次行為。這應該是一整套的行為,不光針對賈家。賈家只是一環。甚至賈家的勢力不過是從眾的一環而已。而「虎兕相逢大夢歸」我認為就是朝中新舊兩個勢力的一次攤牌。賈家因為不能夠及時站到皇帝的一面,心中「吳天家」,最後被抄家,覆滅。這件事清朝前期發生過很多次。江南織造曹家還有和珅最有代表性。他們都忠於老皇帝,結果都被新皇帝幹掉了。
所以最後我們就知道,虎兕相逢不會是賈家和敵對勢力。只能是新舊兩股勢力的對決。而最先犧牲的,一定從皇帝身邊的人開始。就像年羹饒的妹妹華妃一樣,元春最先倒黴。元春死,就是賈家倒黴的開始,其他還用說麼?不說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