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有幸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夠抽出您人生中20分鐘的時間駐足,20分鐘時間並不長,也就是一局遊戲的時間,但你可以讀到一位n年保險從業經驗的測評師專門給不太懂保險的朋友的一篇全面解讀。
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們讀完後能對保險,特別是對商業保險,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可以產生動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為自己及家人購買最好的商業保險。這篇文章我會保持更新,儘量讓它緊跟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變化。
正文:
首先,在中國,絕大部分的老百姓對保險行業和保險公司都是抱著不信任的態度,怨氣的非常大。所以,要想了解保險,就不得不先從這個行業說起。放心,我絕不是為保險洗白,我只是想為大家呈現一個事實,讓大家了解產生怨氣的根源在哪裡,所以,沉住氣,耐心的往下讀。
我們先來談談保險的監管。
保險屬於金融,在我國屬於強監管的行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國務院通過「一行三會」,即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管理整個金融市場。雖然現在銀監會和保監會已經合併,但是其實還是各司其職。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說;證監會一年365天被全國人民問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說;銀監會作為悶聲發大財的最典型機構,四大行也得聽它號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說。但你們知道保監會是幹啥的嗎?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聽過保監會,因為據不完全統計,每20個知道證監會存在的人裡面才相應有1人知道還有保監會這種機構存在呢。
題外話:保監會有一個公眾教育微信號,專門用來向大眾普及保險知識,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業保險公司的微信號都做得好,這在政府機構的微信號裡是比較少見的,我建議大家都去關注,真能漲不少保險知識。在銀保監合併後,現在已合併更名為「銀保監微課堂」)
保監會或者英文簡寫CIRC,全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證監會銀監會一樣都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正部級,但還是事業單位,而央行雖然是正部級單位,但實質是副國級部門)。
保監會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也就是保險公司、保險產品、保險購買銷售消費理賠行為等等,只要是商業保險行為有關的都歸保監會管。即使在2018年決策層正式將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成銀保監會了,保險監管毫無疑問仍會是一個單立的監管職能。
而我為什麼要先談保險監管?
因為從償付能力監管來看,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保險業監管水平最全面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也就是說,你們在中國的保險公司購買和持有的保單是世界所有國家中是最安全的,接受了最全面的監管保護。尤其是那些動輒要保幾十年的人壽保單,你們絕對可以放心持有。
中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二代監管規則,業內簡稱C-ROSS(註:不讀克洛斯,官方發音c羅斯),是以風險為導向的新一代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具體怎麼計算實在太專業了,我這裡就不展開了。簡單來說,根據監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險公司會通過建立詳盡的數學模型和壓力測試後能確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無論發生什麼事件都不會倒閉。
換句更直白的話說,天朝的保險公司只要通過了C-ROSS下的償付能力測試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災難(汶川地震這種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者2020年開年時候的疫情全球擴散連帶歐美股市連續3次熔斷式的暴跌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種股災),沒有例外。
如果把中國內地的C-ROSS或歐盟的Solvency II(歐盟保險監管標準)比作Windows 10,那麼目前美國使用的RBC保險監管架構差不多就是Windows xp,採用RBC類似架構的香港、新加坡、日本就更不用說了,不過他們也正在根據自身市場情況準備監管更新中,但從安裝進度條來說已經遠遠落後於咱們啦!
所以,不要提到中國金融業總覺得我們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尤其在什麼紐約倫敦面前我們抬不起頭,我們金融業也是有領先全球的時候!
償付能力制度為多級預警制度,安全線第一檔就是償付能力要高於150%,這裡每個項目都會牽扯複雜的算法。如果計算結果低於150%,保險公司就要開始緊張了,因為貴司已經喚醒保監會的盯梢屬性,自己要趕緊想辦法把償付能力弄回150%以上。如果回不去,也儘量不要再去跌破下一檔安全線100%。否則保監會就會動用各種監管權力要求保險公司採取可行方法儘快將償付能力恢復到最低安全線之上。這些「可行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股東增資、暫停開設新的分支機構、暫停發行新保單、暫停銷售佔用資本金過大的產品、賣出佔用最低資本過高的資產比如創業板股票等等等等等。
國內各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信息可以通過中國保險業協會網站或各保險公司的官網信息披露欄目查閱,及時公開的信息披露也屬於重要的償二代監管環節。
看到這裡,你肯定要說:貴國這種官僚機構,尼瑪吹的都好聽,實際執行起來還不是一坨屎。
那我還要告訴你,執行起來也不會是屎。因為在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計算由精算人員專門負責,這就是為了確保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合規性和專業性。
在中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工作及其他精算相關工作(如產品定價等)全部由精算人員執行,相關工作報告得到總精算師審閱並籤名同意後還需要按期上報監管。這些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及保監會相關規定中法定的工作流程和責任,不是隨便張三李四都能去幹的。
為了保證專業性,包括總精算師在內的精算工作人員都需要通過一定科目的精算師考試併力求獲得精算師認證。就專業認證難度來說,你們可要知道考出一個FSA(北美精算師認證)的時間平均是考出CFA時間的三倍。而精算師認證中的神經病,FIA(英國精算師認證)更是普遍認為難度是FSA的兩倍!如此艱難的精算師考試就是為了確保精算人員能具備合格充足的專業知識以解決各種實務問題。即使考試通過,每年還要進行一定時間的職業繼續教育以保證精算師緊跟最新的精算技術和保險監管發展。
你這時又嘀咕了,不就考試難一點麼,高分低能的人多得是。不、不、不,你們太小看精算師的工作了,一個精算工作者接受保監會、中國精算師協會和公司管理層三重監督三重壓力不說。在中國,總精算師是一個如此變態的職業,監管機構有權力是可以終身追究你曾經的工作錯誤的!
對的,精算師中的佼佼者,各保險公司的總精算師是有可能被終身找茬的。要是你知道你有可能快退休了竟然還要為某一份20年前在某個老東家籤的精算報告挨處罰,你想想平時該有多大壓力啊。老闆都有如此壓力了,下面做小的還不加倍奉還麼?
因此,從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執行人員來看,中國保險公司即使在世界範圍內看也是非常可靠安全的。
甚至,大家可能聽說過曾經的一個新聞:保監會前主席因為某些問題被撤下。但是,即使這樣之後,保險監管仍然在有效運行。這就一定程度再次證明這個監管體制是可以獨立於任何人可靠運行的。
但我知道你們肯定不想聽這些有的沒的,你們就是想知道,如果萬一,如果萬一保我保單的保險公司真的倒閉了怎麼辦?
這裡需要重點澄清,你們可能經常聽到一些保險代理人常說的中國保險公司不會破產這其實是錯的。因為根據我國保險法,中國保險公司是允許破產倒閉的!
但如果真有保險公司破產,我們還有保險保障基金來保證保險你的保單安全!
說回萬一保險公司走到破產這一步怎麼辦。中國有一個為了保證金融系統穩定的東西,由保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這個中保基金或保險保障基金前身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實際是我國金融業第一個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
在極端的情況下,根據保險法及相關規定,保監會可以指定已經破產的保險公司的仍然有效的保單及其保單準備金轉由另一家或多家保險公司承保。同時根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保險保障基金會提供救助,以人壽保險為例:
第二十一條 被依法撤銷或者依法實施破產的保險公司的清算資產不足以償付人壽保險合同保單利益的,保險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規則向保單受讓公司提供救助:(一)保單持有人為個人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90%為限; (二)保單持有人為機構的,救助金額以轉讓後保單利益不超過轉讓前保單利益的80%為限。
這個救助標準你們滿意嗎?我覺得太仁慈了,就像菩薩一樣。
直到目前為止,保險保障基金一共真正出手過三次,分別對新華保險、中華保險和安邦保險,都是為了舒緩保險公司的經營亂狀。這個經營亂狀主要是因為這些公司實際控制人各種作死。這三次出手後保金基本都全身而退,被出手公司現在也恢復了正常經營。新華保險甚至在保金退出後成功上市,成為現在A股僅有的五家上市保險公司之一。
所以有人說再保險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其實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才是。
現在保險保障基金規模將近1500億了,主要來源於各位購買商業保險時候的保費會有一個很小的比例將會用來繳納保險保障基金。別覺得1500億少,其實非常多了!新華保險就是一個巨無霸,保金照樣能救。再多說一句,保金前幾年都覺得自己錢太多,覺得現在自己的錢足夠罩你們了,因此還特意降低了保金保費的繳納比例。
說到現在,你們對你們買的保單感到放心了麼?
為什麼這麼強的監管會給老百姓留下這麼壞的印象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保險行業的代理人制度了,代理人制度在保險史行業史上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實現了保險行業質的飛躍。在我國保險代理人的數量市非常龐大的,龐大到平均你的5個朋友中間就有一個人現在或者曾經都做過保險代理人。而正是這些龐大的代理人群體,才是導致老百姓與保險公司之間互相不信任的直接原因。簡單來解釋原因的話,其實就是賣給你的根本就是你不需要的,或者是你根本不符合該產品購買時的健康告知的,保險公司的本質其實還是為了盈利,所以的保險產品有嚴格的人群篩選標準,對於身體不健康的人群他是不會買給你的,但是代理人為了業績,不會告訴你這些,所以就會導致很多生病了不能理賠的現象,其實不能怪保險公司,因為人家買的時候都已經明確告訴你了,消費者不知情,只能遷怒於保司。
中國目前的保險銷售模式分為兩種:代理人模式和經紀人模式。區分起來其實很簡單,代理人是站在僱主角度的,他只能賣自己僱主的產品,賣出去產品拿佣金。隨著行業發展,又出現了經紀人模式,經紀人是站在消費者角度的,不代表某單一的保險公司,他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幫你去篩選產品,不局限於某一家保司的產品。
好了,談完了行業和監管,我們再來談談保險該怎麼買?
我國目前的商業保險從主體上可以分為財產險和人身險,人身險就是以人為保障主體,財產險就是保障我們的財產,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購買的車險就是屬於財產險。我們今天只談人身險。
目前我國的人身險分為四大險種:重疾險,醫療險,壽險和意外險。各險種下又細分不同類型的產品,怎麼選?
重疾險:
重疾險最早是一名南非的醫生提出來的,這位醫生在看到自己很多病人,並不是因為疾病本身導致「死亡」,雖然確診之後得到了救治,活了下來,可他們在財務上卻「死了」。找到了他在南非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CRUSADER,合作設計了一款保險產品,在病人被確診罹患某些開銷巨大的疾病之時(第一份重疾險保的是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冠狀動脈手術),就能獲得保險公司的一筆保險金,用於治療、康復以及彌補收入損失,這就是重大疾病保險最初的雛形。因此,重疾險的本意,是讓罹患重疾的病人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不是死亡才獲得賠付。所以,重點來了,重疾險最大的作用是補償生病期間不能工作的收入損失的。
重疾險的定義,其實就是保險公司針對於一些特定的重大疾病進行理賠保障的一個保險,保險合同裡會寫明疾病的種類,現在基本上市面上的重疾險都能保障100種左右,當我們人一旦患了這些重大疾病之後,達到了重疾險規定的理賠條件,他就會一次性賠付金額,比如拿癌症舉例,我們拿著診斷報告去找保險公司進行理賠,保險公司就會把約定給我們的保額30萬或者50萬打到我們帳戶裡,我們可以前期看病使用。
重疾險最大的功能就是一方面是緩解醫療費用支出的壓力,因為我們一旦到達理賠條件,保險公司就會一次性把錢給到我們。另外一方面是在康復期間,補償我們的收入損失,以為我們生一場大病,基本上都是需要有一個康復期的,3年到5年,這一段時間是無法工作的,所以重疾險還可以彌補這一段時間內的收入損失。
重疾險的保障期限分為兩種:定期和終身,很好理解,定期就是保到固定的年齡,比如說70歲,那到70歲之後患病他就不保了。終身就是可以保一輩子,定期的保費會比較便宜一些,終身相對來說會貴一點,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建議選擇終身,因為畢竟人的平均壽命是在逐漸變長了,終身可以保障咱們任何時間段內的疾病風險。
再深入講一點,什麼是重疾保障的輕症、中症、重疾?
首先,判斷一款重疾險優劣的話,輕症、中症、重疾的保障情況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因素,舉個例子講,你可以隨便去翻看一些10年前的重疾險保單,看完之後你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只保重疾的,而現在重疾險的保障都是包含輕症、中症、重疾的,何為輕症、何為重疾呢?其實就是重大疾病的不同程度,舉個例子講,癌症,癌症晚期就屬於重疾,癌症早期就屬於輕症,再比如雙目失明就屬於重疾,單目失明就屬於輕症。如果說某款產品沒有輕症或者中症保障的話,那你就要重點看一下它合同裡寫的疾病到達什麼程度才能理賠了。
醫療險是什麼?
醫療險是針對於我們在醫院花完錢之後拿著發票單進行報銷的一個保險,就是我生完病之後會有人再給到我一筆錢,這筆錢誰來給,醫療險來給。這是它跟上面講的重疾險的一個區別,重疾險是給付型,一次性給的,醫療險是報銷型的,花多少報多少。
他理賠的就是我們在醫院花完錢之後,社保報銷完之後,自費的部分。舉個例子我在醫院花了10萬,現在大部分人都有農村合作醫療/醫保,比如說農村合作醫療給我報銷個1萬塊錢,那我自己還自費了9萬,很大的一部分沒有人給我報,那這一部分錢就是由我們醫療險來做一個報銷,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醫療險都有一個1萬的免賠額,也就是說社保報銷1萬,減掉1萬免賠額,剩下的8萬由醫療險來給我報銷。
醫療險最大的作用就是對社保的補充,而且醫療險沒有疾病限制,不是非限制什麼重大疾病才給報銷,像普通的住院和特殊的門急診都可以報銷,同時對用藥方面也沒有限制,不是說我必須用社保內用藥,進口藥特效藥通通他都可以包含在裡面。
而且醫療險的保障期限一般都是一年期的,交一年保一年,第二年需要重新續保。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短期內可以保證續保的醫療險,比如說6年保證續保,就是在6年內,無論是否停售,都是可以保證讓你繼續續保這款產品的。因為醫療險都是一年期的,所以保費相對來說也比較低一些。
回過頭來看一下醫療險和重疾險的區別是什麼?重疾險交十幾二十年保一輩子,醫療險是交一年,保一年,第二年需要重新購買。醫療險是報銷型的,需要先墊付費用,之後再去拿著發票報銷,而重疾險是給付性的,只要達到了合同中的疾病要求,就會直接拿到一筆錢,這是醫療險和重疾險最大的區別。
何為意外險?
意外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險種,官方的定義就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風險,這些在保險方面稱之為意外,俗話來講就是小孩磕了碰了,老人摔了扭了,或者貓抓狗咬了,那這些情況是由意外險中的意外醫療給我們進行一個報銷,意外比較嚴重的情況,比如嚴重交通事故,自然災害,嚴重點講無非就是死亡或者傷殘, 這個時候意外險就也可以直接給付我們的損失。所以就是輕度的意外傷害產生的費用,意外險保險醫療費用,重度的意外傷害導致的傷殘或者死亡,意外險直接一次性賠付保額。
同時意外險是交一年保一年的,但是市面上也有長期的意外險,建議買短期意外險,不建議買長期的,因為長期的意外險很貴,那一年一交的意外險費用是很便宜的,一般60周歲以前1年一二百就可以買到一個足夠我們保障的意外險,而且意外險的續保不像醫療險還需要審核健康狀況,意外險只要我想買基本上都是可以買到的,所以沒必要買長期,除非人傻錢多。
壽險是什麼?
最後講一下壽險,顧名思義,就是保障壽命的保險,壽險其實是最原始的保險形態,因為它只單純的保障身故或全殘。所以這也決定了壽險是為家庭支柱量身定製的險種,建議所有有家庭責任的人都要購買高額的定期壽險,如果自己有一天不幸身故了,理賠金可已讓家庭順利的維持下去。
關於壽險的保障期限,也是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一般來說,壽險選擇定期產品,保障到退休就夠了,因為退休後,基本房貸、車貸等也還完了,子女也長大了,基本沒有太多的家庭責任,保障到這個時候就可以了。
終身壽險就是保障一輩子,因為人總有一死,不管你什麼時候死,終身壽險都會賠你錢,所以這也就決定了終身壽險最主要的功能是資產傳承,它的主要適宜人群是一些淨資產很高的人群,比如說一些有家族企業的人,身故後需要把資產傳承給下一代。
【防癌險】
額外補充一個險種:防癌險。何為防癌險呢,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迷你版的重疾險或者醫療險,因為它是一種主要針對癌症來提供保障的保險。有好多人弄不清楚防癌險和重疾險/醫療險的區別,其實很簡單:防癌險是只保癌症的,而重疾險和醫療險不光保癌症,還保障一些其它疾病,保障範圍上重疾險比防癌險要寬一些。
保費上,由於防癌險只保障癌症,所以在相同保額的情況下,防癌險的保費要比重疾險低很多。而且防癌險的健康告知要比重疾險寬鬆很多,像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重疾險可能會拒保,而防癌險一般都能輕鬆通過。
所以說,什麼樣的人適合買防癌險呢?一個就是咱們上了年齡的父母群體,購買重疾險的話,保費太高,甚至繳的保費比保額還多,很不划算,這個時候防癌險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再一個就是身體上有一些小疾病的群體,像糖尿病、高血壓的人群,買重疾險有可能會被拒保,但是這些群體是可以購買防癌險的。
結尾:
這篇文章基本覆蓋了非保險從業者所需要了解的絕大部分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謝謝你們的耐心,相信你們收穫應該比打2-3局王者榮耀要多不少。
這篇文章只是個開始,之後我會不定期更新市面上暢銷產品的測評,放心,絕對客觀公正,絕不推薦任何產品,期待各位的關注。
最後聲明:
文章內容主要面向非專業人士,如某些內容說法不太恰當引起謬誤,也請同行指教;本人雖然從事保險業,但本文所有內容及主張與本人供職行業及單位無任何關係,僅代表本人個人觀點;本人及家人與本文推薦保險產品無任何直接利益關係,所推薦保險產品出發點完全基於本人的專業知識。購買保險屬於個人金融消費行為,請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