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自熱」:自熱火鍋銷量暴漲300%後,該不該入局?

2020-12-11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深響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西貝貸款發工資撐不了3個月的同時,各大電商平臺上速食食品銷量暴漲。

據京東大數據顯示,從2020年的除夕到初九10天內,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5倍。蘇寧大數據也顯示,自嗨鍋這一品類銷量同比大增370.27%。

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外出聚餐,日常外賣、採購也不方便,消費者紛紛開啟了囤貨模式。

其中帶有自熱功能、滾燙火辣的自熱火鍋就迅速成為吃貨們的新寵,甚至在網上一度脫銷,不得不通過預售才能訂到。

自熱火鍋憑什麼這麼火?這股自熱食品的熱潮,又能持續下去嗎?

自熱火鍋的前世今生

早在2015年左右就已經走紅微商朋友圈的自熱食品,真正火起來還是這兩年的事情。

自熱食品,是指不依賴電、火等方式加熱,而用自帶發熱包就能隨時隨地加熱的預包裝食品。嘗試過的吃貨就知道,自熱食品的包裝有兩層,一層用於放置發熱包,另一層則用來放置食材。

發熱包中的材料一般是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等等,只要遇水就能產生大量熱量,給內層的食材進行加熱。目前自熱食品的技術,基本上能做到快速使湯料沸騰,並保溫1個小時以上。

這項技術其實最早是用於軍用單兵食品:在野外作戰的簡陋環境下,只需將特製的發熱包放在食盒底部加入涼水即可製作出熱氣騰騰的餐食。

而現在市面上的自熱食品,除了發熱包之外,主要材料一般還包括真空包裝的肉製品、蔬菜、主食(多為粉絲、粉條等澱粉製品)、底料與配套餐具,能夠保證消費者在任何場合都能迅速吃上一頓有肉有菜,「內涵」豐富的正餐。

只需要15分鐘左右,就能製作出有著「沸鍋」效果的自熱火鍋,且食材豐富、選擇多樣。對於突然有口腹之慾的吃貨來說,不需要去海底撈之類的品牌門店排上幾小時隊,就可以迅速在家、在辦公室大快朵頤,可謂是相當友好。

這樣方便已操作的模式,自然在懶人經濟盛行的今天備受歡迎,到目前已經有了自熱麻辣燙、自熱米飯、自熱燒烤、自熱螺螄粉、自熱酸菜魚、自熱面等等各式各樣的自熱食品,所謂「萬物皆可自熱」。而其中,最追求熱氣騰騰、現煮現吃的氛圍的自熱火鍋,自然也就最受追捧。

CBNData《2019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中國的95後數量高達2.5億,作為新一代的消費者,他們將成為貢獻消費的主力人群。

這一代年輕消費者擅長使用各類線上工具,對自然消費也更為挑剔。在外賣、送貨都已經極為便利的情況下,自熱產品能夠捕獲這批消費者,除了能提供一頓「熱食」之外,也必須要有其他的獨到之處。

首先,由於製作工藝的差異,相比起傳統的方便麵等傳統的速食食品,自熱火鍋除了「自熱」以外,與食材的原味也要更為接近,所以也更能滿足吃貨的需求。

其次,對「一人食」的友好也是其中之一。速食火鍋基本上設計為一人份,對於單身的消費者而言要更為友好,避免了因為分量必須呼朋喚友才能吃火鍋的尷尬。

另外,自熱火鍋「簡單、快捷、無油煙味」的消費場景,也更適合快節奏的都市生活。

而在自熱火鍋走紅的歷程中,也少不了明星、網紅的身影。

2018年林更新先在微博上帶火了「自嗨鍋」,後有大胃王密子君測評「莫小仙」自熱火鍋,2019年李佳琦、薇婭等網紅直播帶貨「煮時光」、「小龍坎」等品牌的小火鍋,自熱火鍋的身影逐漸出現在各大綜藝和網絡平臺中。

在一波波的宣傳攻勢下,無論是在便捷性還是在體驗上都較以往的速食食品有了大幅提升的自熱火鍋,爆紅幾乎是必然的,只是這個特殊的假期又進一步加速了它爆發的速度。

自熱火鍋混戰,品牌難分高下

在自熱火鍋火起來的這短短幾年間,市場上已湧現出50多個相關品牌。有行業人士估算,目前自熱火鍋市場規模大約在62.5億元左右,也有樂觀的從業者給出了未來千億規模的理想預測。

自熱火鍋作為一個新品類目前在市場上並沒有統一的名稱:海底撈的叫自煮火鍋,大龍燚的叫隨身鍋,小龍坎的叫方便火鍋,德莊的叫微火鍋。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產品自稱懶人火鍋等等。

單就目前市面上的情況來看,生產自熱火鍋的企業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原有的火鍋企業,憑藉自己原有的火鍋品牌推出自己的自熱火鍋產品,如大龍燚、小龍坎、海底撈、德莊、老城南、小肥羊等品牌。

另一類是休閒零食製造商企業,依託生產線進行產品橫向拓展,如莫小仙、自嗨鍋、百草味、衛龍等品牌。

還有一些跨界企業所產的方便火鍋,依託線上渠道優勢進行銷售,比如網易嚴選等品牌,也佔據了一定市場。

目前從市場銷量和知名度來看,頭部兩強當屬自嗨鍋和海底撈。

自嗨鍋是一款主打重慶風味自熱火鍋,其創始人蔡紅亮曾任百草味的總經理。2016年,「百草味」以9.6億元的價格被上市企業好想你收購後,蔡紅亮就又開始了新的創業歷程,「深耕網際網路代餐零食市場」——「自嗨鍋」就此誕生,於2017年12月底正式投產。

有先前運作網際網路零食三巨頭之一的百草味的經驗,自嗨鍋在線上銷售的勢頭自然也是非常強勁。2019年天貓618中,自嗨鍋」在天貓方便速食類目銷量中排名第一,618期間全網銷售超過2000萬。2019年雙十二,自嗨鍋又因為產品庫存全部售罄,再次賣斷了貨,線上渠道能力驚人。

而自嗨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自然是海底撈旗下的自熱火鍋。

了解海底撈的朋友都知道,海底撈旗下有一家專門做火鍋底料的上市企業頤海國際。海底撈旗下的自熱火鍋正是由頤海國際的子公司頤海上海,與海底撈旗下的餐飲管理新派上海聯合生產及銷售。

頤海的參與保證了海底撈自熱小火鍋的口味和出品質量,同時頤海也對自熱小火鍋的業務給予厚望,曾經發布公告表示,自加熱小火鍋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將豐富頤海國際現有產品線,有助於擴大現有業務,「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自熱食品生意也確實給頤海國際帶來了不小的增長:2019中報數據顯示,2019年前6個月,頤海的自熱產品收入3.41億元,同比增長216.7%,業務佔比達20.6%,僅次於火鍋底料。

不過,海底撈雖然已經是國內火鍋企業最大的品牌之一,但更為人稱道的還是海底撈的服務而非口味,包括當年率先做火鍋外賣,也是因為從食材到鍋具面面俱到的服務,而不是味道而走紅的。

那麼,沒有了海底撈式服務加成的自熱火鍋,能否憑藉海底撈的品牌加成,持續增長成為自熱小火鍋的霸主恐怕還很難說。

在線上渠道能力和品牌、勢力雄厚的兩強包圍下,雖然局勢未定,但留給其他品牌突圍的機會恐怕也是不多了。

爆紅之後,自熱火鍋還能火多久?

在一整個假期的餐飲行業真空期中,順勢走紅的自熱火鍋,在行業逐漸恢復生產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目前紅火的局面嗎?

要想繼續火下去,自熱火鍋們其實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1、價格高,分量小!

對於自熱火鍋來說,目前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產品價格。儘管自熱火鍋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但認為自熱火鍋定價偏高、分量較少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

目前市面上自熱火鍋的價格大概在30元/盒左右,像自嗨鍋的定價為35.8元、海底撈自熱火鍋的定價最高則達到了39.9元,雖然肯定比一頓火鍋便宜,但與麻辣燙一類的外賣價格相比還是要貴上一截的。

等疫情過去,外賣市場基本恢復之後,缺少了真空的競爭環境,在目前這個價位上,自熱火鍋在價格上恐怕是很難與外賣一較高下。如何保質保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是目前自熱火鍋所面臨的首要挑戰。

2、口味難還原火鍋,仍然有欠缺

目前自熱火鍋在口味的方向上,已經是嘗試最大程度地還原火鍋店的味道。

相較於傳統的速食食品來說,大部分自熱火鍋利用真空鎖鮮的技術,確實已經讓目前的食材口感大大提升了,遠勝於以往的速食食品的體驗。

但畢竟自熱火鍋主打的是火鍋的家居替代,消費者不可避免會與火鍋店的食用體驗做比較,而非僅僅滿足於與速食食品做對比。

如果與火鍋店的食品做對比的話,底料、食材、蘸料等等都會被納入考量範圍。單就蘸料來說,目前市面上自熱火鍋僅有小龍坎配有幹碟、醋包等蘸料,在這些細節上下功夫的品牌並不多。但味道的提升又要如何與成本做平衡呢?這恐怕又要成為自熱火鍋品牌的一個難題了。

同時,自熱火鍋雖然食用起來快捷方便,但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含量和熱量也相當高,重油重鹽的口感也讓很多消費者將自熱火鍋列入垃圾食品的範疇。

這樣的產品標籤在近幾年健康飲食的風潮下,也勢必會阻礙自熱火鍋的進一步發展。

3、食品安全質疑頻出

自熱方便火鍋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鍋、鍋蓋、外鍋和發熱包組成,其加熱原理是利用發熱包內的物質與水接觸,釋放出熱量,上層食材鍋內的食物吸收熱量後溫度升高。由於這樣的操作特性,自熱火鍋確實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

自熱火鍋品牌外包裝上大多標明了相關的警示信息以及操作說明,多的能有近10條,如「小心蒸汽燙傷」、「請勿讓兒童獨立操作」、「只加冷水」、「當手部弄溼時,請不要接觸到發熱包」、「免陽光直射」、「如需空運,請採用行李託運」等相關警示信息。另外自熱火鍋自燃問題也屢見報端。

2019年廣西高鐵率先禁止自熱食品上車

2月18日,曾經在2018年初推出過自熱火鍋產品的上市企業天味食品就在互動平臺上透露,因食品安全風險,2018年底企業就已經停止了自熱火鍋的生產銷售。

對於一夜爆紅的自熱火鍋來說,產品銷量節節攀升的同時,如果市場教育和包裝迭代沒有跟上,安全問題就必然會成為各家企業頭上的長懸之劍。

2020年年初的特殊經營環境,讓線下餐飲行業的寒冬延長了不少,也讓自熱火鍋的春天提前來到。但隨著氣溫上升,今年春節後的這個絕佳的窗口期即將結束。

銷量暴增300%帶動整個自熱食品的領域一夜爆火,但疫情過去後,在「萬物皆可自熱」號召下入場的玩家,最終還能剩下幾家?

相關焦點

  • 巨頭入場、銷量暴增200%、規模或超百億,自熱火鍋因何而「熱」?
    自熱火鍋走紅後,三全、得益綠色、宏綠和廚師等品牌陸續推出了自熱米飯產品,自熱螺螄粉、酸辣粉、肥腸粉等粉類產品也紛紛在電商和線下商超上架。 35鬥檢索到國內有關自熱食品最早的報導,來自於1998年《江蘇信息科技》發布的一篇產品諮詢。文中將自熱食品稱為「21世紀的食品」,研發單位是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八五一研究所。
  • 自熱火鍋爆炸!自嗨鍋多管齊下,樹行業安全典範!
    說到自熱火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為當下網絡上非常火的一種美食,在面世以來銷量逐年暴增,成為方便食品中的新寵。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自熱火鍋就意味著「方便」、「美味」、「獨享」,但是也有許多人質疑自熱火鍋的安全問題。
  • 火遍全網的自熱火鍋哪款最好吃?我們用Python告訴你!
    Show me data,用數據說話今天我們聊一聊 自熱食品疫情期間,在宅在家裡的日子,主打一人食概念的自熱食品備受關注。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即食酸辣粉、即食螺螄粉等方便食品的銷量迎來大幅度增長。光是今年春節,自熱火鍋的銷售暴漲就驚起討論無數。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們就這麼成為了新的網紅食品,持續霸佔著電商銷售量榜首,你吃過自熱火鍋嗎?
  • 自熱火鍋日售超400萬份,智能音箱年銷量暴漲16000%…7000萬獨居...
    2019年1月,京東超市的數據顯示,2018年「一人食類食品」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60%,代表產品「自熱火鍋」銷量驚人。這種既能代替方便麵,又能滿足「一人食火鍋」的產品,受到了眾多年輕人的追捧。2018年天貓雙十一當天,自熱小火鍋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賣出了453萬份。相比於2017年雙11賣出了170萬份,同比增長了2.7倍。
  • 誰捧紅了自熱火鍋
    該數字在社交媒體上成為熱議話題,「單身經濟」再次進入人們視野。對此,小於就表示「獨居挺好,我樂在其中。」事實上,敏銳的商家業早已捕捉到單身人群的消費需求。疫情期間,資本接連注入,使得主打「一人食」概念的「自熱火鍋」等產品受到關注。趨勢當下,一人份的食品開始走俏。疫情影響下,自熱火鍋、自熱煲仔飯、即食酸辣粉、即食螺螄粉等方便食品的銷量迎來增長。
  • 自嗨鍋再獲融資 自熱食品行業仍需跨越品控安全關
    「萬物皆可自熱
  • 別的火鍋要錢,自熱火鍋要命
    要給人升級的感受,要造出精緻的概念,要讓每個年輕人花錢花得心甘情願,要讓他們消費後的朋友圈照片都可圈可點。今年年初至今,接下這一棒的產品裡,自熱火鍋得算一個。光是今年春節,自熱火鍋的銷售暴漲就驚起討論無數,有的品牌同比增長將近400%。
  • 萬物皆可擬人化?不,萬物皆可萌娘化!
    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無論是在二次元、還是在三次元,都流傳著一句名言:萬物皆可擬人化。然而現在的畫師大大太有才華了,擬人化已經不算什麼,萬物皆可萌娘化才是主流了!阿迷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有關萌娘化的作品,大家記得託住驚訝的下巴噢!
  • 為什麼火爆的自熱火鍋突然失寵?你覺得自熱火鍋怎麼樣
    吃自熱火鍋很方便,只需要準備飲用水。吃自熱火鍋時,需要將底料袋和食材袋放在一起,加適量飲用水,然後在暖寶寶位置加適量水,等待5分鐘。作為新生事物,既然火鍋風光了一兩年,現在卻被人們無情地拋棄了,為什麼?有人說太貴值不了那麼多錢;有人說他有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值得廣為食用;也有人說他的成分不是新鮮,因為他富含高油和高糖的食物。
  • 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來源:江瀚視野當前,中國人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超長全民寒假,更有一次讓人記憶深刻的網際網路流量井噴,在這場網際網路的狂歡之中,估計外賣產業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產業,在的大家都不能出門的日子裡,外賣幾乎成為了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最愛,但是也正是外賣產業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任何人都可成為外賣小哥,而萬物皆可外賣的巨大市場,這個市場之後到底會何去何從呢?
  • 「網紅」自熱火鍋還未變冷
    由此看來,自熱火鍋至今還未變冷。潛力大:百億市場吸引企業布局自2017年下半年頤海國際切入自熱食品市場以來,其關聯企業海底撈布局速食領域已有兩年。不少研報指出,儘管火鍋底料依舊是頤海國際目前最大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可自熱產品在企業幾大板塊的增速不容小覷。
  • 自嗨鍋是什麼東西
    那就是你一個人去吃火鍋,有讓位,拼桌和別人的打量這些尷尬事,但是自嗨鍋帶你走出這樣的窘境,大家知道自嗨鍋是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吧。 自嗨鍋就是自煮火鍋,是以自嗨鍋最為有名,自嗨鍋屬於自熱食品的一種。因為熱氣騰騰的自熱火鍋簡直就是「懶人」的福音,所以就被稱為「自嗨鍋」。
  • 出不了門的日子裡,自熱火鍋成為了吃貨們的慰藉
    火鍋品牌小龍坎和海底撈均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春節期間品牌的自熱火鍋產品銷售有大幅增長;百草味則稱春節期間線上方便速食銷售業績同比增長超過100%。自嗨鍋創始人蔡洪亮近期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疫情期間,線上自嗨鍋訂單量增加了200%-300%「連碗都不用洗,唯一需要動手的只是吃完垃圾分類而已。」
  • 自熱火鍋大數據:廣東人最關注,90後女性吃得最多
    自熱火鍋大數據:廣東人最關注,90後女性吃得最多 2020-12-1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益智玩具爆發、萬物皆可「盲」……2020玩具生意向哪裡要「增長」?
    但對於中小品牌來講,在品牌沒有優勢、銷售渠道不完善的情況下,不少中小品牌開始嘗試潮流百貨店、潮玩店、禮品、自動售貨機等除傳統商超批發以外的多元合作渠道。疫情之後,玩具實體店依然會有較大的銷售空間,玩具作為場景化的產品,客戶體驗可直接導致產品的銷量上下浮動。比如義烏的協欣玩具與酷樂潮玩、啟路文具、伶俐飾品、1983等潮流百貨品牌合作。
  • 江瀚:從DJ到健身教練全是外賣小哥,萬物皆可外賣的市場到底該怎麼看?
    來源:全球財說作者:江瀚一、萬物皆可外賣的巨大市場 根據36氪最近的報導,2月下旬,根據BOSS直聘和店長直聘聯合發布的藍領復工進度觀察,生產製造、生活服務業、供應鏈物流三大最藍領最集中領域復工進度還不到往年的56%,安心記人事3月初的問卷調查則顯示
  • 像吃泡麵一樣吃自熱火鍋?NO!會爆炸的!消防昨天給自熱火鍋做了個...
    都市快報訊 天越來越冷,在家裡吃火鍋是寒冷季節的一大享受,「不插電不用火,一杯冷水吃火鍋」的自熱火鍋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消防提醒,自熱火鍋雖然方便,但加熱方式存在危險。自熱火鍋爆炸傷人的事故屢屢發生消防就怎麼安全吃自熱火鍋做實驗澎湃新聞報導,2019年9月,上海的方先生由於加熱時,倒完水怕不夠熱,在自熱火鍋盒蓋上又加了個蓋子,結果爆炸,濺出的湯汁致使右眼受傷。醫生表示,由於受損較深,方先生的右眼視力在傷愈後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 90後網上賣自熱火鍋年銷過億元 拼多多成重慶興農扶貧「加速器」
    今年「雙11」,「90」後廖雪峰迎來了創業路上的最大收穫期。「雙11」期間,其創造的自熱火鍋品牌「猛味」在拼多多平臺上銷量近40萬盒,銷售額180萬元左右,同比提升80%。「猛味」品牌的運營公司重慶猛味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猛味科技),只是我市優秀電商企業之一。
  • 咖啡、牛奶、紅酒皆可「自熱」,「自熱飲品」是真藍海還是偽命題?
    文 | Sober Zhang冬至已過,國內的氣溫在一天天下降,但有一個領域卻在升溫:(可即飲)熱飲市場,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熱飲品」的橫空出世。從咖啡、牛奶,到奶茶、紅酒,各類飲品皆可自熱,在這個冬季限定中,「自熱飲品」目前的表現如何?誰又會買「自熱飲品」的帳?
  • 自熱火鍋怎麼弄?自熱火鍋的發熱包對人體健康有害嗎?
    從2015年起,以方便快捷、揭蓋皆吃為特點的自熱火鍋逐漸被加入到了眾多好吃嘴的菜單裡。自熱火鍋是一種什麼美食呢?自熱火鍋如何食用呢?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呢?這些成了很多好吃嘴所關心的問題,本文也將文中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