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參院通過《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 防止職權騷擾首次入法

2021-01-19 日本頻道

近日,日本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以防止職場騷擾為主要內容的《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此法案明文規定不得進行職權騷擾、性騷擾以及以懷孕、生育女性為對象的孕產騷擾三種常見的職場騷擾行為。作為一大亮點,防止職權騷擾首次寫入法律。有觀點認為,這一法案的通過有望減少職場騷擾,但因為沒有規定罰則,有效性也難免遭到質疑。

已經成為社會難題

在日本,職場騷擾已經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難題,相關報導時常見諸於新聞媒體。職場騷擾不僅對受害者的個人尊嚴和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導致受騷擾者被迫停職、辭職甚至自殺,還嚴重惡化了職場環境、降低了勞動效率。

以首次寫入法律的職權騷擾為例,2017年全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勞動局就接到了7.2萬起職權騷擾舉報。其中,原自民黨籍女議員辱罵、毆打秘書的事件更是在日本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關注。

2017年6月,日本周刊雜誌報導稱,自民黨眾議院女議員豐田真由子5月外出時,由其政策秘書駕車。在行駛過程中,豐田真由子不僅辱罵秘書,還數次毆打他的頭部、臉部。在雜誌一併公布的錄音中,豐田不斷對秘書爆出「禿子」「去死吧」等粗口。其後,豐田事務所解釋稱,豐田因男性秘書搞錯了高速出入口而情緒激動,但同時證實包括上述事件在內,豐田當年5月的三天內先後7次毆打秘書臉部等。事件曝光後,豐田真由子迫於壓力向自民黨提交了退黨申請。

關於職場中的性騷擾問題,儘管日本早在1999年實施的《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修訂案中,就寫入了要求用人單位強化性騷擾對策的要求,在2007年修改法律時更進一步嚴格了相關規定,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並不樂觀。

厚生勞動省2014年秋天針對1萬名25歲到44歲女性實施的調查顯示,多達28.7%的人曾在職場遭遇過性騷擾,而其中63.4%的人選擇了「忍耐」。

2018年日本財務省事務次官福田淳一涉嫌性騷擾女記者的事件曾引起軒然大波。當年4月日本某周刊報導稱,福田淳一疑似以接受採訪為名,對一名女記者作出性騷擾言論。在公開的錄音中,福田多次對受害記者進行言語騷擾。在言語騷擾之外,他還試圖邀女記者去酒店。事件曝光後,福田淳一迫於輿論壓力辭職。

在職權騷擾和性騷擾之外,近年來職場中的孕產騷擾也逐漸受到關注。據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過懷孕經歷的女性曾遭受孕產騷擾的比例高達25.6%。其中,很多人曾遭遇過因為懷孕、產子被工作單位解僱、停止續約以及被強制要求主動辭職的情況。

明確三個認定條件

此次通過的《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由《勞動施策綜合推進法》《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育兒及護理休業(停職)法》等5部法律修正案組成,目的是從法律上強化對不斷增加的職場騷擾等行為進行應對。

作為對職權騷擾、性騷擾及孕產騷擾三種騷擾行為的對策,法案規定政府、用人單位及勞動者有責任注意其他勞動者的言行;禁止用人單位對舉報、諮詢受害情況的勞動者採取解除僱用關係等損害受害人利益的做法。

與性騷擾和孕產騷擾相比,職權騷擾作為一個社會問題首次被寫入法律。這是本次獲得議會通過的《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的一大進步。法案對職權騷擾設定了以優勢職務或人際關係為背景、作出超過業務上需要及適當範圍的言行和損害工作環境三個認定條件,規定用人單位有義務制定防範對策。

在2012年1月30日匯總的一份報告中,日本厚生勞動省把職權騷擾定義為對在同一職場的勞動者,憑藉職務或人際關係等優勢,超出正常業務範圍給人造成精神和肉體痛苦或惡化職場環境的行為。報告將職權騷擾分為暴力傷害等身體攻擊、威脅侮辱名譽侵害等精神攻擊、無視或排斥、安排業務上明顯不需要和不能完成的工作等過度要求、安排業務上不合常理的低於個人能力和經驗的工作等過少要求、過度幹涉個人隱私等6種類型。

新法實施後,完善諮詢機制等具體內容及相應案例將交予厚生勞動大臣的諮詢機構——勞動政策審議會討論並確定。

從要求企業制訂職場騷擾對策的時間上來看,大型企業最早應從明年4月開始制訂對策,中小企業的時間相對充裕,在2年以內開始制訂對策即可。

此外,新法針對性騷擾行為規定,用人單位所屬員工如果在客戶企業等外部實施性騷擾,在受害者所屬企業要求確認事實時,有義務努力配合對方查明事實;對於來自客戶的騷擾和針對求職學生的性騷擾等,法案要求在厚生勞動省下一步制訂的指針中研究對策。

法律效力尚存質疑

儘管《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被寄希望於改善日本職場中的職權騷擾、性騷擾及孕產騷擾問題,但因為法律沒有寫入罰則和騷擾界定模糊等原因,未來法律能否確保實效性,還需要繼續關注。

目前,針對《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的質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法律沒有寫入罰則,導致實效性遭到質疑。在日本國會審議通過的《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中,因為用人單位主張,適當的指導與職權騷擾存在界定困難的問題,最終通過的法律不得不放棄寫入罰則。以已經寫入法律的職場性騷擾為例,因為法律僅規定用人單位有義務制定防止性騷擾的對策,但卻沒有制定罰則,在法律實施10年後的2016年,制定了防止對策的企業僅佔到40.8%。因為有職場性騷擾的前車之鑑,職權騷擾在法律實施後獲得改善的前景也不樂觀。

二是職場騷擾在法律界定中存在困難,或導致很多受害者最終選擇忍耐。儘管在新法中寫入了認定職權騷擾的三個條件,但因為相關內容過於抽象,在實際的操作中仍面臨很多問題。此外,以性騷擾為例,因為性騷擾存在的界定模糊、舉證困難等問題,很多女性都選擇「打掉門牙往肚裡咽」,有的甚至因不堪受辱而選擇辭職。對此,有法律專家指出,日本應制訂專門的禁止職場騷擾的法律,明確各種騷擾行為的定義和處罰規定,而不是對《勞動施策綜合推進法》《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育兒及護理休業(停職)法》等各部法律進行修補,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通過法律減少職場騷擾行為。

三是徹底杜絕職場騷擾的關鍵是改變「男尊女卑」等職場觀念。職場騷擾歸根到底還是職場文化的問題,新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職場騷擾,但要根治還需要從職場文化的改善上入手。日本職場中長期存在「男尊女卑」和嚴格的上下級關係等文化,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職場騷擾問題滋生的土壤。

日本勞動組合總聯合會指出,在國際勞動組織調查的80個國家中,60個國家已經採取了禁止職場暴力和騷擾的措施,另有63個國家已經採取了禁止職場性騷擾的措施。與各國相比,日本僅是通過法律賦予企業制訂職場騷擾對策的義務,這使日本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日本記者 冀勇)

(責編:任石、陳建軍)

相關焦點

  • 立法防止性騷擾,日本正式通過《女性活躍與管制騷擾法》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以加強職場騷擾對策為核心內容的《女性活躍與管制騷擾法》5月29日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憑藉執政黨等多數贊成獲得通過,正式成為法律。該法明文規定不得進行職權騷擾、性騷擾及與懷孕分娩相關的孕產騷擾。
  • 日本將立法防止職權騷擾 督促企業採取措施加以防範
    人民網東京19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擬立法要求企業採取措施防止職場中的職權騷擾。 過去,企業經營方認為職權騷擾和「業務指導」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對立法防止職權騷擾持反對態度。但隨著職權騷擾的增多,日本厚生勞動省認為是時候有必要立法加以防範。
  • 日本厚勞省擬規定企業必須採取職權騷擾防範措施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16日基本確定將要求企業有義務採取防範措施來應對職場的職權騷擾。今後將討論公司內部宣傳通知、啟蒙活動及設置諮詢窗口等具體措施,並明確寫入指針。同時還將加強性騷擾對策,明確在業務往來中發生受害事件時加害方企業應採取的相應措施。
  • 日本的職權騷擾是什麼
    在日本職場上或者學校內都經常可以聽到一個詞【パワハラ】,意思是職權騷擾,其實在中國也有這種問題,不過我們一般稱其為「潛規則」,是個看起來人畜無害且會讓大家習以為常的詞。說回職權騷擾,官方的定義是:職權騷擾是騷擾和工作場所欺凌的一種形式,在這種騷擾和工作場所欺凌中,有權勢較高的人使用該權力騷擾或欺凌級別較低的人。它包括一系列行為,從輕微的刺激和煩惱到嚴重的虐待,甚至可能涉及超出工作職責範圍的強迫活動。
  • 冷暴力、被孤立、職權騷擾,日本大企業6月開始整治,員工出哪招
    職場黃皮書/供稿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大企業從2020年6月,中小企業從2022年4月開始,實施「防止職場裡職權騷擾」的相關管理措施,並且首次將這一條例納入企業的首要義務。以下是幾位親身經歷過職場騷擾的當事人的講述:冷暴力——「初入職場,一直被教導在工作中要與人友善,但是像是遭受「職權騷擾」這種事情,還是忍不了。我因為是新入職的員工,才開始接觸工作,但老闆對我態度就非常冷淡,在工作上完全是放任不管的態度,這段時間以來,我都是自己找事兒做。」
  • 日華媒:日政府「隔靴搔癢」 慢性子難禁職權騷擾
    中新網12月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3日文章指出,對於「職權騷擾」問題的打擊力度不夠,是造成日本職場騷擾問題禁而不止、教而不改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此,去年,日本政府首次對「職權騷擾」給出定義:在職務地位、人際關係等職場優勢下,給予對方超出適當業務範圍的以及帶來精神或身體上苦痛的破壞職場環境的行為。如「暴力傷害等身體攻擊」、「威脅、侮辱、謾罵等精神攻擊」等。此外,日本政府開始對「職場騷擾」的現狀展開調查,並在就業規則及教育研究當中加入有關內容,以及設置諮詢窗口等等。
  • 日媒:日本上班族日子難過 四分之一遭「職權騷擾」
    人民網12月18日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在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中獲悉,日本每4個上班族裡就有1個在近3年內遭遇過不同程度的職權騷擾。 2012年3月,日本厚生勞動省首次給職權騷擾下定義——「利用地位等優越身份過分幹涉,給下屬製造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破壞職場氛圍。」
  • 「職權騷擾」 日本女教師被強制「冠夫姓」
    【「職權騷擾」】  這名未公開姓名的女教師2003年進入一所中學就職。她2013年結婚後,請求校方允許自己繼續使用原來的姓氏,但校方堅持要求她在職場中改用婚後登記的「夫姓」。  這名女教師認為,如果遵從校方的做法,會對她婚前獲得的學術成就造成影響。她曾出版過不少教輔書。
  • 用「謝絕來電」防止電話和簡訊騷擾
    騷擾電話、垃圾簡訊,絕大多數人都遇到過。2019年相關問卷調查的數據顯示,平均每人每天接到的騷擾電話就高達3-5個,其中以教育培訓、房地產中介、裝修裝潢、理財投資等商業營銷電話為主。各種騷擾電話、五花八門的垃圾簡訊,讓人不勝其煩。近年來,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撥打電話、發送簡訊進行商業營銷、惡意騷擾甚至進行詐騙等不法行為的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民眾的正常生活,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 東芝美國核電子公司曝出職權騷擾問題
    為粉飾美國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WH)從事的核電站建設業務時產生的巨額虧損,最高層向部下施加壓力進行職權騷擾,出現了需向受害者支付賠償費用的風險。資料圖  據相關人士透露,西屋電氣總裁羅睿德(Danny Roderick)等存在職權騷擾行為。
  • 日本官方公布六大職權騷擾行為 人身攻擊排第一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日媒報導,23日,由日本厚生勞動省舉辦的勞動政策審議會公布了一份職權騷擾指南,裡面包含了六項職權騷擾的具體行為,其中,人身攻擊排在第一。據報導,在發布的六大職權騷擾行為中,人身攻擊高居榜首,其次分別是精神攻擊、孤立、要求過高、要求過低和個人侵害。
  • 騷擾、虐待、職權濫用……數百位女性揭開國外遊戲界醜惡內幕!
    超過100名遊戲主播公開聲明,自己遭到了其他玩家的性侵犯、騷擾或性別歧視。除了公開聲明,還有人匿名分享經歷,這些控訴加起來,發聲的受害者群體甚至超過了300人,其中大多數都是女性。這樣大規模的集體控訴,揭開了遊戲行業繁榮景象背後的黑暗面,職權濫用、性騷擾性侵犯等虐待欺凌橫行、性別歧視、權力結構不平等…01 倖存者的聲音終於被聽到在說明一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Twitch這個遊戲流媒體平臺。任何遊戲玩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開始自己的流媒體頻道,作為主播把自己玩遊戲的現場視頻播放給平臺其他玩家觀看,吸引觀眾。
  •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長因職權騷擾致隊員自殺被處分
    海自在調查自殺經過後得出結論稱,3人的威脅性言行等職權騷擾是原因之一。此外,海自還認為,高木對其他隊員也「持續施加了令人萎頓的相當於職權騷擾的言行」。被處分的3人均承認了職權騷擾。據日本共同社1月29日報導,據海自等介紹,三等海尉2018年7月起在「常盤」號工作,同年9月10日在艦內自殺。其餘2人分別是三等海佐和一等海尉,均被停職20天。
  •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長因職權騷擾導致隊員自殺被處分
    海自在調查自殺經過後得出結論稱,3人的威脅性言行等職權騷擾是原因之一。此外,海自還認為,高木對其他隊員也「持續施加了令人萎頓的相當於職權騷擾的言行」。被處分的3人均承認了職權騷擾。    據日本共同社1月29日報導,據海自等介紹,三等海尉2018年7月起在「常盤」號工作,同年9月10日在艦內自殺。其餘2人分別是三等海佐和一等海尉,均被停職20天。
  • 日本下班後跟上司與同事一起喝酒,究竟是企業文化還是職權騷擾?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飲酒會有點半強迫性質,很容易對下屬造成困擾,加上近年來日本對「職權騷擾」問題日漸重視,這種聚會正在日益減少。一名醉倒在東京一處地鐵站的上班族據英國國際廣播報導,記者採訪了一名28歲的剛畢業踏入職場的新人北村陸(音譯),他回想首次參加飲酒會時的感受,說:「起初,我確實感到必須多喝酒、必須趕上別人的壓力。我因此喝得很醉。」
  • 對職權騷擾說「不」!日本將出臺更嚴新規完善公務員懲戒條例
    人民網東京3月9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7日,日本人事院決定將修改國家公務員懲戒處分條例,針對使對方患上精神疾病等惡性行為的職權騷擾加害者,將進行免除職務等嚴厲處分。 按照現行規定,日本並沒有關於職權騷擾的相關規定,此次通過明確處分基準從而防患於未然。
  • 日本一名自衛官軍艦上自殺 曾遭上司「職權騷擾」
    「常盤號」補給艦(日本防衛省)海外網12月25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近期,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名32歲的3等海尉(相當於海軍少尉)在「常盤號」補給艦上自殺,原因很可能是遭受了來自上司的「職權騷擾海上自衛隊向其同事了解後得知,他在死前遭受了來自上司的「職權騷擾」。海上幕僚監部服務室對「常盤號」上140名乘務人員調查後得知,「常盤號」艦長曾給自殺的海尉下達「別休息」的指示。他的上級也經常對他說「去死」、「你消失吧」一類的言語。還有的上級命令他不許回家。多人表示,艦長也會毆打其他乘務人員、向他們砸筆記本之類。
  • 日本一男性職員因過勞和遭女上司職權騷擾起訴
    原標題:日本一男性職員因過勞和遭女上司職權騷擾起訴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0月30日消息,近日,東京都多摩市一名男性政府職員因長時間工作和遭到女上司職權騷擾,將多摩市政府和上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8800萬日元(約合546萬元人民幣)。
  • 摩拜女員工舉報已婚男領導性騷擾,並利用職權打壓同事!
    因為客戶端&前端組負責人,小春,對包括我在內的3名女下屬有不同程度的性騷擾;利用職權打壓違背自己意願的同事;利用職權之便招錄想要發展情人關係的女生入職;工作上以掙錢為目的,技術產出甚少。我和我身邊的女同事不堪其擾,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對於個人情感和狀態都有較為嚴重傷害。
  • 預防職場騷擾與霸凌 日本新勞動法禁止大聲訓斥員工
    【環球時報記者 孫秀萍】為預防職場騷擾與霸凌,日本從6月1日起正式實施一項新勞動法。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日報導,《勞動施策綜合推進法》修正案首次明確規定企業管理人員不能利用手中職權欺負員工,如有違反將受到處罰。目前新法只適用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將從2022年4月開始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