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權騷擾」 日本女教師被強制「冠夫姓」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日本一名中學女教師因被學校要求在職場「冠夫姓」,把校方告上法庭,請求給予自己繼續使用婚前姓氏的權利。

  不過,東京地方法院裁定,原告所在學校要求其「冠夫姓」的做法「合理」,這名女教師必須以婚後登記在戶籍上的姓名工作。

  這一案件在日本引發關於性別歧視的爭議。

  【「職權騷擾」】

  這名未公開姓名的女教師2003年進入一所中學就職。她2013年結婚後,請求校方允許自己繼續使用原來的姓氏,但校方堅持要求她在職場中改用婚後登記的「夫姓」。

  這名女教師認為,如果遵從校方的做法,會對她婚前獲得的學術成就造成影響。她曾出版過不少教輔書。

  她的律師指出,這名當事人以自己的本姓而被同事、學生和家長熟知,校方要求其冠夫姓的做法是「職權騷擾」。

  對於這一案件,三名男性法官一致認為,儘管越來越多的女性婚後在職場繼續使用本姓,但這種做法「尚未在社會根植」。

  「就識別和區分個人而言,使用戶籍上登記的姓氏要比使用本姓更好,」審判長說。

  當事女教師認為,法院的裁決「破壞了(日本社會的)工作環境,後者本允許婚後『冠夫姓』的女性繼續使用本姓,且無需不必要的擔心」。

  【引發爭議】

  英國《衛報》報導,日本是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幾個通過法律規定夫婦必須同姓的發達國家之一。雖然日本民法中夫婦同姓的規定沒有明確要求使用哪方的姓氏,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女性在婚後不得不「冠夫姓」。

  一些人批評,「夫婦同姓」規定落後於時代、歧視女性。

  由於日本國內保守勢力反對,這一法規依舊存續。日本最高法院去年12月認定,民法禁止夫婦別姓的規定「符合憲法」。不過,最高法院去年認可,已婚女性可以在工作中繼續使用本姓,只需在官方文件中使用其法律規定的夫婦同姓。

  今年3月,聯合國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發布一份意見,批評日本民法中的夫婦同姓等規定屬於性別歧視,指出該規定「實際上強制女性冠夫姓」,要求日方儘快修改。

  日本經濟新聞社2015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000名日本20歲至50歲的女性工作者中,超過70%的已婚者在職場「冠夫姓」,而非繼續使用本姓。

  面對最新裁決,早稻田大學一名家庭法教授說,「這是對最高法院(認可已婚女性在職場使用本姓名)決定的退步」。

  「對於學校而言,個人的決定更應該受到尊重,因為這是個尊重個性的地方,」這名教授說。(劉曦)(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焦點

  • 日本的職權騷擾是什麼
    在日本職場上或者學校內都經常可以聽到一個詞【パワハラ】,意思是職權騷擾,其實在中國也有這種問題,不過我們一般稱其為「潛規則」,是個看起來人畜無害且會讓大家習以為常的詞。說回職權騷擾,官方的定義是:職權騷擾是騷擾和工作場所欺凌的一種形式,在這種騷擾和工作場所欺凌中,有權勢較高的人使用該權力騷擾或欺凌級別較低的人。它包括一系列行為,從輕微的刺激和煩惱到嚴重的虐待,甚至可能涉及超出工作職責範圍的強迫活動。
  • 日本一男性職員因過勞和遭女上司職權騷擾起訴
    原標題:日本一男性職員因過勞和遭女上司職權騷擾起訴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0月30日消息,近日,東京都多摩市一名男性政府職員因長時間工作和遭到女上司職權騷擾,將多摩市政府和上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8800萬日元(約合546萬元人民幣)。
  • 日參院通過《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 防止職權騷擾首次入法
    近日,日本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以防止職場騷擾為主要內容的《女性活躍與騷擾規製法》。此法案明文規定不得進行職權騷擾、性騷擾以及以懷孕、生育女性為對象的孕產騷擾三種常見的職場騷擾行為。作為一大亮點,防止職權騷擾首次寫入法律。
  • 日本官方公布六大職權騷擾行為 人身攻擊排第一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日媒報導,23日,由日本厚生勞動省舉辦的勞動政策審議會公布了一份職權騷擾指南,裡面包含了六項職權騷擾的具體行為,其中,人身攻擊排在第一。據報導,在發布的六大職權騷擾行為中,人身攻擊高居榜首,其次分別是精神攻擊、孤立、要求過高、要求過低和個人侵害。
  • 女子冠夫姓的由來
    其實,最早的時候,「姓」與「氏」是兩回事。「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為制止亂倫、亂婚等現象,氏族實行族外婚制,孩子隨母親居住。姓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後代們所共同擁有的符號標記。   因為最早以女性為本位,所以中國最古老的的幾個姓都帶有女字旁。如:姬、姜、姒、姚、嬴、姞、妊、媿 、姺、姑等。
  • 古代婦女嫁人後就必須冠夫姓嗎
    冠夫姓說到冠夫姓這個習俗呢?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冠夫姓的意思大意為:女子出嫁後,不再或者少用本家姓氏,而是以夫家姓氏為主。難道這個所謂的冠夫姓並沒有固定,只是一個簡稱而已?還是說,女子如果權勢夠大,可以不必冠夫姓?回到開頭《姜子牙》的故事可以說是延續《哪吒》故事情節,但其實主要不是講姜子牙啦,我想說的其實是哪吒的母親,李靖的原配老婆殷十娘!
  • 日本將立法防止職權騷擾 督促企業採取措施加以防範
    人民網東京19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擬立法要求企業採取措施防止職場中的職權騷擾。 過去,企業經營方認為職權騷擾和「業務指導」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對立法防止職權騷擾持反對態度。但隨著職權騷擾的增多,日本厚生勞動省認為是時候有必要立法加以防範。
  •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長因職權騷擾致隊員自殺被處分
    圍繞日本海上自衛隊補給艦「常盤」號上一名男性船員、三等海尉(相當於海軍少尉)2018年9月自殺的問題,日本海上自衛隊1月29日對總計3人做出了懲戒處分。其中,時任艦長的二等海佐高木徵教(相當於海軍中校)被停職30天。海自在調查自殺經過後得出結論稱,3人的威脅性言行等職權騷擾是原因之一。
  •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長因職權騷擾導致隊員自殺被處分
    圍繞日本海上自衛隊補給艦「常盤」號上一名男性船員、三等海尉(相當於海軍少尉)2018年9月自殺的問題,日本海上自衛隊1月29日對總計3人做出了懲戒處分。其中,時任艦長的二等海佐高木徵教(相當於海軍中校)被停職30天。海自在調查自殺經過後得出結論稱,3人的威脅性言行等職權騷擾是原因之一。
  • 日本厚勞省擬規定企業必須採取職權騷擾防範措施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16日基本確定將要求企業有義務採取防範措施來應對職場的職權騷擾。今後將討論公司內部宣傳通知、啟蒙活動及設置諮詢窗口等具體措施,並明確寫入指針。同時還將加強性騷擾對策,明確在業務往來中發生受害事件時加害方企業應採取的相應措施。
  • 日本一名自衛官軍艦上自殺 曾遭上司「職權騷擾」
    「常盤號」補給艦(日本防衛省)海外網12月25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近期,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名32歲的3等海尉(相當於海軍少尉)在「常盤號」補給艦上自殺,原因很可能是遭受了來自上司的「職權騷擾」。這名3等海尉在隸屬日本海上自衛隊橫須賀基地的補給艦「常盤號」上工作,今年9月在艦艇內自殺,未發現遺書。海上自衛隊向其同事了解後得知,他在死前遭受了來自上司的「職權騷擾」。海上幕僚監部服務室對「常盤號」上140名乘務人員調查後得知,「常盤號」艦長曾給自殺的海尉下達「別休息」的指示。他的上級也經常對他說「去死」、「你消失吧」一類的言語。還有的上級命令他不許回家。
  • 日媒:日本上班族日子難過 四分之一遭「職權騷擾」
    人民網12月18日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在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中獲悉,日本每4個上班族裡就有1個在近3年內遭遇過不同程度的職權騷擾。 2012年3月,日本厚生勞動省首次給職權騷擾下定義——「利用地位等優越身份過分幹涉,給下屬製造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破壞職場氛圍。」
  • 日華媒:日政府「隔靴搔癢」 慢性子難禁職權騷擾
    中新網12月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3日文章指出,對於「職權騷擾」問題的打擊力度不夠,是造成日本職場騷擾問題禁而不止、教而不改的一個重要因素。相反,對於職場騷擾忍氣吞聲,不敢反抗而患精神疾病的「近藤直弼」才是職場上大多數人的寫照。  這並不是誇大,而是每一天都真實地上演在日本職場的真事。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2012年,每4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在職場中遭受過「職權騷擾」,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 對職權騷擾說「不」!日本將出臺更嚴新規完善公務員懲戒條例
    人民網東京3月9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7日,日本人事院決定將修改國家公務員懲戒處分條例,針對使對方患上精神疾病等惡性行為的職權騷擾加害者,將進行免除職務等嚴厲處分。 按照現行規定,日本並沒有關於職權騷擾的相關規定,此次通過明確處分基準從而防患於未然。
  • 日本下班後跟上司與同事一起喝酒,究竟是企業文化還是職權騷擾?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飲酒會有點半強迫性質,很容易對下屬造成困擾,加上近年來日本對「職權騷擾」問題日漸重視,這種聚會正在日益減少。飲酒會是日本企業文化京都外國語大學社會學教授內本久美子說:「強迫人參加飲酒會,過去這一直是日本正常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但現在被視為職權騷擾。」在此背景下,一些公司主管對下班後邀下屬喝酒聚會一事開始感到猶豫。
  • 東芝美國核電子公司曝出職權騷擾問題
    據日本共同社2月17日報導,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東芝公司延遲2016財年前三財季(4月至12月)財報的公布時間是由於可能存在新的違規行為,共同社16日獲悉了違規疑雲的概要。為粉飾美國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WH)從事的核電站建設業務時產生的巨額虧損,最高層向部下施加壓力進行職權騷擾,出現了需向受害者支付賠償費用的風險。
  • 冷暴力、被孤立、職權騷擾,日本大企業6月開始整治,員工出哪招
    職場黃皮書/供稿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大企業從2020年6月,中小企業從2022年4月開始,實施「防止職場裡職權騷擾」的相關管理措施,並且首次將這一條例納入企業的首要義務。以下是幾位親身經歷過職場騷擾的當事人的講述:冷暴力——「初入職場,一直被教導在工作中要與人友善,但是像是遭受「職權騷擾」這種事情,還是忍不了。我因為是新入職的員工,才開始接觸工作,但老闆對我態度就非常冷淡,在工作上完全是放任不管的態度,這段時間以來,我都是自己找事兒做。」
  • 為什麼現在我國的已婚女性不再冠夫姓嗎?
    不說自古以來吧,至少在很早很早以前,中國古代的女性就已經開始冠夫姓了。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時,還有不少農村已婚女性沒有大名,依然叫什麼劉李氏、張王氏……怎麼能說中國自古以來沒有形成妻隨夫姓的傳統呢?您見過中國古代幾個女性在史籍裡留下了名字的,不都是某氏、某某氏嗎?
  • 封面專訪|教育專家熊丙奇談「研究生自殺」:健全導師制,防患職權騷擾
    近年來,我國高校研究生、博士生自殺事件已發生多起,據媒體公開報導及當事院校官方回應,均與導師強制幹涉私生活、學生畢業無望、壓力大等有關係。作為教育塔尖的高校內,導師和學生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又該如何解決?熊丙奇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對著名教育學者、博士、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進行專訪。
  • 中國女子姓名演變史 冠夫姓非唯一主流方式
    每個人的姓氏並非是自己的不能夠決定的,一般都是跟隨父姓,從家族集繼承來的。近年來,中國離婚率不斷上升,而在離婚夫妻當中,70%是由女性提出來。因此,許多人認為應當延續以前社會的傳統——女子冠夫姓,這樣離婚率就會降低。在男女平等的時代,此言論一出,這樣的「延續傳統」,是為女性增加枷鎖,必然會引起社會輿論。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冠夫姓是否就是「延續中國傳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