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生活當中最常見的一種問題,有的人載貨者是骨頭結構出現部分或完全斷裂,這種情況一發生在老人或者是兒童身,大部分骨折只要選擇正確的處理方法,也能恢復到原來的功能,但重點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護理,遵循正確的護理原則,否則也會留下後遺症.
都說傷筋動骨100天,當出現了骨折的時候,並不只是一直在家裡養著,也要做好處理,同時也要適當運動,多補充一些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果骨折了,但是卻沒有處理好,會引發哪些併發症?
骨折了不是小事,若處理不當,當心出現這些併發症,很多人不知道
肌肉關節問題:若身體部位骨折了,骨折的部位需要長期固定,這樣會限制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從而使血液循環運行不暢,導致關節肌肉發生纖維硬化,時間長了也會使肌肉萎縮。
骨頭壞死:骨折後沒有做好處理工作,會使特殊部位發生骨壞死,比如距骨骨折,易出現距骨骨折壞死,還會導致畸形癒合,若骨折部位過早負重還會使局部塌陷,再加上如果固定不牢靠的話,還容易引起畸形癒合,影響外觀。
關節部位骨折:如果骨折部位沒有做好護理的話,可能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即使骨骼部位癒合了,也會有明顯的疼痛感,而且關節部位活動範圍也會相對縮小,發生在特殊部位的骨折,比如肘部可能會導致骨化性肌炎,而且周圍的關節囊,韌帶或者是肌腱也會出現骨樣改變。
不小心骨折了,該如何正確處理?
緊急處理:出現骨折時,先判斷有沒有傷口,若有傷口,先用乾淨的紗布包紮好傷口,避免出現汙染,也避免出血過多。
然後第一時間對上肢進行固定,不要隨意牽拉或者是移動身體,最好用夾板固定住,然後立刻去醫院。
注意飲食:骨折了之後難免會有疼痛感,活動量也會減小,消化能力相對來說也會降低,因此在平時的飲食當中儘量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此時為了提高骨折的癒合速度,也要多補充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這樣也能增強軟組織損傷的耐受性。
積極做康復訓練:一般在骨折處理好一星期之後,這時候疼痛感還比較強烈,大部分患者都不願做運動,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只是應該適當做一些收縮或者是舒張運,這樣也能防止粘連。
在骨折4~6星期之後,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擴大活動範圍,使關鍵能夠得到有效的鍛鍊,也會使受損的關節和肌肉功能能夠迅速恢復正常。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健康養生小知識就到這裡結束了,對此問題,如果你有更多的意見和想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補充,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