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
《雜阿含》卷九249(251)經。
《增支部》四集173、174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欲有所問,寧有閒暇為解說不?」
舍利弗言:「隨仁所問,知者當答。」
這一天,尊者阿難來到尊者舍利弗所住的地方,對尊者舍利弗說:「有一些問題想請教,不知道尊者有沒有時間來為我解答?」尊者舍利弗說:「仁者有什麼問題就請問,我知道的定當如實回答。」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尊者舍利弗語阿難言:「莫作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更有餘不?」
尊者阿難問尊者舍利弗說:「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還有餘留嗎?」尊者舍利弗對阿難說:「你不應當這樣問: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還有餘留嗎?」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亦復不應作如是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無有餘耶?」
尊者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說:「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是沒有餘留嗎?」尊者舍利弗回答阿難說:「你不應當這樣問: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是沒有餘留嗎?」阿難復問尊者舍利弗:「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尊者舍利弗答阿難言:「此亦不應作此問,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耶?」
阿難又問尊者舍利弗說:「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是即有餘留又沒有餘留嗎?還是即沒有餘留又有餘留嗎?」尊者舍利弗回答阿難說:「你不應當這樣問: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是即有餘留又沒有餘留!還是即沒有餘留又有餘留嗎?」有餘、無餘、有餘無餘、非有餘非無餘:這四句,其實就是十四無記中的「如來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有無、如來死後非有非無」。可參考:《雜阿含經纂要》導讀(七十四)。
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也不再受後有輪迴,這是阿羅漢的證量;若以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來論說,那不是落入常見,就是落入斷見,這樣的論說本身就是錯誤的、不恰當的,所以尊者舍利弗一直對尊者阿難說「不應作此問」——你這樣問本身就是錯誤的。
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如尊者所說,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此語有何義?」
尊者阿難又問舍利弗說:「如尊者所說的: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說有餘留是不正確的,說沒有餘留是不正確的,說即有餘留又沒有餘留是不正確的,說即沒有餘留又有餘留是不正確的,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有餘耶,此則虛言。無餘耶,此則虛言。有餘無餘耶,此則虛言。非有餘非無餘耶,此則虛言。
若言:六觸入處盡、離欲、滅、息、沒已,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
尊者舍利弗對尊者阿難說:「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說有餘留,這樣的說法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說沒有餘留,這樣的說法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說亦有餘留亦沒有餘留,這樣的說法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說沒有餘留有餘留,這樣的說法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如果說:在六根接觸六境的當下,如實了知六根、六境是因緣緣生,得明斷無明,(修習八正道),使令貪慾滅盡、不再生起,遠離那些虛妄的、不真實的執著,在這一期生命結束後不再受後有之身的輪迴,這才是符合佛陀所說的。」時二正士展轉隨喜,各還本處。
《雜阿含經纂要》導讀,是學者個人對漢傳《雜阿含經》經文重編與理解,以個人的有漏知見,去妄測聖者的無漏智慧而已。若不是確定想學習者,請勿閱讀。因其中有些觀點與傳統佛教或有不同,免生誤解。另,導讀僅限個人學習之用,除「正覺禪林」學習群外,請勿轉發他群或朋友圈中,免生見諍。請多見諒、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