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氏曼聯賽季總結:在荊棘中披棘前行,在廢墟中重建聖殿

2020-08-21 卡林頓球童

聖經舊約以斯拉記:以斯拉重回,目睹聖殿之荒涼不禁悲嘆,在故土重鑄祭壇,重建聖殿,撫今追昔,重振民心。

站在上帝視角,以事後諸葛亮的姿態進行賽季總結,總是顯得輕鬆如意一些。上個賽季曼城用統治級的表現奪得英超冠軍,本賽季利物浦用更為生猛的表現斬獲30年來首冠。在英超諸隊無法與利物浦、曼城相抗衡的情況下,聯賽第三已經是英超諸隊所能爭奪的最好成績。這一賽季走來,荊棘密布,轉會期質疑聲不斷、博格巴轉會傳聞不絕、後腰輪流傷病,甚至戰術屢被詬病,成績不好容易導致輿論環境惡化,輿論環境惡化影響球員的自信心。

曼聯本賽季的排名按時間順序,在賽季中段之前大幅度的波動

幸而,球員們堅持到了最後,B費到來改革了曼聯的進攻路線,連續的勝利可以帶來自信心和精神氣質的重鑄,在持續引援補強下,下賽季或許不能對冠軍進行衝擊,但曼聯在重建路上一步一步積累實力,在廢墟中重新搭建冠軍聖殿,總有一天能夠重新向冠軍發起衝擊。


實際上,在穆裡尼奧率領曼聯奪得聯賽第二名的賽季後半段,曼聯的防守問題就已經非常突出。如下圖所示,來自statsbomb的數據顯示,穆二年時期的Goal Difference指標和XG Difference指標一路下降,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縮短,直接導致曼聯的每場比賽的預期進球差數據很低。索爾斯克亞接盤曼聯以後,一度打出了高上限的比賽數據,但受制於陣容的單薄,在主力陣容陸續傷缺之後賽季末崩盤。因此,索爾斯克亞需要重新打造曼聯的技戰術體系,在有限的引援預算中為曼聯帶來即戰力,並且充分開發現有球員的潛力,在廢墟中重新搭建曼聯的聖殿。

曼聯的進攻和防守問題,自穆裡尼奧奪得聯賽亞軍時已經非常突出

在現代足球中,技戰術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合適與不合適的關係,符合主流的技戰術打法不僅在引援上能夠帶來更多的適配性,降低磨合的難度,更能夠在對陣時採用更多針對性的策略性調整,因此,索爾斯克亞所需要做的是讓曼聯的技戰術風格與主流進行接軌,在此基礎上進行細化形成曼聯自身的風格體系。

  • 英超的技戰術發展趨勢:短傳出球和高位逼搶盛行

近年來,英超聯賽一改以往大開大闔的作風,更加專注於短傳滲透、空間分割利用的踢法。從英超官網獲取近5個賽季的比賽數據,可以很直觀的發現聯賽總體的長傳次數大為減少,從2016/2017賽季的51547次直接下降到本賽季的45614次,下降幅度高達13%。在傳球總數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長傳球數量減少意味著短傳出球次數的增加,英超聯賽的短傳球已經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英超早已經不是「英糙」聯賽,球隊技戰術之間更講究團體配合、整體推進。

英超聯賽整體的長傳球數量呈現一路下滑的態勢,短出球成為流行

短傳出球意味著防守難度增加,在英超球隊更加講究整體配合併且短傳出球時,意味著球權周圍往往擁有諸多的傳球點,這導致防守在搶斷球權、攔截進攻方面難度大為增加。來自英超聯賽官網的數據統計表明,近五個賽季英超聯賽總體的搶斷數據、攔截數據呈現直線下滑的態勢。這就要求球隊的防守更加具有整體性以應對來自短傳滲透踢法所帶來的技戰術變革,最直接的應對手段就是高位逼搶。

最近五個賽季,英超的搶斷數據、攔截數據、頭球解圍數據呈現下滑的態勢

根據statsbomb的統計如下圖所示,英超球隊在本賽季每支球隊均進行了近5600次的逼搶,分攤下來每場比賽147次,對陣雙方合計294次,每分鐘3.2次。這讓比賽一直維持在高度的搶逼圍狀態,球隊進行傳切配合極其困難。特別是在普遍進行短傳出球的情況下,在體能充沛時圍搶出球中後衛和門將,在保持體能時逼搶出球後腰成為常態,英超球隊的防守嚴密性大為提升。結合statsbomb的數據可以發現,在中場乃至後腰區域均是各支球隊圍搶的重點,甚至部分球隊的前腰逼搶次數遠遠高於中後場。

來自statsbomb的統計,英超各支球隊賽季逼搶強度匯總看,高位逼搶早就是英超球隊的主流

在高度的「搶逼圍」戰術下,球隊向前出球遭遇嚴重困難的情況下,採用大量回傳球控制節奏,引誘對手拉出防線,或者通過後場轉移進攻方向等等辦法,尋找合適的進攻空間,這就導致回傳球的次數大幅度增加。來自英超官網的數據整理,在近5個聯賽英超球隊的回傳球大幅增加,這是英超球隊對於進攻節奏把握度的要求。從2015/2016賽季的49190次回傳球,直接增加至52939次。回傳球的大量增加,讓英超球隊對於中後衛、後腰球員的控球能力、出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在高度圍搶狀態下能夠將球順利過渡到前場。

英超球隊的回傳球次數越來越多,對於節奏把握的要求越來越高

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直塞球的次數從2015/2016賽季的1024次,增長至上賽季的1174次,但本賽季中忽然下跌至於873次。本賽季直塞球次數的減少,在於球隊整體陣型結合的更加嚴密,進攻球員很難尋找到直接穿透防線打身後的空間,這就要求球隊更加注重傳切配合、橫向牽扯以期創造空擋。

最近5個賽季英超直塞球次數在本賽季嚴重下滑

所以,索爾斯克亞在建立曼聯的技戰術體系時,不得不考慮英超主流的技戰術風格。在面臨英超球隊的高位逼搶下,只有建立屬於自己風格的後場出球體系才能將球順利過渡到前場;面對英超流行的短傳滲透踢法,只有緊守肋部,防止球權向禁區過渡,並且建立高位逼搶戰術,利用陣型的整體壓迫、球員更多的跑動才能帶來高效率的防守。

  • 索爾斯克亞的戰術:立足於防守的進攻

相信大部分人都想不到索爾斯克亞會放棄上賽季常用的433陣型,改用了4231戰術。站在事後諸葛亮的上帝視角,再結合上賽季的表現和曼聯目前的陣容結構,會發現其實這完全是無奈之選。

首先,曼聯的三名前場攻擊手在反擊過程中能夠進行流暢的換位和跑動,但缺乏進攻的創造性,433陣容能夠讓陣型的寬度拉開,但顯得更加依賴馬夏爾、拉什福德的個人創造力。其次博格巴和馬蒂奇無法提供寬闊的覆蓋面,在中場提供進攻支援之後,單後腰陣容極其容易被打穿。所以,索爾斯克亞需要在前場增加人手進行高位壓迫,儘可能讓防守遠離本方禁區。來自statsbomb的統計中,曼聯在上賽季限制對手射門以及創造射門機會方面做的並不好。

statsbomb關於曼聯上賽季關鍵防守數據的統計表。

因此,曼聯本賽季需要著重於限制對手的發揮,在此基礎上才有向前進攻的可能性。這也是賽季初索爾斯克亞選擇拉什福德出任左邊鋒、林加德出任前腰、詹姆斯出任右邊鋒的重要原因。利用拉什福德、林加德、詹姆斯的跑動和逼搶,遲緩、壓制對手的進攻,為後防線退防和重組贏得時間。另外,曼聯的進攻體系也需要進行重新打造。根據Statsbomb的統計,如下圖所示,曼聯在上賽季末段的預期進球和實際射門次數比率不足10%,預期進球差set-piece XG僅僅達到0.28。所以,索爾斯克亞需要在前場增加人手,加強前場的進攻能力。

statsbomb關於曼聯上賽季進攻數據的統計

索爾斯克亞首先需要改造的是曼聯的後場出球體系,用短傳出球破高位逼搶,用高位逼搶打造防守體系。在上賽季,無論是菲爾瓊斯還是拜利都無法承擔出球的重任,曼聯後場出球的擔子幾乎就壓在後腰的馬蒂奇、左邊的盧克肖、右邊的埃雷拉身上,這也導致曼聯的出球體系極其容易被盯防,從而導致被斷球反擊。如下圖所示,圓圈越大出球份額越大,曼聯的中後衛出球無法分攤後腰的壓力。林德洛夫擁有一定的出球能力但對抗能力薄弱,索爾斯克亞在打造曼聯的後場出球體系時,迫切需要一名出球中後衛。一方面提升中後衛的硬度,一方面能夠協助後腰梳理出球路線。

上賽季中,曼聯的中後衛出球能力羸弱,出球重任幾乎壓在後腰位置上

另外一方面,右邊衛在放走了瓦倫西亞之後缺乏當打之人,楊左使在年齡增大之後已經缺乏高強度的往返能力,右邊路缺乏一個傳球的接應點,需要一名右邊衛的引援,同時需要在右邊路引進一名突擊手讓進攻相對平衡。所以,曼聯頗具針對性,但歷經千辛萬苦的引進了馬大頭、蜘蛛俠和詹姆斯。

本賽季初期,曼聯已經形成多方位的出球路線和結構,也創造了更多的XG。

索爾斯克亞的算盤打的精明,兩名中後衛均具有出球能力,雙後腰馬蒂奇能控能傳、埃雷拉擅長洗髒球但擁有一定的拿球能力和傳球功底,徹底解放博格巴在前場發揮進攻核心作用,兩名邊後衛運動能力強大。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留住埃雷拉讓曼聯的中場缺失了關鍵的一環,無奈之下只能用博格巴的位置進行後撤,活動能力更強的小麥克替換了馬蒂奇進行掃蕩,前場留給林加德、佩雷拉、馬塔進行發揮,曼聯的主力陣容缺失了重要的一環。

復興的基石,不對稱防守策略

曼聯的後防線著重在於重建,引進即戰力的同時需要進行瘦身。因此,曼聯一改後爵爺時代面向歐洲市場引援的方式,整個夏窗圍繞著英格蘭本土進行運作,引進了已經在英格蘭本土證明了自己實力的馬奎爾、萬比薩卡,同時,將斯莫林、羅霍進行外租,放走了一個人撐一條邊撐了好多年的瓦倫西亞。為了讓後場出球體系更加順暢,索爾斯克亞選擇了林德洛夫作為馬奎爾的搭檔,形成了雙出球中衛的結構,保證後場出球能夠擁有更多的接應點。

賽季初期,曼聯一度依靠馬奎爾的後場出球

在本賽季初期,曼聯一度依靠馬奎爾的後場出球能力,林德洛夫更多依靠個人能力帶球向前推進,但這種方式極其容易在遭遇逼搶情況下後場被斷球。同時,上賽季拙劣的表現把林德洛夫的缺點暴露無遺,正面防守害怕對抗、身後球處理轉身慢,這些缺點在英超的虎狼前鋒面前極其容易被撕成碎片,在曼聯無法一個轉會窗口投入大筆轉會資金引入雙中衛的情況下,林德洛夫已經算是矮個子中拔高個了。在盧克肖經常大幅壓上,雙中衛轉身速度都慢的情況下,曼聯的肋部存在天然的空檔,極其容易成為針對性打擊對象。所以,索爾斯克亞採用了不對稱防守策略。

曼聯的肋部防守存在極大的漏洞,就算是賽季末段同樣如此,禁區前沿的保護力度不夠

曼聯在防守問題上,並不會要求嚴格覆蓋每一寸防守區域,而是有選擇性的放棄部分防守空間的爭奪,集中兵力堵住肋部空間以及確保正面的保護。在防守策略上,一是在賽季一段時間內,曼聯採用了邊後衛輪流壓上的方式。只要1名邊後衛前壓,剩下1名邊後衛進行內收組成三中衛,堵住肋部空擋。這是源自於三中衛戰術的啟發,甚至在賽季面對強隊時,身為邊後衛的盧克肖內收成為左中衛的三後衛陣容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讓曼聯防守陣容更加穩固,漏洞更少。

部分情況下,曼聯採用邊後衛內收形成三中衛體系,防止證明被打穿

二是在兩名邊後衛前壓的情況下,後腰球員儘量不後插上,與兩名中後衛保持聯繫,這在各支球隊中均是常態。

在馬蒂奇向前時,博格巴會適當回收保持與中後衛的聯繫,防止被快速反擊

三是在陣地戰過程中,嚴格要求四名後衛保持距離,相互之間的間距進行嚴格要求,寧願犧牲弱側的防守空間,也要嚴格防止防線被正面打穿。

在大部分情況下,索爾斯克亞要求四名後衛之間保持距離,進行整體移動

儘管曼聯進攻左傾讓右路更傾向於牽製作用,但曼聯右路的確更側重於防守,不論是間歇期前的詹姆斯還是間歇期後的格林伍德,都被要求經常大幅度回撤,填補蜘蛛俠內收後的空擋。在右路,曼聯更多採用限制禁區右側區域的方式,所以在冬窗之前我們看到蜘蛛俠四處放鏟,阻止對手進入右路,這也成就了萬比薩卡129次的搶斷記錄,成為英超鏟球最多的球員,甚至佔了曼聯全隊四分之一的搶斷數據還要多。

本賽季萬比薩卡成就了聯賽搶斷次數最多的球員。

另外,根據每場賽後統計的數據,曼聯球員投入在防守的時間和投入在進攻時間進行配比,右側球員的防守時間佔進攻時間的比率明顯比左側球員要高很多。這自然是曼聯進攻左傾導致,但其實也跟後防線的安排密切相關。儘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林德洛夫本賽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位置感還是對抗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頭球能力在馬奎爾的協助下還能有一定的發揮,但只要蜘蛛俠的助攻能力和林德洛夫的防守能力以及後腰的覆蓋力問題不解決,曼聯都無法實現兩翼齊飛。

曼聯全隊防守時間佔進攻時間的比率上,右邊路球員比左邊路球員要要的多

曼聯的左路自然遷就與左側進攻的,盧克肖大幅壓上之後,曼聯的左路防守更側重於緊守肋部放開邊路的策略,曼聯的後腰也更多偏向於左側活動,協助填補盧克肖身後的空檔位置。在賽季初博格巴傷缺之前,曼聯儘管只取得了1勝2平1負的成績,甚至丟失了5個進球,但曼聯的防守策略依然值得稱道的,如下圖,來自statsbomb的數據顯示,曼聯在限制對手在本方禁區內傳球方面非常成功,對手在曼聯禁區內的傳球次數僅次於利物浦,位列英超球隊第二名。

在本方禁區限制對手傳球的情況上,曼聯做的非常棒,僅次於利物浦

在整個賽季,曼聯的防守能力得到了長足的提升,這不僅體現在丟失球數據方面,更在於曼聯整體陣型的保持力度。但總體上而言,曼聯球員個人能力的缺失讓防線還是存在比較多的漏洞。一方面後腰覆蓋面不夠廣、雙中衛轉身速度慢讓曼聯本質上還是一直非常懼怕反擊的球隊,特別是在面對弱隊龜縮防守時,曼聯缺乏破冰能力大舉壓上導致被反擊進球歷歷在目。

隨即截取了曼聯本賽季丟球的比賽中,被射門和被禁區大概率發生在禁區前沿

同時,曼聯的後腰覆蓋率導致禁區前沿經常失位,曼聯在禁區前沿被遠射的次數並不少。對曼聯本賽季的失球情況和被射門情況進行簡單的匯總發現,曼聯本賽季的容易導致對手射門的區域主要集中於:禁區前沿的遠射以及邊路傳球穿透林德洛夫防區之後的搶點。如下圖:簡單尋求了幾場曼聯丟球比賽的射門情況。曼聯在禁區前沿的保護,以及在背身狀況下的搶點保護需要加強。

不管如何,曼聯都是本賽季英超防守最好的球隊之一,在防守策略上,高位逼搶戰術極大的減輕了後防線的壓力,降低了後防線所遭遇的風險。

後場出球體系的重建,陣痛的腰傷

腰傷是曼聯多年以來存在的老問題,特別是在建立後場出球體系下,更需要後腰的強力發揮。本賽季改打4231陣型之後,曼聯對於雙後腰的戰術價值需求更是加大。在放走了埃雷拉之後,為了更好的保護後防線,串聯曼聯的前後場,索爾斯克亞不得已把上賽季隊內的第二射手博格巴位置後撤,期望通過博格巴的控球能力把握中後場的出球節奏,利用銷魂的過頂長傳指引前場球員跑位。但是,問題又出現了,誰來為博格巴保駕護航,博格巴傷缺時誰又能替代博格巴。


曼聯的四名後腰球員缺點和優點同樣多。唯一純正的後腰在年齡增大之後已經缺乏運動能力,但依靠經驗吃飯的向前穿透性傳球、站位、正面防守越來越妖;博格巴無愧於世界級中場美譽,身體、技術全面,但精神屬性偏弱,比賽專注度不足;弗雷德本賽季成長巨大,出球能力、串聯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對抗能力、向前能力、控球能力依然不足;小麥克硬橋硬馬,跑位覆蓋面大,但傳球能力、串聯能力依然不足。

曼聯的後場出球體系在經歷賽季初的2413後終於以3331結構穩定

馬蒂奇和博格巴自然是後腰位置上的首要選擇,而小麥克和弗雷德更像是小號版的馬蒂奇和博格巴組合,還是缺失了部分能力的那種。在經歷了賽季初期以馬奎爾、林德洛夫為出球核心的2431體系後,曼聯終於在以馬蒂奇為出球核心的3331體系下穩定下來,通常情況下,馬蒂奇會回撤至兩名中後衛之間,形成三中衛。兩名邊後衛位置會進行前提,與另外一名後腰球員形成中場的三個接應點,兩名邊鋒回撤與前腰組成3個接應點,以後腰及前腰為核心組成了333的接應方陣。在後腰遭圍搶時,馬奎爾和林德洛夫會接過出球的重任,向邊路轉移球權,這也成就了馬奎爾英超聯賽排名第三的傳球次數,達到了2519次。

馬奎爾的傳球次數在全勤狀態下位居英超第三

傳球次數不一定能夠判斷後場出球體系的能力,畢竟許多傳球是無效傳球,所以統計全隊的向前傳球數據會更加有意義一些。如下圖所示,在場均向前傳球的次數統計上,雙中衛林德洛夫、馬奎爾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中場鐵三角博格巴、馬蒂奇和B費承擔了另外一部分,從這份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小麥克在後腰位置上的傳球能力實在有待加強。

曼聯全隊的向前傳球次數統計表中,弗雷德和小麥克的向前傳球能力畢竟差了很多。

當然,向前傳球次數同樣需要相對而看待,將向前傳球的總距離和回傳球的總距離進行加減,可以判斷出曼聯的出球的主要向前出球點位。這就很出乎人的意料,蜘蛛俠、盧克肖兩名邊後衛是曼聯有效向前傳球次數最多的球員,而曼聯的節拍器馬蒂奇、博格巴的有效向前傳球距離甚至接近於負數。當然,我們會發現馬夏爾的向前傳球距離比起拉什福德、格林伍德要多很多,這是因為馬夏爾經常回撤拿球後向前傳送給拉什福德,關於這一點我們進攻體系的時候再行介紹。

在有效向前傳球距離統計上,弗雷德的表現會比小麥克強許多

這裡會折射出非常有效的信息。曼聯的後場出球體系中,中後衛和後腰球員更多起到節奏控制和方向傳導作用,而曼聯真正向前傳導的方向更多是通過邊後衛的過渡。這裡會出現兩個因素,一方面後腰球員在出球時候並未選擇邊鋒作為第一出球點,而是選擇了邊後衛過渡;第二方面在於曼聯的後腰接應點經常遭遇圍搶,無奈之下通過邊路進行出球。如下圖所示,在主場戰平阿森納的比賽中,遭遇高強度逼搶狀態下,邊後衛的向前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

後腰無法順利接應球權向前過渡的情況下,邊後衛需要承擔重要的責任

其實曼聯在賽季過程中,後場出球體系採用長傳球還是短出球曾經經歷過掙扎。林德洛夫、馬奎爾和博格巴、馬蒂奇均擁有一腳不俗的長傳能力。不論是在3331還是2413的站位,只要曼聯的球員把站位拉開,就能充分佔據空間引導對方防守隊員站位的分散,從而讓長傳球擁有較為寬鬆的接應環境。如果不進行分散站位,那麼球員擁擠在一起,長傳球就變成50%的爭奪機會,對於把握球權並不有利,而且己方分散站位,一旦遇到對手的高位逼搶,後場缺乏接應點容易丟失球權。所以,在打造後場出球體系過程中,索爾斯克亞改變了思路,限制長傳球的發揮,更多使用邊後衛過渡的短出球方式,本賽季曼聯的長傳球數量是英超諸多球隊中最少的,甚至比曼城還要少。

本賽季曼聯的長傳球次數相較曼城還要少。

無論如何,後場出球體系都是為了破解對方的高位逼搶,而曼聯的後腰球員更是常年被圍逼的重要方向。前場球員在進攻過程中遭遇陣地戰丟失球權是可以原諒的,但後場球員丟失球權無疑意味著災難。對本賽季曼聯全隊丟失球權的數量進行了統計分析,萬比薩卡、博格巴、小麥克是曼聯丟失球權數量最多的中後場球員。這固然是因為在高度逼搶狀態下容易丟失球權,也在某種程度上蜘蛛俠和小麥克傳球能力的缺失所導致。

在丟失球權總數上,蜘蛛俠、博格巴和小麥克丟失球權的數量多了一些

小麥克和弗雷德之所以在場均有效向前傳球距離上超過博格巴和馬蒂奇,結合場均觸球次數和場均傳球次數,很輕易發現其實他們佔據的球權次數更少,他們更難以獲得球權。弗雷德儘管在賽季進步巨大,但弗雷德的重要更在與接應而不是向前疏導,另外小麥克和弗雷德的更大作用在於體能和覆蓋率,漫長飛奔進行壓迫和逼搶、補位,對於進攻組織方面幫助實在寥寥。博格巴和馬蒂奇之後,曼聯的腰傷依舊。

弗雷德和小麥克缺乏像博格巴這樣,一腳過頂長傳直接找到進攻隊員的能力

有一項指標XG Chain用以統計射門的控球周期參與度為統計維度,如下圖所示。弗雷德在此項指標的統計中略高於博格巴的,放大到整個賽季弗雷德的出場時間與博格巴相差無幾,但弗雷德在賽季中甚至一次助攻都沒有實現,零進球零助攻,結合XG Chain很明顯弗雷德的作用在於進攻疏導和傳送,在直接創造進球能力上還有所缺失。小麥克雖然獲得了4個進球和1次助攻,但小麥克的XG Chain表現更低。

射門的控球周期參與度統計表中,弗雷德參與度其實很高

在後腰搭檔上,曼聯本賽季合計更換了7種不同類型的組合,固然是源自於博格巴、小麥克、馬蒂奇的陸續傷病,更大原因在於除了馬蒂奇和博格巴的組合,曼聯並沒有找到一個穩定的後腰出球方案。馬蒂奇和弗雷德、博格巴和馬蒂奇、小麥克和弗雷德是曼聯本賽季最常使用的後腰組合,賽季中期曼聯球迷一度對於小麥克和弗雷德的組合期望甚大,但顯得過於沒有追求了些。只要缺乏博格巴,曼聯的進球就顯得困難,缺少了馬蒂奇,曼聯的失球就存在問題。馬蒂奇已經垂垂老矣,續約兩年但無法長期使用,新賽季曼聯在後腰位置上應該不會再行引援,那麼弗雷德和小麥克,能否負擔起後腰出球、後防保護的重任,是索爾斯克亞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本賽季曼聯嘗試了7種不同類型的後腰組合

在中後衛的位置上,曼聯本賽季使用了4種組合,無一例外均是馬奎爾和誰搭檔的問題,擁有出球能力的林德洛夫自然是佔據了上風。問題是,拜利和菲爾瓊斯自帶玻璃人屬性,圖安澤貝尚屬年輕。我們不能指望林德洛夫和馬奎爾能夠應對下賽季的多線作戰,「壓榨」球員體能無疑是造成球員傷病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今年的夏窗,中後衛的位置上需要引援,而且是重點引援,引援對象的要求很明確,需要出球能力、需要敏捷轉身類型,這種中後衛不多了。

門薩其實也能踢中衛,8大中衛可用之人寥寥無幾

不論如何,後場出球體系是曼聯進攻的重要手段,不僅僅是破解高位逼搶的重要體系,更是把球交給B費的重要課題。或許,我們在後腰位置上能夠期待下弗雷德和小麥克下一步的成長,但中後衛我們還能期待誰呢?夏窗在中後衛位置上的引援刻不容緩。

前場進攻戰術的重建,10號位的困境

在賽季初索爾斯克亞對於博格巴的使用是存在困惑的,把博格巴放在中場位置串聯進攻,還是把博格巴放在前場位置直接解放進攻天賦。在季前賽中,博格巴不論是跑位還是空間分配上都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常態化後插上進攻攻擊,成為禁區內不多的支點之一,在禁區前沿的博格巴是一尊重炮,在禁區內的博格巴是可靠的支點,殺傷力極其強大。

賽季初,博格巴在經常單槍匹馬殺入禁區

但埃雷拉在最後時刻決意出走大巴黎,讓索爾斯克亞終於不用糾結問題所在,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作為球隊內綜合實力最強大的球員,博格巴必須承擔起球隊攻防轉換的樞紐職能。最大的遺憾時候,在埃雷拉出走之後,曼聯在於米林、B費、格拉利什和麥迪遜傳了一整個夏天的緋聞無疾而終,這讓曼聯在10號位出現了巨大的真空,缺失了陣型的最大拼圖。在B費到來之前曼聯的比賽熱點圖中,禁區內和禁區前沿通常出現空白,10號位球員並沒有覆蓋禁區前沿的位置。

本賽季的冬窗前比賽熱點圖中,曼聯在禁區前沿總是缺失了一塊。

其實曼聯在10號位並不缺乏人手。林加德在前兩個賽季發揮上佳、佩雷拉在對陣大巴黎時鎮定自若、馬塔老而彌堅,老中青三代年齡結構完美。但三名10號位球員風格各不相同,馬塔擅長無球跑動但對抗能力實在薄弱,一旦接應時間稍微遲緩球權必然轉讓,缺乏對抗能力也讓馬塔更多往邊路靠攏,無助於佔據中路進行球權爭奪;林加德跑位飄忽,但防守能力強於跑位能力,擅長逼搶但不擅長進攻組織;佩雷拉有一定的小技術介於兩者之間。但他們無法在英超的虎狼後腰中將曼聯的前場三叉戟進行串聯成一個整體。

索爾斯克亞執教曼聯的前76場比賽進球類型分布圖

索爾斯克亞其實並沒有展現出調教進攻的特別能力。如上圖所示,簡單統計下B費到來之前,索爾斯克亞執教曼聯的76場比賽的數據,索爾斯克亞有18場比賽沒有取得進球,佔據了執教場次的23%,近乎四分之一的比賽沒有取得進球。面對陣地戰體現破冰能力的場次,只有16場,這裡充分展示了曼聯在陣地戰進攻中的困境,自從季前賽和賽季第一場以快打快4:0制服切爾西之後,英超大部分球隊在對付曼聯時候往往就採用兩招:圍搶後腰、龜縮防守。而象徵著曼聯是一支傳控型球隊的指標:短傳滲透進球的場次僅僅只有11場。看起來曼聯應該像是一支依靠反擊吃飯的弱隊,而不是依靠強大的控制力進行傳切配合蠻橫撕開防守的強隊。

本賽季曼聯短傳數量,佔了傳球數量的百分之八十七。圖內為場均數據

實際上,就算在B費到來之前,曼聯的短傳次數儘管排名英超第七,但曼聯的短傳佔傳球總數的比例依然達到了87%,傳中數量更是少的可憐,曼聯本質上還是主打傳控體系的球隊,進攻能力的薄弱在於曼聯的進攻層次和結構。

B費到來之前,曼聯的把握機會能力在英超排名第12,這並不是一個進攻能力強球隊的表現

首先,在B費到來之前曼聯在場均擁有14.8次射門、場均5.7次射正的情況下,只帶來44個進球,把握機會的能力37.3%,這一數據直接就是英超中下遊球隊的數據體現。關鍵原因在於,曼聯根本無法進入對方重兵把守的禁區,只能在對方禁區前沿和兩條邊路進行傳切,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禁區前沿進行遠射碰碰運氣。

B費到來之前,曼聯在進攻三區的傳球

如果有心關注下曼聯的具體傳球情況,進行匯總後發現(如上圖所示),曼聯在傳球總數及成功率、進攻三區傳球及成功率上均擁有不錯的表現,但問題出現在禁區內的傳球數量、準確率上大幅度下滑,本賽季排名不佳的熱刺、阿森納同樣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甚至這和冬窗之前積分排名擁有著直接的關係。在禁區內的傳球往往意味著球隊的破冰能力,是在嚴密防守下牽扯防線、撕開空擋的不二法寶。

在創造絕佳機會上,曼聯的幾名前腰表現實在乏善可陳,B費半個賽季就統治了表單

在禁區內進行傳球主要有兩個依靠,一個擁有支點作用的高中鋒,能夠穩穩的在禁區內控制球權吸引防守後,給隊友創造進球機會。其次是曼聯在前場擁有穿透性傳球能力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0號位球員。在伊布離開曼聯之後,曼聯就沒有一名正統的中鋒出現,不論是盧卡庫、馬夏爾還是拉什福德在接應球權時都情不自禁向邊路活動,因為他們都是需要空間才能發揮威力的球員,並不擅長自行創造空間形成支點作用。至於10號位球員,馬塔體能和跑動已經不足以支撐高強度的比賽,林加德本身就不是一個創造機會的球員,至於佩雷拉是擁有這方面潛力的,但佩雷拉是擁有潛力的,但經驗畢竟不夠,而且和博格巴類似疏於逼搶、比賽集中度不高,精神屬性是很難改變的,佩雷拉已經難成大器。在剔除了助攻人員的XG BuildUP數據上,曼聯全隊表現最好的是馬奎爾,而曼聯的三名前腰排名在全隊10名開外,對於創造進球幫助實在有限。另一方面也說明馬奎爾在後場出球體系中的重要性是如此之大。

在剔除了助攻人員的XG BuildUP數據上,曼聯全隊表現最好的是馬奎爾。

如果沒有10號位球員,依靠前場三叉戟其實也可以創造得分機會,比如利物浦就是這麼幹的,曼城也是這麼幹的。但曼聯缺乏這麼做的資本。首先,曼聯只擁有拉什福德一名爆點,拉什福德是本賽季曼聯進行陣地戰過程中的必選出球目標,右路的詹姆斯缺乏橫向移動的能力,在邊路直上直下才是詹姆斯最大的特點。其次,曼聯的兩名邊後衛助攻能力其實並不強。有一項數據叫做XG Chain,是以有射門的控球周期參與度為統計維度,在這項指標上拉什福德以40.6的得分排名隊內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馬夏爾高出三分之一有餘,排名第三的絕對想不到居然是馬大頭,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曼聯本賽季過於依賴反擊進球,馬大頭的長傳球是創造進球的利器。而曼聯本賽季右邊路的詹姆斯和格林伍德參與度更低。

所以,曼聯很難像曼城和利物浦的三叉戟一樣依靠個人能力和邊後衛的壓上創造得分的機會。因此,曼聯只能依靠反擊和遠射創造進攻機會,但是曼聯的控球率和後場出球體系夯實了曼聯反擊的基礎。在比賽過程中,曼聯可以通過破高位逼搶之後,利用馬奎爾的長傳球創造反擊機會,這也是馬大頭的XG Chain能夠排名隊內第三的關鍵原因;曼聯同樣可以利用高位逼搶創造反擊的機會,但是高位逼搶是一把雙刃劍,用的不好身後廣闊的區域很容易被人反擊得手。

在曼聯的遠射次數排行榜上,弗雷德和小麥克佔據了很大的份額卻沒有帶來進球

至於遠射,在英超複賽以前,曼聯的射門是距離球門最遠的球隊,與其叫曼聯反擊聯,還不如叫遠射聯,還是傷缺了博格巴缺乏一門重炮之後的遠射,弗雷德、小麥克羸弱的射門能力讓曼聯進攻嚴重受挫。本賽季曼聯的遠射數量是英超球隊中最多的,但遠射得分情況幾乎可以排名倒數。

本賽季曼聯的遠射得分數量和得分情況,曼聯表現不佳

所以,曼聯需要在10號位擁有一名能夠利用頂級無球跑動,將曼聯的進攻球員串聯在一起,並且能夠傳出致命一傳的球員,同時他還必須擁有一腳不俗的遠射能力,能夠在禁區前沿形成威懾帶開防守。博格巴的遠射能力是能夠勝任的,且博格巴的傳球能力毋庸置疑,但博格巴更擅長過頂長傳而不是滲透性的短出球,在後腰位置上博格巴會比在前腰位置的威脅性更大,所以曼聯需要一名10號位球員。

幸而,在經歷了半程的艱難之後,制服組終於帶來了B費,成功填補了曼聯在10號位的空白,B費用頂級的無球跑動將曼聯的進攻真正串聯成一個整體,成為一支可以稱呼為傳控型球隊,這也讓射門能力更強的格林伍德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替代詹姆斯成為右路的首發球員。如上圖所示,來自TA的統計,B費在英超複賽以後,成為英超創造進攻機會最多的球員。


然而,曼聯只有1名B費,本賽季末段連續首發讓B費的疲勞肉眼可見,熟悉了B費跑位路線和比賽風格的英超球隊,對於B費的防守策略也更加明朗,直接用高強度的逼搶凍結。那麼,在下賽季的密集賽程中,誰能替代B費為曼聯創造進攻機會?

不對稱的進攻戰術,折翼的邊路

現代足球戰術中,更加講究防禦的整體性,所以防線往往會隨著防守的重心而進行移動,就算是以防守反擊風格的球隊,防守陣線的設置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更加通過球員與球員之間的空間聯繫,或是切斷傳球路線,或是佔據空間堵住戰術空間,或是形成弱的以多打少。這也造就了各支球隊進攻戰術更加講究細節性,更加講究傳切配合和進攻戰術的複雜性,直來直去的戰術早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


索爾斯克亞在設置曼聯的進攻戰術時,一方面考慮到曼聯前場球員速度快、缺乏支點作用的特點,另一方面要考慮改變範加爾時代大圈繞小圈的複雜戰術,讓曼聯踢的更加簡單;再一方面需要改變穆裡尼奧時代側重講究支點作用的簡單,讓曼聯踢的更加複雜一些。所以,索爾斯克亞在進攻推進過程中需要考慮讓戰術直接一些,但又要具有豐富的結構和層次,這裡著重體現在邊中結合方式上。

在英超球隊的進攻方向上,邊路進攻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份額

盧卡庫無法為曼聯提供支點作用,在曼聯的戰術作用更接近於邊鋒而不是中鋒,在於拉什福德作用相同情況下,索爾斯克亞不得不放走了盧卡庫;桑切斯能夠提供邊路的爆點但薪資已經成為更衣室炸彈。索爾斯克亞只能依靠年輕的鋒線攻城拔寨,在拉什福德更擅長突擊、馬夏爾擅長短途爆發情況下,其實索爾斯克亞期望於拉什福德和馬夏爾能夠在禁區肋部做好換位、牽扯工作,讓右邊路能夠不停的起腳傳中,讓中路搶點,所以索爾斯克亞在有限的預算裡,採用試水的方式從英冠帶來了英式邊鋒詹姆斯。本賽季詹姆斯在聯賽中貢獻了6次助攻,如下圖所示,有3腳是來自於邊路的斜45度長傳,有1腳來自於邊路突破後在禁區的橫傳,但真正在禁區內的搶點禁區,只有3次。

詹姆斯助攻情況上,邊路斜長傳成功次數並不多

本質上,拉什福德和馬夏爾都是需要空間才能發揮實力的球員,詹姆斯以及其他邊路球員,缺乏過頂長傳的能力,沒辦法為馬夏爾和拉什福德創造突擊的空間;另一方面,馬夏爾在夏季增肌之後,依然無法在禁區內殺出一條血路進行搶點。那麼曼聯在進攻套路上需要用些特殊的方式。

本賽季,曼聯的斜長傳助攻禁區內搶點進球的次數太少太少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曼聯的長傳球數量是英超倒數第一,傳中球數量依然是英超倒數的情況,那麼曼聯大量的推進工作均是通過短傳球和球員個人能力進行的。如下圖所示,統計下曼聯的進攻方式和助攻位置,我們會發現,雖然曼聯號稱左傾狂魔,有41.45%的進攻是從左邊發起,但曼聯的助攻更多是從右邊送出。而且,曼聯在右路進攻更講究寬度的利用,在左路更講究靠近球門的傳送,曼聯的邊路進攻呈現了不對稱的狀態。

曼聯雖然左路進攻更多,但右路的助攻次數更多,左路進攻更側重於肋部

在英超,曼城和利物浦引領了兩大戰術風潮。曼城利用強大的中場控制力和傳球的穿透力,利用邊路和中場球員不停的來回傳遞,為球員內切創造空間,而利物浦的前場三叉戟的個人持球能力更為強悍,更加講究橫向的牽扯創造進攻空間。本賽季曼聯的進攻策略介於兩者之間,左邊路利用馬夏爾拉邊、盧克肖的壓上、後腰的接應以及前腰的策應形成人數上的優勢,利用傳切配合後進行進攻,在左路持球進攻時,曼聯的右路球員提供進攻的寬度甚至填補空間空白使用的。如下圖所示,在大部分比賽進程中,特別是英超複賽以後,曼聯在左路持球時,整體陣型向左邊移動,右邊鋒會填補至中鋒的位置,蜘蛛俠會填補至右邊鋒的位置。

在曼聯更多球員參與左路進攻時,右路的球員需要填補禁區的空檔

當曼聯在右路持球時,馬夏爾並不會頻繁的向右路靠攏,而是佔據了中路的位置,拉什福德也會佔據左肋部的空間,右路的進攻往往由蜘蛛俠、後腰提供接應點,通過傳切配合在禁區前沿送出身後球進行助攻。在中路空間被佔據的情況下,右邊路內切的空間自然就少了許多,加上曼聯在一段時間內缺乏左右兩邊的聯繫,極少進行弱側的轉移球,所以曼聯是英超少數幾隻射門集中於左側空間的球隊。如下圖所示,統計了英超所有球隊射門區域的熱點圖,相比較而言,曼聯的射門更多集中於左路以及禁區前沿。

相比較於其他球隊的均衡,曼聯在排名靠前球隊中射門最為左傾的球隊。

如之前的總結情況,在曼聯的後場出球體系中,中後衛和後腰承擔比較多的節奏控制和方向轉換職能,而邊後衛承擔比較多向前輸送和助攻的職能,但曼聯的兩名邊後衛承擔的職能是不一致的。左路進攻擁有拉什福德的爆點佔據了更多球權的情況下,盧克肖需要更多的跑位策應、轉移進攻以及帶開防守的職能,這一塊符合盧克肖的能力定位。在左路,盧克肖並不用承擔過多的直接助攻職能,一方面協助中後衛和後腰,將球交給拉什福德,另一方面策應拉什福德、馬夏爾換位及傳切配合。所以盧克肖的觸球次數、傳球次數、向前傳球距離以及XG Chain指標均要落後於右路的蜘蛛俠。而B威在需要擁有更多比賽經驗的跑位、策應進攻上並不如盧克肖,所以一旦B威取代盧克肖首發,拉什福德想要獲得球權或者在左路取得突破,就存在極大的困難性。

從XG CHAIN數據的統計看,蜘蛛俠承擔的責任要比右側的盧克肖要重要的多。

在右路,曼聯分為兩個階段,就是英超複賽前後的不同。在沒有B費和博格巴串聯進攻的情況下,曼聯左右兩邊的聯繫並不緊密,中場球員後插上進攻能力也不強,所以右邊路更多起到策應、轉移球權的作用,所以詹姆斯的作用會大於小青木。因為一旦右邊路持球進攻,作為主要進球點拉什福德和馬夏爾都會往中路進行靠攏,如果右邊路進行內切,在曼聯缺乏進攻層次和肋部穿透性傳球的情況下,如果強行內切將造成中路的擁堵。並且,詹姆斯並不具備在肋部空間活動的能力,直上直下才能熱血小青年的本能。在向進攻三區傳球次數上,作為向禁區輸送彈藥的邊鋒,詹姆斯的傳球次數甚至遠遠不如萬比薩卡,而萬比薩卡是曼聯全隊向進攻三區傳球次數最多的球員。

在向進攻三區傳球次數上,萬比薩卡承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蜘蛛俠在邊路空間廣闊的球權空間。許多球迷詬病蜘蛛俠的助攻能力,其實蜘蛛俠在曼聯的邊路進攻體系中承擔著分量極重的角色,或許可以認為蜘蛛俠是曼聯全隊中最累的球權,承擔了大量右邊路的往返跑動。在向前傳球距離的統計中,蜘蛛俠是曼聯全隊向前傳球距離最遠的隊員,並且XG BuildUP數據僅次於馬奎爾,位列曼聯全隊第二名。

萬比薩卡在XG BuildUP數據上的表現位列第二,是僅次於馬奎爾的球員

在擁有了B費和博格巴之後,曼聯在前場擁有了左右聯繫的球員和在肋部做出致命一傳的球權,曼聯的進攻層次和結構得到了極大的優化,並且博格巴的復出給予了右邊路進攻極大的支持,曼聯在右邊路不再僅僅是進攻策應的效果,而是可以參與前場三叉戟的換位,也可以直接從右邊路向球門發起衝擊。這時候射術更為精湛、人球結合能力更強的格林伍德自然會比詹姆斯具有更強的衝擊力。

擁有B費之後,青木的進攻能力比詹姆斯的策應能力要重要得多

然而,曼聯的前場三名球員自行創造空間的能力畢竟不足,右邊路的青木更善於搶點射門而不是自我創造進攻機會,如下圖所示,在曼聯創造絕佳進攻機會的次數上青木甚至連前10都沒達到,甚至遠遠不如詹姆斯。為了左右進攻的平衡,曼聯在右路仍然需要一名爆點,形成兩翼齊飛或者左右進攻的平衡。

在創造絕佳進攻機會次數統計表上,左路的盧克肖、右路的青木創造機會畢竟相對較少

目前曼聯這套陣容在進攻結構和層次上是令人滿意的,左路擁有爆破手,右路和中路擁有搶點型球員,禁區前沿的前腰擁有串聯能力,兩名後腰均能長傳調度和橫向轉移,當球隊進攻陷入僵局時,博格巴和B費的遠射能力也能破冰,武器庫豐富。但前場三叉戟畢竟經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關鍵位置上缺乏合格的替補,而邊後衛上雖然在進攻推進上承擔了重要的責任,但傳球能力和直接助攻能力畢竟薄弱。在進攻策略上曼聯不需要更改進攻策略豐富武器庫,而是需要升級武器庫。

多元化的技戰術萌芽,尚需補充的短板

本賽季索爾斯克亞的選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大批量的啟用年輕隊員。在英超20支球隊中,曼聯是首發平均年齡最小的球隊,當你看到年輕的格林伍德用一個個進球驚豔世人,小麥克用一次次搶斷阻攔進攻,拉什福德用一次次突破傳遞信念時,怎麼能對這支年輕的球隊不充滿希望?年輕的成長是需要代價的,曼聯已經為年輕球員們的成長付出了足夠的代價,攻堅不利、出球不順、跑位不足,然而,球員們一次次的成長足以令人欣喜。

本賽季,曼聯的首發陣容是英超最年輕的首發陣容,能夠取得聯賽第三值得期待未來


  • 多元化的戰術體系,才有復興的希望

在爵爺時代,豐富的陣容結構和技戰術適配性,讓曼聯常常在一場比賽中可以根據局勢的變化更換四五種踢法,這也是當時曼聯能夠戰無不勝的原因之一。曼聯要復興,在球隊多個關鍵位置還沒有達到頂尖水平的情況下,並不具備一套戰術吃遍天下的可能性,需要更加豐富的技戰術能力應對各種情況。

曼聯本賽季是更換首發隊員次數最少的球隊之一

所以,曼聯要補充短板,縮短和曼城、利物浦之間的差距,要分兩種情況進行。一種是填補位置空白的引援,這是豐富技戰術能力,這種引援可以拔高上限,但對下限的提升較為有限。一種是對關鍵位置能力的提升,特別是曼聯技戰術節點位置能力的提升,這將會帶來整體實力根本性的進化,將整體提升陣容的下限。比如B費和馬奎爾的到來,就是從整體上提升了曼聯的下限,從根本上改變了曼聯的技戰術能力。

在B費到來之前,曼聯在禁區前沿的傳球路線是空白的,B費正好填補了這一區域的空白

其實曼聯陣容的短板很多很多,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球員,每個球員都擁有自身的短板和缺陷,這一點在曼聯大部分球員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通過戰術、陣型進行整合將球員的優勢發揮出來,將缺點儘可能的掩蓋,這才是制定球隊技戰術踢法的關鍵要素。那麼,本賽季曼聯需要在哪些關鍵位置進行引援和提升呢?

  • 國外雜誌數據分析曼聯的短板

外媒雜誌TFA曾經對曼聯的陣容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們利用大數據將英超球隊按照位置的關鍵指標進行分別統計和分析,得出曼聯每個位置在英超同位置對比中的定位,如下圖所示,曼聯有4個位置是低於英超平均水平的,有1個位置是略微超過英超平均水平。低於聯賽平均水平的分別是:左右邊衛、中後衛和右邊鋒,略微超過平均水平的是後腰。

TFA對將曼聯各位置進行評分,並且放到英超同位置進行對比,得出的曼聯各位置在英超的水平

其實左右邊衛的得分低於平均水平,很直觀的影響因素是助攻能力,儘管蜘蛛俠、盧克肖對於曼聯的進攻推進幫助巨大,但對於進攻的直接幫助並不明顯,本賽季除了蜘蛛俠的4次助攻、B威的1粒進球,邊後衛們並沒有太多的直接進攻表現,特別是左邊路的表現。

在曼聯的中後衛中,林德洛夫的對抗能力、空戰能力是短板。

至於中後衛,相信大家都能明白短板出現在林德洛夫的位置,儘管林德洛夫進步迅速,但是單兵作戰能力薄弱,空戰不強的短板依然存在,這裡將會嚴重拉低曼聯中後衛的整體表現和得分,TFA同樣給出了馬奎爾和林德洛夫的位置關鍵指標對比。在得分距離英超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就是右邊鋒。或許也是索爾斯克亞苦苦追尋桑喬的關鍵原因所在。

本賽季格林伍德的表現令人欣喜,但他並不是一名合格的右邊鋒

當然,這僅僅是源自於對於位置強度的評分,在技戰術過程中更加講究陣容的整體性以及某個位置在戰術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補充陣容的短板,必須依靠曼聯的整體戰術而言的。比如曼聯的邊後衛更多起到協助曼聯推進進攻職能的作用,曼聯的邊後衛得分並沒有達到英超平均水平,但對於曼聯進攻推進幫助巨大,比如下圖中場均向前傳球距離上,曼聯的邊後衛承擔了曼聯最多的向前傳送。

曼聯的邊後衛承擔了曼聯最多的向前傳送

  • 萌芽的多元化技戰術方向

自從英超複賽以來,曼聯連接陣容的中軸線終於成型,那就是馬奎爾、馬蒂奇、博格巴、B費所組成的中軸線。其他人員的位置變動並不會帶來戰術的整體產生變化,但這4名球員的位置變動會給戰術帶來根本性的變革,有部分說法是曼聯的技戰術在賽季末段已經被摸透到,導致針對性明顯。其實索爾斯克亞在英超複賽以來,一直在探索曼聯各種技戰術的可能性,特別是英超複賽以來的前幾場比賽,利用博格巴、馬蒂奇、B費的位置變動探索各種技戰術踢法。

中場三人組不同位置的變換,可以給曼聯帶來不同的技戰術變化

曼聯是可以兩翼齊飛的。在對陣謝菲爾德聯的比賽中,索爾斯克亞嘗試了爵爺時代常規的兩翼齊飛戰術。索爾斯克亞讓馬夏爾不再拉邊,而是頂在禁區中央,B費遊弋在禁區前沿負責串聯。馬蒂奇、盧克肖和拉什福德組成左翼突擊小組,博格巴、蜘蛛俠和格林伍德組成右翼突擊小組,馬蒂奇和博格巴用長傳能力為左右兩翼提供了聯繫,曼聯從左中右三條線不停的用身後球方式給馬夏爾創造破門機會,活生生將馬夏爾餵出一個帽子戲法。

曼聯是可以壓縮兩邊的空間,形成邊路走廊的

曼聯是長時間控制比賽節奏的。在對陣阿斯頓維拉的比賽中,索爾斯克亞讓三名中鋒出身的球員馬夏爾、拉什福德、格林伍德壓在防線之前隨時等待前插,讓維拉的後防線集中於中路,讓開了兩條邊路給予盧克肖和蜘蛛俠馳騁。馬蒂奇壓後提供長傳深度,博格巴和B費在前場三叉戟身後提供串聯和組織。在進攻結構分明、中路堆積人員的情況下,曼聯的控制力達到了頂峰,曼聯能夠用最節約體能的方式順利拿下比賽。

曼聯是可以利用馬蒂奇、博格巴、B費在中場的聯繫主打控球踢法的

曼聯依然保持著反擊的利器。在缺乏博格巴、B費的情況下,反擊是曼聯破門的最重要武器。現在擁有了B費和博格巴,並且扶正了馬蒂奇之後,曼聯本賽季儘管長傳球數量稀少,但依然是曼聯最出其不意的重要武器。馬奎爾、林德洛夫、博格巴、馬夏爾均擁有一腳不俗的過頂長傳能力,前場球員馬夏爾、拉什福德和格林伍德的速度均不慢的情況下,任何球隊壓上助攻時,都不得不考慮曼聯的反擊。以往制約曼聯的反擊只需要圍搶馬奎爾,現在出球點更多的情況下,曼聯的反擊更難防範。

曼聯依然保留著長傳反擊的強大能力

曼聯豐富了遠射能力。B費加盟曼聯成為曼聯蛻變的關鍵因素,在於B費的串聯能力以及在禁區前沿的遠射能力。英超複賽前曼聯很難將球過渡至禁區,以至於在禁區前沿獲得不少遠射的機會,但遠射能力不強的後腰和前腰攻堅乏力。現在擁有長時間活躍在禁區前沿的B費,在面臨密集防守時候不得不分出精力注意禁區前沿的保護,更何況上賽季曼聯的第二射手博格巴還沒有在本賽季展現遠射功力。

曼聯是可以在禁區前沿利用遠射形成威懾的

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曼聯的所有技戰術的核心是圍繞著馬奎爾、馬蒂奇、博格巴、B費乃至馬夏爾的位置變動來進行調整的。這些位置可以認定為曼聯的關鍵性位置,他們能力上的提升都將帶來曼聯整體實力上質的飛躍,是保證曼聯成績下限的關鍵。所以,在當前關鍵位置已經有足夠的悍將進行支撐的情況下,曼聯需要考慮填補陣容的空白,再提升關鍵位置的實力。TFA按照曼聯所有球員的位置屬性,對曼聯陣容的厚度進行了排列,其中,右邊鋒的位置幾乎是空白,林加德不是右邊鋒出身,曼聯純正的右邊鋒只有鐘塔西1人。

TFA按照曼聯所有球員的位置屬性,對曼聯陣容的厚度進行了排列

  • 提升上限的重要位置,空白的7號

準確意義上,曼聯並沒有純粹的右邊鋒存在,詹姆斯以逆足邊鋒的形式在左邊鋒位置上發揮更佳,所以在左邊鋒上曼聯擁有拉什福德為主力、詹姆斯為替補的陣容;中鋒位置上自然是馬夏爾為主,但同樣擁有伊哈洛甚至格林伍德作為替補,而右邊鋒上一直都是替代品。

C羅離開之後,曼聯的7號斷絕了傳承

本賽季曼聯在右邊鋒位置上陸續啟用了馬塔、林加德、佩雷拉、詹姆斯、格林伍德、拉什福德等6名球員,只有詹姆斯和格林伍德在右路獲得了長久的首發。然而格林伍德畢竟是中鋒出身,持球突擊能力有限,並不擅長個人創造空間;詹姆斯並不擅長肋部空間活動,只擅長直上直下。

在曼聯的傳球路線中,曼聯的右邊路一支存在這空缺

眾所周知,兩翼齊飛所帶來的效果並不僅僅是強迫症患者的好看,而是為了更多實戰的意義存在。一方面讓對手不敢再集中兵力放肆的防守左邊路,給其他進攻防線減壓;另一方面讓B費的傳球擁有更多方向性的選擇;再一方面曼聯的後場出球時能夠更加大膽的利用邊路的壓上;還有是能夠極大減輕蜘蛛俠的壓力,讓蜘蛛俠能夠減輕邊路推進的重任,更好地協助林德洛夫做好右路的防守。如下圖所示,在曼聯全隊的XG Chain數據統計表上,曼聯的右邊路一直存在著空白。

所以,如果填補了 曼聯右邊鋒的空白,將給曼聯的進攻線再次帶來質的提升,至少能夠縮短曼聯與利物浦、曼城之間的差距,形成高效的攻擊陣容。或許這也是索爾斯克亞苦苦追尋桑喬的原因所在。

桑喬是不是曼聯右邊路的最優解,並不知道,但曼聯右邊路需要突擊手

  • 提升下限的關鍵位置,後腰與中後衛的短板

本賽季曼聯使用了7種後腰組合,馬蒂奇、博格巴、弗雷德、小麥克、佩雷拉輪番出戰,各有特點也各有短板。本賽季曼聯主打後場出球體系,馬奎爾和林德洛夫成為主力中後衛的原因是需要後場出球能力,後腰作為後場出球的出球點、銜接點對曼聯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英超球隊越來越熟練使用高位逼搶體系、圍搶後腰戰術的情況下,後腰的出球、接應、控球能力往往能成為比賽的勝負手,特別是英超複賽以來,曼聯的戰術課題就圍繞著怎麼把球傳給B費做文章。

後腰是曼聯攻防轉換的樞紐所在

毫無疑問,曼聯的後腰球員中,能夠穩定控制球權並且提出出球能力的博格巴、馬蒂奇是陣容的首選,但這是犧牲了後腰的防守覆蓋率為前提的。自從博格巴和馬蒂奇搭檔後腰以來,因為後腰跑動不足導致肋部漏人、禁區前沿保護不夠的情況已經屢有發生。

馬蒂奇在對陣謝菲聯比賽末段,已經跑不動了導致無法及時跟防

弗雷德和小麥克無疑是曼聯防守最好的後腰組合,也能填補後腰覆蓋率的空白,但這是犧牲了曼聯進攻能力的選擇。儘管弗雷德用自身的跑動彌補了對抗不足和出球的不足,但依然無法將曼聯球權大概率的成功過渡至前場。小麥克的傳球能力和無球跑動能力一直存在著不足。如下圖所示,在曼聯全隊的XG BuildUP數據上,曼聯後腰球員中小麥克的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

在曼聯全隊的XG BuildUP數據上,曼聯後腰球員中小麥克的表現並不能令人滿意

本賽季索爾斯克亞將曼聯的陣容從433的單後腰陣容,更改為4231陣容,就是因為單後腰無法支撐曼聯攻防的天空,甚至為了保障後場出球體系將博格巴的位置一再後撤。因此,如果能夠擁有一名跑動範圍巨大、能夠協助後場出球、能夠控球的後腰出現,將極大解放博格巴和B費兩名風格不同的組織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讓曼聯的兩名邊後衛能夠更加大膽的壓上,讓曼聯的整體實力再上一個臺階。

本賽季曼聯嘗試了4種後腰組合,唯一不敢再次嘗試單後腰

如果無法在後腰位置進行引援,那麼一名覆蓋率大、敏捷度高、擁有出球能力的中後衛引援就勢在必行,只有兩名中後衛的防守實力都能達到英超前列,才能在某種程度上解放後腰覆蓋率的短板。

曼聯的陣容短板是明顯的,在提升整體實力的過程中,仍然需要考慮合格的替補陣容人選,隔壁曼城的豪闊令人羨慕,任誰也不希望曼聯用一套陣容打滿整個賽季,所以陣容的厚度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前腰、右邊衛、中後衛的替補人選,值得索爾斯克亞去思考。


站在上帝視角,以事後諸葛亮的姿態進行賽季總結,總是顯得輕鬆如意一些。不論如何本賽季曼聯用全英超最年輕的陣容取得了聯賽第三的成績,已經足以自傲。未來就像薛丁格那隻貓,不到抵達的一刻,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我們只是希望,這支充滿希望的隊伍會越來越好,我們不會忘記,曾經多少場比賽我們忐忑不安,看不到希望。但是如今,我們充滿著信心,儘管離聯賽冠軍還很遙遠,但我們看到球隊正在一步一步向前走。

相關焦點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一):在荊棘中披棘前行,在廢墟中重建聖殿
    聖經舊約以斯拉記:以斯拉重回,目睹聖殿之荒涼不禁悲嘆,在故土重鑄祭壇,重建聖殿,撫今追昔,重振民心。站在上帝視角,以事後諸葛亮的姿態進行賽季總結,總是顯得輕鬆如意一些。上個賽季曼城用統治級的表現奪得英超冠軍,本賽季利物浦用更為生猛的表現斬獲30年來首冠。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二):在荊棘中披棘前行,在廢墟中重建聖殿
    聖經舊約以斯拉記:以斯拉重回,目睹聖殿之荒涼不禁悲嘆,在故土重鑄祭壇,重建聖殿,撫今追昔,重振民心。復興的基石,不對稱防守策略曼聯的後防線著重在於重建,引進即戰力的同時需要進行瘦身。同時,上賽季拙劣的表現把林德洛夫的缺點暴露無遺,正面防守害怕對抗、身後球處理轉身慢,這些缺點在英超的虎狼前鋒面前極其容易被撕成碎片,在曼聯無法一個轉會窗口投入大筆轉會資金引入雙中衛的情況下,林德洛夫已經算是矮個子中拔高個了。在盧克肖經常大幅壓上,雙中衛轉身速度都慢的情況下,曼聯的肋部存在天然的空檔,極其容易成為針對性打擊對象。所以,索爾斯克亞採用了不對稱防守策略。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三):後場出球體系的重建,陣痛的腰傷
    聖經舊約以斯拉記:以斯拉重回,目睹聖殿之荒涼不禁悲嘆,在故土重鑄祭壇,重建聖殿,撫今追昔,重振民心。腰傷是曼聯多年以來存在的老問題,特別是在建立後場出球體系下,更需要後腰的強力發揮。本賽季改打4231陣型之後,曼聯對於雙後腰的戰術價值需求更是加大。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缺乏寬度的進攻,多元化攻堅的雛形
    以控球為核心,向多元化進攻艱難前行在上賽季曼聯主打433戰術時,曼聯圍繞著博格巴為核心,依靠身體優勢中場球員屢屢後插上,在禁區範圍內造成殺傷,儘管最終聯賽排名並不理想,但曼聯的進球數量在英超依然排在第四位,糟糕的防守能力讓曼聯屢屢丟失了不該丟的分數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後場出球體系的重建,陣痛的腰傷和緩解劑
    腰傷是曼聯多年以來存在的老問題,特別是在建立後場出球體系下,更需要後腰的強力發揮。本賽季改打4231陣型之後,曼聯對於雙後腰的戰術價值需求更是加大。在放走了埃雷拉之後,為了更好的保護後防線,串聯曼聯的前後場,索爾斯克亞不得已把上賽季隊內的第二射手博格巴位置後撤,期望通過博格巴的控球能力把握中後場的出球節奏,利用銷魂的過頂長傳指引前場球員跑位。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四):前場進攻戰術的重建,10號位的困境
    如上圖所示,簡單統計下B費到來之前,索爾斯克亞執教曼聯的76場比賽的數據,索爾斯克亞有18場比賽沒有取得進球,佔據了執教場次的23%,近乎四分之一的比賽沒有取得進球。面對陣地戰體現破冰能力的場次,只有16場,這裡充分展示了曼聯在陣地戰進攻中的困境,自從季前賽和賽季第一場以快打快4:0制服切爾西之後,英超大部分球隊在對付曼聯時候往往就採用兩招:圍搶後腰、龜縮防守。
  • 談重建耶路撒冷聖殿
    然而最近一聽川普要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住耶路撒冷,一些文章又熱心起來了,甚至欣喜若狂,好像重建聖殿,恢復古老傳統方式敬拜上帝指日可待似的。其實呢,建不建聖殿和基督教一點關係也沒有,建聖殿不過是一部分猶太人一廂情願的單相思罷了。
  • 苦難的眼淚 6: 第二聖殿
    波斯帝國是一種開明的統治,居魯士發布布告,放希伯來人回到故國去,並且把尼布甲尼撒自耶路撒冷聖殿掠奪的金銀器皿5400件交給希伯來首領帶回。儘管有些已經定居於巴比倫已經取得相當成就的猶太富商已經不願回國,仍有42000希伯來人啟程歸國。歸國的希伯來人日夜兼程,跋山涉水,數周以後,他們終於望見了廢墟中的耶路撒冷,有些人嚎啕大哭,有些人仰天禱告,感念耶和華神。
  • 以色列耶路撒冷聖殿及其重建
    從第一聖殿被毀之後,猶太人就開始了被擄到列國的歷史。從那時開始,在近2000年漂流異鄉的歲月中,猶太人一直渴盼重返以色列,重建家園。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心中,他們一直盼望在聖地耶路撒冷朝見耶和華。舊約聖經的先知書中預言,神應許猶太人會有一個第三聖殿,而且應許他們一位彌賽亞,他會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以色列民。於是,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在近2000年的漫漫年日,猶太人每天三次向神禱告,求神在他們的年代速速重建第三聖殿。 在這裡有兩個關鍵性的事件,一個是1948年以色列復國,猶太人結束了流亡的歷史,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另一個就是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
  • 耶路撒冷聖殿的被毀與「重建」
    今日聖言09/26/17厄上 6:7-20路 8:19-21關鍵詞:聖殿 讀經一提到天主的聖殿——耶路撒冷在千年的時間長河中經歷了毀滅、蹂躪與重建。 耶路撒冷聖殿的最後一次被毀是在公元70年左右,直到今天,一直沒有被重建起來。然而,在公元33年(第一個五旬節),真正的天主聖殿——基督的奧體卻藉著聖神降臨於教會團體而得以建立起來,這個教會團體的代表就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眾門徒們(宗 1:14, 2:1-4)。這個聖殿的建設直到今天還在繼續著。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前場緊逼的雙刃劍,攻防轉換脫節的關鍵
    一方面曼聯球員的跑動能力並不足,穆式曼聯讓球員站樁踢球導致曼聯球員長時間跑動不足,連續數個賽季曼聯的場均跑動距離位居英超倒數。另一方面,曼聯後場球員的防守能力不足,導致需要中前場球員更多的支援。因此,在構建後場出球體系時候,索爾斯克亞不得不考慮讓球員們跑起來,搭建前場緊逼戰術。
  • 索氏曼聯4次倒在杯賽半決賽,近4場聯賽杯半決賽曼聯3次出局
    虎撲01月07日訊 在此前結束的一場聯賽杯半決賽的比賽中,曼聯0-2輸給了曼城,無緣晉級最終的決賽。據悉,在索爾斯克亞執教曼聯期間,目前曼聯已經有四次闖入半決賽,但最終輸球無緣決賽的經歷。在這四次半決賽中,曼聯一共闖進了2次聯賽杯半決賽的賽場,1次足總杯半決賽的賽場,1次歐聯杯半決賽的賽場。遺憾的是,索氏曼聯四次都倒在了杯賽半決賽的賽場上。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六):多元化的技戰術萌芽,尚需補充的短板
    本賽季索爾斯克亞的選擇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大批量的啟用年輕隊員。在英超20支球隊中,曼聯是首發平均年齡最小的球隊,當你看到年輕的格林伍德用一個個進球驚豔世人,小麥克用一次次搶斷阻攔進攻,拉什福德用一次次突破傳遞信念時,怎麼能對這支年輕的球隊不充滿希望?
  • 新賽季英超觀察手冊:紅魔曼聯如何逆境求生?
    回顧整個18-19賽季,曼聯球迷的心情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體驗,從賽季初的躊躇滿志到魔力鳥下課時的哀鴻遍野,再到索帥上任後兩極分化的賽場表現,原以為踏上復興之路的紅魔球迷卻不得不又一次接受「推倒重建」的尷尬局面。放眼新賽季,面對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處子賽季」,索肖和他的曼聯又要迎接怎樣的考驗呢?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五):不對稱的進攻戰術,折翼的邊路
    本賽季詹姆斯在聯賽中貢獻了6次助攻,如下圖所示,有3腳是來自於邊路的斜45度長傳,有1腳來自於邊路突破後在禁區的橫傳,但真正在禁區內的搶點禁區,只有3次。本賽季,曼聯的斜長傳助攻禁區內搶點進球的次數太少太少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曼聯的長傳球數量是
  • 索氏曼聯賽季總結:逐漸成長的破高位能力,攻守兩難的逼搶核心
    所以,來自坎司令快回來利用statsboom數據的統計資料發現,如下圖所示,曼聯是本賽季英超球隊中,球門球開球距離最短的俱樂部,比曼城還要短,平均門球開球距離不足34碼,即30米左右,距離大禁區的邊沿還差10米。
  • 曼聯,顫抖吧!白玫瑰3球錘爆利物浦後防,索氏紅魔能頂得住嗎?
    ,不過在弗格森離任之後,曼聯經歷了長達7年無緣英超的窘境,而作為曼聯宿敵的利物浦則是在上賽季捧走英超冠軍獎盃,這也是安菲爾德迎來的英超首冠,這讓沒落中的曼聯五味雜陳,不少球迷將利物浦視為曼聯的百年宿敵,然而當20-21賽季英超聯賽開始後,利茲聯的到來將讓這一切發生巨變。
  • 關於被提、聖殿重建、獸印、大災難!
    以諾在洪水前被提,挪亞一家在方舟中平安度過全球洪水,羅得在神毀滅索多瑪前被天使帶出,這是神不變的法則。關於聖殿重建近年我看過的一些相關的文章說,聖殿重建是開啟最後七年的標誌,或者說看見聖殿重建了才能明確說最後的七年開始了,這根本搞錯了。開啟最後七年的標誌性事件是被提,而不是聖殿重建!為什麼是這樣?
  • 在荊棘中採拾鮮花,穆裡尼奧還在路上,時間不會騙人
    不知不覺中寫了很多關於穆裡尼奧的文章漸漸得到了一小部分球迷的認可作者也與讀者朋友們有了互動交流昨天有位朋友在一篇文章下留言:」搞不懂穆裡尼奧為什麼要在英超發展讀者留言穆裡尼奧有一句名言「早已註定,我只能在荊棘中採拾鮮花
  • 1924年雷峰塔倒塌,2001年重建,一件稀世珍寶在廢墟中度過77年
    而在此之後,夕照山上只剩下了一片廢墟,直到2001年雷峰塔才得以被重建,而這次重建卻有了重大發現,因為在此之前誰也不會想到一件稀世珍寶在雷峰塔的廢墟中已經度過了77年的漫長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