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被稱為「七國時期」,最強的不是宋朝,其它六國是哪六國?

2020-12-15 填鴨說史

學過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每隔數百年,華夏就會有著一個新的皇朝誕生,一個舊的皇朝被取代,而取代唐朝這個曾經令我們驕傲的王朝的正是宋朝。然而,對於宋朝,除了他的詞風鼎盛之外,我們大抵對它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因為這是一個閹割的皇朝,哪怕它的經濟文化空前發展都不足以掩蓋它的汙點,那就是它是歷史上面對北方遊牧民族最為軟弱的一個皇朝,除了後來的滿清之外,恐怕這個皇朝是汙點最大的,畢竟哪怕是曾經的元朝都打到東歐大陸了。

宋朝並不完整

而對於宋朝,其實在歷史上也都不是完整的王朝,因為當時宋朝的時候還存在著另外六個國家,它所在的時代同樣也是和先秦時期一樣處於「七國時期」。今天則為大家介紹一下那個時間裡所謂的宋朝時期的七大國家。

遼國

說起七大國,首先必定說起遼國,大家都看過金庸老先生的《天龍八部》相比對這個國家必定不會陌生,遼國是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霸主契丹人所建立,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機,一代遼國大帝。而遼國的實力也是相當的雄厚,在北宋時期就常常壓著宋朝打,使得宋朝那些文官軟骨頭不得不經常給遼國割地、稱臣、繳納歲幣。

金國

其次,說起遼國則必定離不開金國這一強大國家。對於金國大家也是耳熟能詳,這個國家也是強大無比,因為金國就是取代了遼國曾經北方霸主的地位,甚至於在金國首領領導者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金國先是和北宋結盟滅掉了遼國,並且在之後又調轉槍頭滅了北宋,佔據了北宋曾經的大部分領土,只留下南方的南宋苟延殘喘,歷史上也稱這段歷史為靖康之難。

大理國

再者,則是大理。這個國家大家也都非常熟悉,是《天龍八部》主角之一的國家。大理國是屬於宋朝時期南方邊緣的一個小國家,全國崇尚佛,是曾經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所建立,後來曾經因為當時大理的宰相高升泰篡位,被迫改國號「大中」,直到後來才重新回歸段家手上,直到後來被蒙古所滅。

西夏

西夏,則是由一個小民族党項人所建立,雖說人數兵器其他國家來說比較稀少,可這個國家的實力卻不容小覷,最出名的莫過於西夏鑄造的兵器了。西夏的冷兵器鑄造天下聞名,聽聞是從唐代學習然後加上其獨特的民族手法熔煉而成,幾乎是當時冷兵器製造的最高水準了,強大鋒利的兵刃加上兇悍的民風,即便是當時的遼國和金國都不願招惹這個小國家,而在宋代時期,宋朝的士大夫們都以擁有一柄西夏鑄造的佩劍為榮。

回鶻

回鶻,與其說是個國家倒不如說是個部落,這個國家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也是一個民風彪悍的民族,直到後來才被強大的蒙古所滅,不過因為其歷史的悠久,據說還發明了自己的文字,是如今新疆維吾爾族人的祖先。

蒙古

最後,則是元朝了,前身蒙古。這是真正強大的國家,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所建立,成吉思汗曾經只是草原上的一個小部落,可因為其雄才大略,所以逐步吞併了周遭的小部落,外聯合南宋,內部統一,最終消滅了曾經的草原霸主金國,一路攻打到了東歐大陸,震驚世界。成吉思汗死後,其孫子忽必烈覆滅了南宋,重新完成了華夏地區的大一統,建立了元朝這一統一國家政權。比起孱弱的宋朝,元朝蒙古才是七國之中最為強大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漢朝稱為東漢和西漢,而宋朝卻稱為北宋和南宋?
    在漢朝時人們自然沒有東漢西漢之分,宋朝也沒有北宋、南宋之分。不過從後世來看,漢朝前期被稱為西漢和東漢,宋朝稱為南宋和北宋。其原因首先就是兩朝建立的位置不同。宋朝是稱為北宋,南宋也是有此原因,北宋王朝的建立是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在開封登基稱帝,建立北宋,隨後逐步統一全國。南宋是在金軍南侵北宋滅亡後南渡到南方建立的宋朝流亡政權,因為首都在南方,故此成為南宋。
  • 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因為秦國掌握了六國沒有的黑科技
    終於在秦始皇時期,以秋風掃落葉的趨勢橫掃六國,終於完成了幾代先祖夙願,也結束了從西周末年以來整整五百多年的亂世,而這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西周末年與東周時期,雖然周王室是大家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是因為分封制的緣故,隨著時代的變遷,血緣關係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分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地權力極大,彼此之間互不幹涉。
  • 盤點戰國時期七國各國最強名將
    盤點戰國時期七國各國最強名將戰國七雄之中,各個國家的第一名將分別是誰呢?
  • 英國歷史也有一個「戰國七雄」,持續了四百年,也是一國統一六國
    相信沒有人不知道戰國七雄,這是中國歷史戰國末期最強的七個國家,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秦,因此合稱戰國七雄。戰國七雄的結局是秦國統一其餘六國,建立中國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秦王朝。
  • 七國之間微妙的動態平衡,遠非簡單的秦與六國的二元對立!
    七國之間微妙的動態平衡 ,遠非簡單的秦與六國的二元對立。結合地圖分析的方法更是贊,雖然從個人感情而言,還是傾向相信信陵君的義氣多於演技。演技不應成為否定義舉的理由啊。政治人物肯定全身都是演技,但他們說的好事終歸是好事。只嘆人心盡失,最後十年,秦攻,列國無所動。
  • 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衰微,卻成為了秦滅六國的最大阻力!
    對於後世而言,秦始皇儼然是被「神化」的人物,已一國之力統一中原,滅六國,統稱王,但是在筆者看來,秦滅六國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秦始皇統領的秦國太強大,六國本身就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就比如趙國的滅亡,歷史上秦朝第一個滅亡的國家是韓國,但是第一個攻打的國家,卻是趙國!
  • 最終「滅六國」徹底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 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
  • 徹底「滅六國」實現華夏統一,是漢武帝最後完成的,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我們學歷史都需要熟知的常識。但是秦朝國祚短暫,秦始皇去世短短幾年後,龐大的秦帝國就被重生復闢的六國力量推翻。很明顯,所謂的「六國」根本沒有被消滅。「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復闢和分裂力量,生命力極為頑強,實際成為了華夏統一進程的對抗者和顛覆者。也就是說,只有從根源上消滅六國的復闢力量,才能談得上華夏的真正統一。
  • 為何宋朝的皇帝不稱自己為「朕」,而是叫做「官家」?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德很高,用以前的稱號已經不足以來評價自己。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配五帝,於是兼任二者來取,稱為皇帝,而自己又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所以稱自己為始皇帝,秦始皇的名稱也就這樣由來。
  • 六國論
    秦所以能滅六國而一天下,然又速失其鹿者,名師大儒各有其說。近讀宋之三蘇與明之李楨所著《六國論》,想及初學課文之感,不吐不快,遂有此篇。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亦不在賂秦。國弱而力衰,力衰而謀虧,終致破滅。或曰:六國非可小視,皆弱於秦耶?曰:因循守舊者由強而弱,變法圖強者由弱而強,故秦遂能克六國也。
  • 都說宋朝皇帝慫!宋朝三百年沒做成的事,朱元璋用一年就搞定了!
    說起強盛的王朝,有的人會說秦朝,因為當初秦始皇統一六國;有的人會說是唐朝,畢竟當時「出國旅遊」,說一句我們老闆是李世民,立馬都能免籤證還帶導遊全天陪護旅遊解說,自吹彩虹屁的那種;有的人說漢代,漢武帝遠徵匈奴,打得匈奴倉皇而逃、哭爹喊娘.看吧,不管哪個朝代,我們似乎都能說出來幾個英雄,都能找到幾個鐵腕的皇帝,卻唯獨只有宋朝,在人們的眼中,就是一個慫包。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時期。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宋朝時期韓琦,一位文武全才,一位宋朝不應該被遺忘的人物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很多名氣很大的千古名臣,他們對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某個時代影響頗大,他們值得被當代帝王、百姓乃至後世的後人深深的記住,就比如宋朝時期的韓琦,他就是一位十分了不得的人物。首先這個差事的權力極大,北宋時期,諫官可以聽聞奏事,無論是對於什麼職位的人,都可以隨意抨擊彈劾,其次這個差事,卻也是一個十分的得罪人的差事,畢竟對於朝廷內的官員來說,沒有哪一個職位是可以當一輩子的,職位的調動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 馬未都:宋朝是實際上唯一超過三百年的朝代,連漢朝都不能算
    央集權制的朝代,根據周朝對於分封各國的設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周朝就是由很多個完全獨立的小國家組成的,顯而易見,它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央集權制的朝代,所以並不能稱周朝為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在學術定論上,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天下後,所建立的秦王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大一統、集權制的朝代。
  •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宋朝人的「多人運動」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宋朝人的「多人運動」【引言】高曉松曾經說過,如果可以穿越朝代,他一定會選擇宋朝,這不僅僅是因為宋朝文人待遇好,而是宋朝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比較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起其它朝代來說也要高出不少。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而泱泱華夏打從茹毛飲血到有穀物耕作,也未曾有過大一統國家,幸得秦王嬴政嗷嗷野心,血洗六國,以萬人血淚澆灌自己的宏圖霸業。雖是殘忍十分,狼子野心頗甚,但終究是推進文明腳步。這起源於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得後人傳承改善,直到清朝雍正時期以設立軍機處為名,將封建君主集權高度集中,加強皇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 為什麼秦國滅亡時, 當年橫掃六國的百萬大軍沒有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七國爭雄,秦國的強大毋庸置疑。自嬴政登基後,秦國更是橫掃六國,百萬鐵騎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建立了大秦帝國。
  • 千真萬確:唐朝之後不是宋朝
    因為中原向來是皇帝正朔所在,所以把定都開封洛陽的梁唐晉漢周稱為五代,而其他邊緣地區的割據政權稱為十國。 距今一千零四十年前,五代十國的最後一個政權北漢被宋朝消滅,天下從此似乎又恢復了大一統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這是沒多少存在感的幾十年,以致於除了歷史學家,幾乎沒有幾個人能說出五代十國的具體名稱。就連影視劇,也很少涉及這幾十年。
  • 《六國論》《答司馬諫議書》理解性默寫
    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歷史,首段提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闢論點,同時也點出了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2.古人寫文章愛引用前人話語作為論據,蘇洵在《六國論》中便引用「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論證賄賂秦國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