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校對|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日誦式)

2021-02-23 正法文集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於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像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於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伎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伎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舍諸偽飾 到真實處

上升樓閣 當願眾生 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舍 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 當願眾生 舍眾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 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舍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舍諸罪軛

鬀除鬚髮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受闍黎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升無上堂 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舍跏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黎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痴 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舍不正道 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眾會 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 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 當願眾生 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

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 眾相如華 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 當願眾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 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眾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 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若見湧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 當願眾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 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 當願眾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 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舍

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 有為事中 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眾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滅除眾苦

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眾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能知恩德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 當願眾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 當願眾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 堅持志行 不舍佛道

見著甲冑 當願眾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 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眾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恆轉正法

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 從法化生 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 當願眾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恆守正念 習行眾善

若見城郭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 當願眾生 功德共聚 心恆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 之所嘆仰

入裡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見不舍人 當願眾生 常不舍離 勝功德法

見能舍人 當願眾生 永得舍離 三惡道苦

若見空缽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舍離無慚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 當願眾生 大悲所燻 心意柔軟

得粗澀食 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從捨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舍離眾惱 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右繞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繞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贊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嘆無盡

贊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補闕真言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佉囉佉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囉賀賀蘇怛拏潑抹拏娑婆訶。(三遍)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跢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訶(三遍)

贊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稱)

南無阿彌陀佛(千稱或數百稱)

阿彌陀佛(千稱或數百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稱三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稱三拜)

慈雲懺主淨土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渡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回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版本說明:根據蘇州弘化社民國二十二年,印光大師校印流通的《淨土五經》原影印本校對,句讀一一依照原書。原民國版《淨土五經》中無讀誦儀軌,為受持方便故添之。

相關焦點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全文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受闍黎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舍離眾惱 一切皆盡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 大方廣佛華嚴經23—— 異生眾,執金剛神
    在二十一天的時間,於定中為法身大士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內,說明了宇宙萬事萬物圓融無礙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堅持為大家分享這部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全套共計二十四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城宣化禪師講述          這些大菩薩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隨順眾生,而化現他們的身相。一切世間法,所行所作,他們以同事而現於眾生前。眾生做什麼?
  • 【雲端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卷08 華藏世界品
    今天是我們雲端學院,華嚴經全球共修第八堂課,我們已經進入華藏世界品了。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八開始,介紹了這個世界的樣貌。從卷八到卷十,華藏世界品是這個世界當中真正的樣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是有侷限性很小的一顆球。 真實的樣貌是什麼呢?
  •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
    今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項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南無大行普賢願王菩薩三稱一切恭敬一心敬禮。華藏世界。帝網剎中。遍法界常住佛。一拜。一心敬禮。華藏世界。帝網剎中。遍法界常住法。一拜。一心敬禮。華藏世界。帝網剎中。遍法界常住僧。一拜。
  • 簡體校對|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 彌足珍貴丨夢參老和尚 《大方廣佛華嚴經》播經機限量發行!
    當年雖已屆高齡九十,夢參老和尚仍俯允中國五臺山普壽寺住持如瑞法師之殷切三請,於2004年農曆2月2日在五臺山普壽寺法堂,勉力開演《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華嚴〉。講演期間,夢參老和尚飽受耳疾之苦,面對座無虛席的數百位四眾弟子,他老人家在文殊菩薩的加持與聽法大眾的回向下,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克服身體的種種障礙,歷經三年又一個月的時間,全程講解《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0277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七七卷)  2000/3/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17-0277    請看
  • 史傳部——華嚴經傳記
    不思議經。有十萬偈。攝大乘論雲。有百千偈。名百千經。釋論雲。即華嚴經十萬偈。為百千也。又涅槃經。名此經為雜華。然百千舉數而標目。雜華即相以彰名。舉數者失其源。即相者遣其主。不思議則推宗有在。直造其庭。佛華嚴則以人標法。曲詳其致。四名之中。後二為得矣。  傳譯第三  晉京師道場寺佛馱跋陀羅。唐魏國西寺地婆訶羅。大周神都佛授記寺實叉難陀。
  • 史傳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此傳本花嚴疏主藏公門徒僧惠英。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65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65複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解脫門。
  • 簡體校對|佛說阿彌陀經(日誦式)
    佛說阿彌陀經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跢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訶(三遍)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守護清淨戒、修行廣大忍
    《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載,善財童子遍求法門要義,初參文殊師利菩薩,復遊行南方,先參德雲比丘,次第輾轉指示,終參普賢菩薩,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善財如是歷一百十城,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從發心開始起,就能常見諸佛,常見菩薩,常見善知識,常以清淨光明去除滅眾生的煩惱,常以智慧去生長一切眾生的善根,常以眾生的好樂去為他們現身說法,常以清淨上妙的法音去開悟法界的眾生。#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 《華嚴經》中的20句精華佛理,點醒執迷人生!
    《華嚴經》具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華嚴經》是釋迦佛成道之後所說的大乘經典之中,篇幅最長,最廣解勝義,最至圓滿佛法的經典。1. 行如來行,住如來道。2. 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 七千萬尊佛都誦持的《 準提咒》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簡體注音|佛說無量壽經(全2卷)簡體注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450首殊勝佛歌!收藏起來慢慢聽,收藏,吉祥如意,法布施功德無量!簡體注音|淨土五經一論簡體注音|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放生放過了頭,命運就會轉變!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8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58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眾,而說頌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
    歡迎給一蓮善學公眾號投稿,收稿郵箱:431010778@qq.com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如來功德勝無等】:佛的功德是最殊勝,沒有人能和佛相比的。因為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修慧,在一百大劫中,修種種相好的功德,所以佛是福慧兩足尊,有三十二相莊嚴,八十種隨形好,成為三覺圓滿的正覺者。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37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7復有無量諸大龍王。又有無量無數的大龍王。
  • 十位迦樓羅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87複次,大速疾力迦樓羅王,得無著無礙眼普觀察眾生界解脫門。
  • 藏經閣|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合掌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合掌三稱)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爾時,東方有十億梵天,皆住慈心,來詣佛所,頂禮佛足,以眾妙供養於佛。供養畢已,各自坐於眾福所生蓮華之座,恭敬尊重,瞻仰如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來梵天,皆亦如是。爾時,諸梵天眾在於佛所,各以慈目,遞相瞻顧,復共同時舒顏諦視彌勒菩薩。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白佛言:「大德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