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上我們就是他們的眼睛!陪跑員為視障跑者廣馬團練護航

2020-10-12 嶺南名醫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我們要一起跑廣州馬拉松!」11日早上7時30分,一群身穿「視障」「陪跑」運動隊服的無障礙跑團跑者,在天河體育中心開始今年的首次廣馬團練。

「體會身體前傾時的重心前移!體會小腿向上提拉!」曾在廣州東莞志願培訓視障跑者的教練老劉,帶著「跑你」教練團隊,在現場為視障跑者和陪跑員免費檢測跑步姿勢,給出糾正建議和訓練方案。

「我們是來自廣州市無障礙健康運動協會的視障跑者,2015年成立的無障礙跑團,從迷你馬開始到全馬,不少隊員已經跑了5年廣馬了!」

連續5年跑廣馬的廣州市無障礙健康運動協會會長楊俊對記者說,聽說今年廣馬將在12月13日舉行,小夥伴們都特別興奮。今年因為疫情防控,跑團的廣馬訓練營也比往年晚了一個月開始。

「跑全馬一般需要4個月的訓練周期,加上隊員們基本已5個月沒有訓練了,今年我們決定只參加廣馬一個比賽,全員半馬。目前訓練計劃以低強度有氧訓練為主,也會對視障跑者和陪跑員的默契度進行一些針對性訓練。」

連續5年跑廣馬的韜韜,是位全盲女跑者,第一年參加了迷你馬,發現自己竟然能跑下來,給她帶來很大鼓勵:「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堅持努力就能做到。」5年來跟不少陪跑員合作,互相之間都有小默契,也讓她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其實很奇妙、很簡單。

「賽道上我們就是他們的眼睛,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sanlly是今天與韜韜搭檔的陪跑員,「我們會用牽引繩做一些提示,要告訴他們賽道的風景。所以做陪跑員雖然比自己跑要累,但很值得。」

當天參加訓練的隊員中,有10位視障跑者,半數以上參加過廣馬,其中更有人連跑5年廣馬,另外是20名陪跑員,為視障跑者在賽道上保駕護航。

「最難的是堅持,一是要找到合適的無障礙跑步環境,另外是訓練時間的保障。普通跑者只要自己有空隨時都能去跑,但視障跑者還需要陪跑員有空約了一起訓練。他們都能堅持下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堅持?」

三年前因為認識了這幫視障跑者而成為陪跑員的ken,自己也跟著加入跑步訓練,去年還與楊俊一起,做了肇慶馬的430配速員(4小時30分內勻速完成全馬),為全場參賽者配速。

教練老劉表示,很多視障跑者以為自己要運動很難,其實他們有自己的優勢,視障跑者對身體的感覺和掌控更敏銳,在學習訓練跑姿時,會發現他們比一般普通跑者學得更快。通常需要2小時的課程,今天才1個小時的練習,就已看到他們跑姿有明顯的改變。

「大家一直在堅持跑步鍛鍊的感覺很『燃』,感覺體能越來越好,與社會的接觸也會越來越多。」楊俊表示,跑團成立5年來,參加跑步訓練的視障人士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陽光下,視障跑者「無障礙奔跑」
    陽光下,視障跑者「無障礙奔跑」金羊網  作者:林清清  2020-12-13 陪跑員會通過「陪跑圈」,一路為視障跑者指引賽道,講解賽道的風景
  • 廣州本土視障跑者、輪椅跑者順利完賽2020廣州馬拉松賽
    而在眾多運動員當中,我們的視障跑者、輪椅跑者和陪跑員也是如此,訓練頻次和訓練量都有所加大,一邊要保證工作,一邊還要抽出休息的時間進行訓練,約陪跑員磨合,陪跑員們同樣如此,還有太多自身的困難需要克服。今年廣馬,廣州市無障礙健康運動協會攜手廣東獅子會組織無障礙廣馬陪跑團,助力無障礙跑者跑上廣馬賽道,挑戰全馬。
  • 怎樣帶領盲人跑步,做陪跑員
    這裡提供一個較為妥當的稱呼方式:直呼其名,不要把焦點放在眼睛看不見這一個維度上。首先,視障者與健視者都是人,其次,他們有百分之九十的共同點,不同的只是性別、腦子裡的精神世界、一個眼睛看得見而另一個看不見的區別。因此不必把專注力放在那些少數不同的特點上,而是選擇回歸到「人」這個共同點上來。
  • 視障跑者王洛承的上馬首秀:聞到汗水的味道,很興奮!
    上馬藍睛靈跑團合影。作為「藍睛靈」視障陪跑公益組織的視障選手,王洛承在幾名陪跑員的帶領下,完成了自己的上馬首秀。賽後,王洛承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儘管我看不到周圍的跑友,但是我能感受到周圍興奮的情緒,能聞到汗水的味道,大家向著共同的目標奔跑,我身為其中的一分子,很驕傲。」
  • 視障者3小時40分跑全馬 握著小圈讓運動常態化
    當時廣馬方興未艾,廣州有一個名為Gmfive的跑團前來盲人協會做公益,與協會的視障人員組成興趣小組,想通過陪跑的方式讓他們走出家門參加運動。「他們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共來了五六十人,因為年齡相仿,我們很快就成了朋友。」
  • 廣馬賽道上的本土企業家:跑步15年的謝萌,曾減重60斤
    賽道上,有體重曾重達200斤的本土企業家將挑戰首個全馬賽事,有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創始人將成為視障方陣的陪跑員,還有特地從上海打飛的來參加廣馬的外企高管......12月11日上午,在廣州馬拉松博覽會上,正佳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謝萌出現在領取物料現場,和普通的參賽選手一樣,前來領取自己的物料包。
  • 一路「護航」廣馬 敬修堂引領健康生活
    作為「廣州國際馬拉松賽事唯一醫藥支持商」,廣州白雲山敬修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敬修堂)一路為廣馬護航,全程為選手提供跌打萬花油、口罩、消毒液等運動健康及疫情防控用品,更用AI抓拍和「微電影」等方式,記錄參賽者揮灑汗水、運動向上的積極狀態。  年輕時尚的廣馬賽事與230年歷史的中藥老字號再次結緣,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我們要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健康生活的引領者!」
  • 健康奔跑有他們!直擊廣馬「超豪華醫療保障」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通訊員 穗衛健宣12月13日,2020廣州馬拉松如期開跑,2萬名參賽者在賽道上奔跑。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的廣馬醫療保障,在「超豪華配置」的急救保障體系上進行了升級優化,八重保障,為廣馬「護航」。八重保障怎麼保?13日凌晨4:45,50名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的急診科醫生已經來到集結點檢查物資裝備、調試設備。
  • 如何發現賽道上「危險跑者」?廣馬抗疫方陣醫師跑者告訴你
    有下定決心放棄PB(追求個人最好成績)專心護航的支援武漢急診科醫生,也有曾在萬米高空飛機上進行急救的廣州市紅十字會醫療救援服務隊副隊長,有曾經完賽過7個國際等級百公裡越野賽的「大神級」醫師跑者,也有為減肥而跑步、以自己經歷親切鼓勵跑友的年輕醫生。他們不僅在戰疫一線衝鋒在前,也在用健康運動的理念,守護廣馬全程。賽道上最常見的救助狀況是什麼?
  • 賽道有相逢,終會到桂馬
    對於多數跑者來說,在2020年能參加一場上級別的線下馬拉松賽不是容易的事。當桂馬開啟報名時,我分別為自己和愛人報了全馬和警察護跑團半程,不知什麼緣由,篤定我們會中籤,一定會在這個冬季去神往以久的城市做自己喜歡的事。果不其然,抽籤結果讓我們如願以償。我在抖音裡記錄了這一刻,並配文「警察叔叔直通了,你保護大家,我來保護你」。
  • 廣東醫生護「廣馬」!今年全球最大規模全馬跑,精彩在這
    賽道解封後,前面的醫療點不斷往後補充,不斷增加後段賽道保障點密度。在賽道上,接受採訪時,他說,「以前只跑過半馬,廣馬報名幾次抽籤都沒中籤,今年特別榮幸有抗疫方陣,有幸參與廣馬。」,為廣州馬拉松參賽者保駕護航。
  • 八重醫療保障為廣馬「護航」!「頂級配置」守護健康
    記者從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今年的廣馬醫療保障,在「國內頂級配置」的急救保障體系上進行了升級優化,八重保障為廣馬「護航」。   12月13日,2020廣州馬拉松正式開跑,有2萬名跑者參與。記者從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今年的廣馬醫療保障,在「國內頂級配置」的急救保障體系上進行了升級優化,八重保障為廣馬「護航」。
  • 我們跑廣馬,就是為了來「享福」的!| 內有福利
    既然難得來到廣州,參與廣馬如何能感受更多迎面而來的福氣鹿叔特意找來了9位本土的運動推廣達人由他們給你提供一份詳盡的 廣馬「享福」攻略 髮型高馬尾可能是很多女生跑者選擇的,萌妹子也可以選擇雙馬尾,可以避免頭髮因為汗水黏在脖子上,這樣清爽之餘更顯青春活力服飾方面,在保證排汗性透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添加城市一些特色元素,比如旗袍繡花元素、頭繩、小髮飾、手環等。新時代的西關小姐,也是可以成為廣馬賽道上一道亮麗風景線的。
  • 「廣馬」開跑,「醫」路相伴
    信息時報訊(見習記者 張漫 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穗衛健宣) 2020年廣州馬拉松今天開跑,36家三級綜合醫院派出醫療隊和救護車在天河體育中心廣馬賽道全程34個醫療保障點為跑者「保駕護航」。更有160名醫務人員組成抗疫方陣與選手們共同奔跑,在賽道上,他們發揮「第一目擊者」作用——及時發現身邊的危險跑者並快速啟動應急處置。2020年廣州馬拉松比賽現場。通訊員供圖 東西門固定醫療點備戰狀態——廣馬賽道全程共設置了34個醫療保障點。清晨5:30-6:00,由36家三級綜合醫院派出的醫療隊和救護車已經到達醫療點待命,應急救治醫療物資也已經到位。
  • Qing聽丨馬拉松賽道上的盲人陪跑員 成立「黑暗跑團」幫選手完賽
    一名盲人在黑暗中飛奔,陪伴在身邊的是三四名陪跑員,有人在前面呼喊提醒他人注意,有人在左側牽著繩子,還有人在身後保護並隨時拿取補給……這一幕就是盲人參加馬拉松賽事的場景。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到多名「黑暗跑團」成員,了解少為人知的盲人陪跑員故事。
  • 壹現場丨馬拉松賽道上的盲人陪跑員 成立「黑暗跑團」幫選手完賽
    一名盲人在黑暗中飛奔,陪伴在身邊的是三四名陪跑員,有人在前面呼喊提醒他人注意,有人在左側牽著繩子,還有人在身後保護並隨時拿取補給……這一幕就是盲人參加馬拉松賽事的場景。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到多名「黑暗跑團」成員,了解少為人知的盲人陪跑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