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為何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我們錯怪他了

2021-01-07 密探零零發

曹操,亂世之梟雄,生性多疑,反覆無常,心狠手辣,冷血無情。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曹操這樣一個冷血的梟雄竟然對幾百年前秦朝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深有感觸,他每讀一次就哭一次。那麼,蒙恬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曹操為什麼每讀一次就哭一次,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了解一個不一樣的曹操,我們可能都錯過了他。

蒙恬遺言

蒙恬,秦朝時名將,曾率領秦國大軍攻破齊國,深得秦始皇嬴政的寵信。在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打得匈奴丟盔甲,不敢南下放牧,蒙恬趁機收復了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隨後,蒙恬又負責修建了萬裡長城和秦朝的「高速公路」——九州直道,是大秦的中流砥柱,深得秦始皇的重用。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秦始皇的去世而發生了巨變。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重,死於沙丘。當時,趙高擔心扶蘇上位後,收拾自己,就與胡亥、李斯合謀,假造遺詔,賜死了公子扶蘇和蒙毅。當時,遠在北方手握重兵的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被趙高、李斯等人囚禁,最後他們為了以免後患,決定殺死蒙恬。

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當胡亥派使者去處死蒙恬的時候,蒙恬在臨死前留下了兩句話:「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從自己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到蒙毅、蒙恬子孫三代,為大秦國出生入死。我手下有30萬大軍,雖然被囚禁於此,但是我依然有能力反叛清朝。然而,我知道我必當守義而死,我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更不敢忘先主(秦始皇)的恩情。蒙毅臨終的這兩句遺言,表明他感念秦朝和秦始皇的恩情,斷然不會反叛朝廷,為自己冤死而叫屈。

同是天涯淪落人

據《讓縣自明本志令》記載,曹操自稱讀到蒙恬臨死前留下的兩句話,就會「未嘗不愴然流涕也」,也就是說曹操自己說,讀到蒙恬臨死前留下的兩句話,每讀一次就哭一次。至於曹操為何哭,是因為蒙恬臨死前的兩句遺言深深地戳中了曹操的痛點。

世人都說曹操是一代奸雄,浪子野心,有謀朝篡位之心,但是世人都忘了曹操也曾一片赤膽忠心,他一心想要匡扶漢室討伐董卓,他一生從來沒有想過做大位皇帝,自己只做到了大漢丞相,至死都沒有邁出那一步。

然而,曹操為了漢朝如此盡心盡力,雖然說有點霸道,但是自己的一片赤膽忠心卻不被大漢皇帝和世人所認可,反而落下的是一片罵名。曹操身後背負的歷史罵名,才是他的內心糾結和悲傷所在。因此,同是天涯淪落人,曹操每每讀到蒙恬臨終的遺言,就會有感而發,淚流滿面。

結語

曹操,亂世之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世人都是說他是漢賊,背負了一世的惡名,卻忽視他結束東漢末年的亂局,一統天下,還百姓的一個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曹操因為蒙恬的遺言而流淚,何嘗不是一個豪傑的無限哀嘆呢!我們可能真的是錯怪他,他才是三國的真英雄。各位,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蒙恬被賜死前說了兩句話,曹操每次讀了都會哭,或許我們錯怪他了
    但是,得益於秦朝的權力制度,使者帶來的詔書立即發揮作用,蒙恬被卸下兵權,押解到陽周入獄。雖然蒙恬不服賜死的命令,但是已經身不由己。沒有兵權、沒有武器,他就猶如一介草莽,不能掀起任何波瀾。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蒙恬在臨死前說了兩句話: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
  • 蒙恬大將軍在臨死前說了什麼話?為什麼曹操每讀一次就流淚一次?
    文/史小二記因這兩句話,秦朝的蒙恬大將軍跨越幾百年,和三國時代的曹操扯上了關係。什麼話呢?蒙恬臨終前所說的兩句話。我們知道,蒙恬死於趙高的陰謀。當時,沙丘政變,趙高豪賭,與李斯合謀,篡奪帝位。在修築長城的過程中,不小心截斷了地脈,所以,蒙恬罪孽深重。理由自以為合理,於是蒙恬「吞藥自殺」。曹操讀到這兩句話,都會悲傷流淚。《敘志令》說: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每讀一次,就流淚一次。哭的看似是蒙恬,實際上是曹操自己。公元210年,這一年,他56歲,恰逢危機。
  • 蒙恬自殺前說了這樣兩句話,後來成為千古名言,讓曹操逢讀必哭!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帶領軍隊北上痛擊匈奴,勝利之後帶著工人在燕趙秦修建的基礎之上,擴建了萬裡長城,為日後抵禦外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這個人就是蒙恬。蒙恬在自殺之前曾說過兩句話,這兩句話在日後也是成為了千古名言,並且讓曹操看一次哭一次。究竟是什麼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送詔書的使者都是趙高、胡亥指使的,使者在一旁不斷的催促,扶蘇也看出來了是假詔書,他認為是父親在責備他,「秦始皇讓他當監軍,就是沒有打算立他為太子。現在胡亥當了太子,年齡小,秦始皇恐怕其他諸侯不服,所以才讓他領三十萬大軍,守邊御賊。  《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扶蘇謂蒙恬曰:「父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然而蒙恬不願意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使者就把他囚禁在陽周,把兵權交給了王離。胡亥聽說扶蘇死了,就有想釋放蒙恬的念頭。正好遇見蒙毅替秦始皇祭祀名山大川歸來。
  • 蒙恬臨死前所說的一段話,讓曹操「愴然流涕」,亦讓後人肅然起敬
    蒙恬在外擔當著軍事重任而蒙毅經常在朝廷出謀劃策,被譽為忠信大臣。其他的將相們沒有敢和他們爭寵。蒙氏家族戰功顯赫,到了蒙恬這一代更達到了事業的頂峰。公元前221年,蒙恬大將軍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楊修,留下司馬懿?
    如果問曹操為什麼臨死前為何斬殺楊修,而留下了司馬懿?這的確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上層人物可以在曹操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成就大業!而普通人物,則可以從司馬懿和楊修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找到聰明轉型成睿智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變得睿智,而更好!楊修為什麼會死曹操與楊修生活的那個時代,天下軍閥割據連年混戰。
  • 蒙恬臨死前留下2句遺言,曹操不高興時就讀它,讀一次就大哭一次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通過逆向思維來決定應該怎樣選擇武器。 想要從威力上絕對壓過對手,斧、錘、鞭、鐧之類的重量級武器必然是首選或砍或砸,它都能夠給對手構成致命威脅;
  • 陳宮為何至死不輔曹操?臨死前,他悲情吐露八個字,倒出一世苦水
    因為陳宮乃忠義之人,且足智多謀,曾以一人之智慧對抗曹營強大的智囊團,曹操帳下謀士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劉曄等人竟然奈何不了他,曹操也是干著急,感嘆大才不能為我所用。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陳宮深知呂布不是可以與之共謀大事之人,且後面又兵敗下邳,大勢已去,那他為何不接受曹操的最後邀請,與曹操共謀大業呢?大家可能會聯想到曹操幾年前幹的一件絕情之事。那就是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後出逃,後來被陳宮捉住,陳宮欣賞曹操的大忠大義,毅然丟棄縣令之職,決心與曹操一同出逃,共舉大事。
  • 歷史見聞: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
    ,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於是他下定決心跟隨曹操,也在曹操帳下得以一展「拳腳」。郭嘉助曹操擒殺呂布,大破劉備大軍,生擒關羽。後又出計打敗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助曹操一統北方。
  • 納蘭容若最悽涼的一首悼亡詞,句句哀傷,讀一次哭一次
    這對納蘭的打擊是難以想像的,即使過了許多年,他依然走不出那段傷痛。他在31歲那年便因病去世,想來應該也是因為哀思過度。他給盧氏寫過很多悼亡詩,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那首《浣溪沙》,讀一次哭一次。西風漸起,他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孤苦和悽涼,為何會如此呢?因為往年每當深秋時節,盧氏總會催促他添加衣裳。可是如今盧氏已不在人世,又有誰會關心這在西風中惆悵的他呢?
  • 莊子臨死前說了2句話,留下了良言!讀懂便可稱高人!
    後世之所以把他和老子都歸類到道家流派,就是因為莊子向世人傳達著「道」的邏輯。相比於老子宣傳的「人與人」的道,莊子更多的是講述「人與自然」的道。莊子臨死前說的兩句話,更是洩露了天機,讀懂的人,便可明白什麼叫做「道」。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為何要哭郭嘉,是因為他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計謀
    要不是關羽顧及舊日的情分,放了曹操等人一馬,曹操就可能命喪在這一戰役之中了。因此在戰役結束時,曹操脫險後,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在眾人勸說時,書中寫道,曹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那麼,曹操為何要哭郭嘉,難道是因為沒有人提醒他要防備火攻嗎?
  • 呂布臨死前留下一小將,後來帶兵打慘孫權,名氣不在關羽張飛之下
    呂布臨死前留下一小將,後來帶兵打慘孫權,名氣不在關羽張飛之下!談起呂布,想必大家都並不陌生。民間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能夠排在五虎上將之前,足以顯示出他的實力。他的一生縱橫沙場,輪單獨戰鬥力,天下間無人能及,甚至在虎牢關面對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合擊都並不落下風。
  • 曹操劉備孫權的遺言
    留下對弟弟的無限託付與期許;比如馬超臨死上疏讓劉備照顧堂弟馬岱,說「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道盡了亂世之中,家破人亡的無奈和悽涼。今天,我們也來一起八卦一下,像曹操劉備孫權這些三國群英譜中,站著C位的大咖們的歷史遺言。
  •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時間:2020-12-22 17:5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 說到三國,大家都能說出魏蜀吳三國的名字,但是鮮有人知道,三國時期其實不只有三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燕國。
  • 龐德為何死戰關羽?臨死大罵劉備是庸才?他其實是在替2個人出氣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其實在三國時期,還有一人他的名氣非常大,而且他也是一條十足的漢子男。他做過最瘋狂的事情就是死戰關羽,在陣前跟關羽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他的勇猛甚至得到了曹操的肯定,此人便是龐德。說起龐德,讓我們搞不明白的是他臨死之前,為何非要跟關羽過不去,要知道龐德雖然英勇,但是跟關羽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哲理的詩,每句話都有深意,每個人至少應該讀一次認真
    這首詩很受歡迎,他已成為宋詩中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有一個美麗的意境,似乎就在你的指尖上,然而每一句話都充滿了詩情畫意,美如畫。這首朱熹的詩看起來很簡潔,但是很美,而且很容易閱讀,所以這樣的作品也值得仔細閱讀,他必須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每一句話都像一幅畫一樣美麗,而連那是一幅淺色的風景畫。
  • 秦始皇下著名將領——蒙恬
    秦始皇為何信任蒙恬?在這裡我們主要說說西北部的秦、趙長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破林胡、婁煩,開地千裡,新置雁門、雲中、九原等郡,並修建長城西至陰山高闕。——這就是趙長城。(至於陰山高闕之所在,以前如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以為在今狼山之上,近年辛德勇教授有考證,認為應該在今烏拉特前山-大青山上。)
  •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為什麼不殺了他?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曹操不相信,就派刺客暗殺,發現他果然一動不動,像真的染病一樣,公元208年,曹操做了魏國丞相,強制司馬懿為自己效力,司馬懿不敢不從,就擔任了黃門侍郎,和曹丕混在一起。 司馬懿才華極高,精通兵法謀略,奇門遁甲,對於屯田經濟,興修水利也有建樹,屬於文武全才的人,另外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野心也不小,為何曹操不在臨死前殺了他呢?
  • 劉備不愧是奸雄,一生不重用趙雲,臨死前告訴真相,趙雲:謝主公
    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 劉備就說袁紹、袁術、劉表等人,就是不說自己。劉備說一個,曹操否定一個,最後劉備問曹操:「你說誰是英雄?」曹操笑著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操這句話說的不假,曹操和劉備確實是當世之英雄。劉備具有獨特的識人之能,他知道誰是人才,誰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