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大將軍在臨死前說了什麼話?為什麼曹操每讀一次就流淚一次?

2021-01-07 三叔小記

文/史小二記

因這兩句話,秦朝的蒙恬大將軍跨越幾百年,和三國時代的曹操扯上了關係。什麼話呢?蒙恬臨終前所說的兩句話。

我們知道,蒙恬死於趙高的陰謀。當時,沙丘政變,趙高豪賭,與李斯合謀,篡奪帝位。為徹底掃除障礙,趙高布疑兵,借死了的秦始皇之手,寫詔書,逼迫扶蘇、蒙恬自裁。

扶蘇死後,蒙恬被囚禁在陽周。秦二世即位,趙高仍然不放過蒙恬,明知道蒙恬是忠臣,但胡亥仍聽信趙高的唆使,殺了他。使者到陽周,對蒙恬說啊,你所犯下的罪太多了,況且你弟弟蒙毅已經犯了大罪,按法該連坐於你。蒙恬答覆道: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當然,依照《史記》中蒙恬列傳,蒙恬說的話不只這兩句,還有很多。但和曹操相關的,就這兩句。

第一話向我們交代蒙氏家族在秦國的歷史,已經三代。蒙家本是齊國人,後來蒙恬的祖父蒙鷙來秦,投靠秦昭襄王。生子蒙武,蒙武生蒙恬。三人都是將領,而且戰功卓越。蒙恬是在統一戰滅齊時,嶄露頭角。後來在秦始皇鞏固時期才堪當大任。司馬遷概括其功績:北擊匈奴,北築防禦工程——長城,修建秦直道;

第二句話表明自己對秦朝的忠肝義膽,而且蒙恬直抒胸臆,雖手握重兵三十多萬,但不曾想過背叛,死也要忠秦。蒙將軍胸襟坦蕩也!

蒙家三代,世代為秦立下不朽功勳,忠於秦朝,為什麼到頭來卻落得如此結局?最後,蒙恬像當年被賜死在杜郵的白起一樣,找了個蹩腳的理由,即「絕地脈」。在修築長城的過程中,不小心截斷了地脈,所以,蒙恬罪孽深重。理由自以為合理,於是蒙恬「吞藥自殺」。

曹操讀到這兩句話,都會悲傷流淚。《敘志令》說:

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

每讀一次,就流淚一次。哭的看似是蒙恬,實際上是曹操自己。

公元210年,這一年,他56歲,恰逢危機。軍事上,赤壁之戰戰敗;政治上,曹魏集團內部信任危機,孫劉輿論攻擊曹操,說他是漢賊,有「篡漢」野心,想廢漢自立。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曹操寫下這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叫《敘志令》。

曹操追憶前半生,直抒胸臆,不避諱、不拐彎抹角地敘述自己的歷史功績。說這些東西,不是自大自誇,而是消除非議。表明自己也是漢臣,也曾想匡扶漢室,但時局不許,不得不獨掌大權。絲毫不誇張地說,若是沒有我,「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蒙氏三世積功信於秦,我曹氏何嘗不是呢?從祖父到我的父親,直到我。皆「當親重之任」,都是擔任皇帝的重臣、親信。可以說,都是被信任的。我有幸擁有幾十上百萬大軍,權勢赫赫,足以背叛漢朝,但我也蒙受漢恩,我也是忠心之臣,我也執著於匡扶漢室,既然他蒙恬不反,我曹操會嗎?我沒有野心……我怎會是漢賊,怎會自立啊!

風起雲湧,我也身不由己……可惜,沒有人理解!

曹操不被人理解,蒙恬不被人理解,兩人的忠心都不被人理解……此情此景,每讀到蒙恬臨終前真情流露的話,怎不共鳴?都是天涯淪落人!曹操理解蒙恬,所以哭了,而誰又理解自己?悲由心生,曹操也在哭自己。

每個人都有無法言說的苦楚,這一種苦楚也不是都被人理解,所以我們孤獨。

每天帶來精彩歷史內容,我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參考資料:《史記》、裴松之注的《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為何曹操每讀一次就哭一次?我們錯怪他了
    曹操,亂世之梟雄,生性多疑,反覆無常,心狠手辣,冷血無情。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就曹操這樣一個冷血的梟雄竟然對幾百年前秦朝大將蒙恬臨死前留下兩句話深有感觸,他每讀一次就哭一次。那麼,蒙恬在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曹操為什麼每讀一次就哭一次,其中到底有什麼隱情呢?
  • 蒙恬被賜死前說了兩句話,曹操每次讀了都會哭,或許我們錯怪他了
    在臨終前,秦始皇遺詔,讓公子扶蘇從北方邊境回鹹陽主持葬禮,而這封遺詔被解讀為立扶蘇為新君。此時,跟隨車隊的李斯、趙高心生恐懼,對死對頭蒙恬蒙毅十分不甘,密謀重新寫出詔書,讓幼子胡亥繼位,並發假詔書賜死扶蘇和蒙恬。秦國一統六國後,蒙恬奉命帶30萬秦國精銳在北方抗擊匈奴。這數年的鬥爭過程中,蒙恬不但收復大面積土地,還讓匈奴後撤上百裡,不敢對中原絲毫進犯。
  • 蒙恬臨死前所說的一段話,讓曹操「愴然流涕」,亦讓後人肅然起敬
    貞觀年某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對臣僚說:「朕欲上比堯舜,不使冤案現於本朝。各位不妨說說,古代哪一將相死得最冤?」當時在場的有丞相房玄齡、諫議大夫魏徵等人,有的答「白起」(戰國時秦將);有的說「伍子胥」(春秋時吳將)。聽罷臣僚們的議論,太宗搖搖頭說:「朕觀最冤的是蒙恬。」
  • 蒙恬自殺前說了這樣兩句話,後來成為千古名言,讓曹操逢讀必哭!
    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帶領軍隊北上痛擊匈奴,勝利之後帶著工人在燕趙秦修建的基礎之上,擴建了萬裡長城,為日後抵禦外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這個人就是蒙恬。蒙恬在自殺之前曾說過兩句話,這兩句話在日後也是成為了千古名言,並且讓曹操看一次哭一次。究竟是什麼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蒙恬自殺前說了兩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備至,委屈時必讀一次
    李斯當然不同意,趙高一看說服不了李斯,便問李斯:「你認為扶蘇繼位以後,還重用你還是蒙恬」,李斯說:「我不及蒙恬」,《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裡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
  • 王者故事:血族大軍兵臨城下,蒙恬大將軍孤軍守城
    「報~,將軍,血族大軍又發起進攻了!」副將急匆匆的上殿,蒙恬理了理思緒,眼神堅毅地說道:「擊鼓,迎擊!」。隨著整齊的鼓聲,蒙恬快步走上了北城牆之上,看著城牆下黑壓壓的血族大軍,心想又是一場苦戰來襲。「將軍,這次血族的進攻軍隊遠勝於前面幾波進攻,屬下建議用火石防守」副將上前說到。
  • 玄雍之蒙恬將軍傳
    就算出身在名將世家的蒙恬依舊保持著最樸素生活,蒙恬自幼開始勤修武道,苦讀兵法,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重振國家,讓這些黎明百姓能夠擺脫苦難。「將軍,該出發了!」一位玄雍的士兵對著剛到家門外的蒙恬說道。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年少的嬴政踏上了稷下求學之路,臨走前將玄雍託付給了蒙恬,蒙恬望著都城之下,憤怒激紅了雙眼。一晚很快就過去,血族們貪婪地嗅著空氣中瀰漫的血腥味,準備攻下玄雍最後一座城池,雖然只剩下最後一座城池,但是都城的易守難攻讓血族們一時間不知所措,只能靠著人海戰術源源不斷地發起進攻。
  • 蒙恬臨死前留下2句遺言,曹操不高興時就讀它,讀一次就大哭一次
    對戰 首先,自己使用武器的目的是什麼?想要勝過他人?不能比敵人弱?暗殺、牽制?如果說使用武器只是為了作戰並擊敗對手,那麼武器的威力大小至關重要。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可以通過逆向思維來決定應該怎樣選擇武器。 想要從威力上絕對壓過對手,斧、錘、鞭、鐧之類的重量級武器必然是首選或砍或砸,它都能夠給對手構成致命威脅;
  • 曹操為什麼無法統一天下?楊修臨終前的一句話,道出實情
    說起《三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梟雄曹操,曹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是因為善於吸納人才,雖然他的名聲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卻有很多的有識之士心甘情願被他驅使,不得不說曹操駕馭人才的本領還是非常了得的,不過,他同樣也是一個多疑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楊修才會被他所殺,而楊修臨死前的一句話,
  • 我們讀《三國》,究竟讀什麼?
    人人都在讀《三國》,人人都在嘆《三國》,那麼我們究竟在讀什麼,嘆什麼?我們讀的恰恰是自己,嘆的也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有人說,少年不應讀《水滸》,老年不應讀《三國》。想來,何其膚淺,何其可笑。對於《三國》,我們不但少時讀,老時讀,一輩子都應該反覆讀。我們讀其中的格局。
  • 歷史見聞: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
    ,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與郭嘉初次見面,一起探討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你能幫助我成就大業」。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對外表態:「這才是我要輔佐的人啊!」
  • 王者榮耀:新英雄蒙恬將軍為什麼會來到王者峽谷?原來和蒙犽有關
    他為什麼會來到王者峽谷?如果他的背景故事交由你來寫的話,你會交出怎樣的答卷?我先來說說我的答案。蒙恬是某國的將軍,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國王的器重,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讓敵人聞風喪膽,同時他麾下的4名玄雍士兵也在他的提拔下變成了獨當一面的真正戰士。
  • 秦朝的三大將軍:殺神白起、戰神蒙恬、軍神王翦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託成龍的福,一部《神話》電影讓廣大觀眾知道了秦朝有一個大將軍蒙毅。蒙毅與玉漱的愛情是虛構的,但蒙毅這個人卻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不過,歷史上,蒙毅的兄長蒙恬才是主角。
  • 秦朝大將蒙恬忠肝義膽,卻死得悽慘,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
    大家都以為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其實不然,他的原型就是秦朝被稱為中華第一勇士的蒙恬,而且蒙恬的弟弟就叫做蒙毅。蒙恬作為秦朝的猛將,為秦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卻死得非常的憋屈。下面我就帶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生的偉大,但是死的憋屈的大將軍。
  • 秦始皇下著名將領——蒙恬
    (至於陰山高闕之所在,以前如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以為在今狼山之上,近年辛德勇教授有考證,認為應該在今烏拉特前山-大青山上。)戰國時,秦國曾多次修築長城,最後一次則是昭襄王所修,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一路逶迤東北,直至黃河。趙長城-秦昭襄王長城,這就是戰國時期匈奴與中原邊界。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楊修,留下司馬懿?
    如果問曹操為什麼臨死前為何斬殺楊修,而留下了司馬懿?這的確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上層人物可以在曹操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成就大業!而普通人物,則可以從司馬懿和楊修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找到聰明轉型成睿智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變得睿智,而更好!楊修為什麼會死曹操與楊修生活的那個時代,天下軍閥割據連年混戰。
  • 劉備不愧是奸雄,一生不重用趙雲,臨死前告訴真相,趙雲:謝主公
    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 劉備就說袁紹、袁術、劉表等人,就是不說自己。劉備說一個,曹操否定一個,最後劉備問曹操:「你說誰是英雄?」曹操笑著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操這句話說的不假,曹操和劉備確實是當世之英雄。劉備具有獨特的識人之能,他知道誰是人才,誰不是。
  • 《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都是什麼官職呢?
    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李斯、蒙恬,自然是圍繞著秦王嬴政身邊的重要人物。在《大秦賦》中,李斯被秦王嬴政封為「長史」,而就蒙恬來說,則在樊於期之後接替了「郎中」一職。在不少觀眾看來,李斯和蒙恬一文一武,可謂秦王嬴政的左右膀右臂了。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李斯的長史,蒙恬的郎中,都是什麼官職呢?
  • 新英雄爆料|嚴陣以待,蒙犽父親蒙恬大將軍即將登場!
    戰場生死一線之際,蒙恬第一次完整發揮出軍陣的力量,他利用軍陣徹底擊敗了血族拯救玄雍。護國佑民,將之大任。圍繞蒙恬的幾個重點特色,從形象和玩法上都希望能將蒙大將軍的特色傳遞給大家,體現他的將軍身份、信奉規則和秩序的理念,展現他設計的矛與盾和獨特的軍陣。
  • 劉表「名稱八俊,威震九州」,但曹操說他不是英雄,依據在哪裡?
    那麼,曹操口中的劉表「虛有其名」又是憑藉的是什麼呢? 面對天下格局大變的關鍵時刻,劉表再一次選擇了明哲保身,作壁上觀,看似有點「坐山觀虎鬥,代收漁翁之利」,實則是表現出了劉表的戰略短視和懦弱無能。 就連他的別駕劉先都看透了天下大勢而勸說劉表道:「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