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山剿匪記》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其原型上過講武堂,為禍50年

2020-12-14 騰訊網

在中國近代史上,湘西有五大悍匪,他們分別是: 姚大榜、曾慶元、瞿伯階、師興周、張平。他們佔山為王,作惡多端,心狠手辣。湘西的土匪在他們的帶領下橫行霸道,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烏龍山剿匪記》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就是湘西巨匪姚大榜

相信很多朋友看過以建國初期剿匪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在這部電視劇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是個無惡不作,兇殘狡詐之人,他的印象讓人咬牙切齒。

《烏龍山剿匪記》是講述建國初期湘西烏龍山土匪猖狂,我人民解放軍奉命前去剿滅土匪的歷史事跡。這部電視劇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其原型就是湘西巨匪姚大榜。真實歷史中的姚大榜就如電視劇中的田大榜一樣惡貫滿盈,最終都是沒能逃脫人民的法網,在人民解放軍的圍剿之下死於非命。

姚大榜並不是文盲,他讀過私塾,還上過講武堂

姚大榜出生在湖南西部的晃縣(今新晃侗族自治縣)方家屯鄉楊家橋的牯牛溪。這個土匪頭子跟其他的土匪頭子有很大的區別,一般的土匪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這個姚大榜不但上過私塾,而且成年後還考進了貴州銅仁的講武學堂,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他本應該去報效國家,但他卻偏偏當起了土匪,而且是一個惡貫滿盈的土匪頭子。

姚大榜一家有七口人,除了父母之外,他的哥哥早夭,大姐和兩個妹妹留在家裡,一生未嫁。哥哥夭折時,姚大榜年齡尚小,作為家裡的「獨子」,他自然是被家裡人視為傳家之寶,因此嬌生慣養、惹是生非,結識了一些雞鳴狗盜之輩,吃喝嫖賭樣樣俱全,成為了當地人盡皆知的地痞流氓。

望子成龍都是父母們的心願,姚父為了讓姚大榜能成大器,就送他去私塾讀書。讀書識字是為了讓自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但姚大榜並沒有好好學習,反而是對一些雜七雜八的書籍感興趣,特別是對一些殺人越貨的綠林好漢的故事感興趣,他將這些「強人」視為榜樣,併入效仿這些人的所作所為。

姚大榜的為非作歹讓父母很丟臉,令他們十分傷心,但又對其無可奈何。姚大榜母親去世後,父親也被他氣瘋了,沒多久也隨著母親而去。沒有人制約他,姚大榜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之後,姚大榜還去了貴州講武堂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在那裡學到了一身的本領,回到家鄉後更是有恃無恐。

姚大榜做過哪些傷天害理的事?

從講武堂回到家鄉的姚大榜成為了牯牛溪一帶的「王」,他橫蠻不講理,只要是看重了誰家的東西,就會去強搶到手。回來沒有多久,他就從晃縣大土匪「唐大王」那裡搞來了20條槍,拉起了隊伍佔山為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土匪頭子。由於牯牛溪離縣城比較近,姚大榜帶著他的土匪隊伍去了湘黔交界處的偏僻山區方家屯安營紮寨,這裡山高林密,人煙稀少,是土匪理想的「安樂窩」。

姚大榜在方家屯一帶「安家立業」之後,特別交代手下不能對附近的人下手,美其名曰「兔子不吃窩邊草」。姚大榜的「事業」是越做越大,不但購田置地,修建房屋,還特意去離不遠的貴州玉屏縣修建了一棟別墅。有了房屋和別墅,姚大榜心裡的淫蟲又在蠢蠢欲動了。

為了供他玩樂,就派人去搶來了蔣冠英,然後強迫她與其成親。當然一個女人怎麼就能讓姚大榜滿意呢?他在後來先後搶來民女龍氏、黃氏、梁氏和彭氏,長期霸佔這幾個女人,對她們恣意玩弄。

姚大榜的田產最高峰期達到了1千多畝,手下的土匪也有200多人。姚大榜就設立了兵工廠製造槍枝彈藥。姚大榜成為了一名聞名湘黔邊境的大土匪、大地主。姚大榜在湘西地區為匪50餘年,能生存下來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為了解決匪患,民國政府也多次對姚大榜進行過「招安」,但每次姚大榜得到好處後就偷偷開溜了。

1926年,北伐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在貴州天柱招兵買馬,便對姚大榜進行招安,姚帶領手下嘍羅前去投奔,被封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十師一團一營營長。在得到不少軍餉物資之後,姚大榜就連人帶槍把隊伍拉走,重回老巢做他的山大王。他前後被招安了三次,每次都是得到物資後又繼續佔山為王。

1936年初,紅二、六軍團長徵經過晃縣時,賀龍元帥就曾給姚大榜寫了一封勸誡信,在信中告誡他不要繼續執迷不悟,與人民為敵,要改邪歸正,把槍口對準國民黨反動派。姚大榜不但沒聽從賀龍的勸告,反而殺害了許多紅軍留下來的傷員以及那些幫助紅軍的群眾。有的群眾僅僅是給紅軍做過嚮導就被他活活打死。

姚大榜在反覆被招安期間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壞事,殺人越貨之事更是屢見不鮮,因血債纍纍,姚大榜也害怕被仇家報復,他的神經是高度緊張,雙槍總是不離手,哪怕是與人說話時,總是兩隻手拿著槍藏在口袋裡。

有一次他與一位商客談判,當時這人感冒了,打噴嚏時鼻涕流了出來,手就伸進口袋裡準備把手帕給拿出來擦鼻涕。而姚大榜卻以為他是在掏槍,就拔出槍把商客打翻在地,並氣憤地大喊:「他準備掏槍打我,我不打死他,死的就是我。」旁人去檢查死者口袋,裡面只是一塊手帕。

姚大榜的最終結局如何?

建國之初,姚大榜也跟許多匪首一樣還抱著繼續做山大王的夢想,他們對人民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而不顧,不但沒有主動出來改過自新,反而是頑固到底,成為反動派的馬前卒,與新興的人民政權對抗。

1950年春,人民解放軍駐晃縣主力部隊前去支援懷化剿匪。姚大榜認為晃縣空虛,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就聯合幾大土匪勢力,率領600餘土匪攻打晃縣縣城。姚大榜等人的這次暴動被解放軍四一九團副團長王滿昌率領的守城留守部隊擊退。

姚大榜等人如此猖獗,引起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關注,對其展開圍剿更是迫在眉睫。同年夏天,玉屏縣大隊抓到一名土匪,他供出姚大榜的藏身之處,並答應帶路。縣大隊當即集結100多號人(包括民兵)連夜奔襲,對姚大榜實行抓捕,但到達後,已是人去樓空。原來姚大榜在頭一天就率土匪隊伍從酒店塘過河,逃往扶羅、新寨、涼傘等地。

1950年8月30日,坐標湘黔邊境的涼傘,這裡聚集了5000多名土匪,他們在這個自稱「小臺灣」的涼傘準備與人民解放軍決一死戰。姚大榜身為「湘黔邊區反共遊擊司令部副司令」,他親自與其他匪首策劃一些對抗性的部署,但這些烏合之眾怎麼會是解放軍的對手呢?

之後,解放軍實施「雪涼合圍」戰役,在解放軍強大的攻勢下,土匪勢力土崩瓦解,大多數土匪被殲滅或者被生擒。姚大榜帶著殘餘勢力逃到了壕慶灣,解放軍當然不會再給姚大榜喘氣的機會,對其窮追猛打,在壕慶灣將姚部基本殲滅。

在壕慶灣一役中,姚大榜的兒子被擊斃,他的老婆彭氏和女婿楊宗振、舅佬龍永安等人被活捉。而姚大榜卻還是帶著幾十名匪徒逃脫了,他們一路狂奔來到了十家坪。隨後,姚大榜在這裡再次糾集了一些潰散的土匪,妄圖渡河後回到老巢六龍山繼續作惡。

12月25日,姚大榜召集土匪中的一些骨幹分子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如何渡河事宜,會上他們商量好了渡河的辦法。晚上12點,土匪們按照姚大榜的吩咐,開始偷渡。

而姚大榜率領殘餘勢力渡河逃竄的情報早就被我軍提前獲知。當時在中共晃縣縣委書記楊建培的指揮下,一場以阻擊姚大榜渡過十家坪河的大戰正在醞釀。我軍士兵與當地民兵提前埋伏在了河對面,就等姚大榜他們渡河。

凌晨12點一過,土匪們就登上兩艘木船,準備快速渡河,當他們來到河中間時,對面河岸上的阻擊部隊在楊的領導下開槍射擊。兩艘木船上的土匪頓時慌作一團,一些人被當場打死,很多人趁亂跳入河中,而姚大榜乘坐的那隻船就被人在慌亂中踩翻,船上的人都掉進河裡。

結束語:

姚大榜一死,晃縣人民群眾奔走相告,很多群眾更是燃放鞭炮進行慶祝。姚大榜死於非命中,這標誌著湘西地區剿匪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同時也標誌著晃縣剿匪工作取得了最終勝利。最後向剿匪英雄們致敬!

相關焦點

  • 湘西剿匪9個細節,土匪報復心強
    土匪。《湘西剿匪記》劇照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湘西匪患進行了清剿,到今年已是70周年。李編查過許多資料,發現剿匪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十分感興趣,分享一下,算是對烽火歲月的一點還原。1.湘西土匪具有很強的幫會性,土匪通過迷信組織、參加「圈子」和反動會道門等途徑,以達到擴張勢力的目的。「圈子」為民間秘密組織、流行於綠林和低層社會。多以封建迷信欺騙群眾,以原始俠義作為號召。如湘黔邊境的「楚漢幫會」,姚大榜就先後加入過「同善社」「楚漢幫會」。
  • 石門剿匪記
    縣城古為荊楚之地,秦隸黔中郡慈姑縣;漢屬武陵郡零陽縣;三國時期,改隸天門郡;晉屬天門郡澧陽縣;南北朝時,天門郡治由今大庸縣境下遷石門;陳武帝永安二年,後梁肖察罷天門郡,更置石門郡,隋文帝開皇九年,廢石門郡,置石門縣,劃歸澧州管轄,此後雖隸屬有變,而縣名未易。
  • 回顧土匪世家姚大榜:祖上二十四代以打劫為生,有「傳承」的土匪
    姚大榜其人1882年,姚大榜出生在湘西,這樣一個名字可不要以為是沈從文筆下某個湘西的單純少年或有學青年,他身上也沒有什麼反應人性純真的故事。相反,姚大榜世代在湘西一帶打家劫舍,是有了名的土匪。相傳姚大榜祖上二十四代是以打劫為生,經歷了明、清、民國三代都沒有被當地政府或中央政府剿滅,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年,才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土崩瓦解。後來著名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中罪大惡極的田大榜的原型正是姚大榜。
  • 湘西巨匪姚大榜,軍校出身,群眾恨之入骨,卻憑几招50年不倒
    姚大榜曾是湘西一帶名噪一時的巨匪強盜,心狠手辣,在湘黔地界為禍50多年之久,受其迫害群眾不計其數;老奸巨猾,屢屢將富商巨賈與軍閥勢力玩弄於股掌之間,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吃拿卡要,樣樣精通,不過善惡終有報,1950年12月25日,被我解放軍清剿,慌亂之中落水身亡,百姓聽聞,喜形於色,奔走相告。
  • 《剿匪英雄》火熱上星 文靜拋開劇本演土匪
    文靜風騷俏皮     搜狐娛樂訊  抗戰劇《剿匪英雄》於日前正式登陸湖北衛視。青年演員文靜在劇中自創劇本,演繹風騷俏皮卻明辨大是大非的女土匪「花蚊子」,其精彩表演收穫了大量觀眾的肯定。  據悉《剿匪英雄》是由著名導演張國慶執導,由著名演員袁志博,馬詩紅,顧又銘,文靜等聯合主演。以大別山區為背景,講述了解放初期解放軍戰士針對匪情嚴重的大別山區,派出突擊小隊進行剿匪,從偵查到潛入,與敵人鬥智鬥勇,生死搏鬥的故事。該劇在地方臺播出時曾經創下了不俗的收視紀錄,此番首輪上星,登陸湖北衛視,收視前景也是備受期待。
  • 中國末代土匪:曾殺掉堂叔霸佔堂嫂,最終動用了7000人才將其抓獲
    很多近代歷史上的土匪都是被逼無奈,即便是身為土匪也是做著替天行道的事。但是也有一些土匪天生就是惡人,長期為禍一方百姓。那個時候的西南地區匪禍猖獗。由於解放戰爭時西南地區一直是國民黨殘部的棲身之所,在國民黨的支持下很多當地的土匪武裝的實力強悍。加上西南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廣,也就為土匪武裝形成了天然的保護傘。
  • 電影《智取威虎山》原型剿匪英雄楊子榮背後的故事
    在安東,楊子榮採過石頭,伐過樹木,有時也被人找去挖石洞。到了1935年,他到鴨綠江上當船工,在碼頭上扛大包、放木排,在江岸上拉縴,從事著繁重的勞動。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楊子榮熟悉了安東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也接觸到三教九流、行幫黑道各色各樣的人,熟悉了他們的種種規則,甚至對土匪、地痞的暗語、黑話,都了如指掌。這段經歷,為他後來參軍當上偵察員起了重要作用。
  • 剿匪兩個月效果不佳,部隊做了兩件小事後,一舉抓獲了土匪頭目
    根據1950年11月中央「必須限期肅清土匪,加快土改,發展地方武裝,堅決鎮壓反革命」的指示,解放軍第85師253團奉命到閩西龍巖地區執行剿匪任務。第253團第1營奉命進入連城虎峰,對反共「自由軍」吳元凱中隊實施圍剿。中隊長吳元凱是當地臭名昭著的土匪頭目。
  • 《打土匪》劇組拍戲不言苦 誓做「剿匪第一劇」
    《打土匪》主演遭「苦虐」 萬思維被稱「受虐男一號」《打土匪》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初期,發生在廣西境內的一段風起雲湧的「剿匪之戰」。當時人民解放軍投入了近百萬兵力,通過三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全殲廣西境內的匪患數十萬人,從而確保八桂大地一方百姓的平安,鞏固了新生的共和國政權。這段歷史雖然並不為人所熟知,但是當時這場歷時三年的「打土匪之戰」,卻是打得艱苦卓絕。
  • 《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原型是原抗聯軍長謝文東嗎?
    近來有這樣一種說法,稱座山雕的原型是遠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軍長謝文東。事實是這樣嗎?如果我們仔細讀原著《林海雪原》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誤讀。首先,書中的「座山雕」是什麼人?書中曾給過明確的交代,他是「國民黨中央先遣挺進軍濱綏圖佳保安第五旅旅長崔老三(即慣匪座山雕)」(括號內內容為原書所有)。也就是掛了一個保安旅旅長的銜頭崔姓匪首。那麼謝文東呢?
  • 剿匪政治動員令
    湘西之土匪,即國民黨之特務,散布各地,搶劫人民,奸淫擄掠,破壞交通,無惡不作,惡貫滿盈。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鞏固社會治安;為保護人民生產和徹底翻身,達到社會改革與農村改革,必須全力消滅土匪。不消滅土匪,任何工作都難以開展。緊急動員起來!整裝待命!參加剿匪戰役,為全殲湘西土匪而奮鬥!同志們!我們是戰無不勝的軍隊。
  • 白山黑水間的東北大剿匪
    由於連年戰亂,上萬股土匪蜂擁四起。有統計,當時東北土匪擁有槍枝180萬條,數量相當於200個軍的裝備。三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滿洲國」也隨之土崩瓦解。東北忽然間出現了政權「真空」。日本關東軍在宣布投降後,為製造混亂和減少當俘虜的人數,在8月19日宣布的 《第62號命令》中,曾指令「偽滿洲國」的兵團、內蒙古的「蒙王」偽軍以及駐綏遠的偽軍各部自行解散,造成10萬偽軍散落在東北各地。
  • 西隆縣剿匪鬥爭片斷
    1950年3月1日獲得解放。同年8月,縣人民政府奉命作戰略撤退,直到1951年4月15日,人民解放軍再次揮戈進軍剿匪,隆林各族人民才獲得第二次解放。   第二次進軍西隆剿匪收復縣城後,縣工委、縣人民政府和部隊團黨委團結一致,廣泛深入發動群眾,全面開展剿匪反霸鬥爭。
  • 湘西巨匪姚大榜,為非作歹50年,拒絕投降,後來怎麼樣了?
    所以,地方就靠把幫派和土匪維持秩序。在這種情況下,普通百姓的生存更加艱難,被逼為匪。當時,甚至有人覺得當土匪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兒,反而覺得很光榮。因此,全國誕生了很多作惡多端的大土匪,今天的主人公姚大邦就是其中之一。姚大榜,湘西晃縣楊家橋人,於1892年出生。
  • 真實的《林海雪原》剿匪,原來匪首謝文東是這樣被捉的
    為了實現經營東北的戰略思想,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我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兵力,進行剿匪鬥爭。在《林海雪原》這部作品裡,作者塑造了一名國民黨匪首叫謝文東,電視連續劇《東北大剿匪》裡也對這名匪首進行了描寫。歷史上謝文東是確有其人的。1934年3月8日,依蘭縣土龍山區第五保保董謝文東帶領當地的農民舉行了暴動,與前來討伐的日軍展開激戰。
  • 中國最後被剿滅的土匪:活到1965年,男的毒辣狡猾,女的腰別雙槍!
    相信很多電視觀眾都看過湘西剿匪題材電視劇,確實,湘西的匪患曾猖獗了百年之久,而事實上直到1965年3月末,湘西數百年的匪患才真正被根除。而被剿滅的這夥土匪同時也是中國大陸上最後的土匪武裝。
  • 湘西土匪有哪些類型?
    這類土匪頭目不是很固定, 而且多半是當地社會上的一些惡棍, 這些頭目沒有政治野心, 只想通過一些暴虐手段獲取財物和姦淫婦女, 常常以流竄作案的方式出現。由於人數不多, 有時還害怕民眾組織起來進行反抗。這類土匪的成員主要是地方上的一些遊手好閒、個性暴戾、不務正業的社會渣滓。他們為了私利, 貪圖錢財, 佔別人財產為己有, 視人民的生命如草芥。
  • 土匪的「黑話」你能聽懂多少?與土匪的對白,可謂是相當經典
    由於物產豐饒,民風彪悍,所以,山區中湧現了不少以沒本生意為生的強盜。民國時期,軍閥割據,所以,東北地區的土匪「事業」愈發興盛。因地域不同,這些東北強盜又被老百姓稱作鬍子、響馬。時至今日,若在上了年紀的東北老人面前提起「鬍子」,這些見多識廣的老人家定會坐下來侃侃而談,為你講述東北山林裡的傳奇故事。
  • 湘西剿匪:解放軍一鼓作氣衝進土匪窩,看到土匪還沒吃的米飯臘肉
    沒有多久,又被調往六區(中寨)擔任區長,組建區人民政府,開闢新區。因六區匪勢猖獗,暫在五區一邊協助工作,一邊了解六區的匪情。直到1950年12月,六區的大股土匪被消滅,我才得以正式前往開展工作。幾十年了,回首往事,記憶猶新。中寨匪首楊伯南,中寨半江人,為匪多年,作惡多端,群眾從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