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解放軍一鼓作氣衝進土匪窩,看到土匪還沒吃的米飯臘肉

2020-12-14 吳學華講歷史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必究。

我叫孟憲輝,河北省故城縣人,1949年元月南下來到湖南,先在南縣城關區工作,後又接受組織的派遣,來到會同專區,和王立橋、李王栓及湖南革大的廖斐群、謝永芬、羅元龍、豐傳傑、劉文希等同志,由我帶隊,隨帶步槍7支,在芷江新店坪取得部隊一個班的護送,於1950年3月16日來到晃縣。我先在城關區擔任副區長。沒有多久,又被調往六區(中寨)擔任區長,組建區人民政府,開闢新區。因六區匪勢猖獗,暫在五區一邊協助工作,一邊了解六區的匪情。直到1950年12月,六區的大股土匪被消滅,我才得以正式前往開展工作。幾十年了,回首往事,記憶猶新。

中寨匪首楊伯南,中寨半江人,為匪多年,作惡多端,群眾從恨之入骨。大約是在1950年的4、5月間,為了捕獲中寨匪首楊伯南,駐晃剿匪部隊419團王副團長和趙振英書記率隊繞道步頭降轉中寨半江包圍活捉匪首楊伯南。我們分配去六區工作的幹部,在縣委領導的率領下,為摸清六區的匪情,也隨部隊一起行動。

我們從縣城出發途經洞坪時,我先頭部隊發現一夥土匪在路上賭博,立即開槍攻擊,土匪聽到槍聲,立即逃散,戰士位奮勇追捕,生擒匪徒2名,但因我人生地不熟,一名班長不幸壯烈犧牲。從俘虜口中得知楊柏南匪部在金雞山,部隊馬上從洞坪翻楊柳衝,過勾溪,直插金雞山。部隊進至步頭降時,順路圍捕芷江匪首彭際佑,只因匪事前已探明我部隊行蹤,彭匪已星夜潛逃,捕捉未成。

部隊從步頭降直撲半江。當部隊迂迴至降溪時,我先頭部隊與匪遭遇打響。和我們同行的王副團長,聽到前面槍響,邊走邊脫衣服,率隊伍向前衝擊。我們地方幹部和縣委領導,把部隊在洞坪抓獲的兩名匪徒,押在隊伍行列中,一起衝向金雞山。當我們衝到金雞山的半坡時,王副團長怕我們吃虧,批評我們只顧往前衝,不考慮土匪反包圍的後果。當金雞山上的土匪被部隊趕跑了以後,我們乘勝上到了金雞山頂,看到遍地都是土匪遺棄的蓑衣、油罐、鼎罐和煮熟了來不及吃的米飯、臘肉,一片狼藉,這些都是搶老百姓的。

趕跑了金雞山上的土匪,掃清了前道路上的障礙,部隊立即進至半江,於天亮前,包圍了楊伯南的住宅。天亮以後,進行了搜查,不料匪首楊伯南在我們到來之前,已聞風逃竄,未能抓獲。

這次行動,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震懾了土匪,鼓舞了群眾,一些群眾如教員楊道庸、楊宗智等主動接近我們,作用還是好的。我們分析,六區匪勢仍很猖獗,加上我們兵力少,群眾工作難以開展,成立區人民政府的時機尚不成熟。趙書記告訴我們暫在五區。一方面幫助五區工作,另一方面觀察六區土匪的動靜。我們就布置楊道庸等注意了解土匪的情況,及時向我們匯報。

7月份,楊道庸、楊宗智二人來到五區,第一次向我報告情況,反映匪首楊柏南、楊仲權與楊克堅、楊序修的之間矛盾,並說中寨那裡,有土匪隊長以上5人,中隊長以上45人,分隊長以上80餘人。一股以楊伯南、楊仲權為首的駐半江、江米、半場、練溪;一股以楊序修為首駐巖壩、降溪、省溪;一股楊天輝(偽鄉長)為首住阿況、碧朗、阿勾、晃溪、上公道。全鄉共有300支快槍,200多支土槍,共土匪800多人。當時我聽他們匯報以後,我就交待他們二人要其詳細了解情況,並要做好隱蔽。到第二次匯報,他們就把名單交上來了,寫了好幾頁紙。楊道庸是本地人,對土匪很清楚,為我們今後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1950年12月,中心區剿匪結束,轉入邊沿區剿匪,我們47軍採取由東向到西,由北向南,而二野則由西向東,南北包圍的戰略,將湘黔各地竄入晃縣、三穗、天柱的三角地區的土匪進行合圍,不到半個月,土匪基本肅清。419團二營由芷江遷入中寨,營部駐中寨,其營長姓呂,教導員姓李。此時,我們六區的幹部,從五區過去,帶一位侗族老鄉名叫姚紹烈給我們當翻譯。正式掛上區政府的牌子,進行工作。楊道庸、楊宗智又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協助我們對當地土匪及匪屬進行教育,宣傳我黨的寬大政策,土匪紛紛自首,並舉辦土匪學習大隊,把自首土匪集中起來進行學習,轉換腦筋,揭露其他匪首行蹤和罪行。

1950年的5、6、7月,我在五區協助工作。這時,五區的土匪十分囂張,鬥爭環境確實得艱苦,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常是汗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為了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土匪開展鬥爭,我和五區區長崔俊秀分工,他負責內勤,我負責外勤。我帶領一些幹部和民兵深入到貢溪、扶羅、新寨等匪佔區去和土匪作鬥爭。

在鬥爭中,我深深感到:當地的侗族人民對解放軍的感情是無比的深,對地主、惡霸、土匪是刻骨的恨。因此,他們既是我們的依靠對象,又是我們打擊土匪的中堅力量。鬥爭中湧現了一大批鬥爭堅決的積極分子,他們平時工作積極肯幹,打起仗來十分勇敢,如舊德的楊飛雄、黃慰然、扶羅的張吉玉等。這樣,土匪恨透了他們,他們在家裡住不下去了,不少把家搬到區政府所在地的舊德街上來了。有一段時間,土匪竟把我們區政府包圍起來了,給我們造成了很被動的局面。鬥爭形勢十分嚴峻,怎麼辦?只有把民兵組織起來,和區武工隊一起反擊土匪的進攻,爭取主動。

我們光在一個地方守著挨打不行,決定向土匪開展多種形式的進攻。於是,我帶了一些幹部和民兵來到了新寨。新寨街上有個楊萬玉,年紀已經70多歲了,留著很長的鬍子,原是國民黨的鄉長,後來又是土匪的參謀長,姦污很多婦女,作惡多端,罪惡很大,解放後,又把新寨義倉裡的積穀700多石送給了土匪,他自己移住到了龍寨。區委研究決定要從他身上開刀。我們來到了新寨,為了不打草驚蛇,也為了麻痺他本人,我要隨我們一起去的、曾在舊鄉公所做過事的留用人員楊昭淨,以舊鄉公所同事的名義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仍稱他為「楊鄉長」,請他到我們的住地來一下。

他接信後,果然來了,我給他打了一盆洗臉水,又給他搞了一碗甜酒,然後對他說:「肖縣長到區裡來了,有事要請你去一趟(是假說的)。」他同意了,我給他寫了一張條子,由他親自帶去見肖縣長。他來到五區區政府,崔俊秀看了我的條子,問他700石谷哪裡去了,他回答不出,就把他關了起來。區人民政府關了楊萬玉,對土匪震動很大,反動氣焰才有所收斂。

暗藏的敵人是最危險的。在舊德,有個國民黨鄉長叫姚繼唐,是我區人民政府的留用人員。他父親姚周南,在土匪裡當參謀長。姚繼唐名義上是我留用人員,實際上和土匪勾結在一起,是土匪的暗探。當土匪來圍攻我區人民政府的時候,他喜在眉頭,暗自高興。同時,他又將我區政府的情況,私密轉告他父親。這年6月的一天,我們抓獲了大惡霸地主楊冠南,關在區人民政府的穀倉裡,準備第二天召開公審大會,對他進行公審。當大會進行到要鬥爭惡霸地主去穀倉裡提人時,卻不見了楊冠南,至使大會中途停了下來。後來,從抓獲的土匪供詞中得到證實,原來,楊冠南是被姚繼唐暗地裡放跑的。姚繼唐的手段極其陰險狡猾,隱蔽得很深。當他的問題暴露,被我帶人去抓獲以後,群眾都說抓得好。抓了他,也就切斷了土匪設在我們內部的內線。

由於我的活動,給土匪以無情的打擊。所以,土匪恨不得把我一口吞了。他們放出風來說:誰要是抓住孟區長,抓活的賞80塊光洋;拿腦殼來的賞40擔大米。如此這般懸賞,雖然動搖不了我的發動群眾打擊土匪的決心,但也不能不提高警惕,以防萬一。因此,我在扶羅工作時,為了麻痺土匪,只在扶羅寨上的一個群眾家裡塔了一個名義鋪,每天晚上的活動結束以後,都要步行回到舊德的坪地寨來過夜。和我在扶羅工作的楊XX。我確實對他有點不放心。按理走路時,讓人走在前頭,是對人有禮貌的表現。我是區長,他讓我在前頭走,是對我的尊重。

但從扶羅到坪地寨的十多裡路上,我總是讓他走在前頭,我身上帶的槍,也總是上了紅槽的,時刻應付可能出現的突發事變。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楊××確實與土匪有勾結,被判了徒刑。有一次,我們準備在坪地寨與扶羅之間的一個庵堂裡召開附近幾個保的群眾大會,由我去作報告,向群眾宣傳剿匪的形勢,以便更好地發動群眾,向土匪開展政治政勢。當我們還在去會場的途中時,會場卻先被土匪包圍了,他們指名道姓要捉我,說是捉活的有賞。他們在已經進入會場的200多名群眾中,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我,以為是計,才倉皇逃竄。

土匪武力攻不下我們的區人民政府,就氣急敗壞地施展離間計,企圖在我們內部製造混亂。我們在舊德街上設有檢舉箱,一天我們從檢舉箱內上到一封「檢舉」我區人民政府幹部×××與土匪有聯繫的信,內容似乎有根有據。但我們經過周密地、反覆的分析,一致認為,這位幹部家庭出身貧苦,工作積極,鬥爭堅決,不可能與土匪有什麼聯繫。認定這是一封假的「檢舉」信,是敵人要以此來搞亂我們的陣腳,達到他們的反動目的。土匪的伎倆並不高明,我自巋然不動,繼續我們的反霸剿匪鬥爭。

我到六區成立了區人民政府以後,主要任務是發動群眾組建基層鄉村政權、成立農會、組織民兵、清理散匪,確保社會安寧,保證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這些都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的。

在組建鄉村政權中,困難是不少的,特別是在基層幹部的選配上,由於陣線不清,不可能都是那麼純潔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群眾覺悟的不斷提高,問題也就得以暴露和解決。在給鄉村政權命名時,有這麼一件事,很值得一提。就是上公道(也叫感溪)和恩溪要合併成立一個鄉,因取名問題兩村的群眾都要保留自己的村名而發生矛盾,爭執不下,鄉村幹部解決不了,區政府幹部去也解決不了。後來,我親自出馬去了那裡,經過了解,才知道矛盾的焦點所在。我考慮,要解決這一矛盾,雙方的要求都必須考慮到。於是,我把恩溪的「恩」字和上公道的「道」字,合在一起,叫做「恩道鄉」,村也叫「恩道村」。這樣,兩個村的村名都包含進去了,既合情又合理。我把這個意見同兩個村的群眾一商量,都同意了,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清理散匪的鬥爭中,也是一個複雜的鬥爭過程。被打散了的土匪,隱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之中,而群眾的覺悟暫時又提不高,不能及時給予揭露。從哪裡開刀?經過反覆研究,抓主要矛盾乃是上策。我們除了廣泛地號召逃散的土匪,走坦白從寬、投案自首的道路以外,就是從中寨的土匪中隊長楊序修身上下手。楊匪罪惡很大,一是姦污婦女,二是殺害人民群眾,三是搶劫群眾的財物,群眾要求予以嚴懲。我們選擇了一個好時機,召開群眾大會,對楊匪進行公審。打開監獄一核對,才知道楊匪還未歸案。處理他的布告都寫好了,人還沒有抓到,怎麼辦?我們根據群眾的反映,說是看到他家裡的人,經常到他家對面山上的一個山洞裡去給他送吃的。一天,我們派出民兵,把山洞突然包圍了,楊匪無法逃脫,只好乖乖地就擒。抓了他,我們又重新召開公審大會,當眾處決了他。

中寨還有個國民黨的鄉長,叫楊天輝,他在任職期間,為非作歹,姦污婦女數十人,群眾憤恨至極。他有兩支連槍,解放後仍和土匪保持聯繫。我剿匪部隊責令他出來交槍投降,他是第一個出來投誠的,但沒有交槍,結果又把他放了。我剿匪部隊走後,他又拿起槍和土匪一起幹。我們去了以後,他派人來找我,說是要來投降。我告訴他派來的人:投降我們歡迎,但要交槍。後來,他來了,交了一支槍。我在辦公室對他說:你還有一支槍沒有交,要投降就要真心實意。他的同夥也揭發他還有一支槍沒有交,但他卻矢口否認。我們分析,他是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搞的假投降。經過上級批准,我們又一次召開公審大會,公審他的罪行。要鎮壓他時,還沒有等我們的執法人員開槍,就被參加公審大會的婦女把他的半個腦殼敲爛了。

匪首楊柏南跑到天柱注溪的親戚家裡躲藏,我們組織兩個飛行小組,穿便衣帶手槍到注溪把他抓來。經過公審後鎮壓了。

鎮壓了首惡,教育了大家,群眾的揭發也出現了一個高潮。碧朗有一個姓蒲的土匪分隊長,把一支三0步槍藏在家裡,他家裡的人要他把槍拿出來交,他不肯,在屋裡吵架,被農會的積極分子聽見了,向區人民政府作了揭發。中寨街上有一個土匪班長,隱藏在家裡不出來自首,也被群眾揭發出來了。

群眾的揭發,暗藏的土匪實在藏不住了,紛紛出來向區人民政府投降。他們扛著鋪蓋,來到區人民政府,說是來學習、來勞動改造的。前後來了30多個,一般的匪眾,經我們教育後,釋放回家搞生產去了;罪惡較大的,留下來的學習改造。

(孟憲輝同志,河北省故城縣人,1949年11月南下來到湖南,1950年3月調來晃縣,被分配在六區工作,後調縣委工業交通政治部、縣公安局,歷任區長、區委書記、部長、局長等職,現在中共懷化市委工作,已離休。本文是他在晃縣六區工作期間主要工作的經歷。)

相關焦點

  • 湘西剿匪9個細節,土匪報復心強
    土匪。《湘西剿匪記》劇照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湘西匪患進行了清剿,到今年已是70周年。李編查過許多資料,發現剿匪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十分感興趣,分享一下,算是對烽火歲月的一點還原。《湘西剿匪記》劇照。4.1949年7月,在湖南晃縣涼傘和貴州三穗雪洞為中心的湘黔邊區,聚集5000多名土匪,他們成建制,妄稱「九路軍」,意思是解放軍是八路軍,九路軍會打贏八路軍。
  • 湘西大山深處土匪窩,房屋坍塌哨卡還在,不搞旅遊開發真可惜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經有一部電視劇《湘西剿匪記》,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於當年只看過上集,下集播放時間被錯過,沒有看見,幾十年過去,至今還耿耿於懷,以至於到今天,總是對湘西的事情很感興趣,更別說有關土匪的事情了。
  • 湘西剿匪記·圍殲土皇帝楊永清
    當時白崇禧集團有30萬人左右主要布防在江西、湖北南部、湖南一帶,當時蔣介石密令白崇禧啟動應變計劃,就是在15個重點遊擊根據地,湘西是老蔣寄予厚望的地區。當時那裡的土匪和地方武裝已有10多萬了,白崇禧此行就是為了是收編土匪,以對抗向西南挺進的解放軍。
  • 跟隨47軍入朝的湘西土匪表現如何?曹裡懷:槍法準,特別能打仗
    為了讓這些土匪死心塌地的為自己效力,國民黨採用封官許願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拉攏,一時間湘西大大小小的司令多如牛毛。這些人匯聚在一起,妄圖利用高山密林繼續和解放軍對抗。為了清剿這些頑匪,38軍114師、46軍136師和47軍先後奉命進入湘西。 但這些土匪十分狡猾,解放軍大部隊一來,他們就化整為零,鑽山進洞,分散逃逸,給剿匪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 湘西離休老兵追憶剿匪歷史:永遠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的血
    湘西州軍幹所一行在湘西剿匪史料陳列館參觀。紅網時刻湘西9月3日訊(通訊員 唐靜)「那時候在辰谿縣剿匪,我們沒日沒夜的翻山越嶺,跟著部隊,有時候自己也不曉得走到了哪裡。」「我們犧牲了好多戰友,一個小戰士因為拉肚子,一時沒跟上大部隊,就被土匪殺害了,那時的土匪真是惡。」看到湘西剿匪史料陳列館裡一幅幅珍貴史料時,參加過湘西剿匪作戰的湘西州軍幹所89歲離休幹部印道漢,回憶起自己的剿匪往事。
  • 《五龍山剿匪記》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其原型上過講武堂,為禍50年
    《烏龍山剿匪記》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就是湘西巨匪姚大榜 相信很多朋友看過以建國初期剿匪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在這部電視劇中的土匪頭子田大榜是個無惡不作,兇殘狡詐之人,他的印象讓人咬牙切齒。 《烏龍山剿匪記》是講述建國初期湘西烏龍山土匪猖狂,我人民解放軍奉命前去剿滅土匪的歷史事跡。
  • 他是最後一個土匪,被圍剿時還帶著孕妻,最後被手榴彈活活炸死
    大家通過《邊城》知道了湖南有個地方叫湘西,這裡有景色優美的風景,歷史悠久的鳳凰古城,很多人都為了翠翠儺送來這裡看他們居住過的地方。但《烏龍山剿匪記》、《血色湘西》這兩部電視劇在電視上播出,人們才知道原來湘西還有人們深惡痛絕的土匪。
  • 還敢對抗解放軍一個師?
    湘西悍匪姚大榜為什麼悍匪都是八九十年代出現的?五六十年代就沒有悍匪嗎?其實還真的有,不過他們有一個統一稱號叫土匪。▲女土匪抗日?只有神劇這麼演真實的土匪殺人越貨無惡不作這些土匪遠比八九十年代的悍匪難纏,土匪在當地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很大一部分還和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特務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經過1950年到1953年三個階段的剿匪作戰,全國各地消滅土匪累計達500萬人以上,這不是剿匪,而是一場戰爭。
  • 萬名湘西土匪為求生路血戰朝鮮 歸國又遭迫害
    「黑腦殼」參軍  不過,「湘西土匪」千百年的好日子,隨著被湘西人稱為「紅腦殼」的解放軍大舉進駐,終於在1950年前後走到了盡頭。  1949年9月中旬,解放軍第38軍由常德挺進湘西,先後解放了湘西10餘座縣城。
  • 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
    湖南省黨史委具體組織編寫的《湘西剿匪》一書中就記錄了土匪最早的行蹤,明朝末年在沅江和澧水流域附近,出現了蒙著面或者臉塗鍋灰的強盜劫掠民間財物,與今天的搶劫犯性質類似。可能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在清朝嘉慶中期,湘西土匪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犯罪方法和組織形式。
  • 剿匪兩個月效果不佳,部隊做了兩件小事後,一舉抓獲了土匪頭目
    當解放軍進入虎峰時,他帶領土匪中隊逃入深山,與解放軍打「遊擊戰」。他們白天躲在山裡,派人裝扮成小販,乞丐,刺探解放軍部隊的動向。夜間,他們悄悄出動偷襲哨兵,襲擊政府。由於這些土匪大多是散兵遊勇,當地的地痞流氓惡霸熟悉地形,十分狡猾。此外,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當地民眾對解放軍剿匪缺乏信心,害怕土匪的報復。因此,他們不敢報告情況。
  • 對解放軍的勸降,湘西巨匪姚大榜回答:只要你們能剿到我,我服輸
    1949年11月7日,晃縣宣告解放,湘西區黨委、湘西軍區成立之初,就針對土匪的構成和猖獗情況,發布文告,要求「凡隱匿於境內之匪偽武裝,應速悔悟,歸向人民」,「若有執迷不悟、膽敢負隅頑抗、繼續危害人民利益者,其首要分子定予嚴懲,決不寬恕。其脅從分子並攜械來歸者,則予從寬處理」。
  • 湖南湘西真的盛產土匪嗎?|地球知識局
    湖南省黨史委具體組織編寫的《湘西剿匪》一書中就記錄了土匪最早的行蹤,明朝末年在沅江和澧水流域附近,出現了蒙著面或者臉塗鍋灰的強盜劫掠民間財物,與今天的搶劫犯性質類似。 可能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
  • 川西剿匪丨搗匪巢英雄捨身炸洞口
    龍光華:剿匪英雄,捨身炸毀匪軍盤踞的山洞。【時代背景】1950年。剿匪指揮員紅玉收到要件,是軍部的命令,主要內容是:作好戰前準備,農曆三月二十五向蜈蚣嶺土匪發動全面進剿。人民解放軍得到土匪要全面暴動的消息,崇州駐軍和縣委共同召開會議,會議認為全縣的徵糧保耕等工作已基本結束並達到預期效果,目前工作重點應轉移到剿匪鬥爭,會議通過了紅玉提出的剿匪計劃,全面清剿蜈蚣嶺土匪,一定要把土匪暴動的陰謀消滅在萌芽狀態。川西解放軍剿匪總指揮部抽調一個營來到崇州協助剿匪。
  • 回顧土匪世家姚大榜:祖上二十四代以打劫為生,有「傳承」的土匪
    姚大榜其人1882年,姚大榜出生在湘西,這樣一個名字可不要以為是沈從文筆下某個湘西的單純少年或有學青年,他身上也沒有什麼反應人性純真的故事。相反,姚大榜世代在湘西一帶打家劫舍,是有了名的土匪。相傳姚大榜祖上二十四代是以打劫為生,經歷了明、清、民國三代都沒有被當地政府或中央政府剿滅,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年,才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土崩瓦解。後來著名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中罪大惡極的田大榜的原型正是姚大榜。
  • 湘西土匪有哪些類型?
    #湘西剿匪#湘西土匪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社會環境, 使湘西土匪的成分很為複雜, 他們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 社會地位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質。1916 年至1921年間, 龍山就有若干股這樣的土匪:以張玉堂為首的股匪,活動在八面山、內溪棚一帶; 以田漢成為首的股匪活動在坡腳、靛房、洗車一帶; 以彭南川為首的股匪,活動在洛塔一帶; 以高瓊軒為首的股匪,活動在塔泥湖一帶; 以丁雲卿為首的股匪,活動在老興、桂塘、召頭寨一帶。這些土匪,時出時沒、打家劫舍,人民深受其害。整個龍山縣幾乎成了橫行土匪的天下。
  • 石門剿匪記
    國民黨宋希濂部收編湘西土匪時,將石門土匪編入暫一師,田載龍為師長,陳紹南為一旅旅長,陳襄謨為二旅旅長,侯宗漢、陳家武、周濟民為團長。國民黨石門縣長陳聰謨、縣黨部書記覃正銘也帶領黨政要員及其反動武裝200餘人槍,逃到了石門西北鄉。石門縣城解放後,全縣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仍在國民黨反動派掌控之中。
  • 土匪的「黑話」你能聽懂多少?與土匪的對白,可謂是相當經典
    就像是電影裡的那句臺詞一樣,東北地區的老百姓出了家門,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土匪給劫了,連一點徵兆都沒有。從老一輩人的描述中可知,這些土匪的行徑比之日寇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往往會因為糧食和錢財對同胞揮舞屠刀。一些規模較小的土匪窩,攔在大路上劫掠往來的行人;一些規模較大的山寨,則會傾巢出動劫掠農村甚至小鎮。
  • 以前的土匪窩,現在遊客可以扮成土匪或解放軍打仗,抱犢寨攻略
    欒川的抱犢寨就是現在最有名的土匪聚落遺存,因為那裡有童子抱牛食仙草升天的說法,所以得名「抱犢寨」。它坐落在欒川縣的三川鎮,不過此處以前是盧氏的管轄範圍。這裡因其地勢險要,交通便利,自明朝開始就陸續有百姓在此結廬居住,以避戰火。後來被謝潤玉帶領土匪佔領了這裡,於是寨子成了匪窩。他們投靠國民黨,與人民為敵,殘忍殺害我軍戰士和無辜群眾。
  • 湘西土匪大溯源:始於清末團練,適於山川地理,最終原因是什麼?
    湘西大山層層,地勢切割辦團練,成了土匪的護身符。白天是人,夜晚實為土匪18世紀末,在帝國主義步步進逼和民主革命洶湧澎湃的浪潮衝擊下,清王朝內囊已十分空虛,政局搖搖欲墜,自然再也無餘力對付湘西的山寨蟊賊,只好把剿匪的任務賦予地方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