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就診率不足10%,醫聯發力線上精神心理專科

2020-12-18 南方新聞網

飽受抑鬱症困擾、甚至自殺的消息不斷,但我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卻不足10%。近日,由醫聯主辦的「抑鬱症專題研討沙龍」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回龍觀臨床醫學院譚淑平教授、童永勝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孫新宇教授,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劉破資教授等受邀出席,還有多位專家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參與,共同就抑鬱症的診療、藥物、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化發展等話題進行了討論。會上,醫聯正式宣布其在精神心理領域的布局,建設七大核心能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精神心理專科項目。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2017年2月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約有3.4億人患有抑鬱症。世衛組織專家稱,預計到2030年抑鬱症患者人數或將超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總和,成為全球第一大致殘誘因。

精神心理醫學專家白吉可副教授分享了國內最新統計數據:在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大約是5%-6%。但我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卻很低,目前還不足10%,大部分患者還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鬱發作的主要治療措施,但對於抗抑鬱藥物增加還是降低患者的自殺風險,一直以來都存有爭議。童永勝教授說到:「抗抑鬱劑增高自殺風險原因可能是藥物治療起效後,患者出現的『激越』行為、藥物副作用等。全人群,尤其是成年人群,抗抑鬱劑治療可以降低自殺風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進一步衝擊著公眾的心理健康,也給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的挑戰。譚淑平教授分享了其觀點:「疫情期間,網際網路成為很多抑鬱症患者尋求幫助或自助調適抑鬱情緒的新選擇。在線CBT(認知行為療法)的高可及性、適用性兼具心理評估和調適幹預雙重作用,也可有效消除用戶求醫的病恥感。」

2020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批准醫聯與新疆精神衛生中心(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共同建設「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醫聯網際網路醫院」,成為國內首家獲批的精神專科網際網路醫院。過去兩年,醫聯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為全疆各地州3萬多名患者提供了便利,據統計,平均為每名患者節約單次往返就醫費用1431元,節約時間成本72小時。

醫聯副總裁陳俊生表示,醫聯精神心理平臺著力建設核心藥品、視頻複診、專業量表測評、藥物濃度區域檢測、心理治療、慢病訂閱服務、認知障礙線上訓練等七大核心能力,希望打造全國領先的精神心理專科項目,讓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優質、便捷、可靠的醫療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相關焦點

  • 專家:我國抑鬱症發病率5%-6% 就診率不足一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12月12日,在由醫聯主辦的「抑鬱症專題研討沙龍」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應用心理學副教授白吉可分享了一項國內最新統計數據:抑鬱症的發病率大約是5%-6%,但我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目前還不足10%,大部分患者還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
  • 全球抑鬱症患者超3億 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打造精神心理專科項目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12月14日,醫聯宣布上線精神心理專科項目
  • 就診率不足1成,如何摘掉對抑鬱症的有色眼鏡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確定了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等一系列工作目標,同時要求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 這個千億市場的就診率不足10%,網際網路+心理服務能否讓用戶買單...
    但是在患病率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下,住院率變化不明顯、就診率呈現下降趨勢,賽富亞洲基金合伙人金鳳春曾表示,我國的心理疾病人群整體就醫率不足10%,「患病不看病」的客觀現實,背後正是病恥感、疾病認知程度低等因素作祟。
  • 僅次於癌症,兩年後就診率提升50%,你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症了嗎?
    殊不知,抑鬱症是大腦裡血清素濃度降低,神經遞質有所改變,所以得了抑鬱症以後,自己是無法感受到以前能夠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東西。那麼,旁人就不該嘴碎地論斷——抑鬱症患者就是心理素質不夠強。嚴重的時候,所有感知和認知能力下降,精神倍受煎熬,由於抑鬱症不是別人一眼就看到的身體流血等症狀,因此得到最多的回覆便是「鼓勵對方活下去。」然而若不是共情,無法理解承受者所思所想,可能當時的安慰反倒成為了人絕望的推力。
  • 國家衛健委:高中及高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
    方案確定了試點地區到2022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二是開展篩查評估。
  • 國家衛健委: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方案確定了試點地區到2022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二是開展篩查評估。
  •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體檢
    方案確定了試點地區到2022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要求試點地區加強部門協作,採用多種宣傳手段和渠道,廣泛開展抑鬱症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二是開展篩查評估。
  • 有可能是患上抑鬱症了
    最近大半年,她覺得很不舒服,心悸、喘不上氣來,有時感覺心臟像要從胸口跳出來,整夜睡不踏實。兒子帶她去綜合性醫院心內科看了幾次,心電圖、彩超、CT甚至心臟冠脈造影等檢查都做了,也沒有查出什麼問題。可王女士還是感覺難受,總擔心自己患了重病,心內科醫生建議她去專科醫院心理科看看。就診後,心理科醫生考慮王女士患了抑鬱症。王女士很難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主要問題就是「難受」和「失眠」,怎麼就抑鬱了呢?
  • 武漢同普精神心理專科設備好嗎? 服務好收費合理百姓放心選擇
    武漢同普精神心理專科設備好嗎?誠信,不僅是人類的美德,也是醫院發展的良好基礎。武漢同普精神心理專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堅持以「關愛患者,呵護健康」為己任,不斷精進醫療技術水平的同時,還踐行誠信服務的承諾,力求給患者帶來良好的就醫服務體驗。
  •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症?該去哪裡就診?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症?該去哪裡就診?01如何判斷是不是抑鬱症?有些朋友確實是碰到了人生的一些困境,比如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工作上不順、炒股失敗、養家的重擔等等,然後感覺自已壓力山大,情緒消極,甚至身體上還出現一些失眠、沒食慾的情況,就會懷疑自己是抑鬱症。
  • 普華腦科聯盟與醫聯籤署協議 擰成神經專科領域的網際網路新力量
    普華腦科聯盟與醫聯籤署協議 擰成神經專科領域的網際網路新力量 2017-04-14 11:13: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抑鬱症,正在逼近 2.5 億中國老人
    在中國,近 3 億老年人中究竟有多少抑鬱症患者,至今仍沒有詳細的篩查數據,對於「變老」,我們顯得準備不足。79 歲的張桂芬回想自己患上抑鬱症時最糟糕的那段日子,依然心有餘悸。隨後,張桂芬又去了北京一所精神專科醫院就診。進了診室,丈夫對醫生說「她就是閒的」,但被醫生批評:「怎麼能這樣說她呢。」醫生告訴張桂芬,一看到張桂芬呆滯的眼神時,他「就覺得不對勁」。
  • 濟南神康醫院」SK醫康一體」推廣月精神科名醫聯合會診通知
    為了幫助更多患者解決精神疾病的困擾,讓飽受頑固失眠、抑鬱症、焦慮症、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疑難精神疾病患者早日重獲健康新生,濟南神康醫院12月14日—15日持續開展「SK醫康一體」前沿技術推廣月活動,「SK醫康一體」學科帶頭人、原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郝維德主任,原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濟南神康醫院張淑芹院長與患者零距離接觸,從「專業化、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的高度來改善精神疾病就診質量,讓患者享受到專業規範的治療服務
  • 抑鬱症正成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殺手,納入體檢篩查是否會導致社會...
    上述《方案》的目標是,在2022年,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 「如果發現抑鬱問題馬上採取措施,是很有效果的。」朱廷劭對《財經》記者說。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王振也贊成在重點人群中展開抑鬱症篩查。
  • 抑鬱症逼近2.5億中國老人:怕被認為是「瘋子」而不願就醫
    在中國,近 3 億老年人中究竟有多少抑鬱症患者,至今仍沒有詳細的篩查數據,對於「變老」,我們顯得準備不足。 79 歲的張桂芬回想自己患上抑鬱症時最糟糕的那段日子,依然心有餘悸。
  • 警惕季節性抑鬱症
    難道抑鬱症也有季節性嗎?」,我說:「你還真沒說錯,還真有」。我們都知道,抑鬱症是一種慢性發作性疾病,有著患病率高、臨床治癒率高但就診率低、接受系統治療率低的疾病特點。在我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團隊在去年公布的首次《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研究報告》中,抑鬱障礙的12個月患病率為3.59%,終身患病率為6.8%。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一年後的同一天,中國首家關注精神健康和抑鬱症防治宣傳的基金會成立,創始人正是毛愛珍。 在國內,精神心理領域醫療端和資訊端的供給仍處於早期階段,社群求生通道閉塞,這是任可的判斷。走出抑鬱症的「小黑屋」後,她創立了已有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 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
  • 南京這家社區醫院 開設心理健康門診啦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的抑鬱症患者超過2600萬人,其中有62.9%的患者在出現抑鬱症狀後從未就醫 馬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金玉旭表示,在社區醫院開展心理疾病防治很有優勢,因為社區醫生和百姓走得近、醫患交流多,容易發現心理問題、能夠對症下藥,通過適當的心理治療來緩解患者的病痛,而不是盲目地檢查、開藥,既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又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 這些表現是抑鬱症的軀體症狀!
    據統計,幾乎半數以上的抑鬱症病人會有疼痛性軀體症狀,事實上,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抑鬱症患者通常僅以軀體症狀而在綜合性醫院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經內科、中醫科等就診,問題在於疼痛性軀體症狀常常掩蓋了原有疾病,使臨床醫生不易及時做出抑鬱症診斷,從而造成了抑鬱症的低識別率。那麼抑鬱症有哪些常見的軀體症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