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教授在美被定罪,美國打擊中國晶片的又一張黑網!

2020-12-23 阿瓜聊科技

6月27日據外媒報導,天津大學教授張浩被美國加州聖何塞法院裁定竊取商業機密罪和經濟間諜罪成立,最終判決將在8月31日發布。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學教授、諾思微系統首席科學家張浩受邀前往美國參加學術研討會,剛落地美國便遭到逮捕。

張浩近照

隨後美國司法部公布了長達32頁的起訴書,指控張浩及其他5名中國公民「串謀經濟間諜活動」,認為張浩與其同事龐慰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的濾波晶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成立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並將生產的晶片出售給中國國家機構和一些公司。

諾思與安華高的對決

自張浩在美國被逮捕起的5年內,諾思與安華高之間的訴訟就從未斷絕。

2016年,諾思發現安華高銷售給蘋果公司的濾波晶片使用了張浩和龐慰研發的專利技術,並拆解蘋果手持設備為證,2017年9月28日,諾思向天津一中院對蘋果公司提起訴訟。

諾思發起訴訟後,很快遭到蘋果和安華高的反撲,對方曾表示尋求庭外和解,但遭到諾思拒絕,隨後蘋果又以案件管轄地存在問題等理由上訴,也遭天津高院駁回。

安華高

2018年,安華高和蘋果採取「拖延戰略」,安華高向天津一中院起訴張浩與諾思的專利的權屬存在問題,而蘋果則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起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要求其宣告張浩與諾思的專利無效,由於這兩案尚未審理結束,天津市一中院在18年暫時中止對諾思起訴蘋果侵權案的審理。

另一邊,張浩案在2015年、2016年底,2017年美法院都曾說要開庭,但隨後又因各種原因暫停,每次一停至少半年,尤其2018年之後,案件進展幾乎處於「完全停擺」的狀態,直到今年6月張浩正式被定罪。

誘捕與證據偽造

美方逮捕張浩誘捕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美國檢察官向加州法院提交的起訴書,實際時間是4月1日,張浩去美國的時間是5月16日,期間相隔了一個半月,張浩受邀去美國參加學術研討會就是一個局,實際是美方的秘密刑事追訴活動,然後張浩在5月16日到達洛杉磯機場後馬上就被拘捕,顯然是有預謀的。

另外,安華高提供給美國法庭和中國法庭的關鍵證據是張浩與龐慰互通的數十封郵件,天津大學邀請了來自國內著名大學和機構的多名技術專家對安華高提供的郵件進行鑑定,分析完之後得出一致意見,認為這些並非原始郵件,而是經過編輯修改,這些郵件大部分儲存在天津大學的郵件伺服器中,系美方黑客入侵天大網絡系統非法獲得並篡改,屬於偽造證據。

美國為何不遺餘力抓捕一名中國教授?

答案就在諾思的主營產品濾波晶片中,濾波晶片是現代無線通信、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行業的核心與基石,直到今天,該技術幾乎一直被美國安華高科技公司壟斷。

不過,諾思已成為中國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濾波晶片研發機構,且已形成小批量供應市場的生產能力,對中國晶片行業突破封鎖和打壓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在射頻應用中,從千元級五模13頻4G手機來看,每部手機中包含濾波器晶片約30顆,若按每部手機的濾波器價值40元計算,2019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4.86億臺,市場容量超過500億,而所有手機的濾波晶片幾乎全部從國外進口,無國產手機射頻濾波晶片廠商能夠大規模提供這種產品。

除了消費品用途外,濾波晶片也被用於軍事和國防通訊技術中,諾思動了安華高的蛋糕,更動了美國卡別國脖子的關鍵技術,於大於小,美國都有充足的動機打壓中國濾波晶片的崛起,張浩教授被抓,看似個例,實為大背景下的縮影。

張浩被逮捕的後續影響

張浩在美國被捕,不僅導致其個人的學術生涯受到巨大影響,也對諾思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據張浩在天津大學的同事介紹,天大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在張浩此前專攻的微機電方向的研究幾乎完全暫停。而諾思也因張浩案的影響,在融資上遇到極大困難,被資本視為「存在較高風險」,現在諾思為員工發薪已是勉力支撐。

張浩教授被捕之後,天大相關研究停滯,公司經營困難,顯然美國制衡對手發展,打擊國內濾波晶片崛起的目的暫時達到了。

打破壟斷的兩難

2006年,張浩在南加州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後就職於全球無線射頻器件龍頭思佳訊,在南加州大學期間,他遇到了後在安華高工作的龐慰,2009年,兩人辭職回國任教於天津大學,並於2011年共同成立了諾思(天津)微系統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正是被高度壟斷的FBAR濾波器。

張浩與其同事龐慰在美國時就已是微機電濾波晶片領域的領軍人物,經美國專利部門批准,在美獲得7項專利,二人進入天大並成立諾思後,天大和諾思在該領域已獲得200餘項專利。

當敵人卡住國內晶片的脖子,我們很著急,急需要實現國產替代,急需要海外歸國的高端技術人才,但就算是請來的專家,行業領軍人物,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產業化,本是一件極為正當的事,也還是會遭到美國的起訴和打壓,把公共知識也能「包裝」成所謂的「商業機密」,行使長臂管轄權。

另一難的是,美國政府針對華人學者抱有一種不公平的態度,他們把每個人都當成賊一樣,認定你就是來偷美國技術的,包括今年美國對我國留學生出國留學、留學歸國的限制等等,能夠想像到海外華人學者在家國情懷和遭人排擠面前的箇中艱辛。

如果看到某些海外華人學者回國發展,特別是高精尖領域的人才,應該多給他們一份敬意,他們除了有一份家國情懷外,還要面臨他國的監控,誘捕等額外風險;那些選擇在海外發展,未能歸國的人,如果單純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受到某些限制未能回國,有自己的苦衷,也應多一份理解。

結語

聯想到剛被爆出的美國擬逮捕福建晉華前總裁陳正坤;前不久的華大基因測序產品在美被禁售;還有華為、中興、360、海康威視......再到如今諾思張浩案,單獨看是個例,實際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科技戰爭。

歷史上每一次大國崛起的過程,都是打壓和鬥爭的過程,充滿艱辛,絕非易事。現在我國確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人們衣食無憂,生活也好了,但現在的成就是遠遠不夠的,驕傲不得,平靜的表面下,某些領域是風雲變幻的,我們仍在忍受屈辱,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居安思危,多難興邦!

相關焦點

  • 天大教授、諾思微首席科學家張浩被定罪
    繼美國突發下令:逮捕福建晉華總經理。今天,又一針對中國半導體制裁的消息傳來,天津大學教授、諾思微張浩在美國拘禁4年後,正式判定有罪。然而,一名接近張浩和諾思公司的知情人士稱,張浩與龐慰在美國時就已是微機電濾波晶片領域的領軍人物,經美國專利部門批准,在美獲得7項專利。二人進入天大並成立諾思後,天大和諾思在該領域就已獲得200餘項專利。2016年,諾思起訴安華高銷售給蘋果公司的濾波晶片使用了龐慰和張浩研發的專利技術。後因訴訟擱置。
  • 獨家:張浩案,美國為打壓中國晶片技術精心編織的又一張黑網
    2015年5月,美國逮捕並指控張浩「串謀經濟間諜活動」,認為張浩與其同事龐慰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晶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接下來,諾思生產的晶片被出售給中國國家機構和一些公司。
  • 被美國「誘捕」的中國教授正式宣判了!法官建議將其送往加州安全...
    諾思微系統的成立很快引起了大洋彼岸的關注,同時,一張「誘捕」的大網也開始編制。2012年,安華高的高管裡奇·盧比打著學術交流的名義前往天津大學的微機電實驗室參觀,並提出願和天大一起發表論文,合作申請專利,但在盧比提出的提供科研經費和注資收購諾思的提議中得到了否定的答覆。
  • 中國北大教授突然宣布,打破美國晶片壟斷時機日漸明朗
    相信最近一段兒時間,大家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的新聞有所耳聞,其中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就是華為,作為一個中國民營企業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眾所周知,華為在5G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佔據了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 證詞對華為不利,教授毛波承認說謊,被控幫華為竊取美國技術
    據路透社12月7日消息,一位叫毛波的中國教授(廈門大學副教授),12月4日承認了曾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說謊。毛波教授被控幫助華為竊取美國技術。可能是看在後期表現比較配合,或者尋求以更嚴重罪行定罪會有很多麻煩,帶來公共資金的無謂消耗之類的原因,總之,檢方決定不提出更嚴重指控,毛波預計將被允許返回中國。
  • 美國大學教授因「為NASA工作期間隱瞞與中國關係」被捕
    日前,美國司法部又將一名美國大學教授作為目標,逮捕並指控後者在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研究期間「故意隱瞞他與中國學術和商業機構的關係」。8月24日,據美國CNBC網站報導,美國司法部當天指控53歲的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教授成正東(Zhengdong Cheng,音譯)涉嫌串謀、虛假陳述和電信欺詐。
  • 美「獵巫」行動全面開啟,半導體人才赴美「警鐘長鳴」?
    除了留學生禁令外,近些年,美國也正在以各種手段威逼利誘中國科學界專家和有影響力的人士赴美交流,釣魚執法,一旦中國專家到了美國就對其進行無端的調查和抓捕,欲達到從細分領域扼制中國科技產業崛起的目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 用冰竟然可以雕刻晶片!中國欲衝破美國晶片封鎖,力求彎道超車
    圖為光刻機製作晶片 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晶片製造問題難以解決是美國卡住我們脖子重要原因,而中國要跨過的這個「大坎」就是加快國產光刻機的研發
  • 天河二號超算,和英特爾「絕交」,嫁給造晶片的湖北教授
    我們超算「天河二號」幫美國英特爾打廣告,川普隔著屏幕笑出「嚕嚕嚕」,全網媒體吹國產超算多牛,多快,多帥。誰也不知中國超算靠美國晶片活著,華為也憋屈,能設計出海思,造不出光刻機,依賴美國晶片的天河二號後來怎麼樣了?
  • 美教授:美國不怕死人,比中國強
    導讀:近日,彭博社刊登了一篇令人震驚的文章,該文章的作者是美國的一位知名教授,他在文章寫道:新冠證明了美國比中國強,並且還具有很大的優勢。該教授是彭博社的專欄作家,也是梅森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為何美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如此糟糕,他卻說這證明了美國比中國更強大呢?他在文章中也詳細說明了他的原因了。疫情證明美國比中國強?
  • 美國為何頻頻與中國作對,打壓中國晶片
    蘋果M1晶片據觀察者網12月4日報導,蘋果以自產的蘋果M1晶片的臺積電5nm工藝來嘲笑我國仍然使用10/14nm技術的英特網,更是嘲諷中國在科技方面落後,拿中國與俄羅斯、法國、義大利等國家作比較,認為這些國家在晶片上都以失敗告終,含沙射影的「內涵」中國的科技也一定會失敗。如今蘋果用戶是數不勝數的。
  • 中國有三張牌可以跟美國打貿易戰,兩張「小王」,一張「大王」
    中國有三張牌可以跟美國打貿易戰,兩張「小王」,一張「大王」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0 15:07:22 貿易問題上中國其實不怕美國。
  • 誰有能力制約中國晶片的發展:除了美國外,還有日本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在晶片領域最有話語權的是美國,美國的晶片佔了全球50%以上的份額,很多的高端晶片產品,只有美國才有,同時製造晶片的設備,設計晶片的EDA,都是美國稱王。所以美國享有半導體霸權,能夠利用自己的地位,對其它國家的半導體進行打壓,而中國就是美國打壓對象之一。2018年的中興事件,2019年的華為事件,以及今年5月份的晶片禁令升級,再到近日傳出的再次升級,都是因為美國在晶片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話語權,全球知名的晶片廠商都依賴美國的技術,所以大家被逼聽美國的話。
  • 【中國網評】精準打擊外國企業,美經濟自由主義自毀長城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精準打擊,已經沒有絲毫顧忌。5月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讓這份針對中國企業的黑名單再次擴容。去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開啟中美貿易摩擦以來精準打擊中國企業的先河。此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科大訊飛等公司也被拉入實體清單。
  • 日美晶片摩擦啟示錄,美國故技重施,中國晶片如何突圍?
    早期,日本憑藉低價晶片對美國產業造成重大衝擊,美國以反傾銷、反投資、反併購等手段進行貿易保護,最高時對相關產品加收 100%關稅。因此本報告所指貿易摩擦是指電子行業層面的貿易摩擦,相關時間節點以 1985 年為界。
  • 我國晶片產業全力突圍,歐盟13國加碼:不行動,會被打擊
    據北京日報客戶端報導,日前中芯國際晶片被正式列入美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對此表示,正在積極與美方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得到公正、公平的對待。
  • 中國晶片之母:造出「中國芯」打破美國壟斷,當初差點放棄
    曾有美國科學家說過:「美國可以隨時關閉中國發電廠的發電機,讓他們再也打不開!」 美國的這份自信來自於對晶片的壟斷,而任何電子產品尤其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北鬥衛星、戰機和航母,一旦離開了晶片,等於廢鐵一堆,甚至可能被有心人操控調轉槍頭打向我們自己。
  • 北大教授說,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當年,因忙於國內事務,魯迅很少像金教授那樣有空兒去評論美國,但實際上,那時的美國也已經不白給了。魯迅去世以後,美國就更逮著機會大踏步前進,拳打歐洲納粹,腳踢東亞日本,直到最後被我們形容為「武裝到牙齒」,後面當然跟著為人熟知的那倆字兒:美帝。其實,用魯迅的話,美國也是「常為新」的,別的不敢說,至少在科技上絕對如此。
  • 美國晶片封鎖,除了我國技術提高,我們還能做什麼
    企圖通過打擊企業的發展甚至是摧毀企業,來保證自己國家的企業技術的絕對優勢,再以各種名目拿走尖端企業的技術。晶片行業發展需要加速在經過了中興遭到禁供晶片,又到了華為代工廠被斷,大家都已經知道我國晶片行業並不完善,主要還是依靠進口外國晶片。
  • 晶片再難,比兩彈一星還難?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兩者沒有可比性
    我們看到,美國宣布制裁中國企業,其中對頂尖手機製造商華為公司的打擊尤為甚大。美國近幾年為遏制中國的發展和壯大,已經在很多領域都對中國進行「制裁」。美國人的目的也是非常的顯而易見。同時,我們也知道,在美國政府宣布制裁以後,美國的手機晶片供應商就開始對華為禁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