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筆華醫話》可以訂閱!
此值新春佳節向我的親朋好友拜大年了!感謝一年來對我的工作生活的關心和支持!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工作順利,闔家幸福安康!
太陽主表身外藩 統攝榮衛總六經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江蘇省無錫市華源中醫養生堂
王曉雷主任
太陽主表,為一身之外藩,總六經而統榮衛。凡外因百病之襲人,必先於表。表氣壯,則衛固榮守,邪由何入!經曰:雖有大風苛毒,勿之能害是也。若表氣虛,則榮衛之氣不能御外,故邪得而乘之。經曰:虛邪不能獨傷人,必因身形之虛而後客之也。
衛,陽也。榮,陰也。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邪之害人,各從其類,故中風則衛受之,傷寒則榮受之。衛分受邪,則有汗為虛邪,桂枝證也。榮分受邪,則無汗為實邪,麻黃證也。榮衛俱受邪,均無汗,皆為實邪,大青龍證也。大綱三法,用之得當,其邪立解,用違其法,變病百出。緣風為百病之長,故以風中衛列為上篇,寒傷榮與風寒兩傷,列為中、下二篇。其條目俱詳於本篇之下,俾讀者開卷瞭然,有所遵循也。
筆者2014年之蘇州參加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會議期間與新老主委朱方石老師、黃煌老師合影留念。
本章主要討論太陽病的臨床表現,證候類型及其治療。
太陽,指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陽小腸經而言。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呲,上額,交頂,絡腦,下項,挾脊抵腰,絡腎屬膀胱。體現主人體一身之表。故以太陽命病,意在反映人體皮毛、腠理等淺表層受邪發病的特點。由於肺合皮毛,所以太陽病與手太陰經肺的病變,也就有密切的關係。
太陽病,是人體感受外邪,正邪交爭於人體淺表出現的病證,為外感病的初期。故《傷寒論》把太陽病列為六經證治的第一階段。
由於「表」是人體防衛病邪的第一道屏障,其衛外功能的強弱,決定於衛氣的盛衰和營衛的協調,故後世有「太陽統攝營衛,主一身之表,抗禦病邪侵襲,故為六經藩籬」之說。
筆者參加2018年世界中醫聯合會腎病專業委員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進行學術交流,和與會專家同仁合影留念。
張仲景把太陽病的基本特點概括為「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其病機是衛外不固,營衛不調,衛陽浮盛於外以抗邪,同時為風寒外邪鬱遏,並太陽經氣不利。由於病人的體質強弱不同,感受外邪有輕有重,其病情輕重有別,病理變化亦各有特點,所以太陽病本證有三種證候類型。其一,以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為基本表現。病機特點是營衛不調,衛強營弱,稱為太陽中風證。其二,以惡寒、無汗,脈浮緊為基本表現,病機特點是外邪屬表,衛陽被遏,營隂鬱滯。稱為太陽傷寒證。其三,是患表證日久,不得汗解,以發熱惡寒呈陣發性為表現特點的風寒表證,稱表鬱輕證。
太陽表證雖然比較輕淺,但若失治,或治不得法,甚或誤治,每致表邪不解又兼其它證候;或表證雖罷而出現新的病證,即出現各種各樣的兼變病證。《傷寒論》的太陽病篇有較多的內容論述兼變證。變證已不屬於太陽病,把其列於太陽病章,提示太陽病具有複雜多變的另一面,和仲景強調對表證早期正確治療的思想,值得認真體會。
某些病證的早期,可能出現一些類似太陽病的表現,而其實不是太陽病。如十棗湯證、瓜蒂散證等,稱其為太陽病類似證,應注意與太陽病相鑑別。
太陽病本證的治療原則是辛溫解表。太陽中風證治以解肌祛風、調和營衛。方用桂枝湯。太陽傷寒證治以辛溫發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黃湯。表鬱輕證治以辛溫小發其汗,方如桂枝麻黃各半湯。
太陽病兼證的治療原則是在主治方中隨證進行加減。對於變證則應根據變化了的病情,重新辨證,然後依證定法選方,即「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原文】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
【注】本條提出了太陽病的基本脈證作為太陽病的提綱。
【詞解】頭項強痛:即頭痛項強。強,音疆。強硬不柔和。項強,就是指項部拘急牽引不舒,並非頸項強直。吳人駒說:「項為太陽之專位,有所障礙,不得如常之柔和,是為強痛。」
惡寒:惡,音悟。討厭,憎恨。在此作畏、怕解。惡寒,即怕冷。
太陽主一身之表,功能固護於外。風寒之邪侵襲人體,體表受邪,則可出現太陽病。本條提出的脈浮,為外邪襲表,衛氣向外抗邪的一個外在反映,提示病位之表,正氣未虛。頭痛項強,乃沿太陽經脈循行部位出現強痛,為風寒外束,太陽經脈受邪,經氣運行受阻。惡寒,與脈浮、頭項強痛並間,為衛陽被寒邪鬱遏,不能溫煦分肉。諸證反映外邪侵襲,太陽經脈、人體之表受邪,致衛外不固,正邪交爭於淺表,故為太陽病的主要脈證。凡有太陽病者多包括以上脈証,堪為太陽病提綱。
太陽病往往惡寒與發熱並見,但有時在早期可能尚未發熱而只見惡寒,故《傷寒論》未把發熱列為太陽病的基本表現。
筆者與同學回訪母校北京中醫藥大學
【集注】
1、 滑壽曰:脈在肉上行,主表也。
2、方有執曰:表即皮膚,榮衛裡焉。故脈見尺寸俱浮,知病在太陽表也。項,頸後也。惡寒者,該風而言也。風寒初襲而鬱於表,不能再勝風寒之外忤,故畏惡之。
3、程應旄曰:太陽經之見證,莫確於頭痛、惡寒,故首揭之。
4、吳人駒曰:頭為三陽之通位,項為太陽之專位,有所障礙,不得如常之柔和,是為強痛。
5、徐大春說:「脈浮頭項強痛惡寒八字,為太陽一經受病之綱領,無論風寒溼熱,疫癘雜病,皆當仿此,以分經定位也。」
筆者為腫瘤患者把脈診病。
6、陸淵雷說:「惡寒既常與發熱俱,且傷寒以發熱為主證,則知經文惡寒二字,即含發熱在內。」
7、《金鑑》曰:太陽膀胱經也。太陽之為病,謂太陽膀胱經之所為病也。太陽主表,表統榮衛,風邪中衛,寒邪傷榮,均表病也。脈浮,表病脈也。頭項強痛惡寒,表病證也。太陽經脈,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連風府,故邪客其經,必令頭項強痛也。惡寒者,因風寒所傷,故惡之也。首揭此條,為太陽病之提綱。凡上、中、下三篇內稱太陽病者,皆指此脈證而言也。
【按】榮衛二者,皆胃中後天之谷氣所生。其氣之清者為榮,濁者為衛。衛即氣之剽悍者也,榮即血中之精粹者也。以其定位之體而言,則曰氣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則曰榮衛。榮行脈中,故屬於陰也;衛行脈外,故屬於陽也。然榮衛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腎中先天之一氣,故又皆以氣言,曰榮氣、衛氣也。
筆者與同學回訪母校北京中醫藥大學。
參加2015年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術年會(前排左二是筆者)
聯繫電話:18901516960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xiaoleiyisheng
本公眾平臺由王曉雷醫生管理,定期發表養生問題,健康知識。
王曉雷醫生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曾就任於北京朝陽醫院、解放軍總政機關門診部長期從事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腫瘤科門診,現任陝西省萬鎖中醫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江蘇省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乳房病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