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再獲一項科技大獎...

2020-12-22 中國科協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語出戚繼光《望闕臺》,這也許是對彭士祿院士一生「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最真實的寫照。

彭士祿院士

彭士祿,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因主持設計建造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等巨大貢獻,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第一完成人)、全國科學大會獎、"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榮譽狀、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11月9日,彭士祿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該獎項自1996年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

「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發起,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准,光華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管理,是我國工程科技界的一項重要獎項,旨在對工程科技和管理領域取得重要貢獻的中國工程師、科學家給予獎勵,激勵他們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包括「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光華工程科技獎」三個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

該獎於1996年首屆頒發,迄今已評選13屆,有不同工程學科的共304位科學家及1個團體獲獎。

一片丹心圖報國

海豐縣,取義於「南海物豐」,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不僅歷史悠久,更是一片紅色故土。

1925年,彭士祿出生於此,是我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次子。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1928年9月,海豐縣一片血雨腥風,母親被捕後英勇就義;不到一年,父親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彭士祿被先後送到20多戶百姓家裡寄養。

童年時期,他曾兩次被國民黨抓進監獄,受盡磨難。1940年,周恩來總理派人輾轉找到了15歲的彭士祿,一句「孩子啊,終於找到你了!」讓顛沛流離的彭士祿淚流滿面。

1940年底,彭士祿抵達革命聖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坎坷的童年經歷,磨鍊了他不怕艱險的性格。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彭士祿在莫斯科留學時的照片。資料圖

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訪問期間問彭士祿,「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優秀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願意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願意。」彭士祿堅定地說。

吃百家飯長大的彭士祿,忘不了幾十位「母親」對他的撫養,也忘不了父母為革命犧牲性命,這些都讓彭士祿堅定了「願將此生長報國」的信念!

甘做核動力領域「墾荒牛」

上世紀50年代,面對一些國家的核威脅,毛主席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做出來」的號召。

然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缺乏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麼樣!

但是,核潛艇技術極為複雜,全艇設備、儀器儀表等多達2600多項,近5萬臺件,電纜總長近百千米,管道總長30餘千米。作為核潛艇心臟的動力裝置,反應堆的研製更是難上加難。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在這種狀況下,彭士祿深知,需要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識。他帶領團隊惡補英語,經過兩年努力,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了解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工作中的第一艘核潛艇建設者。資料圖

為了核潛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須先建一個環境條件一模一樣的陸上模式堆進行模擬實驗。1965年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八千軍民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處。

彼時,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隱姓埋名,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成為了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74年8月1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加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命名其為「長徵一號」,舷號為「401」,被授予軍旗。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徵一號」。(圖片來源於網絡)

多年來,彭士祿被譽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墾荒牛。他還推進了我國核動力民用發展,開創了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為我國核電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力推我國第一座核電站採用壓水堆路線;負責我國第一座百萬幹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建造我國第一座商用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其設計標準、計算程序、研製能力等成功經驗,對我國後續核能核動力的設計和研發做出了突出貢獻......

樸實無華真性情

彭士祿個性質樸無華,做科研非常嚴謹,但性格卻舉手投足真性情!

他有一個綽號是「彭大膽」「彭拍板」,身邊的同事經常這樣稱呼他。

我國建造核潛艇的過程幾乎從零開始,科研團隊中有學化工的、有學物理的、還有學儀表的,大多數人不懂核,搞核潛艇全靠4個字:自教自學。

研究人員常常為一些工程問題陷入激烈爭論。因為時間太緊張,爭論不休的問題總是由彭士祿來拍板、籤字。

於是,「彭大膽」「彭拍板」的外號漸漸被人叫響。那是因為,彭士祿心裡牢牢地掌握著實驗數據,這是他大膽作決定的重要依據。

彭士祿在工作。資料圖

在彭士祿的朋友間,還流傳著「三個夫人」的趣事。

畢生摯愛的核動力事業,被彭士祿稱為「第一夫人」。

而「菸酒茶」則被彭士祿笑稱為「第二夫人」,夫人馬淑英被他稱為「第三夫人」。

對於彭士祿付出一生心血的核動力事業,夫人表示理解,笑著作出讓步,但調侃地說,自己應該在「三個夫人」中排「第二」。彭士祿則幸福地對相濡以沫多年的夫人作出了妥協。

由於彭士祿在核動力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社會上對他作出了「中國核動力之父」的讚譽,但彭士祿寧謝紛華甘淡泊,「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國家交給你的任務,對我來說,只有盡全力把它做好,沒有什麼'之父'之說。」

今天是彭老95歲的生日,祝福彭老生日快樂,幸福安康!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一心報國的「掃地僧」
    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在他長期秘密工作過的四川基地,許許多多的老同志都是他的「科技鐵粉」「迷弟迷妹」。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在糧食不夠、靠野菜充飢的年代裡,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第一艘核潛艇,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我國成功擊破了那些超級大國的核威脅、核訛詐、核封鎖,掌握了人類智慧最強的火焰。
  • 95歲潮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而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自1996年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此次彭士祿是第8位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的科學家。
  • 科學家|他是革命先烈之子,也是核動力專家——彭士祿
    在訂製核反應堆設備時,按常理,應先訂製一套陸上模式堆的設備,經過試驗完善後再訂製水下試驗設備,但彭士祿憑著自己學機械出身的經驗認為,原理已經弄得很清楚,經過陸上試驗後,設備上的小修小改一定會有,但不可能推倒重來,所以,完全可以同時訂製兩套設備。一套設備價格高昂,這是一個要承擔很大風險的決定,但僅憑這一個決定,就將造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時間提前了兩三年。有時,他也會拍錯板。
  • 我國核潛艇領域的頂尖人才,幼年時歷盡艱辛,彭士祿是核潛艇之父
    最近在人們眼中,貴族卻成為了諷刺的字眼,往往用來諷刺那些虛偽的人,不過今天要講的精神貴族不是貶義詞,他是對一個人的尊重,這個人就是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想到核潛艇的功臣,很多人可能先想到黃旭華,實際上彭士祿做的並不比他少。彭士祿的童年布滿了陰影,他的母親在他3歲時犧牲,父親也僅僅多陪伴了他一年,他為了生計,常常在街上流浪,好在國家發現了他,讓他得以上學。
  • 願將此生長報國——記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獲得者彭士祿...
    彭士祿畫像 郭紅松攝/光明圖片 彭士祿,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因主持設計建造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
  •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黃豔、餘國慶  題記: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
  • 我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早年坎坷,終成一代大國工匠!
    彭士祿早年父母雙亡,只剩他一人漂泊在外。在國家的找尋下,在留學之後,他就回到中國參與國家建設,也正是他早年不幸的經歷讓他練就了堅韌不拔的意志,這讓他在後來的工作中能夠耐得住寂寞,守住自己心中的信仰,最終在研究核潛艇三十年後聞名於世。在成名之前,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工作。
  • 他是革命家彭湃之子,他是一心科技報國的「掃地僧」
    他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核動力事業「墾荒牛」。他是革命家彭湃的兒子,是我國科技界最為深居簡出的「掃地僧」。他就是彭士祿。11月18日,在女兒的陪伴下,彭士祿幸福地度過了95歲生日。
  • 中國科技大獎揭曉,兩位粵籍科學家獲最高獎,核潛艇...
    其中,「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氣象預報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5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5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2項(含創新團隊1項),二等獎160項。
  • 核潛艇之父彭士祿,幼時父母犧牲,隱姓埋名30年,終成國之重器
    當時中國的核潛艇正處於起步階段,一無所有,正是彭士祿帶領著團隊從無到有,一步一步地創造了中國核潛艇事業上的奇蹟。上個世紀的工作環境非常的惡劣,彭士祿隱姓埋名幾十年,默默地為國家付出。到底什麼時候彭士祿這個名字才正式地出現在大眾眼前呢?
  • 四川省政協委員走進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研製基地:一本難得一見...
    12月1日,作為四川省政協科技委員會「委員讀書活動」的內容之一,數十位省政協委員和部分政協機關工作人員滿懷期待,走進了距離成都100多公裡外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軍工文化教育基地。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我國從事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和運行的唯一綜合性基地,被稱為「中國核動力工程的搖籃」。省政協委員此行參觀學習的基地,在一座大山深處,代號為909基地。
  • 彭士祿,不在國內院校畢業任教,卻是三所985校友,是何緣故?
    彭士祿,名字是不是很模陌生?近期光華工程獎,讓彭士祿名聲大噪。彭士祿院士獲得了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那麼不少朋友就問:彭士祿是哪個學校畢業的?清華?北大?哈工大?上交大?1958年回中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曾先後被任命為中國造船工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中國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中國核工業部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中國秦山二期核電站聯營公司首任董事長。
  • 致敬!和孩子說說共和國最閃亮的星
    她就是申紀蘭,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4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
  • 全球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俄1250米,美國600米,我國是多少?
    但是,由於國內軍事工業起步較晚,加上西方國家的技術壓力,我國海軍建設步伐相對緩慢,當時建造大型艦船的技術也難以突破。「放棄」這個詞在中華民族的字典裡是不存在的,走獨立發展的道路也是中國的一貫作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海軍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大批艦艇陸續下水服役,呈現「下餃子」的景象。航母和核潛艇是當今世界海軍的主要作戰利器。
  • 傳承〇九精神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滿功率50周年座談會召開
    傳承〇九精神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滿功率50周年座談會召開 2020-11-06 2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天氣預報奠基人分別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
    其中黃旭華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的創始人之一;曾慶存院士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與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他在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他們為中國核潛艇研製、數值天氣預報做出重要貢獻黃旭華院士於1924年2月24日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在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曾擔任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
  • TSUTAYA漫畫大獎頒獎典禮 漫畫「間諜過家家」獲大獎
    TSUTAYA漫畫大獎頒獎典禮 漫畫「間諜過家家」獲大獎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痴心不改,此生無悔
    ——黃旭華 編者按: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著名核潛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院士維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他增說:「我的一生屬於祖國」,但是對於家庭的愧疚,尤其是對一直擔憂自己的母親更是倍感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