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痴心不改,此生無悔

2020-12-17 澎湃新聞
騎驢找馬,沒有馬了,只有驢,那你只能騎驢上馬,如果連驢都沒有,那就邁開雙腿也得上路,絕不等待!——黃旭華 

編者按: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著名核潛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院士維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他增說:「我的一生屬於祖國」,但是對於家庭的愧疚,尤其是對一直擔憂自己的母親更是倍感歉意。下文整理自黃旭華先生在「開講啦」個人分享,內容來自《開講啦(科學家):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黃旭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2019年榮獲「共和國勳章」。

他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92 歲的黃旭華院士是《開講啦》開播四年以來最年長的一位開講嘉賓。作為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在當時技術缺乏和人才匱乏的情況下,他硬是「騎驢找馬」,攻堅克難,研製出核潛艇核心技術。為了確保國家機密不被洩露,他選擇隱姓埋名 30 年,為核潛艇事業無悔奉獻青春。

我們手上只有算盤和計算尺,算盤加計算尺,先打起來。為了計算的結果準確可信,我們只好分兩組同時進行,這兩組計算的結果必須一樣。如果你得5,我得8,不一樣,那麼不是你錯就是我錯,或者我們兩個都錯。怎麼辦?從頭再來!

毛澤東的憤怒

我們國家自行研製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最初是為了突破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的包圍、封鎖。為了早日掌握核潛艇的研製技術,我們國家曾經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援助。

△中國核潛艇的研製,最開始寄希望於蘇聯

1959年國慶十周年,赫魯雪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來到中國,我們國家政府再一次向他提出研製核潛艇的技術問題。赫魯雪夫在他的回憶錄上有這樣幾句話:

中國要研製核潛艇, 簡直是異想天開。 他傲慢地拒絕了中國的要求,說核潛艇技術複雜、 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

毛主席聽後非常氣憤, 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他巨大的手掌,說:「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幹!」

至此,我們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援助的夢想完全破滅。我們中國人走上了獨立自主研製核潛艇的道路。

從學醫到造船

我從小的志願是學醫,想當一名好醫生,繼承我的父母的意願——治病救人。我小學畢業的時候,正好「 七七事變」爆發, 沿海城市的學校大多被迫停辦了, 日軍攻佔長沙,西南大撤退開始。我徒步走了幾天的山路趕往已經搬遷到重慶的學校,一路都有日軍戰機的轟炸,有時要在山洞裡躲整整一天……

一股非常屈辱的怒火在我身上燃燒起來, 我想為什麼日本鬼子敢這麼猖狂, 想登陸就登陸, 想轟炸就轟炸? 為什麼我們中國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卻要四處逃難、妻離子散? 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土地, 我卻連一塊可以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都沒有? 什麼道理!

其實我知道, 這正是因為當時國家太弱了, 弱國就要受欺凌, 受宰割。那我該怎麼辦?我不學醫了, 我要學航空、 學造船, 要製造飛機, 保衛我們國家的藍天; 要製造軍艦,抵禦外國從海上進來侵略。權衡之下, 我進了上海交大造船系。 1958 年, 國防科委剛剛組建, 聶榮臻元帥就向中央呈報了關於開展研製飛彈核潛艇的請示報告,首批只有29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挑起了我們國家核潛艇的開拓任務。我有幸是29個人當中的一個,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的研製領域。

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舊雜誌裡翻出的設計圖,用玩具研究出的核潛艇

進了研製領域之後, 我們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低弱的問題, 對於我們來說更大的困難在於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一個也沒有。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手上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技術資料。

怎麼辦,

大家就從國外浩瀚的報刊雜誌裡找,尋找保密極高的核潛艇相關資料,我們用大海撈針的方式,把零零碎碎的資料經過分析、整理,匯總成為美國核潛艇的總體布局拼出了美國核潛艇的總體布局。

正好在這個時候,我們弄來了兩個美國「 華盛頓」 號飛彈核潛艇的兒童玩具模型, 我們高興極了, 多次把這兩個模型肢解, 拆了又裝, 裝了又拆。 我們發現美國這兩個模型同我們搜集到的資料基本上一樣, 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我們的信心。 沒有條件, 或者條件不具備, 怎麼辦?

我們的辦法叫作「 騎驢找馬」。 驢沒有馬跑得快, 但是沒有馬只有驢, 那你只能騎驢上路, 邊走邊找, 邊走邊創造條件。 如果連驢也沒有, 那就邁開雙腿也得上路, 絕不等待!

磅秤稱出來的核潛艇

以計算手段來說, 那個時候哪像今天啊, 別說一秒鐘計算多少億次的計算機,我們手上只有算盤和計算尺,算盤加計算尺,先打起來。 為了計算的結果準確可信,我們只好分兩組同時進行,這兩組計算的結果必須一樣。 如果你得5,我得8,不一樣,那麼不是你錯就是我錯, 或者我們兩個都錯。 怎麼辦?從頭再來。

潛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關係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別苛刻。我們沒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個「土辦法」——在船臺入口處擺了個磅秤,只要拿進船臺的不管是什麼都要過稱並記錄在案;同樣的,施工過程中拿出船臺的任何東西也要稱一稱……

幾年來天天如此,我同事稱之為「斤斤計較」。

極限深潛創歷史

△1988年初,404艇極限深潛成功後,62歲的黃旭華興奮飛奔……他成為了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作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新型號的潛水艇在研製最後階段, 交付海軍使用之前, 都必須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 深潛試驗是一個風險性很大、 考驗性很強的試驗。

一張撲克牌大小的面積要承受一噸多的海水壓力, 任何一條焊縫、 一條管道、一個閥門, 承受不起海水壓力, 都會造成艇廢人亡的後果。

美國有一艘王牌核潛艇,叫作「 長尾鯊」 號, 1963年在做一次深潛試驗的時候, 還不到 200 米就沉沒海底了, 160個官兵沒有一個人生還。 試乘人員擔心我們會像美國那樣一去不復返,思想波動較大,有個別人給家裡寫了信,說要出去執行任務,萬一回不來, 有這樣那樣未了的事情,請家裡代為料理,其實就是遺書。我們的設計留有足夠的安全係數, 實驗過程中我們規定的程序是一個深度、 一個深度慢慢下降。 10 米、 5 米、 2 米, 然後是 1米 1 米地往下探, 絕不蠻幹, 因此安全是有保證的。

既有充分的信心, 同時我也十分擔心, 擔心是不是還有什麼是超出我的知識範圍的,有沒有我還沒有認識到的潛在危險。 我們沒有經驗, 那麼怎麼辦? 我說我跟你們一道下去! 我下去,不僅可以穩定人心、 鼓舞士氣, 而更重要的是在整個深潛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 我可以協助艇上及時採取措施, 避免惡性事故的擴大。

我是總師, 我不僅要為這條艇負責, 更重要的是要為艇上 170 個試乘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

當這個深度儀的指針指向了極限深度的時候, 艇長說了, 各個崗位嚴格地把你們周邊的情況好好檢查一下。 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 我們艇開始上浮了, 一直上浮到 100 米這個安全深度時, 全艇突然間騷動起來, 跳躍、 握手、擁抱, 有些同志都哭了,大家非常激動。

試驗成功後,我寫了幾句詩:

花甲痴翁,智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30年隱姓埋名,此生無悔

大家都清楚, 世界上的高新尖端技術,尤其是核潛艇技術, 都被列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機密。 我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 領導再三向我們強調一定要確保國家的機密,不容許洩露你們的工作單位,要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當無名英雄。而且進了這個領域,就得準備幹一輩子。如果你犯了錯誤怎麼辦? 犯了錯誤也不能走,可以在裡面打掃衛生。

1958 年, 我從上海上調北京, 走前領導只告訴我: 你出差北京, 幫助工作。 我行李也沒有帶, 一到北京, 就被留住了。 從1958到1986年,我沒有回過一次海豐老家探望父母。

30年中,我和父母的聯繫只有一個海軍的信箱。父親去世,我也沒回家……他只曉得我在北京工作,從來不知道我在什麼單位,在幹什麼。

直到1987 年, 上海《文匯月刊》 有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長篇報告文學, 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 我把這份報告文學寄給我的母親。 這篇文章永遠只提「 黃總設計師」, 沒有具體的名字, 但是它提了黃總設計師的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我母親一看, 文章裡面所描述的黃總設計師, 就是 30 年沒有回過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不要家、 忘記了養育他的父母的不孝的三兒子——我在家排行老三。

雖然我母親一直深信她的兒子是大學生,不可能忘了養育他的父母,但是30年一直沒有回家, 她難免也有怨言。 我聽我的妹妹講, 我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這篇文章, 是滿臉淚水呀, 我母親終於自豪不已了。 她在痛心之餘也自豪,她把我的弟弟妹妹們, 還有她的子孫們召集過來, 只說了一句話:

「你們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知兒莫若母, 母親這句話傳到我的耳朵,我哭了。有人問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麼樣理解的? 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核潛艇陣線廣大員工嘔心瀝血、隱姓埋名,他們奉獻了一生最寶貴的年華, 還奉獻了終生。 如果要問他們這一生有何感想, 他們會自豪地說: 我這一生沒有虛度。 再問他們對此生有何評述, 那他們會說: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 此生屬於祖國、屬於事業、 屬於核潛艇, 此生無怨無悔!

勇往直前的中國力量

黃旭華院士如今已近92歲高齡,2016年年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黃老做客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現場,這是《開講啦》開播4年來最年長的演講者,主持人撒貝寧說這是他聽過的

最震撼、最讓人心情久久無法平靜的演講

,而老人說

這麼長的演講可能是這輩子最後一次了

△黃老先生受邀參加CCTV-1《開講啦》

今天我們國家的核潛艇,乃至我們國家的國防力量,已經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了。作為見證人,作為一個引領者,黃老今天和我們分享了國家從一窮二白、落後挨打的時期走到現在的艱難歷程。

撒貝寧說:「為了祖國的事業,30 年不能回家,而且父母怎麼問都不能告訴他們自己在哪兒,在幹什麼。他們這一代人為了祖國的國防,為了我們今天能夠享有安寧、和平,真的是付出了太多的代價。」

大家都愛說「脊梁式的人物」,之前我一直沒能深深體會,現在我終於感受到了,黃老他們就是我們中國的脊梁,是讓我們國家得以勇往直前的中國力量!

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

青絲化作白髮,依舊鐵馬冰河。

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推薦閱讀:

本書獲「國家廣電總局2017年(總第十四屆)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出版物」

相關焦點

  • 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隱身30年的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題: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隱身30年的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新華社記者陳芳、溫競華、董瑞豐國家的分量,在一個人心中能有多重?海邊出生的黃旭華,以造船系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成長由此起步。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製工程。一批人挑起開拓我國核潛艇的重任,黃旭華是其中之一。彼時,面對蘇聯的技術封鎖,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 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故事,大型話劇《深海》6月14日晚...
    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故事,大型話劇《深海》6月14日晚首演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6-14 該劇也是近期舉行的
  • 「中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30年:父親一直到死,只知道我的信箱號碼
    白髮蒼蒼的黃旭華用濃重的廣東普通話說: 「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志們,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這位老人正是我國的「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圖源:IC photo)50年代,核潛艇研製是國家最高機密。
  • 核潛艇之父彭士祿,幼時父母犧牲,隱姓埋名30年,終成國之重器
    不,精神的貴族應該是具備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最近幾年貴族這個字慢慢的成為了一種貶義詞,在過去的時候,貴族是那種有錢人的專屬名詞,但是最近幾年貴族反而成為一種諷刺至極的名詞了。諷刺那些表裡不一,虛榮至極的人。但是在這裡講的精神貴族並不是一個貶義詞,相反,它是一個人的評價,這個人就是中國的核潛艇之父彭士祿。
  • 眼科專家姚玉峰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送去光明——兩位道德...
    本報記者 江南2月6日一早,93歲的「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專程從武漢來到杭州,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中心,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的第一次複查。眼科主任姚玉峰為黃旭華檢查了視力和眼壓,複診的結果讓人倍感欣慰:左右眼視力均達到0.8+,眼壓也都正常。
  • 原創話劇《深海》北京上演 致敬「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深潛...
    11月20日至21日,以「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故事原型的大型話劇《深海》在北京上演。該劇以核潛艇深潛為敘事主軸,不僅展現了步步驚心的下潛情景,更以黃旭華內心世界為聚焦點,回溯了這位中國核潛艇的開創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隱名埋姓幾十載,為我國核潛艇研製、跨越式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以及他與母親、妻子深沉豐富而又複雜的情感世界。
  • 「黃金男孩」哈利波特,「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精忠報國」嶽飛...
    「黃金男孩」哈利波特,「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精忠報國」嶽飛,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2020-06-18 0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黃旭華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當「藍色巨鯨」奔向大海之際,在場的人無不熱血沸騰,他更是喜極而泣。  隱姓埋名,荒島求索,深海求證,他和他的同事們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護衛國土的「水下移動長城」。  青絲變為白髮,依舊鐵馬冰河。
  • 忠孝兩難全,黃旭華為核潛艇離家30年,中國科學精神值得尊敬!
    也是因為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中國才能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屹立在世界之林,巍峨不朽!?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便是如此,為了中國核事業,默默奮鬥30年,隱姓埋名,最終研發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核事業邁向更高的臺階。
  • 我國核潛艇領域的頂尖人才,幼年時歷盡艱辛,彭士祿是核潛艇之父
    最近在人們眼中,貴族卻成為了諷刺的字眼,往往用來諷刺那些虛偽的人,不過今天要講的精神貴族不是貶義詞,他是對一個人的尊重,這個人就是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想到核潛艇的功臣,很多人可能先想到黃旭華,實際上彭士祿做的並不比他少。彭士祿的童年布滿了陰影,他的母親在他3歲時犧牲,父親也僅僅多陪伴了他一年,他為了生計,常常在街上流浪,好在國家發現了他,讓他得以上學。
  • 粵籍院士黃旭華、曾慶存獲最高科技獎!看他們當年如何立志報國
    廣東省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數量統計10項由我省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的獲獎項目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隱姓埋名30年書寫報國情 這位老者就是93歲的黃旭華,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他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然而直至2014年2月份,黃旭華被央視評為「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首後,他的事跡才逐漸為人們所知。
  • 大海都知道——黃旭華和他設計的核潛艇的故事
    黃旭華告訴文匯記者。黃旭華在大會上的激情發言,激起了全場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當得知他為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建設隱姓埋名、30年沒有回老家時,很多同志的眼睛溼潤了。黃旭華走下講臺,鮐背之年的著名電影藝術家田華激動地對他說:「您看,我雙手都紅了,是為您鼓掌鼓的!」
  • 誓言無聲 「潛心」永恆——「中國核潛艇之父」的「深潛」人生
    黃旭華在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辦公室(11月23日攝)。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黃旭華30年隱姓埋名,60載風雨兼程,年逾九旬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秘,更負神聖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 國家最高科技獎|黃旭華 許身報國的「深潛」傳奇
    總書記請老人坐在自己身邊的暖心舉動,感動了全國人民,同時也讓大家記住了黃旭華這個名字。然而,曾經在近30年裡,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在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幹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如今,黃旭華身兼數職: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在業內,他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 為研製中國核潛艇,他三十年沒有回過家見父母,無名英雄感動中國
    黃旭華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蘇聯瞧不起中國,說中國想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緊接著,蘇聯撤走了全部援華專家,給中國留下許多半拉子工程。這讓我們充分意識到,國防工程不能假手於人,必須自己幹,否則說話都不硬氣。但是研製核潛艇的人才在哪裡?一個都沒有。
  • 我國黃旭華院士:少年離家白髮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國貢獻!
    我國就有這樣一位科學家,雖然從少年時就離開了家鄉,但是白髮蒼蒼的他,歸來時卻為我國的核潛艇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為了潛心研製我國的核潛艇,不僅隱形埋名30年,更是忍住了30多年未和家人見面,他就是我國核潛艇技術研製的關鍵人物黃旭華。提到這位老人,我們心中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天氣預報奠基人分別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
    恭喜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中黃旭華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製的創始人之一;曾慶存院士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國際數值與天氣預報奠基人之一,他在數值天氣預報和氣象衛星遙感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 黃旭華、王凱、武當高手...春晚上的湖北元素,錯過的趕緊回放!
    黃旭華亮相央視春晚寄語年輕人2月15日央視春晚現場,中國「核潛艇之父」、湖北省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黃旭華院士通過直播鏡頭,向全國觀眾問好。23時15分許,央視主持人康輝來到黃旭華院士身邊。他介紹說:「在我身邊是一位傑出的老人,是敬業奉獻模範,93歲高齡的黃旭華院士。」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潛心奉獻終不悔
    (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  黃旭華,1926年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田墘鎮。他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1994年5月,黃旭華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次)、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及成就獎等榮譽,2019年獲習近平總書記頒發的共和國勳章。
  • 誓言無聲 「潛心」永恆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黃旭華30年隱姓埋名,60載風雨兼程,年逾九旬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秘,更負神聖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30年隱姓埋名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製工程。大學造船系畢業、參與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的黃旭華,成為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