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離家是青絲滿布,歸來已是白髮蒼蒼。人們常說,世界上最大的遺憾就是到老也不能回到家鄉,落葉遲遲不能歸根。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我們中國人,普遍都有極強的愛國情懷,不管年輕的時候身在何處,到老了,也只想回到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回到自己的祖國,俗話說,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茅草屋。
我國就有這樣一位科學家,雖然從少年時就離開了家鄉,但是白髮蒼蒼的他,歸來時卻為我國的核潛艇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為了潛心研製我國的核潛艇,不僅隱形埋名30年,更是忍住了30多年未和家人見面,他就是我國核潛艇技術研製的關鍵人物黃旭華。提到這位老人,我們心中除了敬佩還是敬佩。眾所周知,在他們那個年代,我國的科技和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不過他們憑藉著一己之力,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其實,在他們研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為當時我國並沒有精準的測量儀和計算器,所以,他們常常要花費幾天幾夜的時間,只為算出一兩個數據。並且他們的衣食住行也僅僅只達到了溫飽的程度。不得不說,老一輩的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用10年的時間,就成功研製出了核潛艇,這個成就,不僅讓其他國家對我國刮目相看,更讓我國的核潛艇的事業,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有得必有失。黃旭華院士雖然成功研製出核潛艇,但是他陪伴家人的時間,卻是幾乎為零的。可以說,黃旭華院士為了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國家政府也像他們表示了感謝,並且給予了他們該有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