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黃旭華院士:少年離家白髮歸家,隱姓埋名30年為國貢獻!

2020-12-11 騎行人家常事

少小離家老大回,離家是青絲滿布,歸來已是白髮蒼蒼。人們常說,世界上最大的遺憾就是到老也不能回到家鄉,落葉遲遲不能歸根。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我們中國人,普遍都有極強的愛國情懷,不管年輕的時候身在何處,到老了,也只想回到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回到自己的祖國,俗話說,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茅草屋。

我國就有這樣一位科學家,雖然從少年時就離開了家鄉,但是白髮蒼蒼的他,歸來時卻為我國的核潛艇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為了潛心研製我國的核潛艇,不僅隱形埋名30年,更是忍住了30多年未和家人見面,他就是我國核潛艇技術研製的關鍵人物黃旭華。提到這位老人,我們心中除了敬佩還是敬佩。眾所周知,在他們那個年代,我國的科技和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不過他們憑藉著一己之力,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其實,在他們研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因為當時我國並沒有精準的測量儀和計算器,所以,他們常常要花費幾天幾夜的時間,只為算出一兩個數據。並且他們的衣食住行也僅僅只達到了溫飽的程度。不得不說,老一輩的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用10年的時間,就成功研製出了核潛艇,這個成就,不僅讓其他國家對我國刮目相看,更讓我國的核潛艇的事業,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有得必有失。黃旭華院士雖然成功研製出核潛艇,但是他陪伴家人的時間,卻是幾乎為零的。可以說,黃旭華院士為了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國家政府也像他們表示了感謝,並且給予了他們該有的榮譽。

相關焦點

  • 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隱身30年的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題: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隱身30年的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新華社記者陳芳、溫競華、董瑞豐國家的分量,在一個人心中能有多重?(小標題)「深潛」三十載,做隱姓埋名人一頭銀髮向後梳籠,整飭的西裝上搭著一條已經磨起球的素色圍巾,臉上掛著溫和的微笑。
  •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痴心不改,此生無悔
    ——黃旭華 編者按: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著名核潛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院士維核潛艇隱姓埋名30年,他增說:「我的一生屬於祖國」,但是對於家庭的愧疚,尤其是對一直擔憂自己的母親更是倍感歉意。
  • 粵籍院士黃旭華、曾慶存獲最高科技獎!看他們當年如何立志報國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黃旭華院士、曾慶存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廣東省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數量統計10項由我省單位或個人牽頭完成的獲獎項目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隱姓埋名30年書寫報國情
  • 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最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我國核潛艇的先驅者之一黃旭華院士和我國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院士。中國核潛艇先驅黃旭華:獻身核潛艇事業 無怨無悔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已九旬高齡的黃旭華院士是大家所熟知的功勳,他為我國核潛艇的從無到有、跨越發展、探索趕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黃旭華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當「藍色巨鯨」奔向大海之際,在場的人無不熱血沸騰,他更是喜極而泣。  隱姓埋名,荒島求索,深海求證,他和他的同事們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護衛國土的「水下移動長城」。  青絲變為白髮,依舊鐵馬冰河。
  • 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故事,大型話劇《深海》6月14日晚...
    該劇是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廣東省話劇院全新創排,講述黃旭華打造國之重器的故事。該劇也是近期舉行的2020年廣東省藝術院團演出季重點劇目。隱姓埋名三十載研發核潛艇黃旭華原籍廣東省揭陽市,出生於汕尾市,曾在汕頭市就讀中學。
  • 今夕最相思,此生最相守|黃旭華院士與李世英女士的神仙愛情
    在夫人李世英的支持下,黃旭華心無旁騖,數年如一日地進行科研,最終從零到一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年初,他還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團聚之後,黃旭華的家開始有了周末家庭晚會,他為妻子和孩子表演手提琴、口琴,用特別的方式詮釋對妻子和孩子的愛。在老科學家們戀愛的時代,很多情侶都沒有宏大的婚禮、昂貴的鑽戒,甚至會面臨如黃旭華、李世英一般的境遇——因為國奉獻而長期分別,無法保持聯繫,但他們依然攜手跨過了銀婚、金婚甚至鑽石婚。
  • 忠孝兩難全,黃旭華為核潛艇離家30年,中國科學精神值得尊敬!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便是如此,為了中國核事業,默默奮鬥30年,隱姓埋名,最終研發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核事業邁向更高的臺階。彼時中國科技落後,核潛艇這種頂尖技術的科學產物離我們似乎非常遙遠,對於它的研究,中國可謂是一片空白,毫無頭緒,就連核反應堆該怎樣安置都不知道。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潛心奉獻終不悔
    黃旭華院士在核潛艇建造現場留影。正是有了黃旭華和像他一樣的第一代核潛艇人,才使得中國擁有了「撐腰杆」的國之重器。  今天,已經95歲高齡的黃旭華,站在了象徵著我國科學技術最高榮譽的領獎臺上,其科學成就得到舉國認可。在他近百年的風雨人生中,什麼經歷讓他成為頂尖科學家,什麼精神支撐他為我國的核潛艇事業執著一生?  請看經濟日報記者對黃旭華院士的專訪。
  • 黃旭華之女口述:父親與母校交通大學的「校園故事」
    2020年1月,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交通大學1949屆造船工程系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繼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後,黃旭華院士獲得的又一項殊榮。
  • 許身深潛 科研報國——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
    為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一輩子,黃旭華將「驚濤駭浪」般的功勳「深潛」在人生大海中,終生報國不言悔。黃旭華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國核動力潛艇的研製史。他嘔心瀝血,畢生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開拓發展的精神令人動容;他鍥而不捨,為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跨越發展、不懈奮鬥的拼勁催人奮進。
  • 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 戰「疫...
    課程介紹:課程通過講述在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一大批逆行者們攻堅克難、逆流而上的勵志故事,勉勵廣大青年面臨困難時,做到堅韌不拔、從容不迫,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在8年的艱苦辦學中,學校培養出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共和國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勳,以及172位兩院院士。
  • 姚玉峰帶領團隊為黃旭華戰友義診檢查眼睛——續寫光明的故事
    姚玉峰帶領團隊為黃旭華戰友義診檢查眼睛——續寫光明的故事光明日報  作者:嚴紅楓 張玉玲  2018-12-31   光明日報記者 嚴紅楓 張玉玲  2017年11月17日,中船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院士和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這兩位道德模範相遇
  • 國家最高科技獎|黃旭華 許身報國的「深潛」傳奇
    黃旭華畢生致力於我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與發展,是我國核潛艇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先後擔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為我國海基核力量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中華兒女》雜誌2017年第24期,曾刊發《黃旭華 許身報國的「深潛」傳奇》一文,報導黃旭華「核潛艇」一樣的人生。今天,再發此文,致敬國之脊梁!
  • 「中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30年:父親一直到死,只知道我的信箱號碼
    93歲的黃旭華,把拐杖放在座椅邊,顫顫巍巍地走上金色大廳講臺。 這裡又叫第一廳,只用來接見外國元首,以及遞交國書的各國大使。白髮蒼蒼的黃旭華用濃重的廣東普通話說: 「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志們,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這位老人正是我國的「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圖源:IC photo)50年代,核潛艇研製是國家最高機密。
  • 以國之名,致敬這些獲得共和國勳章的國之脊梁!
    已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獲頒「共和國勳章」。這枚以「共和國」名義頒發、代表著最高榮譽的獎章,鍾南山受之無愧。「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為:張伯禮、張定宇、陳薇。
  • 眼科專家姚玉峰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送去光明——兩位道德...
    本報記者 江南2月6日一早,93歲的「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專程從武漢來到杭州,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中心,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的第一次複查。眼科主任姚玉峰為黃旭華檢查了視力和眼壓,複診的結果讓人倍感欣慰:左右眼視力均達到0.8+,眼壓也都正常。
  • 大海都知道——黃旭華和他設計的核潛艇的故事
    黃旭華告訴文匯記者。黃旭華在大會上的激情發言,激起了全場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當得知他為了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建設隱姓埋名、30年沒有回老家時,很多同志的眼睛溼潤了。黃旭華走下講臺,鮐背之年的著名電影藝術家田華激動地對他說:「您看,我雙手都紅了,是為您鼓掌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