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江南
2月6日一早,93歲的「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專程從武漢來到杭州,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中心,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的第一次複查。
眼科主任姚玉峰為黃旭華檢查了視力和眼壓,複診的結果讓人倍感欣慰:左右眼視力均達到0.8+,眼壓也都正常。
「黃老的視力恢復基本達到了年輕人的正常視力。」姚玉峰說,一個月前手術時,考慮到黃老的超高齡及白內障病史,預計恢復可能較慢。現在恢復得那麼好,說明手術很順利。
「把視力恢復好,我還能繼續為國家工作好多年呢。」黃旭華開心地笑了,「現在雖然不在科研一線,但我是年輕人的『啦啦隊』。」
黃旭華與姚玉峰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結緣,還要從幾個月前說起。
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1958年至今一直獻身祖國核潛艇事業,以身許國、隱姓埋名三十載,其間一次也沒有回過老家。姚玉峰教授成功主持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獨創的姚氏法角膜移植術,婉拒國外高薪毅然回國,20多年來經他手術復明的病人有近3萬名。當時,他們都作為全國道德模範代表,出席2017年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
會上,姚玉峰聽黃旭華院士的報告時注意到,老人戴著老花鏡,還用一個很大的放大鏡,一行一行地「掃」過講稿。
姚玉峰會後主動找到黃旭華詢問得知,黃旭華從45歲開始看東西就吃力,戴的老花鏡度數越來越高,還是看不清,只好加上放大鏡,一個字一個字地照。「問過好多醫生,都說以我現在的年齡還是不做手術為好。」黃旭華說。
90多歲超高齡、患了幾十年白內障,這個手術對醫生來說,風險、壓力非常大。但如果不做手術,幾乎不可能找到重新恢復視力的辦法。姚玉峰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醫療團隊,決定把這個壓力扛起來。
今年1月2日,黃旭華來到杭州。姚玉峰和團隊給老人做了全面檢查,「當時老人視力不到0.1,白內障呈棕褐色,再不治療很可能就會失明。」
隨後醫院組織全院大會診,準備了各種預案,盡一切可能降低手術損傷、避免併發症。比如麻醉環節,超高齡的老人,麻醉風險很大,最後確定局部麻醉的方案,確保病人安全。
1月4日上午,姚玉峰主刀進行手術,整個手術一氣呵成,全程只用了13分鐘。
術後次日,黃老視力已從術前的不到0.1,恢復至0.3,能看得清手機簡訊了;右眼術後第三天、左眼術後第二天,左右眼的視力分別都恢復到了0.6。
出院時,黃老向眼科中心贈送了12個字——「周到細緻,一絲不苟,萬無一失」。他說,這是周總理當年送給核潛艇研究團隊的。
姚玉峰說,黃老視力恢復後馬上想到「還可以繼續為國家工作好多年」,讓他深受震撼,「老一代科學家身上的報國情懷和獻身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也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