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有什麼區別

2020-12-10 西部文明播報

情勢變更是指合同訂立之後由於情勢發生變化,繼續履行會導致不公平的情況出現,因此進行變更的行為。情勢變更和顯失公平是兩個比較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有什麼區別的相關法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有什麼區別

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緊迫或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實施了對自己有明顯重大不利、對相對人明顯有利的民事行為所帶來的不公正結果。顯失公平作為對某種結果的價值判斷,反映的是當事人之間利益的不均衡。顯失公平規則與情勢變更原則均以顯失公平作為構成要件之一,此為聯繫之處。兩者區別如下:

1.引起的原因不同:顯失公平主要是主觀因素造成的,在訂立合同時,一方當事人的意思存在瑕疵;情勢變更主要由不可歸責於合同訂立當事人的客觀原因造成的,雙方當事人都無過錯。

2.當事人的心態不同:顯失公平是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輕率、無經驗而訂立合同,並努力希望達到結果的發生;情勢變更是當事人無法預見的,非當事人所追求。

3.評判基礎不同:顯失公平是合同效力的評判規則,以合同訂立時的情勢為基礎來認定合同內容是否顯失公平;情勢變更原則是合同履行階段的適用原則,以履行過程中出現了情勢的變更為基礎來判斷繼續履行合同是否會對當事人造成顯失公平的後果。

4.法律後果不同:出現顯失公平,一方當事人有權要求變更或撤銷合同,合同被撤銷後,自始無效;情勢變更將發生合同變更或解除,解除的效力一般不溯及既往。

二、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情事變更原則適用的條件如下:

1、須有情事變更的事實,所謂情事,泛指合同成立的基礎或環境的客觀情況;

2、情事變更鬚髮生在合同成立之後,合同履行制完畢之前;

3、須情事變更的發知生是不可歸責於當事人,即是由不可抗力、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果是由可歸責當事人,則應由當事人承擔風險或道違約責任,而不適用情事變更原則。

4、情事變更是當事人不可預見的;

5、須情事變更使履行合同顯失公平。

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總則》

第一百五十一條: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有什麼區別的相關法律規定。情勢變更和顯失公平之間的區別主要就體現在引起的原因不同、法律後果不同等情況。希望解答了大家的疑問。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可以諮詢律師。

來源:找法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重大誤解與欺詐顯失公平有什麼區別
    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都是合同可以撤銷的情形,因為它們都違背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當事人可以在合同訂立一年之內申請撤銷合同。那麼重大誤解與欺詐顯失公平有什麼區別?重大誤解包括哪幾種情形?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帶來相關內容的介紹,歡迎閱讀了解。
  • 顯失公平的構成要件有哪些?顯失公平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那麼顯失公平的構成要件是什麼呢?顯失公平的法律特徵有哪些?以下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當我們在籤訂合同後發現合同的當時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存在著經濟利益上的不平等,就會造成不公平的現象,即我們所說的顯失公平,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不對等的合同都是顯示公平的表現,顯示公平也是有其具體的構成要件的,他本身也有著很多法律特徵。
  • 合同履行中情勢變更如何理解,怎麼理解情勢變更?
    對於「情勢變更」,很多人可能覺得較為陌生,但日常工作生活中這一制度和我們息息相關。例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合同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履行,該如何處理,就可能涉及到「情勢變更」。那麼合同履行中情勢變更如何理解,怎麼理解情勢變更?
  • 談「典」說法 | 情勢變更的立法沿襲與法律適用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印發〈全國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法發〔1993〕第8號)中規定,由於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原因,作為合同基礎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非當事人所能預見的根本性變化,以致按原合同履行顯失公平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按情勢變更的原則變更或解除合同。
  • 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情勢變更,傻傻分不清?
    提到"不可抗力"你能想到什麼?不可抗力就是意外事件嗎?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又有什麼關係?情勢變更《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 合同成立後,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的,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
  • 調研集萃第3期 | 不可抗力還是情勢變更?——新冠肺炎疫情下合同...
    [8] 情勢變更之原則,謂為法律效力發生原因之法律要件(法律行為或其他法律事實)之基礎或環境之情勢,因不可歸屬於當事人之事由,致有非當時所得預料之變更,而使發生原有效力,顯有背於誠信原則(顯失公平)時,應認其法律效力有相當變更之規範。
  • 應景選讀:疫情不可抗力的司法認定及其與情勢變更的銜接
    該條規定的認定情勢變更的要件是:訂約基礎發生了重大變化,該重大變化發生於合同成立之後,該重大變化不可預見,該重大變化不屬於商業風險,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顯示公平。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顯然屬於重大變化,且不屬於商業風險,也是當事人不可預見的。因此,只要是某一合同在履行中遭遇到肺炎疫情,繼續履行對合同一方顯示公平的,則完全可能構成情勢變更,並引發重新協商或變更、解除合同等情勢變更的法律後果。
  • 嚴益州|| 論行政合同上的情勢變更——基於控權論立場
    該司法解釋第26條納入情勢變更制度,規定「合同成立以後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並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不過,最高人民法院特別強調,對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必須「必須正確理解、慎重適用。
  • 新冠疫情下,情勢變更原則適用指引(附法條+司解+公報案例)
    筆者專門整理我國關於情勢變更的相關規定,並予以簡述,以資參考。1什麼是情勢變更原則?2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之辨析從上述規定可知,情勢變更原則是發源於公平原則,目的是解決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的情形。情勢變更既不屬於不可抗力,也不屬於商業風險,是屬於介於不可抗力與商業風險之間的重大變化。
  • 仲裁機構「顯失公平」重
    單是在一家門戶網站上,就有超過6.7萬網民參與評論。在一項網絡調查中,也有94.6%的受訪者認為裁定「不合理,有違契約精神」。  如此一邊倒的輿情,難道裁判者事先沒有預判?有此裁定的法律依據又何在呢?相信這也是很多圍觀者想問的問題。不過,讀完報導不難發現,「買房後房價大漲」,其實並不是「裁定補償賣家44萬」的依據。這宗個案明顯是被「標題黨」了。
  • 稱演藝經紀合同顯失公平,藝人起訴撤銷合同被駁
    此外,李先生認為合同中關於其如單方違約需承擔5000萬元違約金的約定顯失公平,故將荔枝公司訴至法院,要求撤銷雙方籤訂的演藝經紀合同。海澱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了李先生的全部訴請。案情簡介原告李先生訴稱,雙方在未經平等協商的情況下簽訂格式合同,事後發現多處顯失公平。
  • 必考知識點:無效合同、可變更或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
    三、無效合同或者被撤銷合同的法律後果(了解即可)【真題練習】關於可變更或可撤銷合同的說法,正確的有( )A、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屬於可變更或可撤銷合同B、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為可撤銷合同C、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並不因當事人的放棄而消滅D、可撤銷合同被撤銷前取得的財產不需返還E、當事人請求變更的合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撤銷正確答案:AE【解析】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的合同有
  • 這裡有份指南請收好
    在當下這一特殊時期,我們原則上可以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可構成不可抗力,但是否構成情勢變更則需要根據個案進行判斷,下面進行具體講解:什麼是不可抗力?黎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 最高院案例:房地產建工領域,什麼情況能以不可抗力免責?
    劉貴擬開發的崑崙御苑開發項目為商業性開發,其中的廣場用地應屬商業開發的配套項目,規劃設計變更均需要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劉貴作為開發商應當具備了解擬開發土地規劃變更的經驗和能力,而政府部門的批覆是一種行政行為,並非臨時決定,不具備突發性,一定程度上可以預見,故政府審批行為不屬於不可抗力,即使政府規划行為對於劉貴開發房地產造成一定影響,也屬於正常的商業風險的範疇,劉貴以發生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為由主張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