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漢服寬衣大袖如廁要更衣?瀟灑飄逸冬天美麗「凍」人?

2021-01-19 老向沐浴國風

您好:

遇見便是緣分,我是老向,很高興在此與你邂逅!今天,我想跟您聊聊的,還是漢服哦:

很多人都不解,漢服寬衣大袖那麼麻煩,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其實,古人有條件的上廁所要更衣;

也有人納悶,漢服輕盈飄逸,冬天穿著豈不是美麗、凍人?這些答案,還待老向慢慢道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漢服」這個詞開始出現在我們眼前。尤其是最近幾年,真的是越來越火了。明星們如方文山、徐嬌等都在致力於弘揚漢服文化,網絡上大大小小的網紅也會穿著漢服吸引觀眾,而大街上也開始有小哥哥、小姐姐們穿起了漢朝、唐朝、明朝等各個朝代的漢服。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其實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著華美的衣裳。只是由於某些原因,它在明末清初時期被扼殺了,從此斷層300餘年。

以至於長久以來很多人都不了解漢服,有的把唐裝、旗袍當成我們華夏的傳統服飾,有的甚至是把漢服當成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就算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對漢服很好奇:古人穿漢服怎麼上廁所?不會沾到髒東西嗎?古人冬天穿什麼漢服?不冷嗎?

漢服寬袍大袖,古人怎麼上廁所?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聯想一下現代女性的長裙,除了捋起來還能咋辦呢?古代茅廁衛生條件肯定比現在差很多,髒與臭是必然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甚至有國君掉進廁所淹死的呢!畫面太美不敢想像!

當然,有條件的貴族人家當然會另想辦法,就是上一次廁所換一件衣服。所以,「更衣」一詞有時就是上廁所的意思。《資治通鑑》云:「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這裡是說孫權起來上廁所,魯肅追隨到屋簷下,而不是說孫權起來換衣服。

另外,漢服都寬袍大袖其實是大多數人的一個誤解。一來古人也要工作還要打仗,他們也會嫌麻煩,所以漢服也有窄袖貼身的,比如短褐、圓領袍、飛魚服。二來寬袍大袖很費布料的,這對於貧苦大眾來說也是奢侈,所以不敢想這些花裡胡哨的。

漢服瀟灑飄逸,冬天美麗凍人?

因為寬袍大袖是漢服的一個基本特徵,加上很多漢服布料比較薄,所以很多漢服看起來瀟灑飄逸,穿起來自帶仙氣。這就讓人困惑了,那麼古人冬天穿什麼呢?漢服雖美,但也凍人啊!

古時候沒有全球變暖,所以冬天是比現在還要冷的。現在我們流行穿羽絨服,而古代則可以穿棉襖,而這也是明朝以後的事情了,因為明朝開始我們才有棉花。此外,我們還會聽說貂皮大衣、狐皮大衣、羊皮大衣這些詞,是的,古代特別是北方有條件的可以用動物的皮毛來做衣裳,即裘衣。

說到裘衣,就不由得想起《西遊記》裡的這一段:話說孫悟空保護唐僧打死了擋道的老虎後,便把它的皮剝了。晚上唐僧便用這虎皮一針一線地為猴子縫製了一件虎皮裙,又好看又溫暖,讓孫猴子好生感動啊!上竄下跳地別提多開心了!現在想起來,真是滿滿的兒時回憶。

此外,古代還有鬥篷、披風等外衣來禦寒。披風,主要流行於明代,與宋朝的褙子很相似。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云:「褙子,即今之披風也」。而鬥篷則主要流行於清朝,據說源自鬥笠、蓑衣。比如《紅樓夢》中的這張經典劇照裡,賈母、林黛玉等人披著的便是鬥篷。

襖裙,最適合冬天穿的漢服

襖裙,即上襖下裙,明清時流行,不過現在說的都是明制的。既然是襖,那肯定比較厚是吧,所以襖裙在明朝時期就是冬季禦寒的衣裳。至於我們經常看到的單層、很薄的那種,其實是衫不是襖。上襖通常是琵琶袖,袖口收緊,所以可以裝很多物件。下裙則通常是馬面裙、褶裙。

不得不提的是,這種漢服很容易被當成韓服赤古裡裙。其實也難怪,畢竟韓服就是從明朝學去的,今天看起來也很相似。只是漢服斷層了,而韓服卻一直在傳承,所以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來。

相關焦點

  • 仙氣飄逸的大袖衫是什麼呢?是漢服嗎?
    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有沒有聽說過大袖衫這樣的一類服飾呢?其實,之前人們都認為大袖衫不算是漢服的。後來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才逐漸的正視了大袖衫。 那麼,大袖衫到底是什麼呢?大袖衫是整套漢服嗎?相信許多小萌新們都有很大的疑問吧!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古代的「更衣」與如廁到底有何關聯?為啥用「更衣」做如廁的代稱
    解手與如廁由此產生了聯繫。 更衣一詞卻與以上三種有所不同,它歷史更加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漢代。那麼,更衣究竟是怎樣與如廁關聯在一起的呢? 這樣一來,更追求生活質量的上層人士便都會在如廁後更換衣物,來滿足衛生需要。 此後,更衣便發展新義,不再僅僅指代更換衣物,而是擴展為了如廁的雅稱。在《資治通鑑》中,有"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一句正式使用了更衣做如廁代稱。《傷寒論》與《水滸傳》等也提及了更衣這一用法。
  • 漢服不僅有寬袍大袖,也有著些十分簡約的款式,日常又自然
    在一些不是特別了解漢服的人心目中,漢服大部分都像是古裝電視劇中的衣服一樣,有著長長的衣擺和寬大的衣袖,穿起來非常不方便,不適合日常穿著。其實漢服並不是只有寬袍大袖,也有許多比較簡約方便的款式,非常適合日常穿著。接下來我們就要分享幾套設計簡約的漢服,幫你改變你對漢服的傳統印象。
  • 漢服大袖衫實力貌美,仙氣飄逸,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想必許多許多同袍剛「入坑」時都曾被仙氣飄逸的大袖衫迷住過吧。那麼漢服中仙氣飄逸的大袖衫到底是什麼來頭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下大袖衫的前世今生。它代替了外套的存在,薄薄的質地不僅仙氣飄逸,而且還可以露出女子豐盈的體態和白皙的手臂。到了中晚唐的時候,服裝寬大的現象更加的明顯。女子的大袖,袖寬一般都達到了四尺以上。那個時候的貴族女子,把它當做一種禮服在參加重要的場合時穿著。因為穿著的時候頭上會搭配著金釵步搖,所以又叫做「花釵大袖」。大袖衫的穿著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宋明時期都皆有出土。
  • 風格仙氣又高級的漢服套裝,滿滿的飄逸氣息,做個精緻的小仙女
    很多女生小時候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看著劇中的女演員穿著華麗飄逸的古裝都感到非常羨慕吧。現如今漢服復興的浪潮逐漸高漲,人們都說是因為小時候披著被子的一代人長大了。漢服確實可以滿足我們小時候的夢想,讓我們體會到古典的韻味,如果你也喜歡仙氣飄逸的服裝風格的話,接下來這四套漢服你一定會喜歡,每一套都仙氣十足,讓你做個精緻的小仙女。說起仙氣,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齊胸衫裙,因為齊胸衫裙是超高腰的款式,而且大部分齊胸衫裙的面料都是比較輕薄的雪紡或者是紗質面料,穿在身上飄逸感會更加強烈一些。
  • 漢服簡介
    漢服簡介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
  • 漢服坑入門級款式,飄逸又精緻的齊胸套裝,是你喜歡的款式嗎
    很多人都是因為齊胸衫裙了解漢服,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購買的第一套漢服都是齊胸衫裙,因為齊胸衫裙對於穿著者的身材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而且相對於其他形制或者是款式來說,齊胸的價格要更加便宜一些,比較適合學生黨。其實齊胸衫裙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風格飄逸仙氣,能夠讓你瞬間化身小仙女。
  • 漢服不只有繡花裝飾,印花漢服同樣精緻,風格清新又飄逸
    這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重工刺繡的漢服非常華麗,穿在身上也能將人襯託得更加大氣。其實漢服裝飾中並不是只有繡花一種,帶有印花圖案的漢服同樣十分精緻,而且風格還會格外飄逸。LOOK1秋天我們總是會見到漫天的楓葉,所以說看到楓葉紅我們就知道秋天到了,這套漢服整體就是以楓葉紅作為主色調。
  • 不識漢服美?一文教你讀懂漢服之美
    在海外,當人們讚嘆韓國人的韓服雍容華貴、日本人的和服美麗端莊時,許多中國人都不知道,韓服只是明朝漢族的一種禮服,而和服只是幾款唐朝漢服而已。    漢服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
  • 更衣-雲想衣裳花想容中國傳統服飾-漢服
    更衣-漢服更衣-漢服「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核心,它的理念和人生理想追求體現在漢服的設計中,表徵了漢服的深層意蘊和外在形式的審美。漢服的色彩不僅能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而且還能集中反映其文化內涵,具有較強的象徵性。漢服自出現以來,其在色彩使用上便有著明確的規定,反映古代人對自然色彩親近的理念,漢服「五色」與中國的陰陽五行有著重要的關聯,人們使人的自然行為與世間萬物運行規律保持協調,體現漢服的審美意蘊。
  • 透過漢服看女性地位演變,談明朝漢服為何偏保守
    此時的服飾寬大飄逸,絲綢的出現使得漢服變得十分輕盈,寬袖大裙擺的衣型襯託出人的瀟灑之風,漢朝的裙擺之長便是它的一大特色,裙擺可以伸展幾米。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漢服遺俗於漢朝,這個時期的服裝更顯飄逸俊雅之風。寬衣博帶的衣飾風格是社會中所流行的衣服樣式。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混亂局勢,社會的管控程度放鬆,社會風氣開放,使得人們不願受到拘束。 這種局面的影響也反應到了人們的服飾文化特點上。
  • 不要沉迷明制漢服了,宋制也要擁有姓名,這麼仙氣的衣服你喜歡嗎
    漢服復興的浪潮雖然越來越大,但是因為現在是冬天,溫度比較低,所以我們見到的大部分漢服或者漢元素都是明制,因為明制漢服衣服面料厚實放量也大,穿在身上更加保暖。但是一整個冬天只穿明制難免會有一點膩,所以我們可以試著換一下口味,嘗試一下更加仙氣的宋制漢服。
  • 盤點不同朝代漢服特點:秦漢曲裾繁瑣,魏晉寬衫飄逸,你喜歡哪種
    現如今,漢服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潮流。似乎人人都想要去了解漢服,去接觸漢服。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漢服的知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懂的哦!相信大家也早已經見識到了唐朝服飾和明朝服飾。那麼,漢服分為哪幾個朝代的呢?這個問題大家應該首先就要弄清楚吧!
  • 從南宋出土的大袖女裝特點分析南宋女裝服飾的變遷
    為羅制,領、襟、袖緣及下擺緣都縫花邊一道[2],黃昇的 5 件廣袖袍均吻合大袖形制的典型特徵。  福州北郊茶園村宋墓出土男女服飾400 餘件,該墓出土的"金黃色平紋廣袖袍"的形制特徵與大袖相同,直領對襟、袖口疏闊、衣身前短後長,落差顯著,前衣身下擺平直,後衣身下擺翻轉呈尖角狀,衣身兩側有開叉,素紗質地,輕盈飄逸[3]。
  • 俏皮又活潑的淺橘色系漢服,滿滿的少女氣息,減齡又精緻
    淺橘色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顏色,這個顏色風格比較活潑俏皮,穿在人的身上可以給人一種十分青春可愛的感覺。相對於亮橘色來說,淺橘色要更加百搭一些,因為前者帶有一點螢光感,不適合黃黑皮的女生,但是淺橘色就沒有這種問題。許多淺橘色的漢服風格都十分可愛,減齡效果也非常好。
  • 不同朝代的漢服,魏晉飄逸,唐制富有詩意,宋制含蓄,明制優雅
    ,而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執政者也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漢服相對日本的和服而言歷史更為悠久;漢服相較於和服的寬大、優雅而言,穿上漢服的女子則更顯優雅飄逸盡顯中華禮儀之邦的韻味。那麼,不同朝代的漢服又有什麼不同呢?
  • 穿上漢服可以有多仙氣?看看這就知道了!
    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現在隨著漢服的逐漸興起,很多人喜歡漢服的原因也從原來的宣揚傳統文化變成了對於美的追求。其實歸根結底,漢服也只是一套衣服,很多人喜歡它都是因為它足夠仙氣,能夠滿足我們從小的古裝情結,圓我們的女主夢。
  • 一文教你讀懂漢服之美
    在海外,當人們讚嘆韓國人的韓服雍容華貴、日本人的和服美麗端莊時,許多中國人都不知道,韓服只是明朝漢族的一種禮服,而和服只是幾款唐朝漢服而已。    漢服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
  • 漢服是指中國傳統服飾嗎?
    什麼是漢服?服飾史學家黃強教授介紹,漢服在古代典籍中已經出現,指中國傳統服飾。「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也就是說漢服始於黃帝堯舜。此後從夏商周時期,到魏晉南北朝,以及後來的滿清,每個朝代都有各自時代的特點。 比如秦漢「深衣」,意思為使身體深藏不露,上為衣,下為裳,既合二為一,又保持一分為二的界限。特點是交領(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寬身大袖。
  • 紅樓夢「如廁」記錄:賈寶玉隨地小解,賈元春為什麼回家就更衣?
    比方「如廁」問題,並不能體現出高低貴賤之分。(第五十四回)寶玉便走過山石之後去站著撩衣,麝月秋紋皆站住背過臉去,口內笑說:「蹲下再解小衣,仔細風吹了肚子。」後面兩個小丫頭子知是小解,忙先出去茶房預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