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遇見便是緣分,我是老向,很高興在此與你邂逅!今天,我想跟您聊聊的,還是漢服哦:
很多人都不解,漢服寬衣大袖那麼麻煩,古人是怎麼上廁所的?其實,古人有條件的上廁所要更衣;
也有人納悶,漢服輕盈飄逸,冬天穿著豈不是美麗、凍人?這些答案,還待老向慢慢道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漢服」這個詞開始出現在我們眼前。尤其是最近幾年,真的是越來越火了。明星們如方文山、徐嬌等都在致力於弘揚漢服文化,網絡上大大小小的網紅也會穿著漢服吸引觀眾,而大街上也開始有小哥哥、小姐姐們穿起了漢朝、唐朝、明朝等各個朝代的漢服。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其實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著華美的衣裳。只是由於某些原因,它在明末清初時期被扼殺了,從此斷層300餘年。
以至於長久以來很多人都不了解漢服,有的把唐裝、旗袍當成我們華夏的傳統服飾,有的甚至是把漢服當成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就算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對漢服很好奇:古人穿漢服怎麼上廁所?不會沾到髒東西嗎?古人冬天穿什麼漢服?不冷嗎?
漢服寬袍大袖,古人怎麼上廁所?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聯想一下現代女性的長裙,除了捋起來還能咋辦呢?古代茅廁衛生條件肯定比現在差很多,髒與臭是必然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甚至有國君掉進廁所淹死的呢!畫面太美不敢想像!
當然,有條件的貴族人家當然會另想辦法,就是上一次廁所換一件衣服。所以,「更衣」一詞有時就是上廁所的意思。《資治通鑑》云:「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這裡是說孫權起來上廁所,魯肅追隨到屋簷下,而不是說孫權起來換衣服。
另外,漢服都寬袍大袖其實是大多數人的一個誤解。一來古人也要工作還要打仗,他們也會嫌麻煩,所以漢服也有窄袖貼身的,比如短褐、圓領袍、飛魚服。二來寬袍大袖很費布料的,這對於貧苦大眾來說也是奢侈,所以不敢想這些花裡胡哨的。
漢服瀟灑飄逸,冬天美麗凍人?
因為寬袍大袖是漢服的一個基本特徵,加上很多漢服布料比較薄,所以很多漢服看起來瀟灑飄逸,穿起來自帶仙氣。這就讓人困惑了,那麼古人冬天穿什麼呢?漢服雖美,但也凍人啊!
古時候沒有全球變暖,所以冬天是比現在還要冷的。現在我們流行穿羽絨服,而古代則可以穿棉襖,而這也是明朝以後的事情了,因為明朝開始我們才有棉花。此外,我們還會聽說貂皮大衣、狐皮大衣、羊皮大衣這些詞,是的,古代特別是北方有條件的可以用動物的皮毛來做衣裳,即裘衣。
說到裘衣,就不由得想起《西遊記》裡的這一段:話說孫悟空保護唐僧打死了擋道的老虎後,便把它的皮剝了。晚上唐僧便用這虎皮一針一線地為猴子縫製了一件虎皮裙,又好看又溫暖,讓孫猴子好生感動啊!上竄下跳地別提多開心了!現在想起來,真是滿滿的兒時回憶。
此外,古代還有鬥篷、披風等外衣來禦寒。披風,主要流行於明代,與宋朝的褙子很相似。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云:「褙子,即今之披風也」。而鬥篷則主要流行於清朝,據說源自鬥笠、蓑衣。比如《紅樓夢》中的這張經典劇照裡,賈母、林黛玉等人披著的便是鬥篷。
襖裙,最適合冬天穿的漢服
襖裙,即上襖下裙,明清時流行,不過現在說的都是明制的。既然是襖,那肯定比較厚是吧,所以襖裙在明朝時期就是冬季禦寒的衣裳。至於我們經常看到的單層、很薄的那種,其實是衫不是襖。上襖通常是琵琶袖,袖口收緊,所以可以裝很多物件。下裙則通常是馬面裙、褶裙。
不得不提的是,這種漢服很容易被當成韓服赤古裡裙。其實也難怪,畢竟韓服就是從明朝學去的,今天看起來也很相似。只是漢服斷層了,而韓服卻一直在傳承,所以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