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男孩」挑戰騎行 50多歲的門外漢6天騎近800公裡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50多歲的門外漢6天騎近800公裡

  4位武漢「老男孩」挑戰環海南島騎行

  王蘇、黎少川、畢凱軍、付國祥,這幾位曾經就讀於武昌實驗中學的同學,上周相約海南,6天近800公裡,完成了環海南島的騎行。

  4位門外漢的衝動之旅

  54歲的王蘇和運動達人扯不上什麼關係。他是武漢烽火通信的一名軟體工程師,與自行車的關係,也是二三十年前騎車上下班的事了。這回去海南,主要是受了同學微信群的「蠱惑」。

  如今在廣州工作的黎少川,以及在深圳的畢凱軍、付國祥情況也差不多,他們雖然也有人跑過半程馬拉松,但對長距離騎自行車環遊來說,都是門外漢。幾個月前,武昌實驗中學81屆同學的聊天群裡,發起倡議騎行環海南島,他們一聽就心動了。

  原本報名參加的人不少,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陸續有人放棄。雪上加霜的是,活動發起人和組織者,在臨近出發時刻,也因嚴重的支氣管炎而不得不臨時退出,最後只剩下他們4人。怎麼辦?出發吧!

  6天770公裡的騎行

  在當地騎行俱樂部租下自行車,一行4人踏上環海南島騎行之旅。路線是從海口出發,向東順時針騎行至三亞,再從三亞向西沿海岸線繞行回海口。

  經過商量後,大家決定在6天裡完成全程770公裡的騎行。折合下來,相當於每天要騎行約130公裡,以騎6小時計算,時速要在21公裡以上。

  這個速度聽起來不算快。但22公裡的時速,已經相當於有一定基礎的普通自行車愛好者的水平。若是考慮到每天都要騎100公裡以上,加上他們都是50多歲的大叔,強度之大可想而知。

  一邊輕快騎行,一邊享受沿途風景,對他們來說成了一種奢望。真實情況是,途經三亞天涯海角,幾乎成了他們一路上僅有的安心瀏覽過的景點。「每天就是:騎在路上時,大家連天都不聊,所有力氣都用來踩單車。一個小時騎上20多公裡,然後找個打尖的地方歇5到10分鐘,接著繼續趕路。」

  辛苦的同時,這幫武漢老男孩也是幸運的,用王蘇的話講,「人品還是很不錯的」。一路上他們沒出任何意外,車輛也沒出現故障。加上畢凱軍、付國祥的夫人這次也到了海南,自駕車前後幫忙搬運行李、安排食宿,解決了後勤問題。6天之後,他們如願完成了這次超越自我的挑戰之旅。

  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戰

  王蘇自嘲,他是4個人中最沒有經驗的:自行車大了,騎行姿勢也不標準,時間長了夠著累;不知道要準備手機架,沒法用導航軟體,只能悶頭趕路;準備了風衣,下雨時倒是用上了,結果騎車逆風兜滿了風,還不如不穿。

  對王蘇而言,這趟旅程更像是一次挑戰。「第一天下來,我就有反應了,渾身酸疼,之後都在堅持。尤其是山路,當其他人都騎過了山頂,就你一個人留在山底,那感覺簡直叫絕望。」幾天裡,王蘇想了各種辦法自我暗示:嚴厲批評自己的臀部,怎麼總是喊疼,這點苦都吃不了;或者激勵自己的胳膊,雖然有些酸,但比昨天又有了進步……原本已經訂好機票,準備半路從三亞直接飛回武漢的他,終於全程堅持了下來。

  「雖然路途艱苦,收穫還是挺大的。」王蘇表示,他不是運動達人,更不是什麼專業選手,他只跟作為普通人的自己比,完成環島騎行後,那種超越自我的感覺很棒。

  他和黎少川、畢凱軍、付國祥們商量著,找時間約上其他同學朋友,下一次可以考慮試試環臺灣騎行了。

  記者陳開 通訊員彭慶武

相關焦點

  • 老男孩騎行川藏線:DAY24,幸福拉薩歡迎您
    今天早晨5點從松多出發,晚上7點到達拉薩,騎行180公裡。
  • 他踩著共享單車為社區居民跑腿,50多天騎行500多公裡
    「19日,居民一個電話,武昌城管下沉隊員程志清騎上共享單車,趕到居民家後,聯繫車輛將居民送醫,所幸,居民只是普通感冒發燒。今年56歲的程志清,現在被戶部巷社區居民們親切的叫做程師傅。他是中華路街戶部巷管委會主任,也是一名下沉社區堅守一線防疫工作50多天的城管隊員。
  • 《行疆》:134天騎一萬公裡拍50集紀錄片,23歲小夥的「詩和遠方」
    134天,10248公裡,一個人的畢業旅行,深入邊陲異域,單車丈量這生息之地。」——《行疆》序語體育有著能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小編說過無數次並且深信不疑的話。今天,小編繼續向大家介紹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暨國際體育電影電視聯盟全球總決賽(北京站)的徵集作品,這次是一個23歲小夥子134天騎行一萬公裡的故事。
  • 19歲小夥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24天千裡走單騎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 95後女醫生騎行300公裡回武漢:我在,村民會安心
    &nbsp&nbsp她從荊州市公安縣農村&nbsp&nbsp&nbsp&nbsp騎行輾轉近300公裡回漢上班&nbsp&nbsp&nbsp&nbsp用時4天,一路經歷困難危險&nbsp&nbsp&nbsp&nbsp最終平安到達&
  • 那個4天3夜騎行300多公裡,趕赴武漢抗疫的女醫生現在怎麼樣了?
    突然爆發的疫情讓她焦急萬分,因為自己所在科室一共就兩人,她不在的話,就只有50多歲的同事一個人頂著,肯定無法堅持,想到這裡,她便打定主意趕回去幫忙。可當時武漢已經封城,公共運輸全部停運,村子裡也沒有車肯去武漢,面對這樣的局面,甘如意只能把希望放在家中唯一的一輛破舊自行車上。
  • 4天3夜騎行300公裡回武漢 她的故事再次令人淚奔
    爸爸不放心,陪她到騎行到縣城,借宿在親戚家。 在荊州火車站,好心的小店老闆幫她找到落腳的地方。 在潛江入城的卡口,警察看了她的通行證和返崗證明很吃驚,得知她是騎車過來的,他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厲害了,小姑娘!」 2月3號下午6點,她看到了熟悉的金口街。「4天3夜!300公裡!我終於回來了!」
  • 19歲小夥李治亨騎行2300公裡上大學 24天從四川到浙江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  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  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 4天3夜!騎行300多公裡,95後女醫生趕回武漢上班,網友感動
    近日,就發現了這樣一件感動人心的溫暖之事:有位95後女醫生騎自行車從荊州趕到武漢,花了4天3夜,騎行了300多公裡,為的就是要去一線上班幫助病人。這樣的堅韌和無私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讓無數網友為這位白衣天使的行為而感動。
  • 柘榮鴛鴦頭,兩天380多公裡騎行,一天6次補胎,翻山越嶺挑戰極限
    作者|騎樂無窮柘榮鴛鴦頭高山草場離溫州市區170多公裡,但若途經泰順泗溪廊橋就有200多公裡,而且仕陽到柘榮的35公裡都是崎嶇不平的石子路。經仕陽進入柘榮境內後,騎行的艱難險阻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不僅僅是路面坑坑窪窪,沒完沒了的上坡下坡耗盡了我們的力氣,過多的石子堆積騎上自行車很容易摔倒,就連騎行高手存要也是難以倖免。
  • 79天環中國騎行近4萬公裡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實習生 陳寶仁)從鄭州出發,歷時79天,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裡,環中國邊境,打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我非常喜歡摩託車騎行,這段旅程對我來講特別有意義。」8月20日,石慶方回憶起剛結束不久的環中國騎行之旅,感慨萬千。
  • 一場讓你樂在騎中的200公裡環島騎行,你HOLD住了嗎?
    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以及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共800多位騎友參加,年齡最大的騎友已經86歲。半程挑戰組(100公裡,環島半圈)▼騎行途中設置了補給站和打卡點騎友們在此休息、補充能量、交談騎行體會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畫面▼
  • 圖文:高級工程師3年騎行12500公裡
    他說,騎行不僅強健了體魄,鍛鍊了意志,也認識了很多朋友,「50多歲的年紀還很年輕,還可以一直騎行下去」。          熱愛騎行的掛職副縣長         見到52歲的許德勝,他頭戴騎行帽,身穿騎行服,一輛山地車,在眾多年輕騎友中,他有些顯眼。     說起騎行,許德勝可有說不完的故事。
  • 24天2300公裡!19歲小夥騎著自行車,從四川到浙江上大學
    從四川什邡老家到上海杉達學院浙江嘉善校區,近2300公裡的路程,是19歲少年李治亨的上學路。和別的同學不一樣,今年第一次來學校報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 一路上,遇到過狂風暴雨舉步難行,也曾登高望遠,領略山花爛漫。 實現騎行到學校的夢想,李治亨用了24天。
  • 哈囉出行2020城市騎行報告出爐,南寧人累計騎了1.1億公裡
    經調查,2020年南寧人累計騎了1.1億公裡,24歲以下的用戶佔37%,夜間訂單佔了四成。下面具體看看這些數據吧!一、用戶畫像24歲以下37%,25-34歲 33% ,35-49歲25%,50歲以上5%最省錢的星座TOP3(買月卡最多) 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二、基本數據2020年,南寧人累計騎了1.1億公裡。騎行消耗卡路裡總量:45億卡路裡,相當於消耗了1500萬碗老友粉的熱量。
  • 摩託車摩旅一天騎500公裡可以嗎?為何有人能日騎行上千公裡?
    那些一天騎行過上千公裡的人,只是少數人才能做到,一般人可能從未一天內騎行過上千公裡,包括很多老手一天內,也是沒有跑過這麼多。要能夠一天內跑這麼遠,只能是在幾種情況下發生。這對一個人的身體素質考驗是非常大的,身體容易酸痛且不說,如何長時間集中精力,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摩託車騎行時間過長,很容易帶有不安全是隱患,因為摩託車需要比較多的精力,身體也比開汽車累很多。因此不建議一天內跑這麼多,一般人也難以做到,這麼長時間騎行也不是在摩旅,就是單純的趕路而已。
  • 湖南作家《光明日報》刊文講述「女醫生騎行300公裡回武漢上班」的...
    編者按24歲的甘如意是武漢市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的醫生,她因牽掛村民們和一線的同事,說服父母,歷經艱難險阻,從荊州市公安縣農村騎行輾轉4天3夜,將近300公裡回武漢上班,一路經歷困難危險最終平安到達。
  • 100公裡騎行體驗 Edge800真物有所值?
    我們藉由這款產品,筆者親自騎行100公裡來到了北京白羊溝將最近試用Edge 800的一些感受通過一次中距離騎行來展現一下。    在騎行了20多公裡之後,終於看到了山區了,這也表示筆者終於向著風景區開始進發了。騎行最大的樂趣應該就是來自於沿途美妙的風景,Edge 800也沿途一直在指示前方所抵達的道路名稱,雖然都是直行,但是一直能保證我們的線路沒有出錯。
  • 追趕著朝陽,近2000名騎行愛好者挑戰體能極限!
    挑戰身體極限享受騎行過程不止騎·2020第八屆中國24H單車環太湖認證賽24 Hours Cycling 名騎行愛好者雲集於此他們身穿顏色各異的騎行服頭戴騎行帽身邊各自推著一輛專業配置的自行車不止騎·2020 第八屆中國24H單車環太湖認證賽 正如火如荼進行
  • 武漢 市民春日運動花樣多?騎遊健身成熱門選擇!
    共享單車作為城市兩輪出行的代表,從單車踏足城市出行生活開始,兩輪出行也在悄然融入城市,作為零排放交通工具,騎行讓武漢更加宜居,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假日,武漢市復甦進行時,綠色兩輪出行受市民喜愛,五一假期武漢單車出行人次到達150萬人次,總裡程近300萬公裡,減少碳排量達到56萬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