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實習生 陳寶仁)從鄭州出發,歷時79天,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裡,環中國邊境,打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我非常喜歡摩託車騎行,這段旅程對我來講特別有意義。」8月20日,石慶方回憶起剛結束不久的環中國騎行之旅,感慨萬千。
車輪「丈量」國土
79天完成騎行3萬9000多公裡
「我是5月20日從鄭州出發,先到三亞,從那兒開始環邊境線騎行。」石慶方向記者介紹,他沿途經過了麗江、拉薩、阿里地區、葉城、喀什、烏魯木齊、喀納斯、呼和浩特等城市,領略了不一樣的祖國風光。
一天最多騎行近1000公裡,大多在300至500公裡,「輪跡」到過雪山腳下、跨越高原之巔,沿著邊境線環繞祖國。「國內沿邊騎行大家普遍認為最危險的就是阿里地區,無人區是加不上油的,而且暴風雪說來就來,高海拔也特別寒冷,運氣不好下大雪,騎行速度會非常慢,也非常危險。這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地方,很慶幸這次運氣比較好。」石慶方說。
旅途有風險,但也能收穫美好風光。石慶方向記者分享了騎行中令他特別興奮的一件事兒。「從珠穆朗瑪峰下來,走的一路是比較荒涼的,到了吉隆口岸,突然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海拔1800多米,有森林有草原,特別漂亮,我當時非常興奮。」
這次騎行,石慶方一共用了79天,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裡。與普通環邊境騎行不同,他還特地騎行打卡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幾乎每到一個地方,石慶方都會用圖片、視頻記錄下美景、美食與見聞。他享受著摩託車帶著自己前往別人走不到的地方,遇見「驚心動魄」的自然風光,感受激情跳躍的生命活力的樂趣。
騎行+公益
為邊境貧困學生送去助學「大禮包」
「『續航新疆烏恰吉根鄉再敘公益情』所需物資捐助完成!慈善公益助學活動圓滿成功!」6月19日,在環中國騎行中,石慶方分享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獲眾多點讚。
石慶方也是中國萬裡騎士俱樂部鄭州分會會長,他告訴記者,加入俱樂部以來,每年都會和全國各地的騎友們一起做公益。「去年,俱樂部的部分騎友就到祖國最西部烏恰縣吉根鄉進行了愛心捐贈,俱樂部負責人還與吉根鄉小學籤訂『萬裡騎士守邊公益獎學金』意向書,協議每年向吉根鄉小學捐助公益獎學金,幫助解決貧困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石慶方說,這次環中國騎行出發前,他特地申請了捐贈資金。
筆記本、鉛筆、籃球......「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需求,我用捐贈資金在當地購買了這些助學物品,直接捐贈給學生。」石慶方告訴記者,到祖國最西部做公益活動非常有意義,感受到了那裡熱情純樸的民風,他在俱樂部拿出的2萬元捐贈資金基礎上,自己又拿出了近1萬元,全部購買了助學物品。
從這些公益活動中,石慶方體會到了騎行帶來的另一種感受與收穫。「未來,我打算組織、參加更多的公益活動,傳遞愛心與溫暖,讓騎行變得更加有意義。」石慶方說。
騎行新潮碰撞傳統文化
希望通過騎行讓中原文化、中國文化走出去
當前,摩託車騎行是很多年輕人推崇的新潮娛樂活動。「很多男同志都有一個機車夢,我也不例外。」石慶方告訴記者,他很早就開始喜歡摩託車,真正開始接觸是在2017年,以前並未感受到騎摩託車的視野寬闊,反而覺得不好駕馭,在嘗試美式重型機車後,他越來越上手和痴迷。
始於興趣,忠於熱愛。「通過騎行,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石慶方舉例說,工作壓力大了,騎著摩託車轉一圈,就沒啥壓力了。「我的夢想就是騎著摩託車走遍世界各地。」
2019年,石慶方完成了環美50個洲的騎行。今年4月底,他組織邀請了來自北京、山西、四川、廣西、海南的萬裡騎士以及河南兄弟俱樂部的騎友,開啟了一趟環河南巡遊之旅。
「在新鄉市,我們參觀了平原博物館,了解中原地區五千年文化歷史。在安陽,我們參觀了殷墟宗廟遺址等等,邊騎行邊感知文化。」石慶方說,繼這次環中國騎行之後,他計劃籌備一個沿黃騎行,組織騎友到河南黃河沿線感受母親河的魅力,把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宣傳出去。(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