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重壓下的育齡人群:過勞「猝死」不斷,出生率創20年新低

2020-12-23 培dada看眾生

看到兩條令人揪心的報導,心情頓感壓抑和沉重,國美27歲的員工在年會期間過勞死,商湯科技47歲員工在健身房猝死,真的令人感到很惋惜,27歲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47歲也正是可以大展宏圖的中壯年時期,他們卻倒在了自己事業的黃金期,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痛。

同時,又有報導同期表示2019年我國人口出生率創下20年新低,僅為10.48‰,出生人口為1465萬,如此下去,我國或將成為全球老齡化非常突出的國家,專家解讀的意見不一而足,其最終還是指向了年輕人:表示育齡夫妻生育意願過低所導致。

育齡夫妻生育意願過低確實是結果,不過這只是表層的現象,背後的經濟壓力卻並沒有過分重視,倒並不是年輕人不願生,是真的不敢生,生容易,那養呢?生而不養那是對孩子極大的不負責,道德和法律會制裁生而不養的行為,卻無法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的經濟壓力問題,最終還是育齡夫妻扛下了所有,既然沒有那個實力,那不生是最好的,也是最負責任的姿態。

關於養育孩子的成本,之前曾有人在網絡上算過一筆帳,一個孩子從出生到考研或者留學大約需要花費62.3~197.8萬之間,即使取最小值62.3萬計算這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而且還不包括年輕夫妻因為結婚欠下的債務、房貸和車貸等等一系列外債,如果真正系統科學起來計算,或許年輕夫婦一輩子積累的財富總值都無法高質量養育一個孩子。

2019年12月左右曾經有一條熱搜引發廣泛關注,「上海養一個孩子到初中要80萬「,而與之對應的是上海每月人均工資收入是9580元,這裡面如果再刨去妻子可能無法全職上班造成的損失,家庭開支所需要的花費等等,80萬的養育成本足以讓一個普通家庭滿負荷運轉,養育一個孩子尚且如此艱難,何況二胎乎?

不僅如此,很多中國父母,養了女兒或許能鬆一口氣,一旦生了兒子,夫婦二人從此將徹底過上囚牢般的生活,他們要為兒子掙彩禮錢、買房錢、買車錢等等,這又是一大筆開支,壓得有兒子的家庭喘不過氣來,所以不少一胎生了兒子的家庭萬死不敢再生二胎的原因也就在此。

除此以外,現在走進婚姻殿堂的育齡人群,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一旦結合將面臨著兩個年輕人供養四個老人的重任,有些父母有退休金尚且還能緩解子女的壓力,而更多的是普通老人,他們老了毫無保障可言,全部依賴子女贍養,對於子女而言,他們害怕父母一天天的衰老,害怕父母生病,因為任何意外帶來的都會是經濟壓力的陡增。

成年人的壓力都是因「錢」所逼迫,為了妻兒老小,只有努力地拼搏和奔跑才能支撐起一個家庭的運轉,所以看到時不時猝死的報導,心裡真的非常壓抑,若不是身負千斤重擔,想必他們不會如此拼命,如此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尤其某些特殊領域行業,譬如網際網路,加班是常態,萬家燈火的同時,他們依舊在辦公室埋頭苦幹,燈火通明,996的工作制將一個人的價值壓榨到極限,但他們獲得的不過是相對於普通人稍好的經濟收入,犧牲的卻是自己的健康,並且毫不誇張地說,他們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對於這種潛在的高風險,他們並不是不知道,之所以還要如飛蛾撲火般前赴後繼,僅僅就是為了四個字:養家餬口。

周末本應該是一家人團聚放鬆的日子,可是依舊還有很多人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為了謀生他們甘願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之前看到一則紀實故事,一位985畢業的高材生,不堪工作壓力的折磨,得了抑鬱症,自己整日生活在驚恐之中,他很想努力賺錢工作給妻子女兒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一邊又被自己高目標的要求所逼迫,最終在無法忍受抑鬱帶來的折磨後,他選擇了離開這個令人留念的世界。

他的經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悲劇色彩,妻子在回憶丈夫這幾年的工作狀態時表示,丈夫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父親」一詞在女兒印象中是一種概念存在,我們身邊或許也大量隱藏著這種現象,作為男人,拼命努力地自我施壓,而這種自我施壓帶來的壓力對自己的身心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很多過勞猝死其實也就是源於自己想讓讓家庭過得好點的期望壓力。

男人在這種高壓節奏的工作中,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除了剛才所計算的大額物質開支,還需要時間和情感付出,但時間和情感的付出又與物質是一對天然矛盾,抱起磚將無法陪伴孩子,而放下磚陪伴孩子又可能無法給予他足夠的物質條件保障,兩難之下,最終還是向生活壓力低了頭。

因此,作為現代的成年人,對於生孩子他們是非常理性的,他們徹底看清楚養育孩子的巨大成本:包括物質、時間、精力和情感,而這每一項都在互相制約,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很多年輕人過於重視創造物質利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選,在沒有足夠的保障之下,他們不敢輕易結婚,甚至不敢輕易生孩子,這似乎已經成了眾多育齡人群的共識。

而即使是生了一個孩子的家庭,現實的巨大壓力足以讓夫妻二人認清現實,不敢再涉足二胎,作為個人來講,沒有誰不愛惜自己寶貴的生命,看到身邊頻頻報導的過勞猝死,真的讓人感到害怕了,我們不知道下一個倒下的又會是誰,在此之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未雨綢繆,家庭壓力幾乎佔據了一個成年人的全部壓力,而養育孩子的壓力又佔據了整個家庭壓力的絕大多數,所以,對不起,我們真的不敢生,更不敢多生,我們還年輕,我們也想好好地活下去,而不是為了所謂「生兒育女」犧牲自己,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只想正常地經歷和走完人生,而不是過早地將自己燃燒殆盡。

為了養家餬口而拼命工作的人,你們如何看待?你們會選擇生育二胎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謝謝!

相關焦點

  • 日本2018年出生人口創百年新低,連續三年不足百萬
    日本厚生勞動省12月21日公布的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出生的嬰兒為92.1萬人,連續三年不足100萬人,為189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與此同時,日本今年的死亡人數為136.9萬人,達到二戰後的新高。
  • 出生率創1960年以來新低!年輕人都不生了,該怎麼辦?
    出生率創1960年以來新低!年輕人都不生了,該怎麼辦?官方權威數據: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這一出生率是自1960年自然災害以來的最低值,甚至比1949年建國之時還要低!!我國出生率在東亞已經排名倒數第二,逼近出生率極低的韓國,比日本的出生率還要低!人口警報已經拉響,未來我國人口數量將史無前例地下降,而且這種下滑很難逆轉的!
  • 低生育率堪憂:育齡女性遭遇「生育懲罰」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梁建章:2020年東亞出生人口再創新低,中國怎麼辦?
    梁建章 黃文政一、東亞國家和地區出生人口紛紛創下新低近日,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相繼公布了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數據: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為84.8萬人,與2019年相比減少1.7萬人,降至1899年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
  • 2020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出生的人口大概是多少?
    2020年才過去4天時間,很多數據都在統計當中,不可能馬上公布的,所以至於2020年出生人口是多少?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準確的數據,具體數據估計要等到春節之後才有可能公布。當然,至於2020年新出生人口是多少,我們可以大概去推斷一下,從過去幾年我國人口的出行率來推斷,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過去5年時間我國人口的出生情況。
  • 權威統計顯示:「全面二孩」背景下浙江出生人口仍呈下降趨勢
    報告指出,新時代浙江人口發展形勢正加快轉變,面臨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動分化加劇、人口老齡化加速、城鎮化比例持續提高等諸多新形勢和新特徵。在今後一段時期,這些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其中,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背景下,報告所提及的「面臨出生人口下降」新形勢引起較大關注。
  • 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原標題: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本厚生勞動省5日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在日本國內新出生的嬰兒僅86萬5234人,較上年減少5萬3166人,創1899年有統計以來新低,也是日本新出生嬰兒數首次跌破
  • 19年人口出生率創20年最低,這代年輕人陷入「生娃難」
    2020年帶來了職場內卷、打工人等新興詞彙,道出現在的職場辛酸,而在家庭生活方面,19年也創了2000年以來的出生率新低。職場內卷,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而這種環境衍生下的年輕人,職場只能做卑微的打工人,婚姻和家庭成為了他們沉重的負擔,負重前行,更加加劇了這種「內捲化」,內捲化使得社會人更加不敢生兒育女,在焦慮又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這似乎變成了死循環。
  • 60%育齡女性不敢要二胎 90後盛行不婚不育咋辦?官方終於給意見了
    據最新數據表示,至2020年中國大陸總人口已經突破140005萬人,然而,龐大的人口數據表明中國目前正迎來人口生育危機。拿上海為例,2020年1月1日出生人數是156人,2010年同日是380人,2000年同日的出生人數是1148人,1990年同日是2784人。這一堆數據擺出來後,全國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 中國西南地區不孕率高達20%,川大科研團隊發現誘導不孕的基因
    中國西南地區不孕率高達20%,川大科研團隊發現誘導不孕的基因中國不孕不育的家庭比例高從中國早期的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政策,到目前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然而從數據來看,中國的新生兒數量並沒有因為政策改變而發生大幅的提升:一方面是城市的年輕人的生活壓力較大,不願意生育二胎;
  • 最近幾年新生兒不斷減少,未來我國人口會出現斷崖式下降嗎?
    最近幾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確實有越來越低的趨勢,甚至很多人都擔心,未來我國人口可能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先來看一下最近5年時間,我國新出生人口以及淨增人口情況。從過去5年我國新出生人口以及淨增人口來看,除了2016年有所增長之外,從2017年之後,不論是新出生人口還是淨增人口,總體開始處於下降趨勢。而2016年新出生人口之所以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因為當年是我國放開二孩政策的第1年,所以新出生人口相對增速比較快。
  • 50歲、40歲、20歲……猝死不斷發生,不注意身體還能撐到退休嗎?
    50歲、40歲、20歲……這都是我們身邊平常人。而太多的人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是為了退休後能樂享晚年。但,如果不注意身體,還能撐到退休嗎?「假健康」的人,是猝死危險人群!而在醫生眼中,另外一部分「假健康」人群,才是他們格外擔心的猝死的高危人群。在多位醫生參與的2020年世界心臟日主題直播中就談到⑥,「假健康」的人,他們看上去身體健康,但因長期飲酒、高熱量飲食、久坐不運動,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慢慢侵襲,可能在管壁及血管外側,已經有大量的脂質斑塊沉積,如同在體內埋下了多個不定時「炸彈」。
  • 名創優品:高品質、高顏值、低價格,讓消費者輕鬆樂享生活
    據悉,12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Q3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營收為20.72億元,環比增長33.4%;毛利潤5.22億元,環比增長37.7%。2020年10月15日,成立7年的名創優品成功敲鐘,來自湖北十堰的創始人葉國富也終於在43歲這年圓了上市夢,當日個人身家超300億元。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老齡化少子化加快
    2015年末中央決定全面放開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1786萬、創2000年以來峰值;但2017年即下滑至1725萬,2018年再下降200萬至1523萬,2019年為1465萬。2019年出生人口減幅明顯收窄主要在於主力育齡婦女數量減幅邊際明顯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穩定,一孩和二孩出生數減幅均較2018年明顯收窄。
  • 高以翔猝死與大學生跳樓,精神健康與過勞一樣,都需要密切關注!
    高以翔據介紹,高以翔出生於臺灣省名門望族,原名曹志翔,從小就自立自強,高以翔大學就讀於溫哥華卡普蘭諾大學。他業餘生活喜歡打籃球和划船。大學畢業後,高以翔回到臺灣,並打算去當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因緣際會下他成了一名平面模特,並拍攝了多部廣告作品和雜誌寫真,從而開啟了他的演藝之路。
  • 【羊城晚報】關注猝死高危行業人群,「心動力520」活動啟動!
    中山一院駱騰書記 80%以上猝死誘因是心血管問題 中山一院心臟預防評估中心黃慧玲副教授介紹,近年來都市人群中,特別是一些高壓行業從業人員猝死事件頻發,大多數與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生活不規律有關,嚴峻的執業環境成了行業常態。
  • 韓國10月新生兒數量創新低
    韓國統計局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10月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14.4%,創韓國1981年按月統計以來10月份出生人口新低。 資料圖圖源:新華社 根據官方數據,韓國今年10月有21934名嬰兒出生。
  • 兩起運動猝死接連發生:如何預防跑步猝死?
    而事實上,經常鍛鍊人群相比不鍛鍊人群,心臟健康程度更高,也更少發生猝死,不能以偶發的運動性猝死就認為運動風險很高,缺乏運動所帶來的健康風險相比運動的所帶來的風險大得多。一、本周的兩起運動性猝死事件昨天上午,馬拉松知名攝影師「一米陽光」跑步時發生猝死。
  • 友達光電與群創光電第二季包括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創2年新低
    友達光電與群創光電第二季包括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創2年新低 作者:51Touch時間:2018-08-17 來源:MoneyDJ     北京時間08月17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Q2財報》友達小賺/群創轉虧;GIS獲利減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