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9日電 記者11月9日從公安部獲悉,全國公安機關在「崑崙2020」專項行動中持續加大對利用網際網路制假售假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集中破獲一批利用「直播帶貨」「網上店鋪」等渠道方式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刑事案件。今年以來,共破獲相關案件1400餘起,抓獲一批違法犯罪嫌疑人,切實維護了消費者和企業合法權益,全力營造良好網上購物環境。
當前,網絡購物已成為廣大群眾購物消費的重要渠道,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上的「直播帶貨」 「雙11」「6·18」「電商購物節」等各種促銷方式也逐漸為消費者接受認可。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購實施侵權假冒犯罪行為,嚴重侵害消費者和企業合法權益。
對此,全國公安機關密切關注此類犯罪動向,加強網上涉假線索排查,緊盯群眾、權利人企業和網際網路平臺公司等反映集中的「網紅」「直播間」「網店」「公眾號」「短視頻」等平臺和網絡帳戶,強化分析研判,堅持打團夥、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持續保持對侵權假冒犯罪的凌厲攻勢,破獲了一批大要案件,有效震懾此類犯罪活動。
在「雙11」來臨之際,公安部公布嚴厲打擊利用網際網路侵權假冒犯罪8起典型案例。其中,上海市公安機關破獲「8·28」利用「網紅直播帶貨」銷售假冒品牌箱包、服裝、首飾、手錶案,抓獲包括一名擁有百萬粉絲「網紅」在內的40餘名犯罪嫌疑人,案值5000餘萬元。山東省公安機關破獲「5·08」製售假冒品牌手機案,查扣假冒品牌手機1000餘部,案值2億餘元。廣東省公安機關破獲「颶風183號」製售假冒品牌手錶案,打掉制假售假窩點15個,查獲假冒6個品牌14種型號的手錶成品1萬餘塊,案值6億餘元。
公安機關偵查發現,不法分子往往在網上打著知名品牌商品低價促銷的幌子吸引消費者眼球,再搭配「清庫存」「為粉絲謀福利」等營銷話術引誘下單購買;有的還以「復刻」「限量」等名目從事制假售假違法犯罪行為。
「雙11」來臨之際,公安機關提醒廣大消費者,網上購物不要一味地貪圖便宜,要貨比三家,選擇正規的網絡交易平臺和信譽良好的賣家及供貨方。一旦受到侵權假冒商品侵害或發現相關犯罪線索,要立即向公安機關舉報。(工人日報記者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