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是什麼在撫慰我們的生活?|《我的朋友阿波羅》分享會

2020-12-12 澎湃新聞

許佳:是什麼在撫慰我們的生活?|《我的朋友阿波羅》分享會

2020-11-29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移動互聯的時代,寫作是一件人人皆可參與的「全民運動」。有人用寫作輸出觀點,有人用寫作發洩情緒,有人用寫作記錄離奇的想像,還有人希望用寫作來撫慰受傷的心靈。

但是,娜塔麗亞·金茲伯格告誡說,你無法指望通過寫作來撫慰自己悲傷的情緒;伊薩克·迪內森卻相信,只要把悲傷寫進一個故事或者講述一個關於悲傷的故事,你就能讓任何悲傷都變得可以忍受。

The Friend: A Novel

《我的朋友阿波羅》

[美] 西格麗德·努涅斯 著

姚君偉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兩位作家的切身體驗,究竟誰對誰錯?這恐怕是一場永遠也不會有結果的筆墨官司。

其實,這兩段作家的發言摘自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我的朋友阿波羅》,一部與寫作、寵物、情感有關的小說:主人公「我」的導師(也是情人)自殺身亡之後,留下了一條名為阿波羅的大丹犬,無人收養的它被交到了「我」手裡。在與阿波羅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與阿波羅逐漸生出了特殊的牽絆,並對生命、生活和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追問。

作為一位寫作班的老師,「我」接觸了大量學生習作,這些學生身份各異,來自各個種族和階層,從這些文字裡,「我」看到了色彩各異的精神世界。在回憶導師、學生以及他們的言論、文字的同時,「我」以獨特的角度討論了自殺、寵物、女性創傷、婚姻倫理等各種問題,思考寫作這件事本身,以及它對於作者和其他人的意義。

周五(2020年11月27日)晚上7:00,上海譯文出版社特別邀請了身兼寫作者與寫作教習者雙重身份的許佳,在直播間和大家聊一聊「是什麼在撫慰我們的生活?」。

許佳的身份與《我的朋友阿波羅》書中主角的身份非常相似,她的生活也一直與寫作相隨。過去,她藉由寫作觀察、了解自己的生活;如今,她教別人寫作,試圖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白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可靠性。

許佳也一直通過書寫自己的生活、閱讀他人對生活的書寫,收穫對生活更立體的理解。這中間的互動,仿佛一段無形的友誼,存在於每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個體之間,撫慰著我們。

今晚7:00,許佳在直播間與你分享她的內心體驗。

嘉賓:許佳

作家

1980年生於上海。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三明治寫作學院聯合創始人。

著有長篇小說《我愛陽光》《最有意義的生活》《青春雨》,小說集《只在梅雨天愛你》,散文集《我的魔法時刻》《隨波逐流》等作品八部。譯有《傲慢與偏見》。

.

掃碼看直播

上海譯文嗶哩嗶哩直播間

上海譯文噹噹直播間

上海譯文京東直播間

上海譯文天��直播間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The Friend: A Novel

《我的朋友阿波羅》

[美] 西格麗德·努涅斯 著

姚君偉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11.29 「字出版」藝術書工作坊線下版

重現你的2020生活

12月每日書報名中

三明治招聘

把生活變成寫作,把寫作變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個鼓勵你把生活寫下來的平臺

由於微信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時間閱讀三明治的故事

或者來和三明治一起寫下你的故事

原標題:《許佳:是什麼在撫慰我們的生活? | 《我的朋友阿波羅》新書分享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什麼比我們更了解自己:《我的朋友阿波羅》
    在他的身後,留下兩個哀悼者:他從路邊撿來的名叫阿波羅的大丹犬,以及他的異性好友、同事兼情人——「我」。《我的朋友阿波羅》,作者:(美)西格麗德·努涅斯,譯者:姚君偉,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1月「我」迫不得已,冒著被趕出公寓的風險,領養了阿波羅,因為誰都不想要它。
  • 它以全部生命理解我,它是「我的朋友阿波羅」
    西格麗德·努涅斯(Sigrid Nunez)然而在小說《我的朋友阿波羅》中,努涅斯卻通過一隻大丹犬,將寫作與閱讀的意義與人生緊密聯繫在一起。現在,他經常把腦袋擱在我的膝蓋上,目光投向我,一副要開口說話的表情。一天晚上,我醒來發現阿波羅在床邊,他咬著我睡著時弄掉的毯子往回拉,顯然是想給我蓋上。阿波羅有一個最喜歡的玩具,一根用硬橡膠製成的大紅色的玩具繩。我喜歡我們玩拔河遊戲時,他發出的那種可笑的怪獸狗的聲音。但對他而言,最大的樂趣似乎是讓我贏。
  • 一本撫慰追尋作家夢想你我的書籍叫做《孤獨的小說家》
    他為了生活拼命著寫著作,修著稿,當著自己兒子的父親與母親。而那麼多年間,撫慰著心靈創傷則是自己筆下的文字……。我想來這是文學的魅力,能夠選取我們的日常,抓取我們的日常,還要分享我們的日常。一個失去妻子的窮作家獨自撫養著一個孩子,每日勤勞筆耕,還要憂心自己的書籍的加印,然而,自己的著作一直銷量平平……。
  • 與朋友分享美食和快樂,我們在一起就是嚮往的生活
    嚮往的生活是我們理想中生活的樣子,小橋流水,插秧種田,三五好友,非常的愜意。節目的常駐主持還是4個人,黃磊、何炅、彭昱暢、張子楓。黃磊和何炅是多年的好朋友,一個是負責日常掌廚的「爸爸」,一個是熱情待客的「媽媽」,彭昱暢和張子楓在家中負責幫忙家務,賣萌撒嬌的「兄妹」。他們提供一家人一起生活的溫馨感。有了家人,就會有朋友。
  • 希臘神話:阿波羅與阿斯克勒庇俄斯
    左邊這位陽光帥氣俊美,手執豎琴的青年是光明之神阿波羅(Apollo),右邊這位深沉老練,手執纏繞著一條蛇的長杖的老者是醫療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不過我要告訴大家,左邊這位青年是右邊那位老人的父親,可能很多人還是會大吃一驚的。其實也不用奇怪,阿波羅作為希臘神話中最高等級的大神,是永遠不會衰老也不會死亡的,所以我們也不會看到老年的阿波羅的模樣了。
  • 為了去到更遠的深空……從阿波羅1號到阿波羅11號經歷了什麼?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提到他小時候的經歷,當時他的家後面有一座山,擋住了他的視線,他非常想知道那個山的後面是什麼,是一個怎樣的畫面。生活中人們竭盡全力也只能做出對當下而言最好的選擇。「我們採集了數萬時的採訪素材,其實只能呈現出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 令Allan感到遺憾的另一點是「無法真正令它故事化」。他講述了一段製作經歷,在影片第17分16秒的時候,故事推進到阿波羅1號,三名太空人不幸失事的瞬間。這一部分素材是沒有的,短短幾秒裡如何讓觀眾感受現場與史實?
  • 阿波羅計劃中的小故事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對月球進行實地考察。在一次次的阿波羅任務中,我們卻發現了這些有趣又溫暖的小故事.阿波羅11號任務的官方網站存有任務控制、電視傳輸和機載影像,2000多張照片,11000小時的音頻,以及月球樣本數據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實時」重溫50年前的阿波羅11號登月。
  • 阿波羅20號太空人發現了什麼?相關資料將永不公布
    阿波羅計劃介紹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其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從阿波羅7號一直到阿波羅17號。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對阿波羅應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是否有聽過阿波羅20號呢?
  • 阿波羅13號 為什麼回個家會這麼難?
    你別騙我,世界上有「偉大的失敗」這種東西嗎?當然有。阿波羅13號的歷險必須算一個。1970年4月17日,美國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的三名太空人歷經艱險回到地球。他們本來是要登陸月球的,卻中途遇險,差點把命丟在太空中,最後只能在月球上空匆匆投下一瞥。即使如此,整個行動也耗資接近4億美元。從這個角度看,這次任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
  • 夜空中最亮的星——那些黯然的時光裡,曾撫慰我們內心的歌
    偶然間一段相識的旋律想起,一句直衝心底的歌詞,總會讓你消沉的內心得到短暫的撫慰,仿佛人生又注入了一股力量。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 擦乾淚不要問 為什麼鄭智化的歌曲總是直面冷酷的人生。
  • 周末神話故事——太陽神阿波羅(下)
    今天我們繼續講太陽神阿波羅的故事。
  • 善於分享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朋友,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分享是一種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分享,會分享的人一定會有更多的朋友,對別人分享自己的美好,也會收穫到別人送給我們的祝福。世界是一個需要分享的地方,只有人人學會分享,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的美好,更有人情味,我們才能更加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
  • 希臘神話——太陽神阿波羅
    有的神話說,阿波羅一出生便立刻高呼:「給我弓箭,給我豎琴,我要傳達神奇的預言!」其中最著名的是「認識你自己」,這句話成為人類智慧的起點,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人啊,你應當知道自己無知。」其中一個傳說,阿波羅愛上了一位美麗聰明的少女,名叫枯邁,他讓少女選擇一樣禮物。人與神的最大的區別就是生命是否永恆,所以人類想要的第一禮物一定是能彌補這個短板。於是,少女抓起一把細沙:「答應我,讓我的生命等同於沙子的數量。」
  • 阿波羅登月50年,給地球人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其實,成就不僅僅是航天航空能力方面的科技突破,也包括人類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跨時代變化。美國阿波羅計劃耗資巨大,當年的約25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近2000億美元。這一計劃把人送上月球的同時,也觸發了其他領域鮮為人知的科技進步。以下是其中8項與人們每日生活相關的科技進步。
  • 【希臘神話12】阿波羅的兒子又被宙斯劈死了
    可是法厄同看上去非常生氣,對父親愛理不理的,氣衝衝地對父親說道:「父親,請你告訴我,我是不是你的親生兒子?」 阿波羅非常驚訝,不知道為什麼兒子會問出這麼尷尬的問題,說道:「孩子啊!你又在想什麼呢?你當然是我的兒子啊!」
  • 阿波羅計劃是否造假?對比中美月壤的成分,我們可以得到答案
    想要完成登月計劃,整個「阿波羅」工程方案設計,研發過程是「重頭戲」,如何解決太空人生活問題,如何保證太空人的安全問題,如何實施駕駛登月艙於飛船分離問題?很多細節問題稍有差池,會導致整個阿波羅計劃失敗。美國航天科學家不敢懈怠,嘔心瀝血歷經11年設計出整個阿波羅方案計劃,耗資250多億美元。
  • 演出丨2019梁靜茹《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咪咕音樂分享會
    -太陽如常升起》咪咕音樂分享會【演出時間】11月2日19:00【演出地點】成都·華熙LIVE·528M空間【演出票價】499 / 599【購票方式】10月15日10:00 咪咕音樂APP白金會員提前購10月15日10:30 大麥網正式開票2019全新大碟
  • LEGO Ideas NASA 阿波羅土星V (21309) 揭曉!
    土星5號歷史有個地方把我繞了下,就是他和阿波羅11號啥關係?原來『阿波羅11號飛船搭乘土星5號運載火箭,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這下明白了。本次土星五號是三級火箭,包含了月球著陸器、月球軌道器,3個全新的微型太空人人仔,以及一本介紹阿波羅計劃的小冊子。比例方面是1:110,模型整體高度就是1米左右,17釐米寬。另外,樂高在過去,也曾經生產了一款土星5號,編號7468:
  • 原來不是阿波羅,而是一位泰坦
    神話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和象徵,也經常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說當年美國的登月飛船,就叫阿波羅號,登月又叫阿波羅計劃。 這個事件讓我對阿波羅這個名字印象深刻。阿波羅是誰?一般我們認為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登月計劃卻叫太陽神的名字,感覺還挺有意思。不過,我們對阿波羅似乎有很大誤會,其實阿波羅並非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
  • 《我們不能是朋友》:這些歌足以撫慰每一個在愛情裡卑微的存在!
    想想看臺劇已經沒落了十年,直到最近一部新臺劇《我們不能是朋友》讓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臺劇。還是老配方的霸道總裁,卻相當太帶感。還是略顯俗套的愛情,卻讓一些愛情的終結有了答案。事實上,我們很難完全以道德標準來衡量這段感情。畢竟在所有人的思想中,這樣的愛情不容易為人所接受。可是試問所有人,誰不曾在愛情裡有過一段心猿意馬的時段?這部劇除了三觀不正又異常真實的劇情吸引我們外, 劇中的歌曲也會讓很多處在愛情中的人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