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少年韋應物

2021-02-19 壹書法

 提示:點擊"中國書法家論壇法"免費訂閱



大唐詩人群體中,若論門第出身,韋應物完全可以躋身前列。

韋應物是京兆府人,出身於關中望族。《舊唐書》載:「議者雲自唐已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所謂「城南韋杜,去天尺五」,足以說明京兆韋、杜兩氏的榮華鼎盛。《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列韋氏宰相十四人,其中武則天朝時曾任宰相的韋待價是韋應物的曾祖。韋應物的父親韋鑾、伯父韋鑑都是知名畫家。

憑藉祖上恩蔭,這個貴胄出身的五陵少年,十五歲時就任職「三衛郎」,擔任唐玄宗的侍衛。

在後來寫的《逢楊開府》一詩中,韋應物對自己任職玄宗侍衛期間狂誕不羈的生活和盤託出。他曾經縱橫街市,橫行霸道;職務之餘就去賭博,甚至敢把亡命之徒藏在家中。儘管劣跡斑斑,但是負責捕人的差役也拿他沒有辦法。醜行惡事暴露之後,他照樣可以衣甲鮮明地站立於皇宮的玉階之上。儘管大字不識一個,整天只知道縱酒賭博、胡作非為,但是不管是驪山風雪,還是長楊羽獵,他都能夠扈從玄宗左右,恃寵而驕。



安史之亂後,韋應物流落失職。「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曾經有過的錦衣玉食消失不見,年少輕狂也成為昨日雲煙。大唐的繁榮阜盛被滾滾硝煙掩蓋,韋應物也一下子從盛唐跌落中唐,從天寶墜入大曆。痛定思痛,韋應物這才開始折節讀書,還曾一度在太學攻讀,並且學習寫詩。

浪子回頭,韋應物在作詩方面展示了非凡的才華,其詩作清雅閒遠、衝淡平和,自成一體,宋代的嚴羽稱之為「韋應物體」,後人也多以「王孟韋柳」並稱。

而且,他的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所居之處焚香掃地而坐,清心寡欲,只與顧況、劉長卿、皎然等人酬唱往來。天寶時期的任俠負氣、壯志慷慨已然遁去,取而代之的是閒靜蕭散、看破世情的無奈自適。也正是因為這份平心靜氣,才使得他的詩歌如蘇軾評價的那樣:「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

從二十七歲到他去世前,韋應物大多數時間在地方任職。任滁州刺史時,他在寫給好友李儋的詩中如此表達心跡:「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多病之身一度讓他萌生歸隱田園的念想,但是,看到百姓因為貧窮而流離失所,又心生愧疚。清代詩人沈德潛讀罷也由衷感嘆為「不負心語」。他任蘇州刺史,被稱為「韋蘇州」,蘇州有四賢堂,他居其一。據說他在蘇州任職期滿後,竟然沒有川資回京候選。未幾即逝。

最能夠表明他的心跡的,也能夠反映一個王朝盛衰巨變的,應該是他最負盛名的兩句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代表詩作: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秋夜寄邱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觀易罷, 溪上對鷗閒。
楚俗饒詞客, 何人最往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長安遇馮著》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
問客何為來,採山因買斧。
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夕次盱眙縣》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無寐,木葉紛紛落。
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東郊》
吏舍局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真可庶。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揭秘 | 「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
    由於在西漢時期,皇帝皆遷豪門貴族居五陵地區,因此世人遂稱富貴人家子弟為「五陵少年」。
  • 韋應物:高遠雅淡,自成一家
    唐朝詩人,除李杜之外,還有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以王孟韋柳並稱,韋就是韋應物。韋應物,京兆長安縣人,京兆韋氏,是關中的世家大族,祖上是北周名將韋孝寬。待韋應物重返灃上時,庭園已經荒蕪,貧困無以自立,於是雲遊江淮間,結交當時的名士。因韋應物曾在洛陽從事,得以到京兆任功曹,後調任高陵令。唐代宗永泰年間,韋應物升遷洛陽丞。有軍兵倚仗出身貴族,驕橫跋扈,禍害百姓,韋應物痛恨至極,將他們繩之以法。
  • 韋應物的仕隱人生
    韋應物就於這年出生於長安的韋氏家族。時人稱「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生在關中大族,靠著父祖的蔭庇,少時的韋應物過著優渥的生活。天寶十一年(752年),楊國忠繼李林甫為相,楊家由此聖眷日隆。也是在這一年,時年十五的韋應物以門蔭補右千牛,授三衛郎,成為玄宗近侍,扈從天子。當皇帝和貴妃至驪山避寒,或是外出行獵之際,年少的韋應物隨侍在旁,見識皇家氣派。
  • 【收藏】韋應物詩集(下)
    西澗即事示盧陟(唐·韋應物)寢扉臨碧澗,晨起澹忘情。空林細雨至,圓文遍水生。永日無餘事,山中伐木聲。知子塵喧久,暫可散①煩纓。按:①一作解 寄黃劉二尊師(唐·韋應物)廬山兩道士,各在一峰居。矯掌白雲表,晞髮陽和初。清夜降真侶,焚香滿空虛(一作廬)。中有無為樂,自然與世疏。
  • 韋應物:半世浪子,半世詩人
    上學時老師說「韋應物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其山水詩景致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 成親的時候韋應物年方20,妻子也僅16歲,但就是這個還是花一般柔弱的女子,將他的人生拉回了正軌。
  • 《滁州西澗》 韋應物
    到了中唐時的滁州,根據韋應物自己的詩裡說,是「州貧人吏稀」(出自韋應物《對春雪》,「蕭屑杉松聲,寂寥寒夜慮。州貧人吏稀,雪滿山城曙。春塘看幽谷,棲禽愁未去。開闈正亂流,寧辨花枝處。」),還有「四面盡荒山」(出自韋應物《簡郡中諸生》,「守郡臥秋閣,四面盡荒山。此時聽夜雨,孤燈照窗間。藥園日蕪沒,書帷長自閒。惟當上客至,論詩一解顏。」),後來的歐陽修《醉翁亭記》裡也明確地說「環滁皆山也」。
  • 韋應物是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的?
    我想重點講的就是韋應物和元蘋的故事。一個女人能改變一個男人嗎?一個男人能改變一個女人嗎?好像都不行。只有時代可以改變人,而人與人只是相互依靠的關係。但倘若遇到了無常,失卻了依靠,一個人該怎麼抵抗這個時代呢?韋應物生於唐玄宗開元25年,即公元737年,比李白、王維小36歲,比劉禹錫、白居易大35歲。巧了。三十幾年,總能出一些新的人才。
  • 韋應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韋應物,世稱「韋蘇州」,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詩恬淡高遠、語言樸素而又不乏穠麗秀逸,曾得到白居易的首肯:「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少年時的韋應物,可謂「根正苗紅」,出身於名門望族,打小就享受榮華富貴。14歲時,便因出身蔭補為右千牛,成為唐玄宗的貼身侍衛,跟隨出入左右,風光無限。
  • 【讀千賦】韋應物詩全集545首(上冊)
    韋應物詩全集545首(上冊)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韋應物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
  • 古詩賞析第十九首:韋應物《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簡介韋應物(737~792年),唐代詩人,長安人。韋應物十五歲入為皇家侍衛,年少豪貴,倜儻不羈,橫行街市,為裡中惡少年。安史之亂後折節讀書,中年時常焚香默坐。唐代宗廣德至唐德宗貞元年間,曾先後出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等。
  • 韋應物:從一個豪門惡少,到一代傳奇大詩人
    詩人韋應物的一生,充滿別樣的傳奇。 寫詩,被盛讚為五言詩的帶頭大哥——「五言長城」;做官,被世人送號「韋蘇州」。蘇東坡也對其倍加推崇,將他與白居易並舉: 「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
  • 韋應物最經典的10首詩,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1、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中有無寄託,所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3、秋夜寄邱員外唐代:韋應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致、安閒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4、簡盧陟唐代:韋應物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 韋應物在滁州----唐代的一位世家子弟、地方大員
    韋應物出生於關中世家大族京兆杜陵韋氏。據韋應物墓志銘,其高祖是高級官員韋挺(新、舊《唐書》有傳);曾祖韋待價為武則天時宰相;祖父韋令儀官至梁州都督;其父親韋鑾官位不顯,僅為宣州司法參軍。韋應物之子韋慶復亦進士及第。晚唐著名詩人韋莊,也是韋應物後人。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書香門第。
  •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唐朝酒友中最深情的,當屬韋應物
    但局長認為,唐朝酒友中最懂喝酒的,當屬韋應物。韋應物這個傢伙,很多人都不熟識。但其實他是跟王維、孟浩然、柳宗元齊名的田園詩大咖。他的名篇《滁州西澗》,曾經是初中生必背的高頻考點。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跟白居易這種「奮鬥逼」不同,韋應物不用跟起跑線的人PK。
  • 觀唐習律43 韋應物為何被紀曉嵐批評 有些詩病作者不自知
    京兆杜陵韋氏,是關中的大族,世代為官,韋應物的高祖曾經在武則天時期做過宰相。少年時期的韋應物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韋應物後來寫過一首自傳式的五言古風:《逢楊開府》。讀完這首詩以後,基本可以判斷韋應物的青春期是一個潑皮無賴楊開府的履歷不詳,韋應物故友重逢,有所感慨寫下了這首詩,記錄了自己青春時期的荒誕和中年以後的際遇。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
  • 像一條小船在無人的渡口隨波搖擺,韋應物《滁州西澗》
    這首詩叫《滁州西澗》,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一首好詩,固然需要名家學者的推薦,但詩中若有打動人心、口口相傳的金句,會更加讓人著迷。這一系列的場景變化,代表著韋應物嚮往幽深寧靜的環境,渴望感受美好的景色,到了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內心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疲倦孤獨。
  • 韋應物寫給弟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
    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韋應物之手,是韋應物恰逢寒食節即興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韋應物運筆空靈,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可以說是極盡烘託之妙,將手足情深的主題在短短4句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即便是千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能引起共鳴和感慨。《寒食寄京師諸弟》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兩首有關春潮的絕句,韋應物恬淡,蘇舜欽從容,卻又妙在異曲同工
    下面介紹兩首有關春潮的絕句,韋應物恬淡,蘇舜欽從容,卻又妙在異曲同工。滁州西澗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於唐德宗建中二年出任滁州刺史,此詩作於任內。西澗在州城之西,俗名上馬河。這首詩描繪雨中春景,前兩句泛寫暮春景物。花時已過,眼前只剩下一片綠陰幽草。這種幽靜的景色,反而引起了別有會心的詩人的憐愛。王安石在《初夏即事》中有「綠陰幽草勝花時」,而韋應物的「獨憐幽草」,與其意境相同。
  • 韋應物登樓賦詩,一首七絕流傳久遠,更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下面介紹的是韋應物登樓賦詩,一首七絕流傳久遠,更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韋應物是唐代著名詩人 韋應物是一位重情重義之人 縱觀韋應物的這首絕句韋應物一向安貧守節,更不高居媚時。但目睹兵荒馬亂、流民失所,他心中悲怨,於是借懷念朋友,抒發這種感時憂民的情感,非常值得後世讚賞!
  • 韋應物《簡盧陟》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其中的苦悶誰人會
    ——唐代:韋應物《簡盧陟》簡,即書信。這首詩是韋應物寫給盧陟的一封信。盧陟與韋應物的關係非常親密,經常保持書信來往。或有人說盧陟是韋應物外甥,讀韋應物寄給盧陟的幾首詩可以看出,必然不是。如《西澗即事示盧陟》:「知子塵喧久,暫可散煩纓」,《與盧陟同遊永定寺北池僧齋》:「不遇君攜手,誰復此幽尋」,韋應物對盧陟以「子」、「君」相稱,尊重而恭敬,又豈是長輩對後生的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