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港股財報季,神奇的港股旅遊板塊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今年港股財報季的節奏簡直是太神奇了,例如最近的無敵神票:丘鈦科技(1478.HK)的節奏就很清奇...

  6月22日,丘鈦科技發布了盈喜,預計盈利同比增長超過100%,市場反應平淡,第二天收漲4.8%,第三天才收漲8.9%。莫非我們看的不是同一個盤?

  6月23日到8月5日,區間扭扭捏捏的累計31.87%的漲幅。

  8月6日到8月24日,也不知哪來的力氣,股價一口氣爬上了10樓,區間漲幅高達113%,敢情這反射弧也太長了。

  8月24日半年報發布,業績好的不像話...營收同比增長108.7%,毛利同比增長169.2%,淨利同比增長145%,大幅超預期。

  即使這樣,發布半年報之後的第二天,一根吊頸線。又隔了一天,藥效又發揮了,到第三天盤中最高28%的漲幅。

難道我們看的是不一樣的財報?

  然而,TMT這種比不過就算了...港股的旅遊板塊就更搞笑了...

  港股旅遊板塊有兩個質地、故事都比較好的公司:

  一個是新央企中國神旅(中國旅遊集團)旗下的港股上市平臺:香港中旅(308.HK);

  一個是上海國資委旗下的國內最大酒店集團旗下的上市平臺:錦江酒店(2006.HK)。

  旅遊這種不性感的慢行業天然和大TMT,大內房,大金融沒得比,這兩個受制於國企體制,不折騰二級市場,估值低也順理成章,但是,作為一個穩定增長的行業,時不時看一樣還是必要的吧...

  然而我千算萬算,都算不到,今年的財報季,兩位大哥的節奏還能這麼走...

   一、2017的旅遊市場

  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5.37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5%,國內旅遊收入2.17萬億元,增長15.8%;入境旅遊人數695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4%;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6203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5.1%。

  2017年1月-7月,訪港旅客人數為3298萬人,同比增加2.4%,2017年上半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0.6%。

  2017年1月-7月,澳門的訪客總人數為1848萬,同比增加5.3%,截至2017年7月,累計博彩毛收入為人民幣1248億,比去年同期增加18.9%。

  客觀的講,這個數據和大多數熱門行業動則翻翻的數據沒得比,但如果在消費領域來看的話,這個增速,已經挺好了。

  邏輯上今年很多旅遊相關產業公司的業績應該還是不錯的,而最後的事實也是,澳門的博彩回暖,香港的酒店回暖,國內的酒店回暖,然而,這種顯著的客觀數據趨勢下,除了澳門博彩這個關注高的板塊之外,其他的並不完全體現在股價上...

   二、香港中旅

  8月29日,香港中旅(308.HK)公布上半年業績公告,收入同比增長29%至23.5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38.7%至3.75億港元,每股收益6.88港仙,擬派中期息每股3港仙。

  2017年上半年,公司總體的經營情況比去年有所好轉。旅遊目的地業務總體收入為15.83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7%;應佔利潤為1.32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9%。酒店業務扭轉下降趨勢,應佔利潤同比增加58%,特別是香港的酒店,入住率和房價雙升...香港的入住率能到91%,這是多少搞酒店的夢寐以求的數據啊…

  更重要的是,中報盈利3.75億港元,公司現金及等價物為49.74億港幣(上半年買了一波理財),銀行有息負債僅為1.35億港幣,2016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9.26億港幣(中報數據未披露詳細,暫用去年財報數據參考),這麼強勁的現金儲備,這麼強勁的現金流,中報增長還過得去,而對應的市值即使是大漲後還是131億港幣...

  更關鍵的是,去年給管理層發了期權,行權價2.3元/股(央企低於淨資產的價格發的期權...),隨後新神旅人事調動,中國旅遊集團公司總會計師張逢春任新任主席,隨後年報就洗了下商譽,一切的節奏和套路都是這麼的熟悉。

  然後業績會上新管理層給了些指引:計劃賣旺角中旅社商鋪(估值達10億元以上)、紅磡貨倉改建酒店、還考慮分拆客運和景區上市...同時新人事不改舊作風,維持公司「基本股息+特別息」的派息政策...

  在這種要業績有業績,要派息有派息的財報出來後,第二天還跌了,跌完31日又莫名其妙的拉了7.93%...

這節奏實在玩不過...

   三、錦江酒店

  8月30日,錦江酒店(2006.HK)公布中期業績,期內實現收入9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25.3%;營業利潤10.47億元,同比減少12.5%;利息稅及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達23.18億元,同比增加7.3%;股東應佔淨利達5.55億元,同比增加0.5%;每股盈利9.98分,同比減少0.5%;不派息,財報不精彩,但核心的酒店業務基本穩住了。

  這個數據是不咋地,但我們來說點背景故事,中國飯店協會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酒店連鎖發展與投資報告》,裡面基於中國的連鎖品牌有個排名,基本信息如下:

  上海國資委旗下的錦江集團這幾年在弘毅的的push下,閉著眼掃了很多貨(併購盧浮、鉑濤、維也納),整合要花大工夫,但在規模上已經遙遙領先第二梯隊。經濟型連鎖,七天酒店加上錦江之星,絕對的第一;國有高端品牌連鎖錦江酒店也是遙遙領先,錦江酒店在規模上已經是沒有朋友了...

  上圖的彩蛋是,除了民營獨苗華住酒店集團抗住了壓力,其他的都是國企,就問你服不服...這還是高度競爭的服務業哦~

  在這樣的行業格局下就意味著,在酒店管理公司層面,國內的大型併購的機會基本已經沒有了,國外的萬達事件之後,誰還敢買國外酒店業?特別還是國企,還講不講政治了?接下來就是錦江、首旅消化整合的階段,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旗幟鮮明的跟著華住走:向中端挺進。

  華住集團在美股上市:漢庭(HTHT.O),核心品牌是漢庭,一直定位都是比純經濟型酒店高一丟丟,然後最早在中端市場上發力,整了個全季酒店,做到了中端的第二,然後繼續擼中端酒店,今年2月,以36.5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國內中端做的比較好的桔子水晶酒店集團的全部股權。

  所以,在上一輪低價經濟型酒店圈地的階段結束後,現在的行業集中度趨於穩定,CR3已經到了44.07%了,手牽手搞消費升級,更新下裝修搞中端,一起發家致富才是王道。所以中國酒店業的每間客房平均收入(RevPAR)同比自2016年四季度開始由跌轉升。2017年一季度增長4.1%,為過去6年來首次超過美國市場的增長。

  當然,國企的運營效率和民營的佼佼者華住還是有顯著距離的,酒店三巨頭:錦江酒店(2006.HK)、首旅酒店(600258.SH)、漢庭(HTHT.O)之間有差距,但是反映到股價上,也不至於差到這個份上吧...

  即使不考慮公司的金融資產、AH倒掛、上海酒店物業,而且今年沒有增長,靜態15倍左右的市盈率,買一個中國酒店業絕對大哥,附帶錦江+鉑濤1.26億的註冊會員,正在打算拉上小兄弟擼OTA(WeHotel)的行業龍頭,市值才137億港幣,怎麼想都有點不符合邏輯...

  然而,在財報後的第三天,股價才突然拉了10.76%...

  這節奏,真心看不懂...

   結語

  港股這個財報邏輯腦迴路確實不好理解...劇情跳躍性非常大…

  但是好理解的是,兩個旅遊業的國企,雖然在經營效率上比不過民企,但是資產是實打實的,也有盈利,也不至於差到完全不能看的地步...

  旅遊行業是不夠性感,但是勝在現金流好和穩定,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整體旅遊市場向好的趨勢下,這樣的背景下,龍頭也不應該因為在港股而折價這麼多吧...

  【作者簡介】

  啊咪老師 | 格隆匯·專欄作者

  八年港股投資經驗,醫藥行業老司機

相關焦點

  • 【行情】港股旅遊及觀光板塊上揚,太陽城集團漲2.86%,途屹控股漲2...
    【行情】港股旅遊及觀光板塊上揚,太陽城集團漲2.86%,途屹控股漲2.82%,飛揚集團漲1.23%。 文/爾東琛2020-09-25 09:50:13來源:FX168 【行情】港股旅遊及觀光板塊上揚
  • 港股獲利盤繼續出逃還是有所承接?買黃金押財報是正路
    美股回軟,拖累港股ADR指數全日受壓,按比例計算,收報25903點,跌71點。大型藍籌普遍向下,滙豐控股收報38.13港元,較港收市跌0.52港元;騰訊控股收報515.38港元,較港收市跌0.62港元。恆指夜期方面,7月合約收報26072點,升102點,高水96點,成交21765張。
  • 抵禦外圍暴跌衝擊波 電訊業領銜拉動港股走高
    在三大電訊運營商集體大漲提拉下,恒生電訊業板塊大漲4.49%,創造了數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電訊業成領頭羊 8月15日的明星板塊,非電訊業板塊莫屬。該板塊截至收盤實現4.35%的漲幅,不僅領銜恒生各大行業板塊,而且創造了板塊指數自身自2015年7月以來的逾四年的最大單日漲幅。 「三大運營商」包攬了電訊業板塊成分股漲幅前三名。
  • 港股年度回顧與展望
    港股市場為何缺席全球牛市?2021年又將何去何從?一起來聽聽各大券商的觀點。平安證券:港股有望迎來指數走牛的一年對於港股近兩年的不振,平安證券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中美經貿摩擦的不確定性,導致一定規模的外資減少對華資產的持有。港股市場作為外資對華資產投資的主要場所,受到顯著的負面衝擊。
  • 公募抱團分享港股新經濟板塊盛宴 南向資金掃貨美團點評
    原標題:公募抱團分享港股新經濟板塊盛宴 南向資金掃貨美團點評   兩個多月時間裡,美團點評股價一路攀升至165.9港元的歷史新高
  • 港股打新收益如何?
    從行業表現來看,9月港股多數板塊下跌,除了工業(2.3%)、非必需性消費業(0.7%)錄得正收益以外,其他行業均下跌,能源(-11.5%)、綜合業(-9.8%)、電訊業(-8.1%)、金融業(-7.1%)跌幅最大;前期表現強勢的資訊科技業9月也出現回調,跌幅為-5.4%。
  • 華盛年終盤點|揮別黑天鵝與暴漲股,2021哪些港股板塊有上漲潛力
    來源:華盛資訊導讀:2020年香港市場經歷新冠疫情暴跌以及全球寬鬆放水的修復,港股中新能源車、科技板塊湧現暴漲超500%標的,新一年港股展望將如何演繹,投資布局哪些板塊有望網羅大牛股2020年年初的一場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大多數國家和老百姓影響重大
  • 中信證券:預計港股在明年的配置性價比依然凸顯,建議關注大金融板塊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稱,今年4季度以來,港股持續跑贏A股。港股的指數權重中,順周期板塊比重更大,人民幣匯率企穩也意味著基本面相同但估值更低的港股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幅上升。順周期行情下,得益於A/H溢價持續回落和極高的金融行業佔比,我們預計港股在明年的配置性價比依然凸顯,對比A股的順周期品種,建議關注兩大主線:1)估值處於絕對低位的大金融板塊;2)受益疫情改善、需求拉動板塊,包括:新基建、工程機械、交運和博彩等。
  • 紅星資本局|港股大瀉超千點 航空股「三桶油」集體下挫
    受國際油價大幅走低影響,港股能源板塊重挫,「三桶油」領跌;港股原材料、地產建築、金融、資訊科技板塊均大幅下挫;被股神巴菲特看空的航空股,今日也集體大跌。石油板塊跌幅達6.82%「兩桶油」一季度合計虧損超360億元5月4日,港股能源板塊低開後持續下行,截至收盤,恒生能源業指數跌幅達6.82%。能源板塊內個股幾乎全線下跌,「三桶油」領跌。
  • 港股收盤(4.9)|恆指收漲1.38%報24300點 體育用品、餐飲板塊漲幅居前
    板塊方面,漲幅前三的為體育用品、博彩股及餐飲,分別漲7.54%、7.28%及6.34%。跌幅前三的為國內零售股、旅遊觀光及建築服務,分別跌1.68%、1.41%及1.2%。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至4月13日(下星期一)為香港耶穌受難節及復活節假期,港股休市,4月14日(下星期二)恢復正常交易。
  • 看好港股中資銀行 板塊行情持續
    大行上漲後,行情持續,關注港股中資銀行。1、個股輪動邏輯。本輪行情,銀行個股上漲的輪動:優質龍頭銀行率先修復-二線龍頭-大行。2、港股中資銀行確定性高:A/H溢價在歷史高位;估值在歷史低位。工行(01398)和建行(00939) 2020E動態PB在0.55X/0.58X,A/H溢價分別為30.5%、35.8%。
  • 港股配置價值凸顯 完成起跳前準備
    隨著中概股陸續赴港上市,以及新經濟板塊在港股市場佔比逐漸提升,港股通當中的一些優質公司已具備「戴維斯雙擊」的潛在特點,值得中長期配置。估值是硬道理港股的市場表現,對經濟基本面有更大的依從性。2018年,恆指從33484點一路向下,海外資金的流出帶來港股的估值折價。
  • 港股必選消費板塊2019 基本面研判:頤海國際(01579)、蒙牛(02312...
    要聞 港股必選消費板塊2019 基本面研判:頤海國際(01579)、蒙牛(02312)、統一(00220)等業績有望超預期 2019年8月7日 15:40:43 中金研究
  • 【港股打新】-加科思-B-生物醫藥板塊
    截止2020年12月10日加科思的孖展已經100倍了,回撥50%的話,哪個穩價人都兜不住; 機會: 生物醫藥板塊?股東有高瓴? 操作計劃: 放棄申購; 03 港股行業表現 2018年港交所新政以來,醫療板塊一直是市場追捧的熱點,生物醫藥板塊自8月以來回調較大,不是可以無腦融資申的板塊了
  • 港股早知道:美股造車新勢力漲勢如虹 留意港股汽車板塊趨勢向好
    港股ADR指數小幅上揚,按比例計算,收報26513點,漲27.39點或0.10%。 2、分析師上調估值,特斯拉(TSLA.US)收漲6.51%。美股造車新勢力漲勢如虹,小鵬汽車(XPEV.US)收漲超33.5%,理想汽車(LI.US)漲超14%,蔚來(NIO.US)漲超12%。留意港股比亞迪(01211)股價強勢跟隨及汽車板塊趨勢向好。
  • 港股風雲 | 恆指周K線四連漲 惠理集團謝清海看好內資股
    第一上海證券就指出,港股方面市場對經濟復甦預期信心仍在,但是在熱點板塊如科網股和汽車股出現同步下挫的情況下,要提防市場氣氛會受到打擊影響。科網股方面,由於第二上市的公司股份沒有在施政報告中宣布被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裡,市場預期是有所落空的,加上小米-W在三季報後也出現了明顯的回吐,都是板塊整體承壓的現象。至於另一熱點板塊汽車股,亦出現了集體下跌。
  • 中信證券:順周期行情下大金融板塊將成港股核心驅動力
    12-22 08:38:42 來源: 證券時報 舉報   中信證券指出,順周期行情下大金融板塊將成港股核心驅動力
  • 港股研報乾貨專享:短期恆指缺乏上升動力重心或轉移到這板塊
    今日(12月7日)港股呈現弱勢調整格局。恒生指數微幅高開之後,迅速走弱,並維持低位弱勢震蕩態勢,截至收盤,恆指下跌1.23%,收報26506.85點。一、讀研報·市場艾德證券:市場的擔憂情緒仍然在艾德證券分析,市場的擔憂情緒仍然在,美股的上漲並未能給港股帶來多大的提振作用,短期並未看到刺激港股市場向上突破的動能出現。
  • |a股|外資|港股|港股通|滬股通|深股...
    今年北向資金淨流入僅1000億元的數量級,但出現了明顯的結構分化,深股通遠超滬股通,中小創板塊表現亮眼,傳統外資偏好的消費、金融板塊表現疲弱,外資流入排名靠前的板塊分別為工業、信息技術、材料。各行業的核心資產和優勢龍頭,尤其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未來將成為外資布局重點方向之一。  ——未來展望:看好未來五年萬億體量外資繼續流入。
  • 港股開戶:香港IPO持續「大年」,艾德證券期貨180天港股免傭活動倒...
    上市的行業板塊由科技、消費、醫療行業等主導。2020年香港IPO總募資額遠超去年基於香港IPO市場自身的韌力和活力,該市場從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據彭博及畢馬威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IPO市場集資總額按年增24%至3899億港元,大幅超過去年全年的IPO總募資額3142.41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