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疫情可能標誌著日本移民政策的轉折點,因為它暴露了依賴於「一次性」移民工人的制度的弱點。
在日本迅速發展的國際社會中,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疫情危機對日本的影響。在製造業和服務業中,放緩和停工對外國工人的影響不成比例。在農業和食品加工中,法律對外國「學員」流動的限制,加上暫時禁止移民的措施,加劇了勞動力短缺。通過這種方式和其他方式,冠狀病毒的流行暴露了日本隱蔽系統的脆弱性,並強調了進行根本性改革的必要性。
進口「一次性」人工
至少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為應對特定部門和地區的內部勞動力短缺,採取了接受短期培訓或學生籤證的事實上的外來務工人員的措施。通過禁止長期移民,政府設法避免了教育,融入和融合的費用。但是,隨著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削弱了日本作為社會的彈性,這種近視眼的方法的不足之處變得越來越明顯。
政府已經通過鼓勵婦女和老年人就業,竭盡所能來利用其本國的人力資源。自安倍晉三首相承諾建立「一個所有1億公民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的社會」以來的五年中,如今,由於大多數有工作能力的人已經就業,日本發現自己沒有必要的儲備來靈活地應對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不斷變化的家庭結構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缺乏彈性的脆弱性,特別是單身成年人為首的家庭數量不斷增加。造成這種趨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後結婚(或根本不結婚)和單親家庭增加的趨勢,但最令人擔憂的可能是獨居老人的數量增加。這些老人在像我們現在所面對的自然災害和緊急情況中將處於高風險之中。
在這個脆弱,迅速老齡化的社會中,外國工人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穩定力量。即使外國總人口每年減少約500,000,日本的外國社區仍以每年約20萬的速度增長。根據最新統計,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總數達到293萬人,佔總人口的2%以上。
不幸的是,日本的公共政策遠遠落後於這些人口和經濟現實。政府繼續堅持「不移民」的立場,只臨時接受非技術工人和半技術工人。
儘管移民改革於2019年4月生效,但勞動力匱乏的行業仍然依賴技術實習生培訓計劃,長期以來一直被批評為剝削和侵犯勞工權利的溫床。根據TITP,亞洲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工人被招募為實習生,為期1-5年。與僱主一起安置在勞動力短缺的行業(尤其是農業,食品加工和建築業)中的僱主,不得在其逗留期間換工作。
為了遵守其無移民政策,日本僅向其所接受的外國工人提供了最低限度的支持,因為他們預計將在實習期滿後返回家園。這種忽視的結果是日語水平極低。在當前的緊急情況下,這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推動變革的催化劑?
日本疫情使這種「一次性勞動」系統的缺陷和脆弱性得到了極大地緩解。成千上萬的外國工人正面臨失業。此外,由於政府對日語教育的忽視和其他支持,許多人的權益受到嚴重影響,而且他們不了解地方政府發布的安全準則和指示。
在日本合法工作的約170萬外國人(包括學生和TITP學員)中,有29.1%受僱於製造業,這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在受災嚴重的食品和酒店業中,另有12.5%的工作。代表和擁護外國工人的東京Zenkoku Ippan東京總工會(Tōzen)說,它每天收到大約100份來自失業或就業不足外國人的詢問,其中許多人被日本勞動法剝奪了他們的權利。
日本並沒有完全忽視他們的困境。厚生勞動省最近啟動了一項為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外國人提供的15種語言信息門戶。它建議工人與日本工人擁有相同的合法權利(包括帶薪休假和為休假的僱員提供60%的「假期津貼」),並且即使公司業務因日本疫情而下滑,這些權利仍將繼續適用。危機。它還提供了對常見問題的解答以及與其他資源的連接。(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也有資格獲得4月20日批准的刺激計劃中所含的100,000日元個人補貼。)但是,許多人將這些措施描述為「太少,太遲」。
同時,根據TITP暫停籤證正在威脅許多勞動力短缺的日本僱主,特別是在農業,漁業和食品加工領域。為了緩解勞動力市場中的這些不平衡,司法部於4月17日宣布了一項「特殊措施」,根據該措施,將對因日本疫情的經濟影響而無法繼續培訓或實習的技術實習生獲準根據「指定活動籤證」尋找替代工作,最長為期一年。在放寬對TITP學員流動性的有爭議的限制方面,在多年的批評和倡導都失敗了的情況下,冠狀病毒取得了成功。
大修時間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日本對結構性勞動力短缺的解決辦法集中在低成本的後門權宜之計上,後者把外國工人當作一次性商品。在2011年東北海嘯和核災難之後,這種做法的弱點應該為所有人所清楚,當時成千上萬的外國培訓生和學生返回家園,而僱主則缺乏人手。即便如此,日本仍增加了對TITP的依賴,不久前就向護理人員開放了該計劃,以期減輕護理行業面臨的日益緊迫的短缺。隨著日本人口的不斷老齡化和萎縮,這些短期的,精打細算的解決方案不足以保護我們至關重要的農業,運輸和醫療保健部門免於崩潰。
在無數災難中倖免於難,日本人民以韌性和適應性著稱。但是,日本疫情暴露了日本社會的嚴重弱點。政府的反應特別是緩慢,僵化和膽小,缺乏遠見或果斷的領導。日本的短視移民政策中也看到了同樣的弱點。
沒有人知道何時會控制冠狀病毒大流行,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距離日本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旅行恢復正常還需要很長時間。依靠旅遊業收入(安倍政府經濟增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經濟正在掙扎,經濟的增長也依賴於穩定增長的外國勞動力供應。
如果對這種嚴峻形勢有一線希望,那就是日本長期以來一直把外國工人當作一次性商品對待的做法不可能倖免於這種流行病的後果。在我看來,政府再也不能忽視建立一個將外國人視為值得長期投資的寶貴人力資源的移民系統的必要性,而這種系統始於紮實的日語教育。為了恢復日本的復原力,我們需要那些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並被視為與日本未來息息相關的社區成員的人們,而不是那些在危機時期會打包並離開的移民工人。
2019年4月,日本對《移民控制法》進行了歷史性修訂,為藍領和其他低技能工人制定了新的``指定技能''籤證計劃。根據社會包容原則,司法部應將TITP納入「特定技能」籤證計劃,並開始允許實習生和其他外國工人作為潛在永久居民進入日本。這將對重建日本的復原力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