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移民政策受到疫情考驗,暴露了日本社會的嚴重弱點

2020-12-17 置外移民

日本疫情可能標誌著日本移民政策的轉折點,因為它暴露了依賴於「一次性」移民工人的制度的弱點。

在日本迅速發展的國際社會中,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疫情危機對日本的影響。在製造業和服務業中,放緩和停工對外國工人的影響不成比例。在農業和食品加工中,法律對外國「學員」流動的限制,加上暫時禁止移民的措施,加劇了勞動力短缺。通過這種方式和其他方式,冠狀病毒的流行暴露了日本隱蔽系統的脆弱性,並強調了進行根本性改革的必要性。

日本茶

進口「一次性」人工

至少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為應對特定部門和地區的內部勞動力短缺,採取了接受短期培訓或學生籤證的事實上的外來務工人員的措施。通過禁止長期移民,政府設法避免了教育,融入和融合的費用。但是,隨著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削弱了日本作為社會的彈性,這種近視眼的方法的不足之處變得越來越明顯。

政府已經通過鼓勵婦女和老年人就業,竭盡所能來利用其本國的人力資源。自安倍晉三首相承諾建立「一個所有1億公民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的社會」以來的五年中,如今,由於大多數有工作能力的人已經就業,日本發現自己沒有必要的儲備來靈活地應對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不斷變化的家庭結構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缺乏彈性的脆弱性,特別是單身成年人為首的家庭數量不斷增加。造成這種趨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以後結婚(或根本不結婚)和單親家庭增加的趨勢,但最令人擔憂的可能是獨居老人的數量增加。這些老人在像我們現在所面對的自然災害和緊急情況中將處於高風險之中。

在這個脆弱,迅速老齡化的社會中,外國工人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穩定力量。即使外國總人口每年減少約500,000,日本的外國社區仍以每年約20萬的速度增長。根據最新統計,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總數達到293萬人,佔總人口的2%以上。

不幸的是,日本的公共政策遠遠落後於這些人口和經濟現實。政府繼續堅持「不移民」的立場,只臨時接受非技術工人和半技術工人。

日本和服

儘管移民改革於2019年4月生效,但勞動力匱乏的行業仍然依賴技術實習生培訓計劃,長期以來一直被批評為剝削和侵犯勞工權利的溫床。根據TITP,亞洲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工人被招募為實習生,為期1-5年。與僱主一起安置在勞動力短缺的行業(尤其是農業,食品加工和建築業)中的僱主,不得在其逗留期間換工作。

為了遵守其無移民政策,日本僅向其所接受的外國工人提供了最低限度的支持,因為他們預計將在實習期滿後返回家園。這種忽視的結果是日語水平極低。在當前的緊急情況下,這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

推動變革的催化劑?

日本疫情使這種「一次性勞動」系統的缺陷和脆弱性得到了極大地緩解。成千上萬的外國工人正面臨失業。此外,由於政府對日語教育的忽視和其他支持,許多人的權益受到嚴重影響,而且他們不了解地方政府發布的安全準則和指示。

在日本合法工作的約170萬外國人(包括學生和TITP學員)中,有29.1%受僱於製造業,這受到了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在受災嚴重的食品和酒店業中,另有12.5%的工作。代表和擁護外國工人的東京Zenkoku Ippan東京總工會(Tōzen)說,它每天收到大約100份來自失業或就業不足外國人的詢問,其中許多人被日本勞動法剝奪了他們的權利。

日本並沒有完全忽視他們的困境。厚生勞動省最近啟動了一項為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外國人提供的15種語言信息門戶。它建議工人與日本工人擁有相同的合法權利(包括帶薪休假和為休假的僱員提供60%的「假期津貼」),並且即使公司業務因日本疫情而下滑,這些權利仍將繼續適用。危機。它還提供了對常見問題的解答以及與其他資源的連接。(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也有資格獲得4月20日批准的刺激計劃中所含的100,000日元個人補貼。)但是,許多人將這些措施描述為「太少,太遲」。

同時,根據TITP暫停籤證正在威脅許多勞動力短缺的日本僱主,特別是在農業,漁業和食品加工領域。為了緩解勞動力市場中的這些不平衡,司法部於4月17日宣布了一項「特殊措施」,根據該措施,將對因日本疫情的經濟影響而無法繼續培訓或實習的技術實習生獲準根據「指定活動籤證」尋找替代工作,最長為期一年。在放寬對TITP學員流動性的有爭議的限制方面,在多年的批評和倡導都失敗了的情況下,冠狀病毒取得了成功。

大修時間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日本對結構性勞動力短缺的解決辦法集中在低成本的後門權宜之計上,後者把外國工人當作一次性商品。在2011年東北海嘯和核災難之後,這種做法的弱點應該為所有人所清楚,當時成千上萬的外國培訓生和學生返回家園,而僱主則缺乏人手。即便如此,日本仍增加了對TITP的依賴,不久前就向護理人員開放了該計劃,以期減輕護理行業面臨的日益緊迫的短缺。隨著日本人口的不斷老齡化和萎縮,這些短期的,精打細算的解決方案不足以保護我們至關重要的農業,運輸和醫療保健部門免於崩潰。

日本和服

在無數災難中倖免於難,日本人民以韌性和適應性著稱。但是,日本疫情暴露了日本社會的嚴重弱點。政府的反應特別是緩慢,僵化和膽小,缺乏遠見或果斷的領導。日本的短視移民政策中也看到了同樣的弱點。

沒有人知道何時會控制冠狀病毒大流行,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距離日本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旅行恢復正常還需要很長時間。依靠旅遊業收入(安倍政府經濟增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經濟正在掙扎,經濟的增長也依賴於穩定增長的外國勞動力供應。

如果對這種嚴峻形勢有一線希望,那就是日本長期以來一直把外國工人當作一次性商品對待的做法不可能倖免於這種流行病的後果。在我看來,政府再也不能忽視建立一個將外國人視為值得長期投資的寶貴人力資源的移民系統的必要性,而這種系統始於紮實的日語教育。為了恢復日本的復原力,我們需要那些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並被視為與日本未來息息相關的社區成員的人們,而不是那些在危機時期會打包並離開的移民工人。

2019年4月,日本對《移民控制法》進行了歷史性修訂,為藍領和其他低技能工人制定了新的``指定技能''籤證計劃。根據社會包容原則,司法部應將TITP納入「特定技能」籤證計劃,並開始允許實習生和其他外國工人作為潛在永久居民進入日本。這將對重建日本的復原力大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對巴西日本移民社會的衝擊與影響:同室操戈
    據日本公館統計,當時生活在巴西境內約20萬日本移民中的94%都聚集在聖保羅州。這就意味著,截至戰敗前夜,共有約19萬日本移民,分布在聖保羅州轄區內的各個日本人移民地,或日本人社區之中。 不僅如此,他們通過各類自治組織,將自己同本國領事館聯繫在一起,從而在巴西社會內部構築起了一個獨立、封閉的日本移民社會。
  • 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社會
    :      一、政務方面,參與創建國家機構,協助制定國家政策,編制法典,推行屯倉、戶籍和班田等制度,擔任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甚至擔任最高階層的將相職務,參加管理國家。日本朝廷對移民集團的控制,需要通過集團的上層氏族來實現,亦即國家權力不能直接貫徹於移民社會的基層,呈現出分層的權力結構,在這種相對獨立的移民社會裡,保持著固有的文化傳統、生產方式和風俗習慣。
  • 發達國家紛紛調高移民門檻,「非移民國家」日本會不會跟風?
    任何國家的「移民」政策都是日趨完善化,門檻會越開越高,特別遭受今年的疫情打擊,很多「人口引進」大國,為解決國內大規模失業潮和經濟疲靡,在移民政策上都做了改動,而且是日益嚴格。  如澳洲,12月澳州移民局宣布突發新政,提高188A類投資移民準入門檻,關停132A類商業天才移民項目。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
    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中國人權研究會9日發表《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文章。全文如下: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中國人權研究會2020年7月美國是一個主要由外來移民及其後代組成的國家。然而,從歷史到今天,美國針對移民的宗教偏見、文化歧視、種族排斥亦如影隨形,且呈愈演愈烈之勢。
  • 除了疫情還有史上最嚴重禽流感 日本經濟年末遭遇雙重考驗
    原標題:除了疫情,還有史上最嚴重禽流感!日本經濟年末遭遇雙重考驗年末,日本經濟正遭遇禽流感和第三波疫情的雙重考驗。對於正處於冬季的日本而言,除了要應對不斷攀升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有11月起突然暴發的禽流感。一位熟悉日本農業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不是日本第一次遭遇禽流感,但距離上次已有很多年了。
  • 什麼樣的人適合移民日本?附日本移民條件
    但是其實平心而論,還有個國家實力並不容小覷,憑藉著其給力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的移民,就是日本。當發達國家面臨到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經濟發展遲滯的問題時,其中一個解決方式就是吸引移民、引進外國人才,這就是日本的做法之一。日本近年面對人力不足的問題,開始希望年長婦女也重回勞動力市場,為了彌補不足的勞動人口,日本也不斷開發機器人技術以解決問題。
  • 巴西的「國中之國」,20世紀,巴西日本移民的社會封閉式生活
    之所以說「封閉」,是因為巴西日本移民社會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會運作體系,包含醫療、教育、安全等幾乎所有正常社會擁有的體系,而管理這些體系的正是日本駐巴西領事館。在領事館的領導下,移民社會中的各種機構與團體成立的根本目的,是確保日本政府對該移民社會的有效控制以及移民對母國的忠誠。
  • 日本移民籤證類型總結,哪種籤證可以移民?
    長期以來,「移民」一直是日本的禁忌話題。此前,日本招收的外籍勞工僅限於醫生、教授和其他高級專業人士。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勞動力不斷減少。建築、農業、醫療等行業尤其面臨「用工荒」,接納外來工的討論日益增多。 據媒體報導,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近150萬人,比2012年的68萬人大幅增加。
  • 90年代,日本為解決50萬黑人非法移民,把他們賣給了莫三比克
    日本戰後經濟騰飛,吸引大量黑人非法勞工二戰結束時,日本作為戰敗國,受到了戰勝國的聯合懲罰,國內經濟幾乎陷於崩潰。但是,日本的困難時期僅維持了不到五年,即宣告結束——韓戰爆發了!作為日本的獨立控制國——美國。
  • 輝瑞向日本申請疫苗批准!疫情雪上加霜,日本還爆發史上最嚴重禽流感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日本東京都政府首次將分為4個級別的醫療提供體制警惕級別上調至最嚴重的「告急」。都內當天新確診822人感染新冠,連續兩天創新高。 疫情告急,首相菅義偉支持度下降 日本第三波疫情在今年11月中旬惡化,日本疫情對策小組曾不斷向菅義偉進言,要求考慮調整或暫停「GOTO」旅遊政策,但被否定。有評論認為,雖然不能斷言旅遊補貼政策帶來了疫情惡化,但人員的頻繁大規模流動,無疑會帶來疫情惡化的巨大風險。
  • 勞動力「告急」:日本移民政策鬆動 五大行業技工「吃香」
    日本人口下滑趨勢已不是一天兩天了,關於移民政策的辯論也早已展開。近期,日本計劃放寬外來務工人員的移民規定。五大行業將重點引進外來勞工據英國金融時報,日本將允許多達50萬名外籍工人進入,以緩解勞動力短缺情況。
  • 澎湃思想周報|疫情下的飢餓危機;「黑命攸關」與日本社會
    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問題。海珊認為,通過封鎖抗擊疫情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政府在進行封鎖的同時,必須確保能夠幫助處於封鎖狀態的人口。只有這樣,人們才不必在忍受飢餓和冒險外出謀生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另外,各國政府應該走到一起,共同保障生x存必需品的供應鏈穩定。
  • 除了疫情,還有史上最嚴重禽流感!日本經濟年末遭遇雙重考驗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剛剛過去的周末,日本的德島縣和宮崎縣新發現了禽流感疫情,致使目前日本的禽流感疫情已蔓延至47個都道府縣中的12個,已有超過300萬隻家禽被撲殺。禽流感年末來襲11月,日本西部的香川縣首次報告了禽流感疫情。
  • 移民還是棄民?二戰時,日本政府向巴西進行移民究竟是何目的?
    ——《聲明書——伯剌西爾時報》據統計,自日本戰敗後,巴西20萬日本移民社會就陷入了分裂狀態,戰勝派對戰敗派進行了100餘次暗殺行動,導致23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混亂的狀態導致日本移民社會陷入崩潰境地。
  • 疫情形勢愈加嚴峻,經濟萎縮雪上加霜…多重困難考驗日本政府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日本向中方提供的幫助給許多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作為中國之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日本眼下面臨的防疫壓力也不小。一方面,「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確診人數不斷攀升,17日檢查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又猛增99人,這讓日本政府將乘客隔離在船上的做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 《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全文)
    中國人權研究會9日發表《嚴重歧視與殘酷對待移民充分暴露「美式人權」的偽善》文章。2019年,總共有85萬移民在美國南部邊境地區遭到逮捕,他們大多遭受粗暴對待,人權遭到肆意踐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不力使之淪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關押移民的拘留場所成為新冠病毒傳播的「重災區」,美國政府還在疫情蔓延之際強行遣返大批非法移民,加重了中美洲國家的疫情風險。美國政府侵犯移民權利特別是移民兒童權利的政策在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遭到強烈批評和譴責。
  • 接不接受移民,在日本是個尷尬的問題
    未來的國力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勞動力活力的競爭,因此要提早規劃老齡化時代的勞動力和移民政策。文│陳言插畫│劉俊過去在日本的便利店買東西,不時可以看到店員胸前佩戴的名牌上寫著漢字,那多半是打工的中國留學生。
  • 日本放寬移民政策引爭議 外國研修生制度成焦點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對於日本政府計劃每年引進20萬移民的政策,日本各方反應不同。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擬通過擴大移民規模維持人口數量。對於這一政策,日本國內不乏反對之聲。 2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答辯時表示:「移民政策事關國家未來的形態和國民生活,在國民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需要多角度探討。」
  • 日本2019年人口減少51萬,為何卻嚴格限制移民?
    日本是亞洲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人口數量早已經開始負增長,根據厚生勞動省的數據,2019年日本新生嬰兒86.5萬人,出生率1.36,是4年來的最低值。死亡人數138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2019年日本人口減少了51.5萬人。
  • 國家戰略:20世紀以來日本移民巴西史
    1850年,巴西正式廢除了奴隸制度,國內的種植園、礦業等行業勞動力嚴重不足,巴西政府曾將目光瞄準了「契約華工」,派人到中國與清政府商談,希望清政府能夠同意向巴西輸出中國移民。巴西了提出三項條件:一是中國人到達巴西後必須入籍巴西;二是移民必須攜帶家眷,不接收個人移民;三是中國人必須有正當職業者方可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