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2021-01-08 御史談

走進醫院的ICU,裡面全都是一些被病痛折磨到皮包骨的可憐之人,每日每夜他們都在藥物的效果下發出痛苦的嚎叫,讓人無比的揪心。

比起疼痛,尊嚴的破碎讓他們更加難受,看著自己大小便失禁、看著別人皺著眉頭幫自己清理,看著自己被別人翻來覆去,你覺得此時的他們心中會平靜嗎?

因此,對於很多已經到了病重晚期,且沒有希望治好的患者來說,讓他們更加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是不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事呢?

就在前幾個月的兩會上面,沈德詠提出了《關於加強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調查研究並適時予以規制的提案》,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可以繼續接受治療,也可以選擇不再煎熬,有尊嚴的死去。

此後,羅點點作為預囑推廣協會的代表,積極對安樂死展開了探討和解釋,提出了無數多的疑問,沈德詠也做出了適當的回應。

一、沈德詠理解的安樂死,到底指的是什麼?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對於安樂死的見解遠超常人的理解,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為什麼會起草那份提案。

不難看出,這份提案並沒有赤裸裸的用「安樂死」這個字眼,而是用了「尊嚴死亡」這個詞,這也是照顧到了中國人別樣的"死"文化,所以沈德詠才使用了"尊嚴"一詞。沈德詠表示,他曾經經常關注親戚朋友或者社會上的人,他們身染重病或者遭受巨大災難的時候,走的都非常的痛苦。而那個時候他就聽說國外已經有安樂死這種說法了,但是由於工作繁忙,所以一直都沒有去查找資料,直到2018年。

那時他已經是政協的一員了,空餘了大量的自由時間做社會調查,因此就專門研究這個東西,此後沈德詠建立了一個六人小組專門研究安樂死,裡面有律師、有醫生等等,對於安樂死具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為了提出一個讓全國人民都能夠接受並且認可的理由,沈德詠認為提案是第一步,並且也已經做到了;其次就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文章,同樣也已經寫好,靜候發表;最後是要給全國人民科普,因此他搜集了資料準備寫一本書,框架已搭好。

隨後,沈德詠說出了自己對安樂死的理解。安樂死必須要在醫學的認證下表示病人已經無藥可治,而且也活不到未來醫學能夠救治的時刻,並且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最後要由本人提出安樂死的請求。

而羅點點則提出了「安寧療護」的觀點,就是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患者解決病痛、保存尊嚴,但是這畢竟是有限度的。安寧療護最多是過程,而安樂死是一種結局。

沈德詠一再強調安樂死的必要條件,那就是自主選擇和尊嚴。何謂自主選擇?就是是否用安樂死這種方式結束生命,要通過患者本人的決定。

並且,沈德詠還提出,在法律上有自然人「生的尊嚴」,為什麼沒有自然人「死的尊嚴」?他認為必須要把死的尊嚴也加進法律當中去。

同時,安樂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被允許的,必須要接受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條件限制才行,而且還要有醫學的認可,這是否還能夠救治等等,因此安樂死並不是想死就死的事情。

除此以外,沈德詠認為國家必須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審核機構,他們將會在有資格的醫生提出專業意見後,還要再徵詢另一個醫生的意見,然後進行審查,通過了以後才能夠批准病人是否可以使用安樂死,而荷蘭早就已經這麼做了,我國的安樂死進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二、安樂死是否是變相的違法?推進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對安樂死的解釋為「仁慈殺戮」,而且沒有任何的法律規定,這意味著病人如果自己使用則為自殺,別人幫助那就叫他殺。

沈德詠則認為,這個安樂死應該和別的違法犯罪行為徹底割裂開來,因為這不是傷害、不是殺人,這不能用刑法來規定安樂死的進程。安樂死就是安樂死,它應該擁有自己的姓名和配套的法律,安樂死只不過是一項特殊的醫學,應該給他正當性。

在面對記者提問"安樂死"是否有風險的時候,沈德詠點了點頭。

他說第一個風險是被人給盜用,就是假裝借安樂死而去做一些殺人的勾當,但是隨後沈德詠表示放寬心態,因為安樂死的過程必須會有嚴格的審核程序,而且還是在法律的允許下才行,如果兇手真的要行兇,這將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

在這裡,所有的新事物都不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一些爭議面才是事物正確的存在態度。

而且,據統計,國際上那麼多有安樂死法律的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因為有安樂死而導致殺人案件頻繁,因此這項制度可以說是比較安全且完善的。

其次就是被濫用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存在,但是我們有著最為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選擇安樂死必須要是"本人"親自決定,沈德詠嚴肅的表示,無論患者發生怎樣的狀態,沒有人可以替代他做決定,即便是親屬、主治醫生都不行。

為此,沈德詠認為創造一項重要的輔助制度非常有用,那就是生前預囑,只要是自然人都有這個資格在任何的情況下、任何狀態下進行預囑,還可以囑託執行生前預囑的人。一旦事發突然、患者失去意識,那麼這個被委託人就可以採取措施申請安樂死。

還有,防止濫用還需要醫學的支持,我國現在雖然沒有安樂死,但是每年都有不少跟安樂死有關的案件,毫無疑問,這些案件在最後都會被判處謀殺,還有些醫生也會被判處協助自殺,這其中就蔑視了病人的自主生命尊嚴,難道自己想死都不可以嗎?

沈德詠認為,減少安樂死風險的最根本因素,在於推進完善的安樂死法。

就社會現實而言,近些年,隨著時代的進步,網上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認可安樂死,這將在很大的程度上推進我國的安樂死立法,但是其中細節,依舊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沈德詠: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已無法迴避,建議適時立法規制
    原標題:專訪沈德詠: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已無法迴避,建議適時立法規制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圍繞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等問題,向大會提交了提案,建言資政。目前公眾對「安樂死」的認知如何?大眾是否接受?推進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 51歲老太被安樂死,全家看她喝下老鼠藥!安樂死合法真的好嗎?
    @新京報:公眾對「安樂死」認知度和接受度怎麼樣? @沈德詠:從統計數據看,約有99.35%的調查對象表示知道「安樂死」,其中47.41%屬於「比較了解」,僅有不到0.65%的調查對象表示「不知道」。
  • 對話羅點點:「尊嚴死」與「安樂死」,爭議的焦點是什麼?
    你發表了《尊嚴死不是安樂死》商榷文,沈德詠作出了回復,你怎麼看回覆中的觀點?羅點點:沈先生的回覆有非常良好的溝通意願,表現了很好的寬容心。就我們商榷的最核心的內容,沈主任回復,他們現在有一個專題組,就安樂死的立法進行各方面的學術研究。他認為,他們會在安樂死的立法過程中創立出一個新的空間。
  • 羅點點 「尊嚴死」不是「安樂死」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羅點點2006年創辦了選擇與尊嚴網站,2013年與人合作創辦了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推廣生前預囑和安寧療護、緩和醫療,希望有尊嚴的死亡早日成為中國人生命全過程。    談爭論  爭論長期存在 需要溝通交流  新京報:前不久全國兩會期間,圍繞「安樂死與尊嚴死」,你與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有過交流。
  • 沈德詠:我們需要一種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
    這有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味道,但筆者認為,在減輕患者痛苦、捍衛生命尊嚴方面,沒有哪一項臨終關懷措施比安樂死來得更為果決和徹底。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我們的醫療機構,包括專門的安寧療護機構,對安樂死的適用依然是諱莫如深。而筆者以為,缺少了安樂死的臨終關懷終究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
  • 沈德詠:我們需要一種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
    在「向死而生」的概念中,「死」是生命的本質,「死亡是最無法逃避的事」,而「生」則是活在當下的一種狀態,「先行決斷是在死亡之前唯一能做的事」。因此,向死而生本質上是提倡這樣一種生活態度:以一種不避諱死亡的態度來生活,在明白了生與死的關係之後,既能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又能勇敢地面對死亡的到來。
  • 不想苟且的活著,只想體面地死去:安樂死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曾不止一次向家人提出,病重病危時希望能夠安樂死。病痛中的巴金先生無奈地說:「我為你們而活」。是的,有些人早就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選擇,但他們不能如願。因為身邊愛他的人,希望他活著,所以他必須活著。後來,他跟醫生聊天,詢問自己能不能夠安樂死。醫生很詫異,畢竟老人一直都很配合治療,也多次表示了想要活下去。老人說:「其實我全身上下都痛,我活著是在遭罪,但是我老伴希望我活著,我兒子需要我活著,家裡那麼多口人都希望我活著,我只好苟延殘喘地活著。」
  • 安樂死:中途變卦怎麼辦?
    荷蘭是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根據荷蘭政府官網對安樂死的解釋,安樂死是在患者病情改善無望,希望結束難以忍受的痛苦的情況下,由醫生根據患者本人的要求而結束其生命的行為。依據荷蘭「生命終結請求和輔助自殺」相關法律,只要按規定的程序執行,就是合法的。而此次引發官司正因為被認為存在不符合規定的行為。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我已經無法選擇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但希望,能夠決定自己如何死去。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安樂死能合法。希望有一天,能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今天,我想和你們聊聊,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安樂死。這個概念已逐漸由「尊嚴死」取代,是對患者生命自主權的尊重。三是協助性自殺。指由當事人主動要求,醫生準備藥物,在醫生或病人家屬的協助下服用,或病人自行服用,結束生命。目前世界上合法的國家有:德國、瑞士、加拿大、美國和澳洲的部分地區。
  • 中國第一位安樂死的癌症患者,帶著微笑離世,安樂死合法好不好?
    這也可以避免『過度醫療』,不僅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能減輕病人的痛苦。」而《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對安樂死的定義是:「對於現代醫學無可挽救的逼近死亡的病人,醫生在患者本人真誠委託的前提下,為減少病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痛苦,可以採取措施提前結束病人的生命。」
  • 臺灣安樂死主持人曾是體育健將 還上過央視春晚
    據傅俊豪說,傅達仁是亞洲第一位安樂死的中國人,「我想他的離開,也帶給大眾一個討論和反思的空間。」事實上,傅達仁這段視頻和採訪曝光之後,在網友中引發了關於生與死的熱烈討論。這些討論,涉及生死。比如在轉發該新聞的某條微博下,其中一個評論「有尊嚴地死去,快樂的死去,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就有6.9萬點讚。
  • 聊「安樂死」,論,老邁時活著的尊嚴
    「安樂死」源於希臘,意思就是幸福的死去!「安樂死」是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停止用藥,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目前,「安樂死」在中國還不合法!「安樂死」除非是當事病人決斷!病人親屬,肯定是三緘其口!傳統觀念和現在的國情,對敢讓親人「安樂死」的親屬!
  • 誤認注射藥物醫療糾紛與安樂死
    安樂死,是指對於身患絕症,治癒無望,或者處於難以忍受的極度痛苦之中瀕臨死亡的病人,應其要求,採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其死亡。安樂死根據手段的不同可以分為積極安樂死和消極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是指採取積極措施加速患者死亡的方式,如注射過量麻醉劑。消極安樂死,是指停止或撤銷維持和延續患者生命的措施,如停止繼續治療等。
  • 西班牙通過安樂死合法化 三個月後將生效
    (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唐奕奕 攝)安樂死將在明年三月合法化在西班牙,自殺是不合法的,如果有人協助別人自殺,是一種自殺行為。 但近年來,安樂死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許多患者和家屬都希望能制定一項法律用來終止生命。
  • 「我想在一頓溫馨晚餐後死去」,紐西蘭絕症者的安樂死合法化遺願...
    圖片截圖自紐西蘭選舉委員會官網在紐西蘭,一直都有積極推動安樂死合法化的重症患者,維克斯的妻子薩斯(Lecretia Seales)便是其中之一。薩斯生前是一名律師,她在2011年時確診腦癌,在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她希望能以自己選擇的方式終結生命,但輔助自殺是一項嚴重的罪名,醫生的幫助將被視為犯罪。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在近日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有學者曾做出解讀,認為該規定中的「生命尊嚴」不僅強調「生的尊嚴」,同樣也包括「死的尊嚴」。在生命的瀕危狀態下,如果不希望進行無謂而痛苦的搶救,而希望有尊嚴地離開世界,這種權利應當得到尊重。
  • 有一天安樂死會合法嗎?
    瑞士允許協助自殺,多個組織提供「安樂死」這樣的「服務」。因為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對安樂死尚有禁令,所以不少外國人來到瑞士只是為了得到輔助自殺。瑞士的一些「死亡權利」組織並不想止步於此,他們積極投身國外的爭取安樂死合法化活動,特別是力爭「有尊嚴的活-有尊嚴的死-尊嚴」的DIGNITAS組織。
  • 鳳凰獨家丨安樂死為何在瑞士成了賺錢生意
    經過了超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瑞士在安樂死領域已經走得很遠,已有至少五個以上機構可以協助由自己來選擇死亡時間的人。並且,瑞士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協助外籍公民實施安樂死的國家。而許多外國病人也把瑞士做為了自己選擇安樂死的首選之地。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 揭開瑞士安樂死組織的神秘面紗
    這套把關程序,嚴格說是從病患自己的診治醫生到安樂死機構的醫生都要層層核實的,例如:若不是身體疾病、而是精神疾病,能不能安樂死?什麼叫做不能忍受的痛苦呢?醫生會依據病患原來的家庭醫生、心理醫生或醫院的報告做評估。
  • 安樂死合法化,西班牙一路走來都經歷了什麼?
    安樂死將在明年三月前合法化 在西班牙,自殺是不合法的,如果有人協助別人自殺,是一種自殺行為。但近年來,安樂死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許多患者和家屬都希望能制定一項法律用來終止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