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安樂死」,論,老邁時活著的尊嚴

2021-01-08 樸實三秦

「安樂死」源於希臘,意思就是幸福的死去!「安樂死」是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停止用藥,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目前,「安樂死」在中國還不合法!「安樂死」除非是當事病人決斷!病人親屬,肯定是三緘其口!傳統觀念和現在的國情,對敢讓親人「安樂死」的親屬!輿論壓力一般會其難以承受,甚至背負一輩子的罵名……

但現實是,很多病痛對病人就是折磨和難熬的痛苦!很多時候,病痛也讓人了失去尊嚴,活著也是苟活而已。巨額醫療費,還有可能讓家庭傾家蕩產,最後支離破碎,拖累了子女!這「活」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贊成「安樂死」我以後就會這麼幹!既然無可避免!舍我「全」家也是好選擇。痛快離世也是幸福。國人思想越來越開明!「安樂死」也是趨勢。

相關焦點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文:壹心理主筆團-笛子來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今天,壹心理想聊「得體活著」。過年期間,聽我媽說了一件事。村裡有個老爺爺,前兩年中風,因搶救不及時,成了植物人。但他們家人不肯,因為老爺爺是退休公務員,每個月有一筆退休金,他活著一天就能領一天錢,人死了就沒了。聽到這裡,我有點氣憤地說:「如果是我,寧願安樂死也不要這樣活著。」我媽說:「你懂什麼,好死不如賴活著。」「好死不如賴活著」,是很多人的生命觀。
  • 不想苟且的活著,只想體面地死去:安樂死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躺在病床上,氣管被切開,身上全是管子,機器和藥物使他「活著」。他曾不止一次向家人提出,病重病危時希望能夠安樂死。病痛中的巴金先生無奈地說:「我為你們而活」。是的,有些人早就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選擇,但他們不能如願。
  • 對話羅點點:「尊嚴死」與「安樂死」,爭議的焦點是什麼?
    前不久,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民法典,其中人格權編提出「自然人的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將「尊嚴死」概念帶入公眾視野。什麼是「尊嚴死」?跟「安樂死」之間是什麼關係?對此,開國大將羅瑞卿之女羅點點接受了"政事兒"專訪。
  • 羅點點 「尊嚴死」不是「安樂死」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受訪者供圖  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安寧療護、緩和醫療的推廣須得到關注,希望更多人參與討論  前不久,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民法典,其中人格權編提出「自然人的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將「尊嚴死」概念帶入公眾視野。  什麼是「尊嚴死」?跟「安樂死」之間是什麼關係?對此,開國大將羅瑞卿之女羅點點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
  • 臺灣名嘴安樂死的過程曝光:體面告別,沒有遺憾
    還是選擇坦然地面對死亡,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當然,也或許你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死亡,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看上去都是那麼遙遠。尤其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死亡是十分忌諱的話題。事實上,國人對死亡有種與生俱來的厭惡。因此,安樂死也成了很多人(甚至包括醫生)不能觸及的禁區。時至今日,安樂死在我國法律上仍是個空白區。
  • 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就在前幾個月的兩會上面,沈德詠提出了《關於加強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調查研究並適時予以規制的提案》,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可以繼續接受治療,也可以選擇不再煎熬,有尊嚴的死去。此後,羅點點作為預囑推廣協會的代表,積極對安樂死展開了探討和解釋,提出了無數多的疑問,沈德詠也做出了適當的回應。一、沈德詠理解的安樂死,到底指的是什麼?
  • 51歲老太被安樂死,全家看她喝下老鼠藥!安樂死合法真的好嗎?
    臨終關懷、尊嚴死亡,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一、是時候正視絕症患者的「臨終」問題了 2020年的全國會議上,沈德詠提交了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等問題的提案,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他表示:「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已無法迴避。」
  • 臺灣名嘴安樂死,為什麼廣受爭議
    也許每一個人面臨這種選擇時,都會很無奈。臺灣名嘴傅達仁的安樂死之所以廣受爭議,在於安樂死的問題,既是道德問題,又是一個法律問題。從道德倫理方面來講,中國人兒女講盡孝,朋友講關愛。市民的普遍看法,總覺得活著比死了好,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不敢接受安樂死。就目前身體健康的人群而言,他們是估計不到要求安樂死的人們群的承受能力,對於他們而言,更是很難預測得到的這種瀕臨死亡之前的痛苦。
  • 臺灣名嘴罹患胰臟癌,最後選擇安樂死……
    身高達到1米86的傅達仁,曾經在賽場上有很不錯的表現,遺憾的是,在27歲時就結束了籃球生涯。最終,在傅達仁的不斷堅持下,家人同意了傅老安樂死的請求。付俊豪說:「我父親的一生非常精彩,之前不管在球場上還是銀幕前,都意氣風發,所以到他晚年生病時,那種反差,其實是一般人很難以想像的。」2018年夏天,傅老一家來到瑞士,在家人的陪伴與祝福下,在充滿歌聲的尊嚴屋中,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而就在接受安樂死之前,傅達仁還在社交網站上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上傳了告別視頻。
  • 鳳凰獨家丨安樂死為何在瑞士成了賺錢生意
    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顯然,瑞士的所謂「安樂死」是「協助致死術」。協助傅達仁先生駕鶴西歸的組織叫Dignitas 「尊嚴」。這是瑞士「協助自殺」的最大組織,但卻不是唯一的機構。早在35年前左右,第一批支持人們行使「死亡權」的機構就在瑞士成立。
  • 他從安樂死找到安樂了嗎?| 析體育名嘴留下「客死他鄉」哀歌
    他向總統求死,希望賜《安樂死法》,未獲圓滿回應。於是他向名曰「尊嚴」在瑞士的安樂死機構「求救」——讓他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站。去年11月,他轟轟烈烈來到蘇黎世,卻忽然覺得人生挺美。但受病魔的折磨,加上有104歲無病無痛的「前輩」的啟發,他決定選擇在6月的一天實現理想。臨終前,他在FB上寫下告別詩《客死蘇黎世》,向大家告辭:親愛的朋友,我愛你們!珍重!再見!
  • 亞洲安樂死第一人,除了死亡他還經歷了什麼?
    但比起這些,他留給觀眾的還有對生命的感悟:他是亞洲首位在瑞士執行安樂死的病人。傅達仁對於生死,一直都是很坦然的態度。60歲才得子,從孩子懂事起,他就不斷告訴兒子自己要死了。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可以坦蕩的聊起這些,但對於年少的兒子來說這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在近日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有學者曾做出解讀,認為該規定中的「生命尊嚴」不僅強調「生的尊嚴」,同樣也包括「死的尊嚴」。在生命的瀕危狀態下,如果不希望進行無謂而痛苦的搶救,而希望有尊嚴地離開世界,這種權利應當得到尊重。
  • 日本一52歲女子安樂死:過程僅4分鐘,死前說了句謝謝
    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就是因為覺得,在病魔的折磨下,沒有尊嚴地活著才是莫大的痛苦,因此主動選擇安樂死。l 美滿前半生1967年,小島美奈出生於日本的一個普通家庭,幼年時父母離異,但在兩位姐姐的疼愛與照顧下,仍然有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 瑞士安樂死組織「尊嚴」,被控借協助自殺牟取暴利
    (瑞士家喻戶曉的安樂死組織「尊嚴」Dignitas的創始人路德維格·米內利)瑞士家喻戶曉的安樂死組織
  • 有一天安樂死會合法嗎?
    瑞士的協助死亡組織尊嚴(DIGNITAS)投身於其他國家的政治、司法活動,嘗試在世界範圍內推進安樂死合法化。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 人活著,就好,對家屬是一種安慰,但患者卻並不想沒有尊嚴的活著,比如日本這位女子小島,她就在最後選擇了安樂死,解救了家人,也讓自己得到了救贖,這是怎麼回事呢?
  • 臺灣著名主持人執行「安樂死」,安樂死真的能解除痛苦嗎?
    「當一個人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病痛讓人失去了活的尊嚴,為什麼不可以讓他死的安詳一點?」似乎無法反駁。但是,安樂死真的能夠解除你的痛苦嗎?
  • 誤認注射藥物醫療糾紛與安樂死
    常見情況有護士按經治醫師的處方箋為患者靜脈注射時,未確認注射液容器上貼附的標箋,以至致死,構成過失致死之罪。或經治醫師的輔助者有違反注意義務過失,護士也有過失,出現「過失的複合」,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2、如何看待安樂死?
  • 揭開瑞士安樂死組織的神秘面紗
    大體而言,瑞士有兩大安樂死機構Dignitas (尊嚴)與EXIT(解脫)。EXIT只收瑞士國民,Dignitas的客戶則不限國籍,因此Dignitas的國際知名度更大。付了這筆錢並不表示你獲得通往安樂死的綠燈,Dignitas網站上提到,要取得"服務"者,必須身患無法治癒的疾病,又或身體承受無法忍受的痛楚或失去活動能力等。瑞士安樂死法令也明確規定,協助安樂死的機構必須確認病患提供兩個醫生開立的診斷書,病患需意識清醒,充分認知安樂死定義與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