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輸掉種子戰爭,我們的食品安全還有未來嗎?

2021-02-18 悉墨8901社區

文章源自:李光漫李光滿冰點時評

李光滿冰點時評370

很多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中國人賴以安身立命、生存繁衍的種子正在淪陷,其可怕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中國人的飯碗正在從我們的手中跌落,漸漸被美國、日本、韓國、以色列人控制。

數百年來,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孜孜以求的是什麼?是用槍炮打開全球市場,開拓殖民地,使他們的商品暢行無阻,並擁有資源和商品定價權。到市場經濟高級階段,帝國主義所擁有的就不僅僅是商品定價權,而是技術專利定價權和貨幣定價權。到市場經濟終級階段,則是生命和生存控制權,即通過改變動植物基因,使種子或胚胎在唯此一次的生長之後失去繁衍後代的能力,下一年或下一季你必須重新購買新種子。由於農戶不能自留種子,所有農戶必須重新購買種子公司的種子,種子的價格由處於壟斷地位的種子公司確定,如果中國與某些擁有種子壟斷權的跨國公司所在國進入戰爭狀態,則只要不對中國出售種子,中國就立即陷入糧食危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中國當今的種子現狀。

當今世界政治中,美國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只要對他們認定的敵對國家進行制裁,首先是制裁該國的金融業,鎖定該國在國外的貨幣資產,美國當前對俄羅斯、朝鮮和伊朗都是這樣幹的。而對墨西哥、阿根廷、巴西這些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國家,美國則開始採取種子壟斷、種子控制和種子制裁的方式進行。墨西哥曾想打破美國的種子控制,最後美國種子公司採取中斷種子供應的方式進行制裁,墨西哥不得不屈從美國,不敢將美國的一次性「終結者」種子趕出國門,因為墨西哥的種子已經完全淪陷,國家完全沒有反抗之力。

被很多挺轉人士吹噓農業成功典範的阿根廷,其大豆已經90%以上轉基因,阿根廷的大豆種植業和生產企業都被美國控制,孟山都公司每年都要從阿根廷出口的大豆中收取高額種子技術專利費,最重要的是阿根廷如果不用美國公司的大豆種子,他們就沒有種子可種,因為所有大豆種子都是一次性的,自己不能留種子,即使自己偷偷留下的種子第二年也不能發牙生長。

還有巴西,巴西從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掠奪貴金屬的殖民地,貴金屬挖光之後,就變成了美國的種植和生產基地,至今仍然是美國最大的海外種植和生產基地,美國需要什麼巴西就種植和生產什麼,從咖啡豆、可可、橡膠、甘蔗到現在的大豆,定價權掌控在美國公司手中。這種經濟結構使得巴西永遠處在全球貿易產業鏈的底端,我們無數次看見巴西似乎就要成為經濟大國了,卻在關鍵時刻經歷一場莫名其妙的金融危機,重新回到起跑線上,現在巴西正在經歷的經濟危機就是這種輪迴中的一次。巴西、阿根廷經濟始終掙脫不出美國的控制,就因為其產業受美國控制,直到現在的生物種子,雖然阿根廷是除美國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國,一方面其主要利潤被美國拿走,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種子被美國控制。這裡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在中國的糧食大戰中取得了重大勝利,阿根廷跟著享受了一些福利,假如中國未來拒絕進口美洲大豆,或者世界大豆市場供應過剩,美國只出口美國生產的大豆,而不再需要阿根廷種植的大豆,阿根廷將再次陷入萬復不劫的災難之中。

問題在於中國能夠對美國發起大豆反擊戰嗎?其實中國大豆市場的情況一點也不比阿根廷好,甚至更糟。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很快就從大豆出口國轉變成進口國,從2003年起連續14年進口轉基因大豆,2016年進口大豆達到8460萬噸,約佔中國大豆市場的87%,而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則從歷史最高年份的1.91億畝驟減為2015年的不足一億畝,據中央媒體報導,2017年大豆種植面積再減產一千萬畝。一邊是國外轉基因大豆在中國市場攻城掠地,一邊是中國大豆種植大面積減產。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美國公司用中國野生大豆申請了六十多項轉基因技術專利,已經完全壟斷了中國野生大豆種子生物技術,中國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自己的大豆品種還要向美國公司繳納專利費,同時美國公司通過資本炒作迫使中國大豆加工企業全面破產,並隨之收購了中國大部分食用油加工企業,中國食用油加工企業是被美國剪羊毛最徹底的行業,自此美國企業完整壟斷了中國大豆市場的產業鏈。

現在美國公司正在向中國的主糧小麥、玉米和大米以及用於奶牛飼料的苜蓿發起全面衝擊。在中美貿易「百日計劃」早期收穫第三項關於進口生物技術產品協議中,美方要求中國必須限期批准提交的8項轉基因產品進口申請,其中轉基因大豆2項,轉基因玉米4項,轉基因苜蓿2項(苜蓿為奶牛飼料)。目前已經處於危險狀態、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大豆的是玉米,一方面中國大面積減產,一方面是進口量連年增長。大米雖然目前中國還沒有批准轉基因產品,但在湖北、湖南等大米主產區已經有大量轉基因大米在種植是不爭的事實,有些人一面是商人一面是「科學家」,他們早已將轉基因大米偷偷用於推廣。

在主糧種子方面,中國和印度這些人口大國都受到了嚴重汙染和衝擊,美國在種子市場上處於絕對壟斷地位。有人認為種子不過是市場行為,與政治無關,不必太過認真。其實國與國之間所有的經濟和市場行為都是政治的延伸,都與政治有關。美國長期壟斷全球石油市場的價格和資源,你說與政治無關?美國依靠貨幣霸主長期洗劫全球財富,你說與政治無關?軍事戰爭、貨幣戰爭、網絡戰爭、太空戰爭、貿易戰爭、生物戰爭,所有只要能控制它國,只要能給本國帶來利益的都可以成為戰爭手段,其中糧食戰爭和種子戰爭早已成為全球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控制糧食價格、控制種子技術和專利早已成為美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核心問題可能還不是市場,也不是經濟,而是令種子「斷子絕孫」的「終結者」技術。在轉基因技術中最惡毒的一項技術被稱為「基因利用限制技術」或「植物基因表達控制技術」:被植入的一種基因在種子成熟前會產生一種毒素殺死自己種子的胚胎,造成不育種子,這項專利被美國的法律規定可用於一切種類的植物和一切種子。還有一種和「終結者」相配套的「背判者」技術即「特性水平上的基因利用限制技術」,是「終結者」技術的第二代,它同時控制植物的繁殖能力和基因性狀,可以在化學誘導劑的直接途徑下激活某種基因啟動因子,即有選擇性地激活特定的基因,因此也被稱為「基因開關」。

千百年來,農民種植糧食都是自己留種自己培育,農民有種子的選擇權和保有權,有不依賴外部市場控制的種子培育和種植權,無論天災,也無論戰爭,他們都能用自己的種子生存繁衍。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未來的農民將沒有這種權力,一旦遭遇天災和戰爭,他們的種子供應就有可能中斷,而一旦種子沒有了,他們還靠什麼生存繁衍呢?現在他們只能使用那些僅能使用一次、被「終結者」終結過的不育種子,第二年再去購買新的種子,如果哪一年爆發了世界大戰(縱觀世界歷史,爆發大的戰爭是人類歷史的常態),掌控種子的一方不再向另一方供應種子,那麼不掌控種子的一方就面臨種族大滅絕。

或許還有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如果這種「終結者」技術通過植物而傳導給人類,食入了「終結者」轉基因食物的某些人的遺傳基因和生殖胚胎被植入的基因殺死,造成不孕不育,即永久性的斷子絕孫,現在這種技術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已經出現。最近美國政府批准上市的一種轉基因三文魚就已經實現了這種魚的胚胎不能繁殖的技術,技術擁有者擔心這種魚能夠繼續世代繁殖而打破這項技術的壟斷性,就設計出了這種沒有生育後代能力、生長能力又超快的三文魚。

從各種蔬菜、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到動物都實現了「終結者」技術並已經產業化,那麼在人類身上就不存在這種可能嗎?如果如此,食用世界上最大量轉基因食品的中國人是否存在著斷子絕孫、種族滅絕的可能呢?

中國正行走在大國崛起的路上,我們可以輸掉一場貿易戰爭,甚至可以輸掉一場軍事戰爭,但如果我們輸掉了一場種子戰爭,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將再也沒有重新崛起和強大的可能。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一次毒害中國人身體的鴉片戰爭,1860年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從此中國就變成了「東亞病夫」,曾經強大的中國就被帝國主義一敗再敗,直至亡國,只要能阻止中國重新崛起和再次強大,只要能戰勝中國,西方敵對勢力一刻都沒有忘記消滅中國,上一次是鴉片,這一次很可能就是種子和基因。

我認為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一直在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在全球各國最為謹慎的農業開放問題上,中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讓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整體實力有較大增加,但中國農業狀況始終沒有得到改變甚至更遭,中國農村正在進一步蕭條,中國農業正在進一步衰敗,中國農民正在重新返貧,正如中國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樣,也是以犧牲「三農」為代價的。中國農業市場的過度過早開放使中國種子迅速淪陷,整個農業正在被美國、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控制。

我強烈建議,停止所有關於「三農」市場的對外開放,停止所有被「終結者」技術改造後不育的農作物種子的進口,禁止交易、運輸、使用被「終結者」終結繁殖能力的種子,儘快著手有關轉基因動植物立法,加快中國種子技術的研究開發。在我們無法打敗敵人之前,絕不能讓敵人先佔領了我們的陣地。開放不是對所有行業和所有產業必須的,有些行業和產業必須緊閉國門,農業、農產品、種子的對外開放,我們要慎之又慎,絕不能幹那些禍國殃民、禍害子孫的事,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之前,我們寧願減少些增長,也不能讓後代子孫罵我們剝奪了他們的生存權。

為中國,為中國農民,為中國後代子孫留下一批純淨、沒有被轉基因技術汙染、能夠繁育後代的種子吧!如果我們打不贏種子戰爭,就關上種子市場的國門吧!還有什麼比確保民族生存和繁衍更重要的呢?

中國種業危機: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近期,記者在寧夏、山東等地調研了解到,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西蘭花……這些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竟然不少都是「洋種子」長成的。

  一些蔬菜種植大戶一再訴苦:「今年我們遇到了高價也買不來『洋種子』的問題。我們國家能造航母、能造C919大飛機,但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而要長期受制於美、日、韓、以色列等國的『洋種子』?」

  優勢明顯洋種子價格連年上漲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佔地3萬多畝,吸引了當地1500多農民就地打工,帶動10個村組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是原州區精準扶貧、脫貧富民的主戰場。

  姚磨村黨支部書記、瑞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選告訴記者,他們選種一類菜時,一般要試種五六個品種,最後選優。

  比如西蘭花和娃娃菜,要選國內、國外的十幾個品種進行試種,但從日本、韓國進口的種子種出的菜,無論在品相、產量、純度和發芽率、耐儲藏等方面,優勢都比較明顯。

  採訪中,記者正好碰上原州區農牧局副局長李春琴和一名農技推廣人員。攀談中,李春琴直言:「因為這些優勢,『洋種子』的價格遠遠高於國內種子,有些品種能高出幾十倍。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這是種子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

  姚選給記者現場算帳:「2015年,從日本進口的10萬粒包裝的西蘭花『耐寒優秀』,每袋3500元,一粒0.035元;2016年市場開始緊缺,每袋漲到6500元,一粒0.065元;

  到了今年,每袋漲到2萬多元,一粒下來0.2元還多,比2015年漲了6倍多,我們菜農能否種得起暫且不說,主要是國內市場上沒貨。另外,從韓國進口的娃娃菜的種子價格也是一路飆漲。」

  在田間地頭,記者隨機採訪了姚磨村幾位種菜村民,羅軍、姚國政、姚猛等人都對過度依賴和受制於「洋種子」的事情很無奈。他們想知道,今年日本西蘭花的種子緊缺,是不是我國對進口日本的東西把關更嚴了?

  這幾位村民反問了記者一大串問題:國家有不少農業科研單位,有不少科研人員,有那麼多的科研經費,他們在幹什麼?都幹了啥?成果在哪兒?為什麼就研發不出優質菜種?問題出在哪兒?

圖/視覺中國

  在「蔬菜之鄉」「洋種子」仍佔三成以上市場份額

  山東省壽光市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批發市場。在壽光市魯盛農業科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李平看來,「洋種子」的攻城拔寨主要集中在2000年到2009年左右。

  「2000年之前大家都沒有用國外種子的意識,國外種子也大都沒有進來;2009年之後,國產種子也開始奮起反抗。」李平說。

  李平說,2000年左右,國際上比較有名的種業企業先正達(已被中化收購),荷蘭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澤拉、澤文、紐內姆,荷蘭安莎、孟山都等都在壽光建立了試驗站或展示基地。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國際知名種業企業落戶壽光。

  記者調研了解到,洋種子在壽光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比前些年的「半壁江山」有所下降。壽光市種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範立國表示,當前壽光市國產蔬菜種子市場佔有率已由2010年前的54%提升到目前的65%以上。

  範立國舉例說,其中華北型帶刺黃瓜、圓茄、絲瓜、苦瓜、豆類等為國產品種,水果黃瓜、西葫蘆、甜瓜、櫻桃番茄等國產品種已達85%以上,尖椒、大紅番茄、粉果番茄等品種國產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與此同時,一些蔬菜的國外品種在壽光仍佔據較大的優勢,它們在作物間、品種間、類型間差異較大。

  比如,菠菜、綠菜花、胡蘿蔔等市場佔有率達到6成以上;彩椒、大紅果番茄等市場佔有率在8成以上;綠萼長茄市場佔有率達9成以上。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蔣慶功表示,從整個山東省來看,國產蔬菜種子佔有率可以達到7成以上。進口種子主要是西紅柿、菠菜、彩椒等幾個品種,但是進口量和種植量都不小。

  若不能補上研發短板恐受制於人

  姚選困惑地說,種了十幾年菜,為什麼種不了中國自己的好菜,還要過度依賴「洋種子」。國外種子公司給中國的代理商是唯一的,壟斷國內市場,每年給種植大戶造成漲價、無貨等各種恐慌心理。

  姚選當著記者的面,給多年合作的一位進口商代理公司程姓經理打電話,手機開著免提。

  姚選問:「程總,4月份就把買日本菜種的錢打過去了,但為什麼還不發貨?」

  程經理答:「實在不好意思,我們一直想辦法進口種子,但現在還沒敲定。而且可能還要漲價,你要有心理準備。如果你不樂意,或者不願意等貨,就退還訂貨款,請你另想辦法。」

  姚選聽完,無助地看著記者說:「程總,還是請你們再想想辦法,我只需要快、快、快,價格都好商量,關鍵是都7月頭了,再晚就錯過育苗時節了。少種一茬菜,菜農的收入就要受影響。」

  程經理說:「那就再等等。」隨即掛了電話。

  姚選兩手一攤,無奈地說:「『洋種子』的定價權、供貨權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你有什麼辦法。我從4月開始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要給進口代理商打電話,人家就這表態,你難受也得受著,國內同品種的菜種又不行,你沒得選擇!」

  「洋種子」就不能培育嗎?記者多方求證發現,「洋種子」大都是「雜交種」,「雜交種」通俗講是一次性的,理論上無法育種,因為「雜交種」一旦育種,很容易發生基因突變,就會造成減產,而且在抗病蟲害的能力上也大幅下降。

  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種子市場初步預測價值超過600億元。寧夏農牧廳蔬菜園藝站站長蔣學勒認為,「洋種子」對我國蔬菜產業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帶來高產優質的蔬菜產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外蔬菜種業技術所有者對我國農業生產的控制權。

  蔣學勒分析說,這幾年,「洋種子」產生的高價格、高風險的「苦果」已在一些地方逐步顯現。業界人士也擔心,如果國內蔬菜種業不能及時補上研發短板,極有可能在綠色安全的蔬菜產業發展上受制於人。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與國外差距有二三十年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雖然國產蔬菜種子研發能力逐步增強,市場佔有率也穩步提升,進步很快,但總體上看,和國外的種業企業差距還是很大。

  一些專家直言,國外很多企業種子資源的收集都是百年的積累,我們國內很多蔬菜種子的收集比較雜亂,最原始的種質材料積累我們不純正。前些年我們沒有重視這個事情,所以在分子育種、遺傳育種、生物育種等方面的瓶頸不是三五年能夠趕上的。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據了解,山東省開展育種科研的種業企業不足30%,年均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不足3%,遠低於大型跨國種業企業的研發投入比例,且育種方法、技術和設施設備比較落後。

  總體上看,大企業不大不強,綜合競爭力、引領帶動力不突出。小企業不專不精,專業程度不夠,產業鏈服務能力弱。

  山東、寧夏一些受訪的專家分析,大部分種子企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育種能力較國外先進企業差距很大,市場侵權、套牌、仿製現象嚴重,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種子企業很難脫穎而出。

  山東永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梁增文說,公司自主研發的「永盛先鋒」芸豆品種在豆類主產區山東、河北、江蘇、上海、雲南等地佔到了同類市場的6成以上,但也會經常遇到別的公司模仿、擴繁,在市場上以次充好。好在公司儲備比較多,原種保留也有措施。

  二是科研與生產脫節。種業專家表示,國內育種研發與實際應用有較大差距,育成品種同質性多,突破性少,現有技術成果轉化率低,缺少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的機制和平臺,高效的現代商業化育種體系尚未形成。

  壽光市南澳綠亨農業有限公司經理趙濤說,國外不少種業公司都有上百年的積累和沉澱,從最簡單例子講,人家經歷的病蟲害都比我們多,病害來的時候都有儲備。我們和國外公司的差距可能有二三十年。

  三是基礎設施和裝備落後。國內大多數區域試驗站、展示示範點、良種繁育基地、種子質檢站等基礎設施差,儀器設備落後,抗風險能力弱,遠不能適應種子質量檢測、品種試驗展示和供種保障要求。

  四是管理體系弱。跟我國其他地區類似,山東省各級種子管理機構人員少,經費不足、手段落後的問題比較普遍。

  尤其是縣級機構人員嚴重不足,大多數不具備種子質量檢測能力,這嚴重地影響了種子監管和服務水平。

  當前,我國種業產業集中度、種子市場監管能力仍較低。業內人士建議,應儘快清理不合格企業,整頓種子市場秩序,規範品種管理,營造產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相關焦點

  • 冷戰時規模最大的海戰,阿根廷輸掉的是戰爭,英國輸掉的是未來
    到了1981年,阿根廷國內面臨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阿根廷政府認為此刻正是發動戰爭的絕佳時機。他們還想著,同樣陷入財政危機的英國斷然不會插手馬島事宜,此次軍事行動會十分順利。
  •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
    由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任發政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國內專家團隊,與來自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80餘位國際權威專家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的系列活動並進行報告,共議食品安全與健康未來航向。與會專家表示,通過回顧與總結一年來疫情對我國食品安全與食品工業的諸多影響,從國際與國內雙重維度出發,用更加理性的思考,夯實後疫情時代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科學基礎。
  • 詭異的越南戰爭:美軍沒輸過一場戰鬥,卻輸掉整個戰爭
    越南戰爭最高峰的時候,美軍投入了超過54萬名美國軍人在越南作戰,大約10萬到20萬名美國士兵在這個國家之外的地方參與其中。而參與這場戰爭的還有美國的一些盟友——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菲律賓和其它一些國家的部隊。
  • 黃石的冷鏈食品安全嗎?最新查扣一批冷凍食品裡……
    點擊播放 GIF 0.3M近日,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黃石的冷鏈食品安全嗎提起市民對冷鏈食品的看法,沈紅琴有些無奈,「有些市民到冷櫃前,會直接問我們這裡賣的是不是問題產品。其實,我們的產品都有檢驗檢測報告,拆包裝前,都會進行消毒。」她說,讓市民放心購買冷鏈食品,可能還需要時間。「目前場內在保持進貨的冷鏈產品多半是牛奶、酸奶等保質期短的商品,還有一些袋裝的冷凍湯圓、水餃。新進的冷鏈產品都有齊全的檢測證明,可以溯源。即便如此,銷量還是不比以往。」
  • 未來學校的食品安全嗎?阜陽市官方發布多處76種食品抽檢通告
    2020年4月份中下旬阜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公布2020年第9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通告》。本次共抽檢食品共計76批次,其中蜂產品5批次,餐飲食品71批次,全部鑑定合格。餐飲食品監督抽檢產品合格信息的有:阜陽未來學校食堂的柳葉脆香雞(自製)、大豆油(浸出)、饅頭(自製)、韭菜盒子(自製)、麵團(生)、雞腿;阜陽經濟開發區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的牛肉、熟牛肉、香菇雞塊;阜陽開發區李二餐飲店的羊肉卷、番茄汁(火鍋底料)、椒麻鍋(火鍋底料);太和香天下火鍋店的牛肉卷、羊肉卷、菌湯(火鍋底料)、骨頭高湯
  • 踢館:中國的種子命脈,真的被捏在「孟山都」們的手裡嗎?
    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中國幾千年的農業國,聽說現在很多種子都沒了,只有孟山都才有。那問下中國有類似機構嗎,這個重要嗎?
  • 疫情下的食品安全,科技能讓我們吃得更安心嗎?
    如果不在生產、運輸、分銷、烹煮等環節中對食品品質進行科學的管制,那我們吃進嘴裡的也許會是一枚定時炸彈。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無法通過專業手段對潛藏在食品中進行分辨,消殺方式往往也缺乏科學性,經常會稀裡糊塗地把病毒吞入口中,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古往今來,人類已經歷了無數次慘痛教訓。比如在1950年,日本爆發水俁病,人類再一次為食品安全監管措施不力買了單。
  • 「問題」水餃再敲食品安全警鐘!我們還能吃到健康的餃子嗎?
    事件雖然過去了,但是該產家在兩月之間連出兩次食品安全事故,不禁讓人懷疑其企業的質檢是否存在紕漏。屢涉食品安全紅線事實上,該企業在食品安全上存在重大問題,屢涉紅線。在當時的報導中有寫到,「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檢查中為不得檢出物質,該菌是人類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事件發生後,報導的記者聯繫了該品牌負責人,但是並未得到明確的回應。之後,多家媒體轉發報導了這一事件,某某食品也因此聲譽嚴重受損。
  • 糧食戰爭離我們有多遠?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其中,杜邦是全球最大的種業公司,其玉米種子佔全球雜交玉米市場40%以上;孟山都在棉花、大豆、玉米的種子上面,有巨大的領先優勢;利馬格蘭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種子公司之一。我們中國化工集團,在2017年耗資430億美元收購了瑞士的先正達,這家世界排名第三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跟世界種業巨頭之間的差距。四、中國種源被掐脖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英國已經喪失種子主權,看英國人如何自救
    如果沒有留種的人,許多植物品種會漸漸消亡,而這會嚴重影響未來的糧食安全。種子主權主義者為此而努力,他們堅信,種子和生物多樣性是公共財產和人類共有產品。 現在,每年春天,人們得先瀏覽種子目錄,然後去園藝中心挑選種子,而不是使用傳統的上一年保存下來的種子。由此,留種的技能大面積喪失,人們越來越依賴種子公司。 如果沒有留種的人,許多植物品種就會漸漸消亡,這會嚴重影響未來的糧食安全。全球糧食系統的同一化只會讓我們的飲食系統變得更脆弱。加上氣候變化的加快,問題就更嚴重了。
  • _食品安全專題_食品...
    按照某些人的理論,難道人類要回到飲血茹毛的時代,才算安全? 網友「魚翅」我能說一句嗎? 網友「mskma」 若是所使用原料添加劑都合法就沒有不合法的問題,但是要清楚標示,重組牛排在食用方面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充分加熱煮熟才不會有安全上的疑慮。漢堡肉大家不是都一樣吃得很開心嗎?那也是重組肉的一種。
  • 食品安全的四大殺手,你知道嗎?
    原標題:食品安全的四大殺手,你知道嗎? 食品安全的四大殺手,你知道嗎?四大殺手第一位:吊白塊。亞硝酸鈉、苯甲酸鈉等防腐劑具有強腐蝕性,主要用來防止食物變質、發黴、變臭,還能夠消除異味,造假者在加工劣質臘肉、醃菜等食品中大量加入防腐劑。誤食過多防腐劑會燒傷腸胃、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有的防腐劑也會致癌。四大殺手第四位:硫磺。
  • 博恩轉身:站在環保和食品安全制高點「等風來」
    令公眾關注的是,在TMT投資領域頗有話語權的博恩科技為何會向環保和食品安全領域轉身?「現在TMT行業風險大,相對而言競爭也更激烈,贏家通吃,基本被BAT壟斷,前幾年TMT行業一個idea就可以融資,種子、天使的投資門檻被節節追高。」此前熊新翔在他的辦公室裡曾向筆者表示,現在對這個行業的估值已回歸正常,以前超額收益和溢價空間也被大大壓縮。
  • 您點的外賣食品包裝安全嗎
    然而,在外賣訂餐量高速增長的同時,一次性外賣餐盒等網絡外賣食品包裝安全問題不容小覷。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統一部署,浙江省餘姚市人民檢察院圍繞網絡食品安全重點領域,辦理了全國首例網絡外賣食品包裝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
  • 人人關注食品安全 人人享用安全食品
    近年來,食品行業快速發展,在新形勢下,我市食品生產、流通、加工、銷售監管工作開展不斷加強責任、安全意識,堅決守好安全生產關,保障食品安全。此次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是我市落實「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的重要見證,意味著我市將進一步深入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增進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食品安全工作。
  • 無糖食品真的不是減肥騙局嗎?
    逛超市的時候,看著貨架上各種口味的飲料,本來擔心長胖,還有點猶豫。但是突然間看到「無糖」兩個字,「噌」地一下,眼睛就亮了。擲地有聲地從嘴裡吐出一個字:買!同時也會有疑惑:如此流行的無糖食品到底是什麼?其實啊,根據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無糖或不含糖」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含糖量≤0.5g/100ml(g)。簡言之,無糖食品中也含有少量的糖分,吃多了一樣會胖。不僅如此,為了保證口味,還會在食品中添加代糖。
  • 為什麼我們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
    民以食為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離不開的就是食物了,各色各樣的美食,吸引著各路吃貨,然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食品安全問題卻層出不窮。你可曾想到,你所吃的蔬菜中,包含著大量的高毒農藥,如果不仔細清洗,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你所吃的肉類食品,很可能是病死家畜的肉加工做成的,更有甚至,連一點真肉都沒有,全是食品添加劑。
  • 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中國食品安全網
    蒲長城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許多世人矚目的成就。其中有一點,就是從根本上完成了中國人從溫飽不足到小康的轉變。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其中專門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制度方面指出,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
  • 挪威的「末日種子庫」,到底有什麼用?或許是未來人類生存希望!
    挪威的「末日種子庫」,到底有什麼用?或許是未來人類生存的希望!現在的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相對穩定,你有沒有想過在未來的某一天,當地球遭遇不測的時候,人類又該如何生存下來呢?所以就有了末日種子庫的出現,這個地方儲存著全世界所有的種子,為了方便在未來地球遭遇不測的時候,人類可以依靠這些種子繼續繁衍生存下去。末日種子庫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永久凍土層下面。
  • 你知道古代朝廷有多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嗎?
    食品安全,不容小覷但這種問題只是當下才發生的嗎?實則不然,我們的祖先也一樣為食品安全問題煩惱苦悶。據《禮記》中記載, 周代對食品交易的規定是「五穀不時, 果實未熟, 不粥於市」。 意思是說,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以防人們中毒,不成熟的穀物和果實是不能到集市上銷售的 。這也算是早期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