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靠山吃山」,這中條山呢就是養育家鄉的大山。我對家鄉泗交的山間野菜印象很深刻,很想寫寫它們。這野菜,是家鄉的名片,是山民鄉親的朋友。家鄉的野菜種類繁多,差不多有一二百種吧,許多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象那些為大家特別熟知的野菜,如榆錢、蒲公英、車前草、槐花、白蒿、馬齒筧等等在這裡就不做介紹,謹選取部分自己熟悉的野菜說一說。
首先說的是灰條菜,學名叫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是家鄉常見的野菜。莖葉也可餵家畜。全草又可入藥,能止瀉痢,止癢,可治痢疾腹瀉;配合野菊花煎湯外洗,治皮膚溼毒及周身發癢。果實(稱灰藋子),有些地區代"地膚子"藥用。灰條菜在家鄉分布極廣,路旁、荒地及田間都有他們的影子。一般採摘鮮嫩的莖葉,洗淨,焯水,做涼菜。童年時,蔬菜短缺,就經常食用。灰條菜的種類很多,在家鄉還有一種紅心灰條,極具觀賞價值,人們往往把它們種植在家門口觀賞用。
圖一:灰條菜
蜷蜷草炒雞蛋,是童年的美味之一。它大名叫莢果蕨,之所以稱為蜷蜷草,是因為它的嫩芽剛出土時就像握緊的小拳頭,非常可愛, 為球子蕨科莢果蕨屬。株高可達1米。根狀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針形葉鱗片。葉杯狀叢生,二型葉,不育葉兩短變小,2回羽狀裂,新生葉直立向上生長,展開後則成鳥巢狀。初春時節採來嫩芽炒食,味道鮮美。它還有藥用價值呢,有清熱、解毒、止血、滑腸、降氣、祛風、益氣安神、化痰等功效。同時還是優良的觀賞植物。
圖二:莢果蕨
金針菜,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黃花菜,還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忘憂草,又名檸檬萱草。屬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花葶長短不一,花梗較短,花多朵,花被淡黃色、橘紅色、黑紫色;蒴果鈍三稜狀橢圓形,花果期5-9月。 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溼、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後或產後的調補品。黃花菜春季萌發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布置庭院、樹叢中的草地或花境等地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夏季,不僅可以觀賞其花朵,而且它的葉叢,自春至深秋始終保持鮮綠,均具有綠色觀賞的效果。家鄉的金針菜有紅色和黃色兩種。一般採食沒有綻放的花骨朵使用,家鄉人多用來炒蔥花,也有做涼菜的。而稱為「忘憂草」,是有一定的人文淵源。嵇康《養生論》云:「萱草忘憂」。 據《詩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徵,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蘇東坡曾賦日:「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愛心。白居易也有過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為他晚年的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予以勸慰。
圖三:金針菜
圖四:金針菜
仁漢苗,也叫於穀苗,這是一種看起來非常正能量的野菜,敦敦實實的,就像山裡樸實的漢子。它大名叫反枝莧,是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米多,莖粗壯直立,淡綠色,葉片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頂端銳尖或尖凹,基部楔形,兩面及邊緣有柔毛,下面毛較密;葉柄淡綠色,有柔毛。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直立,頂生花穗較側生者長;苞片及小苞片鑽形,白色,花被片矩圓形或矩圓狀倒卵形,白色,胞果扁卵形,薄膜質,淡綠色,種子近球形,邊緣鈍。7-8月開花,8-9月結果。嫩莖葉為野菜,也可做家畜飼料。反枝莧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明目、通利二便、收斂消腫、解毒治痢、抗炎止血等功效。可治療尿血、內痔出血、扁桃腺炎、急性腸炎等症。人們經常採摘嫩莖葉,焯水,做涼菜,也拌麵蒸菜。這種野菜是童年最受歡迎的,食用味美,而且是豬草的首選。我們經常採來一筐一筐的餵豬。灰條菜和仁漢苗,豬都喜食,但是灰條菜豬吃多了會拉稀,所以豬草首選仁漢苗。
圖五:仁漢苗
還有一種狀如細麵條的野菜麵條菜。這是麥地最常見的野菜雜草。麵條菜,別名淨瓶、香爐草、米瓦罐、梅花瓶、廣皮菜、瓢咀、甜甜菜、麥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紅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是草本植物石竹科麥瓶草屬麥瓶草的幼苗的俗稱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被腺毛。主根圓柱細長。莖直立,節明顯而膨大,叉狀分枝。基生葉匙形;莖生葉對生,橢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8cm,寬5-10mm,先端鈍尖,基部漸窄,全緣。全草及嫩莖葉入藥,有潤肺止 咳、涼血止血功效,可治虛勞咳嗽,鼻衄、吐血等症。這種菜有些澀,最好是在初期較細嫩時候食用,口感會更佳。家鄉人食用麵條菜,一是蒸麵條菜。將麵條菜擇洗乾淨,控盡水分,用麵粉拌勻,上屜大火蒸2-3分鐘,取出抖散,加蒜泥、鹽、香油、熟芝麻仁拌勻即可;二是涼拌麵條菜。將麵條菜擇洗乾淨,焯水後用涼水浸涼。
圖六:麵條菜
麥藍菜,家鄉也稱麥蘭菜,也是麥地常見的野菜雜草。和麵條菜有些相似,只是葉面是光滑的。別名奶米,麥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釐米,全株無毛,呈灰綠色。葉片為卵狀披針形,長3-9釐米,寬1.5-4釐米。花萼圓錐形,長10-15毫米,寬5-9毫米,花瓣呈淡紅色,種子近圓球形,直徑約2毫米,紅褐色至黑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秋季播種於第二年4-5月收穫,當種子大多數變成黃褐色,少數變黑時,將地上部分收割,放置通風陰涼處。麥藍菜嫩葉可食用,食用方法是採集嫩苗葉後用熱水焯熟,然後換水浸洗乾淨,加入油鹽調拌食用。但口感不如麵條菜,人們食用較少。麥藍菜具有活血通經的作用,但作為藥材用的是它的種子,而不是植株。
圖七:麥藍菜
地菜,同麵條菜、麥藍菜堪稱麥地野菜三劍客。地菜,就是薺,又名護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閘菜等,十字花科,薺菜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田野、路邊及庭園。以嫩葉供食。其營養價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薺菜分布於世界各地,中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盡薺菜的記載。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產後出血、痢疾、水腫、腸炎、胃潰瘍、感冒發熱、目赤腫疼等症。傳統習俗則是在特定的日子吃鮮美的薺菜煮的雞蛋。味道鮮美,用來包餃子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家鄉人一般採用鮮嫩地菜,蒸菜吃。
圖九:地菜
水芹菜,是家鄉河邊、溪旁、泉水邊、溼地最常見的野菜。水芹屬於傘形科、水芹菜屬。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別名水英、細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水芹還含有芸香苷、水芹素和檞皮素等。其嫩莖及葉柄質鮮嫩,清香爽口,可生拌或炒食。水芹味甘辛、性涼、入肺、胃經,有清熱解毒、養精益氣、清潔血液、降低血壓、宣肺利溼等功效,還可治小便淋痛、大便出血、黃疸、風火牙痛、痄腮等病症。家鄉一般涼拌著食用,有一種特有的清香。水芹菜也被江蘇一帶人民稱作"路路通",通常在春節期間被作為一道必不可少的佳餚端上餐桌,被寄予了人們美好的心願和祝福。
圖十:水芹菜
山蔥,分布在家鄉沒底溝、蓮花臺以及韓家窪後溝等高山坡上,分紅山蔥和白山蔥兩種。莖細而葉大,吃起來很香,也就是野蔥,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長。在沙地生長的叫沙蔥;在水澤地裡生長的叫水蔥。山蔥花呈白色,結的果實像小蔥頭一樣大。山蔥,莖細而葉大,吃起來很香,也就是野蔥,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長。在沙地生長的叫沙蔥;在水澤地裡生長的叫水蔥。山蔥花呈白色,結的果實像小蔥頭一樣大。長期食用可以強智益膽氣,將山蔥煮水浸泡或搗碎外敷在局部。主治各種山中毒物刺傷,山中溪水的沙蝨,及箭傷等毒,還主治洩精。春天家鄉人們會大量採收,用來涼拌、蒸菜和醃鹹菜,也洗淨佐饅頭生食。和山蔥相伴而生的野菜是山韭菜,山韭菜和家韭菜差不多,只是葉很寬,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星韭的全草。家鄉也是春天採收,洗淨,鮮用。具有活血散瘀,祛風止癢之功效。
圖十一:白山蔥
家鄉有一句民謠「二月二挖小蒜,一畝地挖兩擔」 ,這指的是春天採挖野菜小蒜。小蒜,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全株,又名山蒜、野蒜、夏蒜、葷菜等。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藥溫中,下氣,消谷,殺蟲。治吐瀉,心腹脹痛,疔腫毒瘡,毒蟲咬傷。性味辛溫,功用與大蒜相似。童年時特別喜歡採小蒜,一般炒蔥花用,也同紅辣椒一起炒食,味道很美,堪稱地地道道童年的味道。秋天時也採挖小蒜,一般是洗淨編辮子掛在屋簷下風乾,冬天炒蔥花用。
圖十二:小蒜
香椿可以算作半個野菜,因為人們採摘野生的,也在房前屋後栽植採摘。家鄉的香椿分為紅香椿和白香椿兩種。紅香椿葉莖呈深紅色,白香椿是相對於紅香椿而言,淺綠髮白。白香椿為上品,人們普遍喜愛。家鄉人採摘香椿,一道傳統的菜餚就是香椿炒雞蛋,我說那是春天的味道。也涼拌吃,炒麵吃。吃不完的,切碎晾乾,成為四季菜品。香椿在山鄉人們眼裡,還是上好的調味品,用香椿老葉和花椒葉漚制豆醬,香味濃鬱,也是農家四季菜品。
圖十三:紅香椿
圖十四:白香椿
家鄉河溪山泉邊大量生長著野薄荷,人們一般採來涼拌鮮食。伍味子的嫩葉、木蘭葉的嫩葉,人們往往採來,用水焯一下涼拌,或者洗淨拌麵蒸菜用;柳樹的嫩芽、楊樹的嫩芽也用水焯一下涼拌吃等等。此外還有桔梗、牛蒡、商陸、龍葵、小薊、刺嫩芽(八樹芽)、紫蘇、藿香、苦苣等等,家鄉多種多樣的野菜真的難以用文字盡數敘述,就讓這一切季節一樣生長在生命裡吧。
圖十五:薄荷
圖十六:五味子
家鄉的野菜,以其特有的山野風情,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有聲有色的作用,是人們的好朋友,是大山的靈秀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