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壞習慣越來越多,是「爛蘋果定律」在腐蝕娃,家長要學會隔離

2020-12-18 薔薇媽媽育兒記

前幾天去表姐家裡做客,聊天的話題自然少不了有關於孩子的事,而當有關於孩子的話題剛剛開始沒幾句的時候,表姐便開始了各種滔滔不絕。小外甥豪豪今年6歲,豪豪從兩三歲開始只要一哭鬧,大人就會將平板或手機調成"動畫模式"放到豪豪的面前,用這種方式讓豪豪的哭鬧停止可謂是屢試不爽,甚至為了轉移豪豪的注意力以此能多給他"塞"幾口飯,在吃飯的時候也同樣會將動畫擺在豪豪的面前。

等到豪豪逐漸可以自己吃飯的時候,也是要邊看動畫邊吃飯。表姐一家雖然知道邊看手機邊吃飯沒啥好處,但卻一心總想著等到孩子長大後就好了。而在長久如此之下卻發現,豪豪邊看手機邊吃飯這一習慣沒有改掉不說,反而還添了一生其他的壞習慣,無論做什麼事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拿起手機或平板,注意力也很難會集中於某件事上,學習成績更是差到快要墊底。以上表姐的經歷不知點開文章的你是否有曾或是正在經歷呢?其實豪豪就是陷入到了"爛蘋果定律"之中。

01什麼是"爛蘋果定律"?又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所謂"爛蘋果定律"是管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其所指的是在任何一個團隊、組織中,都會存在有一個或幾個較為難管的人,這些人就好像是那些在蘋果堆中已經腐爛的蘋果一樣,如若管理者未能及時發現並將其處理,那麼過一段時間後便會發現,在這個蘋果堆中爛蘋果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直至"全面癱瘓"。而在文章開頭的案例中,豪豪吃飯看平板這一習慣性的行為就好像是一顆爛蘋果一樣,由於表姐未能及時將這一顆"爛蘋果"進行處理,所以導致了豪豪之後會演變出更多的怪習慣、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好等。

》》"爛蘋果定律"導致孩子本身的優點被覆蓋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說著那句"人無完人",但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其實都會存在有其獨特的優點,孩子也同樣如此。而當孩子因為交友、因為所處環境等一些原因,導致在其身上出現某些壞習慣後,如若家長放任這一壞習慣肆意生長,那麼孩子便會開始變得壞習慣越來越多、越來越突出,同時其本身的優點也會被這野蠻生長的壞習慣覆蓋掉。

》》"爛蘋果定律"會影響孩子的是非觀

當孩子在逐漸因受到其自身"爛蘋果"影響,而最終成為一名"爛小孩"後,他們便很可能會對所看到的外界信息報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例如當看到某一弱者被他人欺負、或與自己無關的衝突等情況時,便會下意識地產生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對此或許有很多家長會認為,在生活中就是應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啊,大家都很忙哪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管別人的事呢?但對於那些正處於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說,長期如此之下卻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無法對生活中所經歷的事加以定義,如看到有偷盜等情況時應該選擇如何處理。

》》"爛蘋果定律"導致孩子的意志力被腐蝕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知道,有很多事其實難的不是開始,而是能夠將其堅持下去,這一堅持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志力。例如當一個人決定開始每天跑步且已經為此付諸行動,那麼他將每天跑步這件事堅持若干年不間斷,這所需要的就是意志力。無論是在工作、生活亦或是學習上,意志力的重要性可謂是非常之大,但如若在孩子眾多的習慣中存在有一顆"爛蘋果",那麼這顆"爛蘋果"則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意志力被腐蝕。例如孩子每天堅持放學後先做作業,突然沉迷遊戲這顆"爛蘋果"的出現,則會將以往的堅持中斷,除了做作業之外其他很多事也是如此。

02面對孩子身上的"爛蘋果"父母應該如何是好?

》》對孩子好的方面予以肯定

前面我們有提到,每個人都會有他的優點存在,但有很多父母當發現孩子出現有不好的方面時,那麼會自然而然對於孩子好的方面進行過濾,將孩子一切的表現都看作是不好,"好蘋果的腐爛"往往也是因此開始。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鼓勵與認可,只有當家長對孩子好的方面進行鼓勵予以認可後,孩子才會有將其堅持下去的動力。

》》面對孩子的"壞蘋果",家長自身更要反思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已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事實卻也真的正是如此。國外曾有一條名為"孩子在模仿"的公益短視頻,視頻中家長在抽菸、邊走路邊打電話、隨手扔垃圾、路怒咒罵、大聲吼叫、出現暴力行為等,孩子看到後則是照單全收全部進行模仿。而在孩子的身上之所以會有"壞蘋果"出現,其中有很大原因則是他們從父母的身上學來的,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出現時,自我反思這一步一定不能少。

》》對壞習慣的糾正要引導而不可強行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往往會以自己身為父母的威嚴優勢來對孩子加以施壓,比較常見的是會對孩子說"我命令你如何如何",如若孩子不從便很可能會遭到"暴擊";還有些父母雖然不會對孩子體現出自己的威壓,但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的行為強行停止。以上方式雖然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長久之下則很可能會導致出現各種負面情況,如親子關係會越來越差、孩子會越來越叛逆,甚至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如若家長發現孩子的"爛蘋果"是因我們自身而起,那麼就要首先改正我們自身來為孩子樹立榜樣,然後孩子才會更加願意將此改正;如若這顆"爛蘋果"的起源並不在自身,那麼家長就需要能夠心平氣和地去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找到問題的根源後再去引導孩子加以改正。

相關焦點

  • 「爛蘋果定律」正在腐蝕著孩子,孩子的壞習慣會越來越多
    孩子如果一旦養成了壞習慣,想要改正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有些不好的習慣是正常的,等到以後懂事了,不好的習慣自然也沒有了。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壞的習慣?
  • 爛蘋果定律、彼得定律、本田定律,一些簡單卻容易忽視的定律!
    以下幾條簡單卻容易忽視的經營管理定律,或許會對你了解的企業管理有所幫助。 爛蘋果定律 在任何組織裡,都存在幾個難管理的人物,他們像蘋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那驚人的破壞力。
  • 6歲男童爛嘴角,醫生提醒:家長的3種壞習慣坑了娃,要及時改
    因為表哥有這個孩子的時候已經36歲了,表嫂那時候是高齡產婦。所以孩子出生以後,家裡人都是拿著他當寶貝,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無論是想吃什麼,表哥和表嫂都會滿足他。就是因為這樣,這個孩子特別容易上火,每次都是反反覆覆地出問題。最近表哥帶壯壯去了醫院,經過醫生反覆檢查以後發現他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先因為上火引起的一些症狀,最終導致了口角炎。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 2歲娃一個動作,7天後住院動了手術,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要警惕
    後來幾天皮皮媽發現了不對勁,孩子的食慾和精神狀態都不太好,起初婆婆還說沒啥事,可能就是孩子沒吃好睡好,可幾天下來,皮皮的情況越來越差,皮皮媽趕緊帶著兒子去醫院做了檢查。拍完片子後,醫生發現皮皮的食道裡存在一個異物,已經被腐蝕的看不清是啥了。接著趕緊給孩子手術,最後從皮皮體內取出一枚面目全非的金屬彈珠。據醫生推斷,這顆彈珠被吞進去至少7天了。
  • 娃的臉為啥越長越「大」,八成和這3「小習慣」相關,家長快糾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除了要監管穿衣住行,還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學習,除此之外,家長還要多留意孩子生活中的「不好習慣」,這些小習慣可能會對顏值造成很大影響,就像雯雯女兒一樣出現臉部不對稱的情況,。為什麼孩子的臉會越來越「大」?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的做法很重要,做對的家長很聰明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家長平時最好要這樣養孩子,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告訴孩子偷錢不對當孩子偷了錢,家長不要以為娃還小就覺得沒事,時間久了這就會形成壞習慣,而孩子也覺得偷錢是小事,這樣很容易影響他的心理健康和對金錢的錯誤認識,所以當孩子偷了錢以後家長要及時教育他,以免他以後犯更大的錯誤。
  • 逆商有多重要?25歲研究生自縊,給家長敲響警鐘:要給娃從小培養
    好像現在小孩子都是「玻璃心」,家長總以為娃還小長大了就好了,殊不知,性格一旦養成很難再去改變了。逆商有多重要?25歲研究生自縊,給家長敲響警鐘:要給娃從小培養2020年10月13日,一個網名為「紅燒土豆葉」的研三學生,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訣別信」,用五張備忘錄截圖和一張實驗室一角圖,在25歲的年紀,告別了這個或許並不美好的世界。
  • 若家裡有男孩,這「三句話」家長爛在肚子裡,也別講出來
    若家裡有男孩的,這「三句話」家長寧可爛在肚子裡,也別講出來都說「惡語傷人三冬寒」,更何況是與孩子最親近的父母,家長無意間的話很可能給孩子留下難以彌補的心理陰影,影響一生的心理性格發育。特別家有男孩子的,下面三句話家長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講!
  • 孩子犯錯不管教,當心「破窗效應」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別不信
    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犯的錯可能只是一點點小錯誤,但是正所謂「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當這些錯誤累積到一定程度,孩子身上的壞習慣也會越來越明顯,這時候要糾正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麼孩子總是有很多的不良習慣,怎麼說都已經聽不進去,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長忽視了孩子的一點點小錯誤。
  • 孩子學圍棋情緒低落?家長們要看看這個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現在很多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圍棋,家長初始時也是抱了很大的希望,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 寶寶睡前有這三個壞習慣,很難長高,家長要趕緊糾正!
    孩子成長期間,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發育問題。孩子的身高,是爸媽們心心念念的問題,所以每天變著法子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只為讓寶寶長得更高。但是身高這回事,除了一部分由先天遺傳影響,另一部分就與生活習慣有關了。
  • 面對孩子埋怨、抱怨的壞習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家長說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就會反駁說,人家同學爸爸媽媽是高中老師,天天輔導學習,學習成績能不好嗎?有的孩子還會抱怨自己的家庭條件差,說家裡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不像有錢人家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總經理或者是當官的,自己的爸爸媽媽都是普通工人,要什麼沒有什麼,都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 寶寶哭哭鬧鬧脾氣大,「壞習慣」越多越聰明,家長還得寵著
    很多家長表態,孩子不該寵著,越寵越壞,卻沒發現孩子有些「壞習慣」,正是智力發育的關鍵行為。寶寶都是哭哭鬧鬧的過程中長大,大多數帶娃的家長紛紛訴苦:「我家的孩子又在亂扔東西了,太折騰了」……「我家孩子老愛亂爬追都追不了,好費神」……「孩子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用手抓食物,搞得滿地都是食物渣子,打理起來真是麻煩」……「孩子每天粘著我誰都不讓抱,想做其他都做不了」,一位早教院長說過:「孩子看上去類似「壞習慣」的行為,其實是大腦正在飛速發育,也是學習的關鍵期快要來的預兆
  • 李玫瑾教授:孩子調皮愛頂嘴?家長多說這3句話,娃將來會更優秀
    案例一:「我家娃頂嘴,已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每當家長提起自家娃的時候,要麼是誇讚自己孩子有多優秀,又或是對著自己做了哪些暖心窩的事情,要麼就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難管教了,總是動不動的喜歡頂嘴,喜歡跟著自己唱反調。
  • 教育孩子不容小覷,不要掉入「手錶定律」的坑中,家長要注意
    手錶定律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存在。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有著不同的想法和自己不同的經歷,他們所傳達給孩子的價值觀和做事準則也是不同的。每一個人都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孩子,孩子所接受到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陷入到混亂當中,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更害怕因此得罪另一方。
  • 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了解「破窗效應」,挽救孩子的未來
    而且他們家也覺得女孩子就一定要富養,所以總是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好東西,這樣孩子提出要求就一定會滿足。而且聽說這個小孩子從小就非常的「爭氣」,在學校中簡直就是一個小霸王,不論做錯什麼事情,家長都會替他擺平,就連平日裡鄰居最兇猛的狗見到她都要躲到牆後面。
  • 李玫瑾:當娃學會頂嘴,家長用這3句話教導,孩子長大會感激你
    但這些家長卻忽略了尋找孩子頂嘴的原因,如果強行壓制只會讓孩子的情況變得更糟,只有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性格更極端 頂嘴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有些父母卻覺得孩子這樣做不好,於是強行壓制孩子的天性,但有句話叫做"適得其反",父母如果不找到問題的根源,孩子只會越來越鑽牛角尖,頂嘴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嚴重。
  • 為什麼很多家長讓娃學音樂?音樂帶給孩子的這些好處,你可能不知
    現在的家長深知,讓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會被社會所淘汰,家長都想讓孩子掌握一門課外的技能,於是,學習音樂就成為了家長的首選。音樂娃相比其他娃來說有著很大的不同。3、音樂娃更有毅力學習音樂與學習其他本領一樣,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學會的,其中也要經歷許多艱難和困苦,一個曲子需要反覆練習,一段旋律需要反覆琢磨,學習的過程必然是枯燥和漫長的,只有肯吃苦,堅持不懈,才能學好,世界上的音樂大師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無法學成,因此,音樂娃往往都具有更堅韌不拔的毅力
  •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
    正因如此,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譬如寶媽樂樂,在越來越國際化的現代,她就想讓孩子早點學會一門語言,這對他將來發展有莫大的好處。」一聽這個單詞,喬喬臉都紅了,她瞪了孩子一眼,打趣道:「傻孩子,那是蘋果的意思,叔叔是uncle。」許多孩子剛剛學習啟蒙英語,也就記住幾十個單詞,家長卻絲毫不理解這一點,四處炫耀,殊不知這是自討無趣,也可能會讓娃失去對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