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項人歷史上曾經建立了強大的西夏王朝,這個延續兩百年的政權和遼、宋、金等一直三足鼎立,最終於1217年,隨著蒙古軍的凌厲攻勢,消滅在漫天黃沙之中。党項人也結束了他們600多年的歷史。
隋朝開皇年間,党項羌第一次出現在中原王朝的視野中,在楊堅終結五胡亂華以來的亂局以後,沒多久有一千多家党項人投降,次年,首領拓跋寧從率領部眾到甘肅慶陽想皇帝進貢,並且請求容許他們定居。
四海一統,看到有人來歸附,隋文帝很開心,二話不說授予拓跋寧從大將軍的稱號,但是呢個大將軍不太靠譜,剛剛定居沒多久,就感覺生活太安逸,於是搞了個大事情。
在大將軍拓跋寧從的帶領下,進攻會州,現在的靖遠,最後以慘敗收場,再次投降隋朝。這一次,隋文帝沒了往日的慈祥,通過一系列恩威並用的手段將這些党項人州郡化。
走入中原王朝視野的党項人帶了了一串的疑問,根據隋書的記載,党項羌是西羌的一支,東漢時期就在現在青海一代生活。
但是根據党項拓跋氏的描述,後來割據夏州的李繼遷給宋朝的奏摺中自稱他們是後魏拓跋氏的一支,自認為是皇族之後。如果這樣,那麼他們就是鮮卑人。
當時清海境內,確實有一直鮮卑,但他們是慕容鮮卑,就是建立諸燕的那個慕容家,和姑蘇慕容的先祖是一支,而不是拓跋鮮卑。
後來,夏州的這隻拓跋氏因為協助唐朝平亂有功,首領拓跋思恭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這也是此後國號夏的來源,已經國姓是李的來源。
拓跋思恭是第二個被賜姓李的人,第一個是唐太宗時期的拓跋赤辭,他投降唐朝之後被授予西戎州都督,賜姓李。
在投降之前,慕容土谷渾挑釁唐朝,於是李靖、李道宗等將領攻打土谷渾,當時自認為鮮卑的拓跋赤辭,又是慕容姻親,於是協助土谷渾作戰,在唐軍的攻打下,拓跋赤辭眾叛親離,最後無奈投降。
投降唐朝之後的党項人隨著吐蕃的崛起,不斷內遷。最後慢慢從青藏高原遷徙到了夏州、銀州,這裡曾經是匈奴人劉勃勃建立大夏國的故地,最終,党項人定居在這裡,並且最後消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