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如何理解?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麼惡的觀念產生了。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麼不善的觀念產生了。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怎麼同時就有了。通過表象進行對比知道的。通過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宇宙間的事物或現象通過比較,在表象上都可以分為兩個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方面。老子在這裡講得和陰陽學說中的陰陽互根很相似:事物和現象中對立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聯繫。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也,音聲相和,先後相隨,恆也。」如何理解?
有無互相產生,難易互相促成,長短互相形成,高下互相豐滿,音色互相和諧,前後互相接著,永恆的。老子在這裡講得和陰陽學說很相似。講明了同一事物或現象的對立的兩方面的變化發展的基本規律。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志,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如何理解?
老子在這裡講明了有道之人為人處事的方法。這是老子的基本的行為主張:無為,不言,弗始,弗有,弗恃,弗居。表達了老子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只有不佔有功勞,所以不會失去。
重點講一下最後一句,不居功,功勞才不會離開自己,為什麼?
1任何事物都是相伴而生的,有功也有過,秦始皇開始實現了大一統但是卻使得民不聊生。你在居功的同時也把錯誤攬過來了。
2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歷史上許多人物,因為大功引得了別人的記恨,下場很慘。
總之居功自傲,功績可能會抹殺掉,下場可能會很慘。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也,音聲相和,先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志,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