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模成臃腫婦人 曾與英陸軍大臣和蘇聯間諜有染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英名模成臃腫婦人 曾與英陸軍大臣和蘇聯間諜有染

  50年前是顛倒眾生的大美人。

  50年後是臃腫蒼老的婦人。

  松垮的藍色上衣、褶皺的及膝短褲,露趾涼鞋——這樣的一身搭配加上臃腫的身材、蒼老的容顏,誰能想像眼前這個71歲的老婦人,曾是個50年前顛倒眾生的大美人呢?

  據報導,英國著名的「普羅夫莫」事件主角克莉絲汀·基勒7年來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如今,她已經老得讓人認不出來了, 人們很難把這位臃腫蒼老的婦人與當年那個叱吒英國政壇的女名模聯繫起來。

  與英國陸軍大臣和蘇聯間諜有染

  基勒的出名,源於其與當時的著名高官——英國陸軍大臣約翰·普羅夫莫的婚外情。1961年,正值冷戰高潮時期,有妻室的普羅夫莫找到了當時做歌舞演員的基勒,儘管兩人的關係只維持了數星期就告吹,但有關他們緋聞的謠言卻在1962年開始在公眾間流傳。

  更讓英國民眾不可接受的是,基勒同時跟當時蘇聯駐英使館的海軍武官尤金·伊萬諾夫有染,此人被證實是蘇聯間諜。雖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普羅夫莫洩露過任何國家安全的情報,但在冷戰時期,這段緋聞就足以讓普羅夫莫於1963年6月辭去陸軍大臣職務,基勒的名聲則因此大振。

  這樁醜聞還留下了幾段「餘韻」——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1963年10月辭職,表面原因是健康不佳;普羅夫莫所在的保守黨在1964年的選舉中敗北。

  後來有信息顯示,以揭發醜聞著稱的英國媒體《世界新聞報》在此立下了汗馬功勞。該報支付給克莉絲汀·基勒一筆可觀的費用,讓她爆料和普羅夫莫的性醜聞。

  此事件被命名為「普羅夫莫」事件,號稱英國二戰後的最大政治醜聞,並已拍成電影《醜聞》。

  被兩個兒子疏遠住在簡陋房屋裡

  去年,她出版了一本關於當年醜聞事件的書,並震驚了出版界。

  基勒如今住在倫敦南部的一座簡陋的房屋裡,並被兩個兒子疏遠。

  「我的孩子可不想和那個臭婊子基勒聯繫在一起。雖然這很令人難過,但事實就是這樣。」她在去年接受採訪時稱。(曉詩)

相關焦點

  • 從007到克格勃 「最後的冷戰鼴鼠」 英俄雙面間諜逝世,普京:為大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冷戰時期著名英俄雙面間諜喬治·布萊克(George Blake)12月26日去世,享年98歲。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致電布萊克的家人。他稱讚,通過多年來艱苦、繁重的工作,喬治·布萊克為實現大國戰略平衡和實現世界和平做出了寶貴貢獻,這個傳奇人物的光輝記憶將永遠留在世人心中。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當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大肆擴張之際美、英、法等國卻在推行綏靖政策。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政府曾向國際聯盟求助,然而由美、英、法等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卻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採取默認放縱的態度。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時美、英、法等國再次選擇袖手旁觀。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籤署的《慕尼黑協定》背著捷克斯洛伐克把蘇臺德區割讓給了德國。
  • 從英法聯軍的戰前準備和戰前態度,剖析英法為何會輸掉法國戰役?
    如果對比德國的話,雖然英法在1940年無力擊敗德國,但是如果按照雙方在紙面的兵力,那麼英法聯軍也不該輸的如此之慘。然而事實結果卻不如紙面數據的對比那樣樂觀,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轉瞬間就輸掉了戰爭,英軍也只能依靠他們的海軍支援從海上撤退回本土。
  • 媒體稱英達之父英若誠曾多年從事中共情報工作
    有的作者忠實於人生,「戲」裡「戲」外合一;有的則時刻惦記著「觀眾」的感受,抽身「戲」外,比如英若誠。晚年,在病榻上的英若誠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顧,用英語向美國學者康開麗講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水流雲在》就是康開麗根據其談話錄下的四十一盤錄音帶整理而成的,2008年先是在美國出版,2009年才翻譯成中文在大陸出版。
  • 法國曾想主動加入大英國協,領土也送給英國,英國為何還拒絕
    後來,摩勒又提出,既然不願合併,那法國就加入大英國協,以英國女王作為兩國的共同元首。為表誠意,法國還願意把大部分主導權交給英國。然而英國在經過慎重考慮後,仍然拒絕了法國的提議。按說一個是歐洲最強陸軍,一個是全球海洋霸主,兩強結合,成為超級強國,重振輝煌指日可待。那樣的話,他們再也不用看美國、蘇聯的臉色行事,豈不是天大的好事,為何英國堅決不同意呢?
  • 西班牙外交大臣:英歐協議暫不包含直布羅陀地區
    西班牙外交大臣:英歐協議暫不包含直布羅陀地區 鄧宗宇/央視新聞 2020-12-25 02:32
  • 關注 | 俄羅斯和英國又槓上了,仍然和間諜有關——
    英媒稱,莫斯科用冷戰期間著名的英國雙面間諜菲爾比的名字命名一個廣場,《每日電訊報》說,這似乎是對斯克裡帕爾事件發生後對英國發出的挑釁
  • 美女間諜開局反轉,色誘暗殺叛變,這部電影太驚豔
    你以為她是菜市場賣貨村姑,她卻轉眼被星探挖掘成巴黎時裝名模。
  • 蘇伊士運河戰爭,美國一反常態聯手蘇聯對英法施壓,原因何在?
    為保證達到作戰目的,英法以採取的作戰方法是:以色列發起攻勢之後,英法借「保證運河的航行安全和自由」向埃及、以色列雙方發出通牒,要求雙方戰場停火,並從運河區後撤十公裡,英法從而進駐運河。但當埃及拒絕接受這一「通牒」後,英法便集中空中力量,對埃及的大城市、機場等發起突襲。
  • 法國戰役開始前,為什麼英、法、德三國都曾經想要進攻蘇聯?
    二戰前期蘇聯沒有明確的陣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便遭到了英法等國的孤立。由於英法等國都不喜歡蘇聯,二戰爆發前蘇聯一直沒有明確的站隊,因此英法兩國將蘇聯列為跟德國一樣危險的敵人,英法兩國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德國和蘇聯打的你死我活。
  • 英國著名雙面間諜在俄去世
    外媒:英國著名雙面間諜喬治·布萊克在俄去世 終年98歲。據路透社今日(12月26日)消息稱,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發言人伊萬諾夫告訴塔斯社,英國冷戰時期著名的雙面間諜喬治·布萊克26日在俄羅斯去世,終年98歲。
  • 錫金間諜事件與英國第二次侵略西藏戰爭 康欣平
    但是,在英帝國強盜邏輯下,變理虧為「理直氣壯」,以此為藉口之一來策動侵略西藏的戰爭。相對英帝國的咄咄逼人、顛倒黑白,清政府處理錫金間諜事件失當,慶親王奕劻在沒有調查情形下就下令放人,而前後兩任駐藏大臣裕鋼、有泰也沒有將此事進行徹底的調查。帶領英兵到達拉薩的侵略頭目榮赫鵬,對兩名錫金間諜被釋放進行「美化」宣揚,這是強盜邏輯的表現。
  • 叛逃蘇聯情報官與紅色間諜的對抗
    1938年,日本曾策劃了一個代號為「獵熊」的秘密暗殺行動,試圖暗殺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這個行動是「日本陸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性謀略活動」。1938年6月,時任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遠東地區部長的他叛逃到了偽「滿洲國」。留希科夫給日軍帶來了很多極具價值的情報,其中有一個讓日軍高層很震驚:蘇聯在遠東地區集結了幾十萬紅軍和1000多架軍用戰機。留希科夫透露,蘇聯是想等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戰中將精銳力量消耗之後,就開始對日作戰。日本人很清楚,以日軍當時的勢力,根本對付不了數量如此之多的蘇軍。於是,暗殺史達林,擾亂蘇聯軍隊秩序就成了日軍的重要目標。
  • 蘇聯超級間諜阿貝爾,手下叛變被抓,為救他拿美國飛行員換
    魯道夫伊凡諾維奇阿貝爾1902年出生於列寧格朝,年輕時曾是蘇聯紅軍中的一名無線電技術工程師。他生性聰穎,機智過人,富有事業進取心,而且具有語言方面的天賦。20歲的阿貝爾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德語,他說德語時完全跟一個德國人沒有什麼區別。
  • 英國衛生大臣因疫苗落淚,英媒潑冷水:又不是自家研發的
    英國衛生大臣因疫苗落淚,英媒潑冷水:又不是自家研發的近日英國政府宣布,在當地時間12月2日批准使用英德兩國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自此英國也成為西方國家中第一個批准使用疫苗的國家。得知「英國世界第一」之後,英國政府似乎「飄了」,英商務大臣甚至說出「英國領導全人類抗疫」的言論。而在當地時間12月8日,英國也正式啟動了大規模的新冠疫苗接種項目,90歲的瑪格麗特·基南和81歲的威廉·莎士比亞成為最先接種新冠的人。當天,英國的電視節目《早安英國》也播放了兩位老人接種疫苗的畫面,並請來了英國的衛生大臣漢考克。
  • 英首相發言人為防英長"派航母到南海"言論滅火:2021年前都不會
    資料圖:圖為英國政府網站(GOV.UK)報導的2017年11月16日,英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右)在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HMSQueen Elizabeths
  • 英法堅持綏靖政策,拋棄盟友波蘭!德國閃擊波蘭,蘇聯參與瓜分
    從地圖上看,德國如果想向東進攻蘇聯,首先要拿下的就是波蘭,把進攻蘇聯的道路給打通。要是德國要向西進攻法國,也要拿下和英法結盟的波蘭,鞏固自己的後方,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因此波蘭不管是站著還是躺著,都是要中槍的。德軍和蘇聯在1939年8月23日,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了瓜分波蘭的秘密協定。
  • 英衛生部「笑場大臣」再遭拷問
    當地時間22日,英國衛生部負責護理事務的國務大臣海倫·懷特利第二次連線《早安英國》訪談節目,就政府抗疫工作做出了如同「複讀機」一樣的機械回應,再次引發主持人皮爾斯·摩根的「咆哮式追問」。整個訪談節目火藥味十足,英媒紛紛形容這場採訪是「車禍現場」:「跛腳」的官員被要求「引咎辭職」,而「暴躁」的主持人也受到廣泛的社會投訴。
  • 一戰中德國遭遇重創,為何還敢在二戰中,挑戰蘇美英法等強國
    (隆美爾在吉普車上)二、德國擁有一批優秀軍事人才。《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陸軍在一戰後只能保留10萬人。為此,德國裁剪掉了大批的士兵,而留下來的人,幾乎全都是精英軍官。這批精英軍官懷著雪恥的心態,幫助德國在二戰中取得了完美的開局。除了人們熟知的「三大名將」曼斯坦因、隆美爾、古德裡安之外,像龍德斯泰特、鄧尼茨、莫德爾等人也全是當世名將。
  •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先進攻蘇聯,反而先進攻英法兩大世界霸主
    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超出所有人意料,德國並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向西進攻了法國。人們之所以認為德國會進攻蘇聯也是有道理的。德國在進攻波蘭之前,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些都是向東擴張。吞併波蘭後更是直接和蘇聯接壤。而且希特勒也是很仇恨共產主義的。當時的蘇聯也在向東擴張,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強迫芬蘭割讓領土給自己。還佔領了波蘭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