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戰役開始前,英法德三國都曾經想要進攻蘇聯,但是三國在權衡利弊之後,都沒有優先對蘇聯發動進攻。法國戰役結束後,英國失去了在歐洲大陸的盟友,開始改變對蘇聯的態度,德國則將進攻的矛頭轉向了東方,最終發動了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前期蘇聯沒有明確的陣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便遭到了英法等國的孤立。由於英法等國都不喜歡蘇聯,二戰爆發前蘇聯一直沒有明確的站隊,因此英法兩國將蘇聯列為跟德國一樣危險的敵人,英法兩國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德國和蘇聯打的你死我活。
德國跟蘇聯的關係也十分微妙,蘇聯知道德國遲早要進攻自己,德國也知道蘇聯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即使德國不去進攻蘇聯,蘇聯遲早也會進攻德國。因此德國在跟英法對峙的同時,也一直沒有放棄進攻蘇聯。
蘇聯的擴張比德國更過分
納粹德國在歐洲崛起的時候,英法兩國為了藉助德國進攻蘇聯,縱容了德國的發展。然而蘇聯的手段更加高明,蘇聯和德國籤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兩國相約共同瓜分波蘭。
德國閃擊波蘭之後,蘇聯也對波蘭發動了攻擊,波蘭戰役的結果是蘇聯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之後蘇聯開始組建東方戰線,吞併和入侵了多個東歐國家,英法兩國明白蘇聯的野心不亞於德國,都想要對蘇聯宣戰。德國也擔心蘇聯背後捅刀子,想要先下手為強進攻蘇聯。
蘇芬戰爭暴露了蘇聯的外強中乾
芬蘭是東歐的一個小國家,蘇聯為了奪取芬蘭北部的入海口,悍然發動了對芬蘭的入侵戰爭。蘇芬戰爭以蘇聯的慘勝告終,蘇聯損失了數十萬軍隊,才勉強從芬蘭手中割讓走了一小塊領土。
由於芬蘭是英法兩國的盟友,蘇聯入侵芬蘭的時候,英法兩國一度想要派遣遠徵軍進攻蘇聯。而德國也在蘇芬戰爭中看到了蘇聯的外強中乾,希特勒甚至想要暫緩對英法的進攻計劃,優先進攻東方的蘇聯。不過由於英法德三國相互牽制,三國都沒有發動對蘇聯的進攻。
總結
二戰爆發前英、法、德三國都想要進攻蘇聯,主要是因為蘇聯的立場不明確,又屢次對周邊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一直到了德國發動蘇德戰爭,蘇聯才開始跟反法西斯同盟國站到了一起,最終在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幫助下,蘇聯擊敗了德國侵略者,取得了蘇德戰爭的勝利。